旅順口區隸屬于遼寧省大連市,位于遼東半島最南端,是中國東北遼寧省大連市的一個市轄區,原屬旅大市。東臨黃海、西瀕渤海,南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北依大連,距大連市區45公里。旅順口區陸地南北縱距26.1公里,東西橫距31.2公里,總面積506.8平方公里(2013年),海岸線長169.7公里。人口206950人(2011年末),2005年,旅順口區生產總值完成81.1億元。[1-4] 旅順口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境內有舉世聞名的天然不凍港旅順港,為京津海上門戶和東北的天然屏障。新開辟的旅順新港是溝通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的“黃金水道”。 [5-6]
行政區劃編輯
截止2013年,旅順口區轄10個街道:得勝街道、光榮街道、登峰街道、水師營街道、鐵山街道、雙島灣街道、三澗堡街道、長城街道、龍頭街道、北海街道。1個經濟開發區,共68個行政村和13個社區。
地理環境編輯
位置境域
旅順口區位于遼東半島最南端,南與東南瀕臨黃海,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與朝鮮半島跨海毗鄰;西與西北依傍渤海,與天津新港一衣帶水,與北戴河海濱遙相媲美;東與東北連接陸路,與甘井子區接壤,距大連市區32公里。旅順口區陸地南北縱距26.1公里,東西橫距31.2公里,總面積506.8平方公里(2013年),海岸線長169.7公里。
地形
旅順口區全境屬長白山余脈構成的沿海丘陵地帶,東高西低,平均海拔140米,地形構成為六丘半水三分半田。共有山丘292座,最高老鐵山海拔465.6米。陸地屬于遼東半島低山丘陵的一部分,多山地丘陵,少平原低地;海岸曲折,港灣眾多,海岸地貌千姿百態復雜多樣。
氣候
旅順口區具有北溫帶季風氣候特征。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短,日光充足,雨量適中。兼有大陸和海洋性氣候雙重特點。一年四季節氣變化較為明顯,空氣濕潤溫和,降水比較集中,季節特點相對分明,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基本呈現出“春早晚夏、秋先冬遲”的特征,年平均氣溫10℃左右,最高溫度27.5℃,最低溫度零下8.2℃,無霜期186天,年平均相對溫度66%左右,日照數可達2700小時。
交通運輸編輯
201國道、202國道、大連到旅順的支線鐵路從旅順口區越境而過,擁有旅順新港。截至2011年末,旅順口區公路總里程288公里,公路密度56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國道45公里,縣道115公里,鄉道48公里;一級路97公里,高級路202公里。2011年公路客運量2118萬人次,公路貨運量3371萬噸。鐵路總里程43公里,鐵路客運量5.4萬人次,貨運量469.5萬噸。旅順口區圍繞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組合港建設工作,以旅順新港和雙島灣港區建設為重點,總投資47.78億元,開工建設項目7項。截至2011年底,旅順新港擴建累計完成投資24.7億元,其中,客滾泊位項目累計投資10.05億元,1~7號泊位主體工程已經完工,8、9、10號泊位正在建設。雙島灣港區項目已完成預可研報告、環境影響評價、安全預評價、通航安全評估、數模試驗報告、職業病危害預評價等相關工作。2011年,旅順口區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2006.07萬噸,比2010年增長11.37%;旅客吞吐量59.48萬人次,比2010年增長25.72%。
旅游景點編輯
蛇島
蛇島位于大連市旅順口區西北面的渤海之中距旅順港25海里總面積約1平方公里。小島主
旅順口區風光 (9張)
峰海拔216米,島上有7條山脊,6條溝,7處巖洞,四周除有一小片卵石灘外,均為懸崖峭壁,島上有蛇13000余條。而且只有一種,即黑眉蝮蛇,屬劇毒蛇,蛇島是世界上唯一的只生存單一蝮蛇的海島。
老鐵山
老鐵山海拔.45.2米,素有鳥棧之稱。因為老鐵山在遼東半島的最南端,北接東北大陸,南臨黃海,西南隔著渤海海峽與山東半島相望,既是國防要塞、軍事要地,又是候鳥遷徙的必經之路和停歇的驛站。在西伯利亞、內蒙古東部、黑龍江、吉林及遼寧北部棲息繁殖的許多鳥類,每年秋天都要經過老鐵山遷往我國東南沿海各省或遠到馬來群島去越冬,次年春天又按原路經老鐵山返回原地。每年有近200種上百萬只候鳥在此經過。其中有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鳥類,如丹頂鶴、大天鵝、鴛鴦、白尾海雕、虎頭海雕、金雕和大鴇等。還有大量的鵪鶉、黃腳三趾鶉(黃懶子)、山斑鳩及各種鷹類、梟類及雀形目鳥類等。
旅順博物館
旅順博物館是中國歷史藝術性博物館。位于大連市旅順口區列寧街。館藏文物3萬余件,其中一級藏品45件。比較珍貴的有:銅器呂鼎,內底鑄有銘文5行44字?!皡巍奔次髦苣峦跛究軈魏?西漢時期的馬蹄金;元代劉秉謙“竹石圖”。還有新疆出土南北朝至唐代9具木乃伊和絲織品、絹畫、陶俑、貨幣等漢、唐文物,以及印度犍陀羅石刻和日本繪畫等外國文物。
旅順軍港
旅順軍港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是一處舉世聞名的天然良港。地理位置極其險要,軍港位于火車站外,游客到此可飽覽海軍戰艦的威嚴風采。軍港東側已辟為公園對外開放,園內的銅獅是旅順口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