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納斯縣隸屬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地處新疆腹地,與北部塔城、西部伊寧呈三角鼎立之勢,素有烏魯木齊“西大門”之稱。東距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市126公里,距昌吉州政府所在地昌吉市91公里。蘭新鐵路、G30國家高速橫貫全縣,西氣東輸”二、三線增壓分輸站、“西電東送”首站750kV鳳凰站均落戶瑪納斯縣。截至2013年,瑪納斯縣總面積1.1萬平方千米,轄14個鄉鎮場站、5個駐縣團場?,敿{斯縣有漢、回、哈薩克、維吾爾等32個民族,總人口28萬,其中漢族82.33%、回族3.85%、哈薩克族10.59%、維吾爾族2.80%。截至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7億元、縣屬生產總值111.3億元,與2012年同比分別增長17%和19%,縣屬三次產業結構優化為30.1:48.7:21.2。 瑪納斯歷是古絲綢之路北道重鎮,史有“金玉之鄉”、“鳳凰城”等美譽。唐朝設置西??h,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建綏來縣,1954年改稱瑪納斯縣?,敽游幕?、碧玉文化、鳳凰文化,并稱為“瑪納斯三大文化”。同時擁有“國家濕地公園、國家森林公園、中國碧玉之都 、國際葡萄酒莊”四張名片。行政區劃編輯截至2013年,瑪納斯縣轄7個鎮、1個鄉、3個民族鄉:瑪納斯鎮、樂土驛鎮、包家店鎮、涼州戶鎮、北五岔鎮、六戶地鎮、蘭州灣鎮、廣東地鄉、清水河哈薩克族鄉、塔西河哈薩克族鄉、旱卡子灘哈薩克族鄉。 境內還有兩場一站和五個駐縣團場:瑪納斯園藝場、瑪納斯平原林場、農科院瑪納斯試驗站、農六師新湖農場、農八師一四七團場、農八師一四八團場、農八師一四九團場、農八師一五〇團場??h政府駐瑪納斯鎮?,敿{斯縣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北部,昌吉州最西部,總面積1.1萬平方千米。地理坐標為東經85°34′至86°43′,北緯43°28′至45°38′。東接呼圖壁縣、西鄰石河子市,南與和靜縣為界,北鄰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
地形地貌
瑪納斯縣地處天山北麓中段、準噶爾盆地南緣,地勢自東南向西北緩緩傾斜,地貌可分為三大類型:南部為天山山區和丘陵地,是優良的夏牧場;中部為沖積平原區,是該縣主要糧產區;北部為沙漠區,是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一部分,境內的山脈屬天山依連哈比爾尕山中段。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5座,最高峰海拔5222.4米。高山冰川面積2909平方公里,有冰川80多條,其中冰川長3公里的就有5條,是天山第二大冰川區。冰川儲水量72億立方米,是瑪納斯河、塔西河的主要水源地。中山地區系森林草甸區,山體陰坡生長著大量云杉,草類植被茂密,覆蓋率達90%,是優良的夏季牧場。
水系
瑪納斯縣境內有瑪納斯河、塔西河兩大河系?,敿{斯河流經瑪納斯縣、沙灣縣、石河子市、克拉瑪依市,最后注入瑪納斯湖,全長324公里,年徑流量12.6億立方米,流域面積10744平方公里?,敿{斯河主要支流有蘆草溝、大白楊溝、呼斯臺郭勒、哈熊溝和清水河,匯水面積5156平方公里,灌溉面積為309萬畝。塔西河全長100公里,年均徑流量為2.33億立方米,灌溉面積16.14萬畝。
氣候
瑪納斯縣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長而嚴寒,夏季短而酷熱,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7.2℃,最熱月(七月)平均氣溫24.4℃,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溫零下18.4℃(-18.4℃),極端最高氣溫39.6℃,極端最低氣溫零下37.4℃(-37.4℃)。全年無霜期165--172天,最長達190天。年平均降水量173.3毫米,最大年份251.1毫米,最大日降水量34.5毫米。年均降雪量74.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7%。積雪深度約15--25厘米,最大年降雪量深度33厘米。全年主導風向西南風,在6-7月轉為西風,平均風速2.5米/秒,最大風速20米/秒。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截至2013年,瑪納斯縣擁有100萬畝耕地、750萬畝天然草場、460萬畝林地?,敿{斯縣的土壤共分7個類型,即灌淤土、潮土、灰漠土、栗鈣土、棕鈣土、風沙土、鹽土。七個土壤類型的主要分布區域:灌淤土,在全縣灌溉農區均有分布,是瑪納斯的基本農田,面積達236227畝。潮土,分布于瑪納斯縣中部沖積扇北緣與河漫灘等地形低洼處,當地群眾稱之為“下潮地”?;夷?,主要分布在瑪納斯河、塔西河兩河沖積扇中部和上部。栗鈣土、棕鈣土,是半干旱草原地區形成的熱帶性土壤,分布在縣南部前山丘陵地區,其中前山丘陵地區的南半部主要為栗鈣土。風沙土,分布于北五岔鄉、六戶地鄉北部及準噶爾盆地的腹地,屬于古瑪納斯盆地的一部分。鹽土,是瑪納斯縣平原地區分布最廣的荒地土壤,常與耕作土壤形成復區,面積為392832.5畝。
礦產資源
瑪納斯縣境內有煤炭、石油、天然氣、硫鐵礦、碧玉、砂金、石灰石等20多種礦產資源。截至2013年,已探明煤炭儲量100億噸,石油1.4億噸,天然氣128億立方米。特別瑪納斯碧玉,顏色鮮艷,玉質細膩,光澤良好,聞名中外?,敿{斯作為世界三大碧玉產地之一,自古就是碧玉的重要產地,史料可查清乾隆年間就有開采記錄。故宮博物館至今仍完好保存著聚珍圖等一批瑪納斯玉雕精品。2011年成功申報“中國碧玉之都”。 其黃金出產量,居昌吉州之首。
水資源
截至2013年,瑪納斯縣域內地表徑流量達15億立方米,擁有10萬畝國家濕地公園,是新疆水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之一。
動物資源
截至2013年,瑪納斯縣境內野生動物有雪豹、熊、野驢、狼、跑鹿、黃羊、野豬、野兔、狐貍、旱獺、松鼠、雪雞、鷹、班鳩、等數10種。
植物資源
截至2013年,瑪納斯縣境內藥用植物有210種,其中分布在山區182種,平原區189種。珠茅蓼、野蔥、水芹菜、薺菜等可作蔬菜食用;烏頭、狼毒、大戟、白頭翁等可制農藥;薔薇、白榆等可煉膠;蕁麻、冰草、獨話、柴胡、小葉薄荷可提取芳香油。歷史上,瑪納斯是西北地區三大藥材集散地之一,所產貝母為大宗,產量多,質量好,遠銷國內外。黃芪品種多,分布廣。常用及名貴藥材有甘草、大荔子、鎖陽、紅花、大云、鹿茸等。每年收購藥材約50個品種,3萬公斤左右。
林木資源
截至2013年,瑪納斯縣境內林木品種有104種。主要有楊柳科、榆科、杉科、藜科、檉柳科、薔薇科、忍冬科等種類。
人口民族編輯截至2013年,瑪納斯縣總人口28萬,有漢、回、哈薩克、維吾爾等32個民族,其中漢族82.33%、回族3.85%、哈薩克族10.59%、維吾爾族2.80%。
交通編輯蘭新鐵路、G30國家高速橫貫瑪納斯縣全境,烏昌經濟一體化輻射區和烏魯木齊一小時經濟圈,第二亞歐大陸橋橫貫全境,東距首府烏魯木齊市130公里,西與石河子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隔河相望,是天山北坡重要的交通中轉站和北疆地區物資集散地,也是東聯西出的黃金通道。
經濟編輯綜述
瑪納斯縣依托澳洋科技、中信國安、中糧屯河、天康生物等農業產業化的大企業,已建成50萬畝棉花、5萬畝加工番茄、6萬畝釀酒葡萄、15萬畝制種玉米、40萬頭生豬、100萬只肉羊、1200羽肉雞生產基地,是“中國優質棉花之鄉”、“中國優質釀酒葡萄之鄉”、“中國優質加工番茄之鄉”。圍繞打造混紡、能源、煤化工“三個百億”產業集群,建成全國重要的混紡產業基地和新疆重要的電力生產基地,建有一個自治區級工業園區。 瑪納斯縣農民年人均收入曾連續19年保持全疆第一, 共有經濟連續八年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長。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7億元,增長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5億元,分別增長37%和17%;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4億元,增長3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00元,增長12.5%;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6750元,增加2170元。
第一產業
截至2013年,以肉羊產業和現代農業示范區為主攻點,投入6.1億元,實施農業重點項目30個。肉羊產業迅猛發展,一級純繁核心種群達到3000只,二級擴繁優質母羊達到8.2萬只,三級經濟雜交肉羊9.1萬只。完成“瑪納斯薩??搜颉鞭r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和“中瑪薩??搜颉鄙虡俗?、成功承辦第十屆中國羊業發展大會。完成水權交易平臺基礎性工作。智能節水、農機衛星導航自動駕駛等高新技術加快應用,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作業水平達93%,被認定為自治區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國家雜交制種玉米生產基地。新增聯營合作社43家,實現土地聯營11.7萬畝。牧區“五大工程”成效顯著,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853元。
第二產業
截至2013年,完成工業增加值36.5億元,增長41.7%。實施招商引資項目28個,引進到位資金118億元,增長25.8%。嘉潤資源第一系列45萬噸電解鋁及鋁母線、鋁板帶等下游產業項目順利投產,科西嘉新材料、嘉通鋁業等15個新型項目成為新的增長點。煤炭資源向重點項目配置取得重大進展,有效解決了重點產業發展瓶頸。中小微企業孵化園入駐企業15家。園區建設累計投入8.3億元,新建和改造34.8公里排污管線,15.2公里主干道開工建設,3個輸變電站建設進展順利,2000萬方供水續建工程全面完成。
第三產業
截至2013年,以“四張名片”為主體,“賞碧玉”、“游濕地”、“觀天鵝”、“品美酒”為瑪納斯游的特色品牌,全年接待游客157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0.3億元,分別增長28.4%、63.1%。亞中鳳凰廣場、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全面投入運營,中華碧玉園、綏來美食文化園和自治區碧玉、葡萄酒檢測中心等一批特色服務業項目進展順利。特色產業培訓示范基地快速發展,共培訓295期4.9萬人次。各類金融機構貸款余額達到52.7億元,增長18%。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
截至2013年,投入1.2億元,建成5所鄉鎮公辦雙語幼兒園,順利實施縣五小等一批教育基礎設施配套項目,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率先通過自治區驗收。牧區免費學前教育全面落實,幼兒入園率達到94%。 截至2014年8月,瑪納斯縣共有學校26所,其中幼兒園7所,小學11所,初中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高中1所,職業學校1所。
文化
截至2013年,啟動文化旅游發展規劃編制,成功舉辦自治區第五屆碧玉文化旅游節、首屆林博會等大型節會活動。投入文體基礎建設資金1.03億元,鳳城文體活動中心和8個基層文體中心項目順利實施,博物館布展工作全面完成?!缎陆缁稹泛汀豆_克族小刀制作技藝》分別申報為國家、區級“非遺”保護項目。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411場次,放映電影1269場次。實現就業再就業9800人,轉移農業富余勞動力1.7萬人次。支付各類社會保險金4.35億元,發放低保補貼717萬元。兌付各類惠農補貼1.2億元,人均達到1244元。援疆資金累計投入1.08億元,14個民生項目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衛生
截至2013年,投入5360萬元,為基層配備醫療設備400件,改擴建7個鄉村衛生院(室)??h醫院、中醫院分別通過二甲醫院復驗和申創。新農合報銷比例達到70.2%。 截至2014年8月,瑪納斯縣共有各種醫療機構130家,其中縣級醫療機構14家,鎮級衛生院(室)84家,醫務室、診所32家。
民生
截至2013年,上級財政補助資金10.2億元,共投入民生建設資金21.4億元,公共財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占總支出的79%,以“九大民生工程”為重點的各項民生工作全面推進。建成安居富民房1820套、保障性住房1787套、牧民定居房300套。新增天然氣用戶2400戶。實施6個老舊小區節能和供水管網改造。升級供熱首站,“雙回路”主管網投入使用,為供暖安全上了“雙保險”,供暖能力提升到500萬平方米。
美食特產編輯烤包子
烤包子烤包子(維語叫"沙木薩"和薄皮包子(維語叫"皮特爾曼吐")是維吾爾族同胞喜愛的食品。城鄉巴扎的飯館、食攤,多銷售這兩種食品,類如北京夾肉燒餅和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一樣。
手抓飯
手抓飯“抓飯”,維吾爾語叫“波羅”,是維吾爾、烏茲別克等民族兄弟以及中亞國家、俄羅斯聯邦等民族執行賓客的風味食品之一。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的日子里,都必備“抓飯”待客。他們的傳統習慣是先請客人們圍坐在炕上,當中鋪上一塊干凈餐布。隨后主人一手端盆,一手執壺,請客人逐個淋洗凈手,并遞給干凈毛巾擦干。待客人們全部洗凈手坐好后,主人端來幾盤“抓飯”,置餐布上(習慣是二至三人一盤),請客人直接用手從盤中抓吃。故取名為“抓飯”。
馕
馕馕在新疆的歷史悠久,古代稱為“胡餅”、“爐餅”。馕以面粉為主要原料,多為發酵的面,但不放堿而放少許鹽。馕大都呈圓形,最大的馕叫“艾曼克”馕,中間薄,邊沿略厚,中央戳有許多花紋,直徑足有40-50厘米。這種馕大的要1-2公斤面粉,被稱為馕中之王。最小的馕和一般的茶杯口那么大,叫“托喀西”馕,厚約1厘米多,是做工最精細的一種小馕,還有一種直徑約10厘米,厚約5-6厘米,中間有一個洞的“格吉德”馕,這是所有馕中最厚的一種。旅游景點編輯瑪納斯國家濕地公園
瑪納斯國家濕地公園瑪納斯國家濕地公園是國家級濕地保護區 ,國家AA級景區 。主要有夾河子水庫、大海子水庫、大灣子水庫、下橋子三村水庫等小型水庫及周邊流域,其保護規劃總面積82920畝,濕地內水域廣闊,灘涂廣袤,池塘眾多,有多種水鳥及植物種類。 中華碧玉園中華碧玉園總開發面積20萬平方米,商業項目分五個區,有超級玉器旗艦店區、綏來美食街、中華風情街、名人坊等商業業態。作為瑪納斯縣的標志性建筑,將為提高瑪納斯縣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為瑪納斯縣域經濟發展、帶動創業、就業提供有力支撐。 西海公園瑪納斯縣西海公園是瑪納斯縣防洪生態景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于2010年5月開工建設,總占地面積380畝,承擔著儲水、沉沙、生態調解、觀賞等多種功能,是一座“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體、交相輝映”的塞外水城。 葡萄酒公園葡萄酒公園項目總占地面積1000畝,其中水系面積300畝,分為葡萄酒文化主軸區、養生區、情緣區、酒具互動區、健身運動區、激情濱水區、鳳凰文化休閑區和葡萄品酒區八個功能區。 瑪納斯破城子遺址瑪納斯破城子遺址,位于縣城東北2公里處。據《中國名勝辭典》記載,為唐朝所建,毀于清代初。遺址內有許多銅、鐵、石、陶器制品。出土的陶器中,有的完整無損。近幾年來,遺址遭到嚴重破壞,即將夷為平地。塔西河古堡遺址:位于縣城東十六公里。相傳為唐朝建的城。毀于清初。遺址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1965年尚存殘垣斷壁200余米。塔西河破城子遺址塔西河破城子遺址,位于縣城東16公里。占地面積4.5萬平方米。有東西二門,東門50米處有一座4米見方的烽燧,高6米。清代,此地曾居住百姓百余戶,為千總領地。史籍中有“小北京”之稱。毀于清同治年間。西營古城群遺址西營古城群遺址位于縣城北60余公里處。這里共建有城堡4座,即馬橋城、西營城、東古城、野馬城,均為清同治三年(1864年)以后所建。系趙興體率民團,為抗擊沙俄與阿古柏侵略者所建。大疙瘩位于縣城西約1公里處。系古代接送官亭。土埠高10米。舊時,土埠上筑有廟宇?,敿{斯縣有句“鳳凰城”的諺語,大疙瘩謂鳳凰之首。陜西會館坐落在縣醫院院內。始建于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建筑面積275平方米。會館長25米,寬11米,高7米,磚木結構,廟宇模式。其造型美觀,前檐及室內墻壁上飾有壁畫、圖案等?!拔幕锩敝?,該館遭到破壞,墻飾無存。
歷史名人編輯史秉直史秉直,漢族,祖籍甘肅天水。1890年前后,史秉直的爺爺帶著五個兒子從老家來到綏來縣西的一個只有十幾戶人家的村莊里安家落戶。史家五兄弟個個頭腦靈活,吃苦耐勞,在短短的幾年中,就創立了自已的家業,成為當地的富裕人家。 李玉琮李玉琮祖籍天津,1921年生于甘肅。后移居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1953年調瑪納斯縣工作。曾任瑪納斯縣文教科科長,瑪納斯師范學校校長,瑪納斯縣政協第二、三、四、五屆委員。2004年,李玉琮在瑪納斯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身后,在社會上留下了很好的口碑。 高克勤高克勤1919年出生于陜西省米脂縣,1938年參加革命,1941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49年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六軍十七師五十一團進入新疆。1950年3月集體轉業到綏來(今瑪納斯),任縣委書記歷時五年。 穆興發穆興發,回族,1903年出生于新疆吉木薩爾縣三臺鎮,穆興發(左)和專家1940年遷到綏來縣蘭州灣大疙瘩村定居。195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瑪納斯縣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縣人民委員會委員,瑪納斯縣紅旗人民公社副社長,紅旗大隊黨總支書記,瑪納斯縣人民政府科委副主任,縣政協第五、六屆委員等職。 吾麻爾吾麻爾,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秋,年僅14歲的吾麻爾考入新疆省立第二師范學校。1950年11月,吾麻爾又考入迪化(烏魯木齊)老滿城干部培訓班。吾麻爾在這里學習了近一年時間后,回到綏來縣,參加了工作。 李千甫李千甫,原名李發俊,別號千甫,后以號行世。1910年9月18日(農歷八月十五)出生于綏來縣廣東地。李千甫擔任過綏來縣國民一校校長、教育科長、民政科長、縣參議會參議長、漢族文化促進會理事長等職。 朱學珍朱學珍,1912年出生在綏來縣(今瑪納斯)北五岔朱家團莊村,在盛世才統治新疆時期,曾經出使過前蘇聯,是歷史上唯一的綏來籍外交官員。 趙福寶趙福寶,字瓊林,經名哲麻隆拉西,祖籍陜西涇陽縣,是瑪納斯縣歷史上知名的回族愛國知識分子。從1961年10月起,歷任政協瑪納斯縣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屆委員,第五屆、六屆常委,昌吉州政協委員、縣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副主任。1985年10月11日,趙福寶因心臟病歸真,享年67歲。 烏受阿吉·吐依買拜烏受阿吉·吐依買拜1899年出生在托里縣一個貧苦牧民的家庭。解放后,1950年他被省人民政府任命為綏來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在任長達17年之久,曾擔任過昌吉州政協副主席、自治區人大代表、瑪納斯縣政協第一屆至第四屆常委。1967年因病辭世,終年68歲。 巨奴斯·吐依買拜巨奴斯·吐依買拜于1918年出生于新疆綏來縣(今瑪納斯)清水河子一個哈薩克牧民家庭。1945年,烏受阿吉被委任為綏來縣副縣長,巨奴斯接任東山區區長。1947年,新疆保安司令部獨立第八團(簡稱哈八團)成立,綏來縣南山的哈族自衛隊被擴編為第四連,巨奴斯兼任副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