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編輯茂名市秦朝時分屬象郡和南???,隋朝開皇18年(公元598),先用潘茂名其名命名茂名縣,唐太宗貞觀18年(公元644年)又把南宕州以潘茂名的姓命名潘州。中國以道士之姓設州,以名設縣,唯有潘茂名一個。唐初屬高州,貞觀八年(634年)分置潘州治茂名,二十二年(648年)又陡置高州始治高涼移治良德。天寶初(742年)改
高州曰高涼郡,潘州曰南潘郡,五代屬南漢。宋開寶五年(972年)省潘州入高州仍曰高涼郡,屬廣南西路。景德元年(1004年)州廢屬竇州,三年(1006年)復置。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高州路安撫司。十九年(1282年)改總管府屬湖廣行中書省。明曰高州府屬廣東布政使司。清朝高州府因之,屬廣東省,領州一(化州)縣五(茂名、電白、信宜、吳川、石城) 。中華民國期間,廢高州府,茂名縣先后屬高雷綏靖處督辦、南路行署第七專區所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茂名縣先后屬南路、高雷、粵西、湛江專區(行政區)所轄。1958年5月12日,成立茂名市政籌備處,同年5月23日改為茂名工礦區城市籌備處,同年8月26日成立茂名工礦區市,以后陸續將茂名縣衛星公社全部和火箭公社大部(今金塘、公館、新坡、高山、鎮盛、鰲頭、袂花)等7個鎮,茂南城郊經濟開發試驗區和河東、河西、紅旗、新華、露天礦、官渡、站前等7個街道辦事處劃歸茂名工礦區市;火箭公社的小良(舊作“肇梁”,小良鎮)劃給電白縣,火箭公社的蘭石、龍首、高棧和超英公社的南盛(今化州市南盛街道局部,本自然段同)等劃給化縣。1959年3月22日, 國務院決定設立茂名市(縣級)。1961年化州、吳川分縣后,蘭石、龍首、高棧等劃給吳川縣,南盛劃給化州縣。原屬茂名縣的其余地區和原信宜縣的古丁、馬貴、深鎮為高州縣(茂名縣先與信宜縣合并,之后才分為高州縣、信宜縣)。1975年升格為地級市,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轄電白、高州、信宜、化州四縣。1985年,成立茂名市茂南區(茂南,因地處原茂名縣之南而得名)。1987年,根據群眾的要求和上級批準,將分界公社的山閣、燒酒、霞池、黃杰、祿村、合益、金塘嶺、福居等八個大隊劃歸茂名市茂南區,成立山閣公社,現為茂名市茂南區山閣鎮。
茂名夜景1992年10月在原電白縣南海鎮的基礎上,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正式設立茂名市水東經濟開發試驗區。1993年至1995年三年中,高州、化州、信宜三縣先后撤縣建市,三市皆為縣級市,由茂名市代管。2001年1月,以茂名市水東經濟開發試驗區為基礎,從電白縣劃出羊角、坡心、七逕、沙院、小良五鎮連同南海鎮,經國務院批準設置茂港區。2002年8月,經省民政廳批準,同意茂港區撤消南海鎮,設立南海、高地兩個街道辦事處。2002年,茂名市轄2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18個街道、102個鎮。2005年,茂名市轄2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20個街道、87個鎮。 2014年,國務院批準同意廣東省調整茂名市部分行政區劃,撤銷茂港區和電白縣合并設立電白區。至此,茂名市轄茂南、電白兩區,代管高州、信宜、化州三個縣級市。
茂名,廣東省轄的地級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廣東省西南部,鑒江中游,東毗陽江,西臨湛江,北連云浮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南臨南海。全市陸地面積11427平方千米,約占廣東省陸地面積的6.4%,海域面積7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748.90萬人(2012年)。茂名市是全省農業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盛產龍蝦、對蝦、海參、鱸魚膏蟹等,全市水產品產量居全省第一。 “三高農業”蓬勃發展,荔枝、香蕉、龍眼等“嶺南佳果”馳名中外,是中國水果生產基地,水產養殖享譽盛名,是“中國羅非魚之都”。茂名市是廣東省人口較多的地級市,也是粵東西北地區中經濟實力較強的城市,GDP連續14年居粵東西北首位 ,同時,茂名是中國華南地區最大的石化基地,為中國南方重要的石化生產出口基地和廣東省的能源基地。享有地方立法權。
人口編輯2010年末,茂名市全市戶籍人口747.17萬人,常住人口581.78萬(2010年11月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其中市轄區132.78萬人。人口增長得到有效控制,2010年全市人口出生率為11.12‰,死亡率4.65‰,自然增長率6.47‰。茂名市共有家庭戶1453872戶,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1499156人,占25.77%;15-64歲人口為3772158人,占64.84%;65歲及以上人口為546439人,占9.39%。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程度的人口為248281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人口為755051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為2328409人;具有小學程度的人口為1714355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全市常住人口的地區分布如下:茂南區82.09萬,電白區161.55萬人,高州市128.87萬人,化州市117.89萬人,信宜市91.37萬人。
經濟編輯發展概況
_茂名中國第一煉油廠_2011年茂名市石化基地項目完成后,茂名具備每年2550萬噸煉油能力,每年至少新增產值超500億元和稅金100多億元,是中國重要的石化基地。早在1994年,茂名市就已躋身全國55個國內生產總值超200億元的城市行列,經濟總量連續多年位居粵東西北首位。茂名已形成一個以石油化工、農產品加工、礦產品加工和機械電子為支柱,建材、陶瓷、輕紡、皮革、塑料、造紙、食品、醫藥等行業共同發展的門類較齊、結構逐步改善的工業格局。2014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2349億元,增長10.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0.4億元,增長11.1%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40元,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11881元,增長11%。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50.6億元,增長36.1%,其中工業投資增長30.3%,交通建設投資增長79.4%。省、市重點項目分別完成投資計劃118%和95.1%,同比提高5.4和7.7個百分點。信貸投放力度加大,年末人民幣貸款余額748.9億元,增長17.6%;存貸比為42.4%,提高1.7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0年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6.56萬公頃,增長4.3%;總產量152.56 萬噸,增長5.4%。水果面積23.51萬公頃, 總產量234.59萬噸,增長5.4%。其中荔枝面積9.42萬公頃,總產量41.82萬噸,增長7.5%;龍眼面積5.21萬公頃,總產量25.41萬噸,增長7.0%。 茂名市水果品種多樣,以名優水果如香蕉、龍眼、荔枝、芒果、樹菠蘿、黃欖、蔬菜為龍頭的“三高農業”聞名遐邇,2004年的總產量分別達到190多萬噸和200多萬噸。所屬高州市(縣)有“中國水果生產第一市(縣)”,水果種植面積已達380多萬畝。全市逐步形成了以荔枝帶、龍眼帶、中部香蕉生產區為特點的“兩帶一區”的水果種植布局,如荔枝品種中的 “白糖罌”、“鑒江紅糯”,“儲良廣眼”龍眼、“高腳遁地雷”香蕉、“紅楊桃”等 果品,享譽海內外。在1996年“中華之最”評選活動中,茂名市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命名為“中國最大的水果生產基地”。2000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同志在高州出席縣級領導干部“三講”教育動員會,期間親手植下“中華紅”荔枝樹,使高州荔枝更是名揚天下。2014年,新增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12家,合作社總量全省第一。省水果產業帶項目落戶茂名,全國500強企業海亮集團千畝種植基地落戶高州;粵西農批首期實現對外招商;新建一批農產品冷鏈配送物流項目。新建鋼質漁船80艘,成為我省擁有鋼體漁船最多的市。 漁業茂名養殖最多的是羅非魚。2008年后,廣東茂名市積極發展特色漁業、效益漁業,引導漁(農)民奔小康致富,取得了顯著成效。特別是2013年在全省淡水魚市場普遍疲軟的情況下,茂名淡水魚各大產區卻成交活躍,產銷兩旺,價格穩中有升,漁業經濟對全市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3.5%。茂名市羅非魚產量占全國同種魚類產量的12%,成為全國最大的羅非魚生產基地。茂名市2010年水產品總產量81.47萬噸,比2009年增長6.0%。茂名市在高州南部、化州東南部、茂南西部的12個鎮建設起養殖面積近30萬畝羅非魚“金三角”基地。10年后,全市羅非魚年產量達13萬噸,產量約占全省的1/3、全國的1/8、全球的1/12,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當之無愧的羅非魚大市。
第二產業
2014年,全市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712.2億元,增長16.8%,其中地方規上工業增加值374.5億元,增長18.2%。支持茂名石化公司發展,該公司加工原油1803萬噸,增長10.6%;乙烯產量114萬噸,居全國之首。推進園區擴能增效,3個省級園區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77.1億元,同比增長20.9%。
_茂名中國第一乙烯廠_石化產業茂名市以煉油、乙烯生產為龍頭的石油化工工業在全國占有重要位置,是廣東省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業基地。2013年茂石化煉油加工能力、乙烯生產能力分別突破2000萬噸/年和110萬噸/年,比原計劃2020年煉油達到2000萬噸/年提早了7年,擁有華南地區最大的原油加工能力,有“中國南方油城”之稱。預計,茂名石化到 2015 年將形成3000萬噸/年煉油能力,到 2020年形成 4000 萬噸/年以上煉油能力。同時配套新建一套 100萬噸/年乙烯裝臵和 100 萬噸/年芳烴聯合裝臵,到 2020年形成 200 萬噸/年乙烯和 100萬噸/年芳烴的生產能力,以滿足中下游石化產業發展對原料的需求。此外,茂名市還有400多家各類型的化工企業相映爭輝,出產的油品和化工產品品種多達400多種。礦物產業茂名市轄區內已查明的礦產57種,其中“南玉”、高嶺土等礦產資源為主的開發、加工工業,具有鮮明的優勢和特色。廣東省迎接香港回歸贈送的玉雕珍品--“一帆風順”即出自信宜市工匠之手。油頁巖、高嶺土儲量居全國首位,黃金、錫、鈦、鋯英石、稀 土、瓷土、花崗巖儲量居本省前列。茂名市包括礦產品開采和加工在內的礦產經濟總產值約22億元。
第三產業
2014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13.9億元,增長10.4%。加快引進和建設城市綜合體。舉辦系列展銷活動,促進汽車、房產等商品消費。推動茂名水果網上銷售,全市電商平臺荔枝、龍眼銷售量同比增長5倍。開展李花節、荔枝節等特色活動,全年接待游客1487.1萬人,同比增長28.9%。
交通編輯航空
粵西國際機場(籌建中)。盡管粵西國際機場并非選址在茂名境內,而是選址在湛江吳川,但是該機場十分靠近茂名(特別是茂名市區),對茂名人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對茂名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帶動作用。
鐵路
茂名市境內鐵路主要由河唇至茂名公館(國家鐵路)、廣州至茂名河東(地方鐵路)、洛湛鐵路三條主線,以及茂石化公司廠區鐵路(企業自用鐵路)構成,互聯成網,并入中國鐵路網。全市境內運營鐵路里程為246公里,由東向西橫穿電白、茂南和化州,設有一等區段編組站--茂名火車站,二級客貨運站--茂東火車站和電白、化州等9個中間站,年通過能力達1400萬噸。洛湛鐵路縱貫茂名全市南北,境內全長123公里,于2009年建成通車。
公路
茂名市境內公路主骨架主要由陽茂高速公路、茂湛高速公路、包茂高速公路(在建中)、汕湛高速公路 (在建中)、羅信高速公路(籌建中)、國道G325、G207和連接兩條國道、縱貫南北、直通茂名港水東港區的茂高快線、茂名大道以及東西方向連通化州的茂化快線等主要線路構成。至2008年底,茂名市公路通車里程為8847.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6公里,一級公路267.2公里,二級公路1229.3公里,三級公路440公里,四級公路6537.1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76.9公里。實現了市到省會通高速公路、市到縣通一級公路、縣到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鎮到村委會92%通水泥路。根據國家和省的發展規劃,途經 茂名市的還將新建兩條高速公路:包茂高速公路茂名段約138公里和汕湛高速公路茂名段100公里,其中包茂高速公路茂名段在動工建設,預計2015年底建成通車。
水路
茂名港是廣東沿海的重要港口,是中國大西南和中南地區通往港、澳、臺和東南亞地區最近的出海通道。茂名港分為水東港區、博賀港區和博賀新港區3個港區。至2008年底,已建成從500噸級至30萬噸級功能齊全的各類碼頭14個,年吞吐能力達2000萬噸,并擁有30萬噸級單點系泊原油接卸裝置一套,全市通航航道總里程達 301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