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南區位于廣東省西南部的粵西地區,隸屬于茂名市,因地處原茂名縣(今主體分屬高州市、茂南區)之南部而得名。地處于東經110°44′—110°58′和北緯21°32′- 21°49′之間,東毗電白,南鄰吳川,西接化州,北連高州。區域總面積487平方公里,管轄7個街道、8個鎮,共轄133個村委會和85個居委會。截至2011年底,茂南區有33個民族成分,8千多少數民族人口。
歷史沿革編輯茂名市,秦代屬于南??さ?。西漢時,設立高涼縣,屬于合浦郡高涼縣地。東漢時分合浦郡置高涼郡,屬于高涼郡地。三國時屬吳國高涼郡高涼縣地。東晉時屬高涼郡地。西晉至東晉,當時這高涼地域出現一位名醫潘茂名。南北朝時期,梁中大通元年(529年)置高州,陳朝置高州高涼郡,又置高州南巴郡,今茂南
茂南區屬南巴郡地。隋朝將州郡縣三級改為州縣二級。隋文帝時,因民眾廣為傳揚潘茂名的業績,于開皇十八年(598年)新設置茂名縣,今茂南屬高涼郡(高州)茂名縣地。南北朝、隋朝時,今茂南一帶地方也是冼夫人主要活動地。唐貞觀八年(634年)將南宕州更名潘州,州治所在茂名,領茂名、潘水、南巴3縣,今茂南屬潘水縣地(部分屬南巴縣)。五代十國時期,后梁開平元年(907年),茂名縣更名越裳縣,龍德三年(923年)復名茂名縣。北宋開寶五年(972年),廢潘州,潘水、南巴兩縣并入茂名縣,今茂南屬茂名縣地,后略有變動。熙寧四年(1071年),并竇州入高州,領茂名、電白、信宜三縣,屬廣南西路,今茂南屬高州茂名縣地。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高州改名為高州路安撫司,大德八年(1304年)高州路治所由電白縣(今長坡)遷茂名縣(今高州城)。明洪武元年(1368年),高州路改高州府。洪武十四年(1381年),高州府領茂名、電白、信宜和化州原轄縣吳川、廉江。清順治四年(1647年)高州府屬于高雷陽道,領化州和茂名、電白、信宜、吳川、廉江1州5縣,府治在茂名縣高州城。明清兩朝,今茂南屬茂名縣地。中華民國時期,撤高州府,1936年省設置的省第七區領轄8縣1局的機構常駐茂名縣城(1947年改為省第八區轄7縣1局),今茂南區屬茂名縣南部的二區五區和后改的鄉(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茂名縣先后屬南路專區、高雷專區、粵西行政區、湛江專區,今茂南屬這地區的茂名縣地。1958年8月26日國務院批準成立茂名工礦區市,1959年5月9日成立茂名市,茂名縣南部的公館、袂花、金塘、新坡、高山、鰲頭、鎮盛、山閣等鎮先后劃歸茂名市,茂名縣改名高州縣。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1985年建置茂南區,屬茂名市轄區。 行政區劃編輯茂南區位于茂名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茂名市黨政機關所在地,
全市少數設有辦公樓的自然村——山閣瓦嶺村下轄7個街道辦事處、8個工業衛星鎮和1個開發試驗區,茂名市1985年由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后,其原管轄地區由國務院批準設立茂南區,作為茂名市市轄區。茂南區管轄7個街道、8個鎮,分別是:紅旗街道、河西街道、河東街道、露天礦街道、新華街道、官渡街道、站前街道、金塘鎮、公館鎮、新坡鎮、鎮盛鎮、鰲頭鎮、袂花鎮、高山鎮、山閣鎮;共轄133個村委會和85個居委會。并設有1個開發試驗區:茂南城郊經濟開發試驗區。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茂南區土地總面積48633.21公頃,其中耕地面積15618.67公頃,基本農田10577.46公頃。北部、中部油頁巖低丘占土地總面積的22.0%。
水資源
流經茂南區的河流有:袂花江、梅江、白沙河、小東江、大坑(山閣鎮境內最長的河流)。境內河流長度80公里,河流水量豐富,有力農業生產發展。
礦產資源
截至2012年,茂南區已探明非金屬礦種7種,分別為高嶺土、油頁巖、煤礦、黏土、河沙、礦泉水(低熱水)、黑泥。其中有豐富的油母頁巖,可供開采量51億噸。高嶺土儲量8億噸,質量上乘,是全國最大的高嶺土精選加工基地及造紙涂料的主要供應基地。磚泥可供開采量達7502萬立方米,沙可供開采量589萬立方米,石可供開采量2690立方米。
動植物資源
茂南區森林植物主要樹種有桉、松等,常見珍貴樹種有桃花心、赤藜、紅車、白木香等,還有毒箭木、香樟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林下灌木主要有桃金娘、松崗等。動物資源主要有虎紋蛙、大小鴉鵑(大、小毛雞)、白鷺、游隼、黃瓊、果子貍、水獺等珍貴野生動物。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2011年,茂南區戶籍人口84.39萬人,22.92萬戶,其中男性44.14萬人,女性40.25萬人。18歲以下22.2萬人,18—35歲24.96萬人,35—60歲26.31萬人,60歲以上10.92萬人。截至2011年末,茂南區常住人口82.82萬人,人口平均密度1688人/平方公里。2011年出生人口8799人,人口出生率11.03‰,人口自然增長率6.6‰。
民族
截至2011年底,茂南區有33個民族成分,8千多少數民族人口。 其中包括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畬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宗教信仰編輯截至2011年底,茂南區有經批準登記開放的固定合法宗教場所14間,其中佛教3間,道教7間,基督教3間,天主教1間。有宗教教職人員46人,信徒24507人。其中,佛教5800人,道教17980人,天主教226人,基督教451人,伊斯蘭教50人。
經濟概況編輯綜述
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3.5億元,增長18.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2.4億元,增長1
茂南區高山鎮農業生產11.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7.2億元,增長69.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08億元,增長33%,其中稅收收入3.85億元,增長18.7%。實際利用外資825萬美元,增長14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9.8億元,增長30%;外貿進出口總額9555萬美元,增長44.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3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217元,分別增長11.9%和12.1%。市考核的六項經濟指標,綜合排名由上年末位晉升到第3位。
第一產業
2011年,茂南區實現種養產量穩定增長,種養效益大幅提高,其中糧食和蔬菜總產量分別同比增長3%,水產品總產量同比增長16.9%,肉類總產量同比增長6%。種植業總產值9.1億元,同比增長5.8%。水產業總產值4.3億元,同比增長10.8%。牧業總產值13.2億元,同比增長6.5%。農民人均純收入8221元,同比增長20%。
第二產業
2011年,茂南區全社會工業總產值116.75億元(現行價,下同),比上年增長14.4%。實現工業增加值41.38億元,同比增長19.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9家,實現增加值11.74億元,同比增長32.1%。
第三產業
2011年,茂南區接待國內外游客128.37萬人次,同比增長10﹪;旅游總收入10.8億元,同比增長8.2%。
交通運輸編輯截至2011年底,轄區擁有營運車輛7500輛,汽車、摩托車維修業戶153戶,1家
茂南區地理位置示意圖危險品貨物運輸企業,8家普通貨物運輸企業,1家機動車駕駛員培訓學校。2011年,茂名市全年完成公路貨運量(含市直)1158萬噸,貨物周轉量(含市直)210802萬噸公里,客運量(含市直)1695萬人次,旅客周轉量(含市直)165235萬人公里。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事業
2011年末,茂南區現有中小學168所,職業中學、教師進修學校、德育學校各1所。學生65516人,教職工4704人。幼兒園139所,幼兒21009人。
醫療事業
2011年,茂南區衛生系統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72間,其中區人民醫院1間、中醫院1間、骨傷科醫院1間,鄉鎮衛生院8間,社區衛生服務機構21間,鄉村衛生站168間,撤村改居衛生站12間,各類門診部(診所)53間,衛生室5間,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間,衛生監督所1間。茂南區衛生系統在編干部職工704人(不含退休人員175人),共有注冊醫師(助理)679人,注冊護士378人。茂南區編制病床861張。2011年,嬰兒死亡率為4.04‰,控制在15‰的指標范圍內;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4.42‰,控制在18‰的指標范圍內;無孕產婦死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覆蓋率從2006年的68.1%提高到2011年的100%。
社會保障
2011年,茂南區全年企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4198人,機關事業個人繳費8695人,失業保險16127人,工傷保險25397人,職工醫療保險30502人,居民醫療保險117397人,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04142人;全年各項社?;鹗杖?6724萬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850萬元。截至2011年12月31日各項社?;?不含生育、職工醫療保險)歷年累計結余28323萬元,同比增加8017萬元。
歷史文化編輯語言
截至2012年,茂南區的方言主要有白話、雷話。白話是粵方言的次方言,是茂南區分布最廣、使用最多的方言。分布面積約占茂南區面積的70%。約62萬人(占茂南區總人口的75%)的母話是白話。雷話(當地稱黎話,當地“雷”、“黎”諧音,與黎族無關)人口約16萬人,約占茂南區總人口的20%,集中分布在袂花江流域的鰲頭、袂花鎮。
習俗
做籺:茂名農村有過年要做籺來吃的習俗。茂名的籺是將糯米搗成粉,并配以蔬菜、肉等簡單的餡料,做成了有一定形狀和一定味道的食物。其糯米籺式樣很多,有煮湯籺、菜包籺、壽桃籺、糖板籺、灰水籺等。一般來說,煮湯籺農歷十二月二十八就做了,但糖板籺、灰水籺等要到除夕當天才做。
旅游編輯綜述
茂南區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茂名森林公園、鰲頭古鎮、鰲頭水鄉桃花島、公館靈惠寺、福德境、年代記憶收藏館,恐龍蛋化石人文景觀。規劃開發中的主要景點有:鎮盛青年湖、山閣溫泉、茂名樂天大酒店、茂南濕地公園、茂名市羅非魚養殖科普旅游示范基地、飛馬園椒農業觀光旅游示范基地、燕山生態民俗園、豐利·鴿天下農家莊園、茂名大溪水鄉風情旅游區、袂花北斗灣生態農家莊園和百里江堤生態景觀長廊等。區內有五星級酒店1家、四星級酒店2家,三星級酒店3家。
主要景點
茂名森林公園廣東茂名森林公園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是茂名市唯一的省級森林公園,公園位于茂名市茂南區西郊,距市區12公里。公園總體規劃本著“以森林為主,以引進新、奇、特南亞熱帶植物為主,以科普教育為主”的原則,分為森林休閑區、科普教育區和文化娛樂區。鰲頭古鎮鰲頭古鎮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建制已有500多年,是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鎮,也是茂名市著名的革命老區。鰲頭鎮文物古跡眾多,現存文武帝廟、觀音閣、多善堂、古井、古衙門、東南古城門、四大當鋪等文物一大批。鰲頭水鄉桃花島桃花島是鰲頭鎮風景如畫的袂花江段上的一座江心小島,桃花島有著古老美麗的傳說,而島上有一件彌足珍貴的鰲頭老區革命文物——“革命船”。據記載,在上世紀四十年代中后期,中共地下黨為便于經常護送地下黨領導和飛馬武工隊隊員到江中桃花島進行革命活動而造此船,此船還多次運送傷病員轉移到桃花島避敵,為革命事業立下大功。因此,該船被當地群眾譽為“革命船”。隨著“革命船”紀念碑的建成,桃花島成了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靈惠寺靈惠寺為唐代古剎,始建于公元714年,毀于明清,是粵西地區歷史悠久的寺廟,建成后是粵西地區最大的叢林之一。六祖寺方丈大愿大和尚應廣大信眾祈請,于2004年承接重建靈惠寺。重建后的靈惠寺位于茂名市森林公園后側,占地面積200多畝,于2010年1月1日舉行全堂佛像開光法會,現已寶殿莊嚴,佛身成就,大雄寶殿、功德堂、鐘樓、鼓樓、方丈樓、僧寮、客堂、齋堂、山門、居士樓等拔地而起,古色古香,盤龍繞柱,高大雄偉。福德境福德境是歷代村民敬奉神靈祈福之圣地,坐落在古代瓦窯——廣東省茂名市茂南區山閣鎮瓦嶺村內西南部古榕樹旁。
福德境相傳清朝茂名縣南部有個曾氏聚居燒瓦為商的地方叫瓦窯嶺(今瓦嶺, 茂南區東北部隸屬山閣鎮),當地生長了一棵榕樹(今古榕樹),在某日樹底下出現了一塊疑似三角形的石塊(稱神石),石前點燃著三支香,從此當地居民在此敬奉神靈,從此這里祈者福蔭,拜者庇佑,丁財昌盛,人才輩出,老少康寧。于是當地居民集資在古榕樹旁修建了福德境(廟),并將神石接入廟內敬奉。年代記憶收藏館年代記憶收藏館位于茂南區高山鎮黃竹村村民張錫全家中,這個農家院子里收藏陣容龐大、琳瑯滿目,藏品重點是體現“中國革命和社會生活變化的年代記憶”和充滿園林氣息的“奇雅盆景”。年代記憶收藏品有全套開國郵票、第一代紅燈收音機、第一代懷表、清朝外國進口衣車、清朝木制織布機、民窯青花瓷、早期通訊器材和電器、歷代錢幣、竹簡書、書報以及草袋、麻袋、谷斗、農具等早期生產生活用品,大批文革時期年畫、人民英模事跡系列圖片以及各種早期珍稀票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