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列區,位于福建省中西北部,是三明市政治、經濟、信息、商貿、文化中心。下轄兩個鎮,三個街道辦事處,二十四個居委會,二十三個行政村,總面積353平方公里,人口18.7萬人(2013年)。交通便捷、通訊發達。京福高速公路三明連接線梅列段、泉三高速公路梅列段建成通車,向莆鐵鷹廈鐵路、205國道穿境而過。梅列區為閩中商貿集散中心,市場繁榮、金融活躍,區內飲食服務業、金融保險業、交通運輸業、信息咨詢業、旅游及房地產開發日新月異。行政區劃
編輯
1995年,梅列區轄列東街道、列西街道、陳大鎮、徐碧鄉
梅列區、洋溪鄉,31個居委會、21個行政村。
1997年,梅列區面積413.1平方千米,人口11.7萬,轄2個街道1鎮2鄉。
2000年至2003年,梅列區轄3個街道、1個鎮、2個鄉:列東街道、列西街道、北門街道、陳大鎮、洋溪鄉、徐碧鄉。
列東街道轄10個社區,人口6.1萬,面積5.6平方千米。
列西街道轄8個社區,人口5.18萬,面積14平方千米。
北門街道轄6個社區,人口1.3萬,面積7平方千米。
陳大鎮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人口1.00萬,面積213平方千米。
洋溪鄉轄8個行政村,人口0.85萬,面積72平方千米。
徐碧鄉轄6個行政村,人口0.46萬,面積42平方千米。
2005年6月25日,徐碧鄉暨北門街道辦事處更名:(1)撤銷梅列區所轄的徐碧鄉,原徐碧鄉所轄的列東村并入列東街道辦事處,列西村并入列西街道辦事處,徐碧、洋山、后洋、廖源4個村并入北門街道辦事處。(2)北門街道辦事處更名為徐碧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調整后,梅列區轄3個街道、1個鎮、1個鄉:列東街道、列西街道、徐碧街道、陳大鎮、洋溪鄉。
2011年7月13日,撤銷洋溪鄉,設立洋溪鎮,以原洋溪鄉的行政區域為洋溪鎮的行政區域,政府駐地不變。行政區劃調整后,梅列區轄3個街道、2個鎮:列東街道、列西街道、徐碧街道、陳大鎮、洋溪鎮。
自然環境
編輯
梅列區地處沿海內陸山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大陸性和海洋性氣候兼備的特色。境內氣候總特征是: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夏季多東風炎熱多雨,冬季多東北風寒冷干燥。梅列區年平均雨量1656.3毫米,3—9月是多雨季節,3—4月為前汛期,5—6月為主汛期,10—2月為少雨季節。年平均氣溫19.4℃,極端最高氣溫41.4℃,出現在2003年8月,極端最低氣溫-5.8℃,出現在1991年12月,日平均溫度穩定通過≥10℃的年有效積溫3579.6℃,年日照時數1637.4小時,年蒸發量1592.3毫米,無霜期305天。
由于梅列區地勢起伏,山地與河谷交錯,造成氣溫分布的錯綜復雜。形成以市區為中心、沙溪沿岸為高溫區,其他山地為低溫區。月平均氣溫分布情況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大體一致。梅列區的年平均氣溫年季變化較穩定,年平均氣溫19.4℃,年平均最高氣溫20.4℃,年平均最低氣溫18.5℃??梢娔隃囟茸兓嗥皆?/span>±1.0℃內,月平均氣溫在一年中的變化很大,7月最熱,7月平均氣溫達28.2℃,7月平均氣溫最高29.8℃;1月最冷,1月平均氣溫9.7℃,1月平均最低氣溫6.5℃。氣溫日變化,日變化呈一峰一谷型,日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下午13—14時,日最低氣溫出現在早晨5—7時,但各月因云、霧等天氣條件的不同而略有差異。日溫差即氣溫一天中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之差,夏半年大于冬半年,以7月最大,達11.1℃。
梅列區梅列區全年平均降水量1656.3毫米,梅列區的降水量的分布特點是:沙溪沿岸,河谷地帶降水較少,山地降水較多。
梅列區全年可照時數為4423.2小時,閏年為4434.5小時。年平均實際日照時數為1637.4小時,占可照時數的37%,年最多實照時數長達2081.5小時,占年可照時數的47%,而最少實照時數僅1298.9小時,僅占可照時數的29%。
梅列區境內資源豐富,地處中亞熱帶,山地以低山和丘陵為主,海拔多在150—500米之間,河谷與溪流錯落相間,四周聳峙山嶺環抱著梅列區盆地。由于氣候終年溫和、雨量充沛,為林木和其它生物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全區擁有用材林30萬畝,木材蓄積量300萬立方米;竹林15萬畝,是全國17個毛竹重點基地之一。地下礦產豐富,有鐵、鋁、鋅、硫、錳、煤、石灰石、高嶺土等19種礦產及豐富的天然礦泉水資源。 交通通訊
梅列區內交通便捷,鷹廈鐵路、205國道、212省道貫穿全境,京福高速公路三明連接線梅列段已建成通車,沙溪航運直抵閩江下游各碼頭;農村電網改造全面完成,實現城鄉同網同價。區內通訊發達,郵電通訊網絡健全,移動通訊網絡覆蓋全區,鄉鎮完成寬帶接入。旅游資源
編輯
梅列區旅游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已建成的省級名勝區—瑞
梅列區云洞風景區,總面積60平方公里,形成了集餐飲、住宿、娛樂、休閑、登山、朝圣、風味小吃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旅游度假風景區。正在開發建設的大佑山風景區,是火山熔巖形成的自然風貌,具有“山巍、林茂、石奇、水秀、洞幽、寺悠”的特點,開發前景可觀。市區有麒麟春曉、栲林幽韻、瑞云紫煙、斑竹秋月、正順凝紫、龍泉煙霞、黃坑溫泉、虎峰牧云等景點。
瑞云山
梅列區瑞云山風光瑞云山在三明市區西北十二公里的獅頭山麓。為火成巖地貌奇觀。
瑞云洞進深30米、寬61米、高4米。洞內有一座五開間始建于宋代的木結構廟宇,供奉諸佛。洞口石壁如削,有宋、明、清摩崖石刻數處。洞頂蒼松如蓋,泉水涓涓,如串串玉珠,組成帛幃,懸于洞口。洞口還保存著清乾隆年間翰林院監察御 史官志涵在此講學時的石刻“有容”二字,及“人在石中藏璞玉,客來洞口融珠簾”等對聯。洞前石山門為清康熙年間建造。上刻“瑞云洞”三字,山門前便是明代單拱石橋。洞口周圍,洞廟東北,有避邪洞、小一線天、觀魚池、馬背山等景點。瑞云洞有汽車通達,洞前有服務部,洞東山頂建有招待所接待游客。
虎頭山
虎頭山“虎”字原是斧頭的“斧”,因虎峰形如一把翹起的利斧而得名。又因為斧頭山山脈連綿不絕,宛如斑斕大虎,故又被人們冠以老虎的“虎”而沿用流傳。頂峰海拔1102米,為市區最高峰,“虎峰牧云”是市區八景之一。
虎頭山植被豐富,松杉成林,還有刺柏、烏桕、木荷、花櫚木、觀光木、三葉赤楠等兩百余種樹木。山高林密,鳥獸自然也多,這里還曾一度發現過華南虎的蹤跡。
蘿卜巖
梅列區蘿卜巖楠木自然保護區,位于沙縣和明溪交界處。兩坡夾一溝,佑溪從中潺潺流過,形成蘿卜巖、馬頭山、紅血坑、紫竹洲四個部分。
這是一個典型的以樟科和彀斗科為主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有高等植物55個科、101個屬、194種,尤其是區內有327公頃的楠木原生林,其面積之大,密度之大,保護之完好,被前去考察的專家譽為“福建的西雙版納”。
龍泉山
龍泉山龍泉山景區以其龍泉寺而聞名。位于三明市西郊,距市區1.5公里。龍泉寺歷史悠久,可追溯到清代。龍泉山景區內空氣清新,青山起伏、流水潺潺、瓜果飄香。龍泉寺周圍古木蒼翠、環境靜幽、深谷曲徑、瀑飛龍潭,游客目不暇接、流連忘返。1999年“龍泉煙霞”榮獲三明八大風景之一。
麒麟山
麒麟山位于三明市區東部,始建于1980年10月。麒麟山原名牛壟山,海拔262米,因山腰一古墳發掘出孔子戲麒麟碑刻,故改現名。
公園占地40公頃,有麒麟閣、電纜索道、游龍戲水、園中園、仿蘇州亭院、麒麟書院和曲徑通幽等旅游景點和設施。依山還建有浩然亭、聚云亭、三元亭、蓮花亭、飛石亭、亭廊等,亭形有三尖、六角、四方,高低錯落。麒麟閣建在山的最高處,高24.5米,寬12米,八角六層,鋼筋水泥結構,登閣可將遠近景色盡收眼底。
山北有面積約3畝的人工湖。湖東有映鶴亭,亭頂孤鶴獨立;湖濱有麟跡橋,湖上有五曲橋。湖中有一艘電動龍舟,供游客環湖玩賞。園內有餐廳、茶館、攝影部和工藝美術展銷廳等服務設施。通往山頂的電纜索道是中國旅游風景區中最早投入運行的吊椅式索道,1983年1月建成,長625.34米,高差92.75米,行進速度每秒1米,吊椅41個可坐82人。有環山公路直達山巔。
大佑山
大佑山生態旅游區位于三明市區西北15公里處,面積12平方公里,主峰大佑山海拔1276.3米。景區為典型的火山巖地貌,屬陸相火山碎屑沉積――火山噴發構造,表現為孤峰入云、傲視群峰的地貌,雕塑出飛瀑流泉、幽峽峭壁、象形靈石的旅游形象。區內氣候宜人,垂直分異明顯。
明《八閩通志》、清《沙縣志》、民國《福建通志》都有相當篇幅描述大佑勝景,宴坐峰、聚星石、忘憂石、降魔石、天威石、藏云塢、歸云洞……均有記載。邑人一直將大佑山視為吉祥圣地,山上建有普照寺,香火甚旺,自宋朝就有文人騷客來大佑山吟詩作賦,宋進士、兵部尚書羅畸曾賦詩贊之。
每當農歷十五日五更時,在山巔可觀日月兩輪東西相照這一“日月同輝”的奇異天象 ―― 三明之象征。
仙人谷國家森林公園
仙人谷國家森林公園距市政府所在地僅1千米。公園根據地質地貌及景觀特色劃分為情人谷景區、萍溪飛瀑景區、觀光果園區、民俗休閑區,總面積1488公頃。飛龍瀑、金蟾瀑、虎門崖、仙壇石是園中四大知名景點。仙人谷森林公園2003年12月晉升為國家森林公園。
仙人谷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為市區周山唯一保留完整的原始次生林。一年四季蒼翠蔥籠。公園內共有維管束植物130科、522種,其中屬國家Ⅰ級保護的珍貴樹木有南方紅豆杉、伯樂樹(鐘萼木)等,屬國家Ⅱ級保護的珍貴樹木有桫欏、花櫚木、香樟、凹葉厚樸、長葉榧、金錢松、福建柏等。良好的生態為白鷴、獼猴、蟒蛇、眼鏡蛇、穿山甲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提供了生存環境。
仙人谷國家森林公園地質年代為中生代三疊紀,巖性為巖漿深層侵入的燕山期花崗巖,強烈的新構造運動,造就了公園的奇峰、異巖、幽谷。公園主峰虎頭山海拔1166米,相對高度971米。年平均降水量為1726.3毫米,既為植物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也為園中的水體景觀提供了豐沛的水源。全園主要景觀有95處,其中地文類景觀34處,水體類景觀23處,生物類景觀18處,天象類景觀4處,人文等其它景點16處。
仙人谷國家森林公園建設有百樹園、百竹園、餐飲、茶樓、觀景亭(臺)等,交通便捷,景致幽雅,園內負氧離子豐富,市區群眾常在此健身休閑、旅游觀光、親朋歡聚、科普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