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四川省地級市,介于102.49′E——104.30′E、29.30′N——30.16′N之間,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眉山東鄰內江、自貢、資陽,南連樂山,西接雅安,北接成都。2000年6月10日,國務院正式批復撤銷眉山地區,設立眉山市,管理東坡區、彭山區、仁壽縣、洪雅縣、丹棱縣、青神縣。眉山古稱眉州,早在1000多年前就是州、郡治所。兩宋期間,共有886人考取進士,史稱“八百進士”,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進士之鄉”。眉山也是成(都)樂(山)黃金走廊的中段重點地區及“成都平原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星火計劃農村信息化試點市和“四川省制造業信息化工程重點城市。作為國家園林城市,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5.7%,城區綠化率達37%。
眉山建政,始于南齊建武三年(496),在犍為郡武陽縣南境建齊通左郡。南梁普通時期(520至527),齊通左郡改稱齊通郡,建齊通縣郡,縣治同在一城。太清二年(548)設置青州,轄齊通郡,州治齊通縣城。西魏廢帝二年(553)改青州為眉州,轄齊通、青城兩郡,州治齊通縣城。北周明帝二年(558)撤銷齊通郡,新置安樂縣,治所當今東坡鎮,仍屬眉州。建德元年(572)眉州改青州。大城元年(579)青州改嘉州。隋開皇三年(583)廢郡存州。大業二年(606)復改嘉州為眉州,州治遷通義縣城(今東坡鎮)。后撤州建眉山郡,郡治龍游,即今樂山市市中區。唐武德元年(618)眉山郡改為嘉州。次年,從嘉州分置眉州,轄通義、丹棱、洪雅、南安(今夾江)和青神5縣,屬劍南道,州治通義縣城。天寶元年(742)撤銷眉州,改置通義郡。乾元元年(758)撤銷通義郡,恢復眉州,屬劍南道西川。宋太平興國元年(976)通義縣改稱眉山縣隸屬西川路眉州。州領眉山、彭山、丹棱、青神4縣。元至元十四年(1277)眉州屬嘉定路。二十年撤銷眉山縣,由州治理,同時丹棱縣并入眉州。明洪武九年(1376),眉州降為眉縣,歸嘉定州管轄。次年,彭山、丹棱并入眉縣,青神并入嘉州。十三年眉縣復升為眉州,直隸屬四川布政使司,眉山縣仍由州治理,領3縣:丹棱、彭山、青神。民國2年撤銷眉州恢復眉山縣,屬上川南道。次年,改屬建昌道。17至18年撤銷道制。24年置四川省第四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眉山縣城,轄眉山、彭山、丹棱、青神、夾江、洪雅、大邑、邛崍、蒲江和名山10縣。解放后,1950年1月設眉山專區,專員公署設眉山縣城,屬川西行政公署,轄10縣,同解放前的第四行政督察區轄縣,以后大邑劃出,新津劃入。1953年3月5日撤銷眉山專區,眉山縣劃歸樂山專區管轄。1959年彭山、青神與眉山合為1縣,稱眉山縣,1962年11月兩縣恢復縣制。 1968年眉山縣屬樂山地區,1985年屬省轄樂山市(樂山地區改建)。1997年5月30日,國務院【國函41號】批復:1、設立眉山地區,管轄從原樂山市劃出的眉山、洪雅、丹棱、彭山、仁壽、青神6個縣,地區行政公署駐眉山縣東坡鎮。2、調整后的樂山市轄市中、五通橋、沙灣、金口河4個區和夾江、犍為、沐川、井研、馬邊、峨邊6個縣(自治縣),代管峨眉山市(縣級)。 2000年6月10日,國務院【國函60號】批復:1、撤銷眉山地區和縣級眉山縣,設立地級眉山市。市政府駐新設立的東坡區。2、眉山縣設立東坡區,以原眉山縣的行政區域為東坡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東坡鎮。3、眉山市轄原眉山地區的仁壽縣、彭山縣、洪雅縣、丹棱縣、青神縣和新設立的東坡區。 2014年10月20日,《國務院關于同意四川省調整眉山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14]140號):同意撤銷彭山縣,設立眉山市彭山區,以原彭山縣的行政區域為彭山區的行政區域,彭山區人民政府駐鳳鳴鎮西街98號。
行政區劃編輯眉山市人民政府駐東坡區,轄東坡區、彭山區、仁壽縣、洪雅縣、丹棱縣和青神縣。幅員面積7186平方公里,人口349.85萬人。眉山共有69個鎮、59個鄉、3個街道辦事處、158個社區、982個居民小組、1186個村委會、9072個村民小組。
地形地貌
岷江和青衣江貫穿境內,兩岸以平原和河流沖積平壩為主。東部龍泉山兩翼,西部丹棱、彭山、洪雅境內大部分地區皆為低山丘陵,海拔大部分處于500-800m之間,中生代紅色巖層分布廣泛,丹霞地貌發育,生態環境優良。眉山市境內山巒縱橫,丘陵起伏,地勢呈西高東低,最高海拔3522米,最低海拔335米,自然條件復雜。
氣候特征
眉山海陸季風交替更迭,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冬季受西北利亞和蒙古冷空氣影響,加之太陽輻射的周年變化,形成區內多種氣候類型。氣溫由于受地形、地勢影響,年平均氣溫呈東高西低趨勢。仁壽年平均氣溫17.4℃,為全市最高,丹棱年平均氣溫16.6℃,為全市最低,最熱月為7、8月份,平均氣溫25.4--26.3℃,極端最高氣溫38.6℃,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6.2--6.8℃,極端最低氣溫--4.2℃。全年無霜期302--314天。降水雨量豐沛,降雨量的時空分布不均勻。降雨量隨地域的不同而呈東北向西南遞增,年均降雨量983--1490mm,彭山年均降雨最少983mm,洪雅最多1490 mm。5--9月為降雨集中時段,其降雨量占年總降雨量的85%左右(1996年7月28日,洪雅出現日最大降雨量,為410.8 mm),是全市夏季洪澇的重要原因。日照年日照時數1060--1202小時,為可照時數的24--28%,比同緯度的地方偏少,屬全國低日照區域之一。眉山西南山區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分布有從亞熱帶--暖溫帶--寒溫帶--亞寒帶的完整氣候帶譜。氣候的垂直差異(立體氣候)明顯。氣溫隨海拔的增高而下降,海拔每增加100米,氣溫下降0.66℃;降雨量隨海拔的增高而增多;具有海拔越高,氣溫越低,降雨偏多的氣候概念。
交通編輯綜述
眉山距成都60公里,距雙流國際機場30分鐘車程,是成都平原通聯川南、川西南、川西、云南的咽喉要地和南大門。與成都區域同城、產業同鏈、基礎同網。鐵路“三橫四縱”,高速公路“三橫五縱”,干線公路“四縱一橫”,城市干道“四箭齊發”,水路岷江渠化工程連通成都港,乘坐城際鐵路客運專線至成都僅18分鐘。
航空
眉山境內沒有航空港,但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40公里,由公路乘汽車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還可至四川省內的各地市及重慶、廣州、深圳等城市,游客可以選擇乘飛機到成都,再轉乘大巴或火車抵達眉山。中國第四大國際航空港的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位于成都市西南郊外的雙流縣城東約2公里處,距成都市區約16公里。中國70多個大中城市有航班飛往成都,香港、曼谷、新加坡、東京等8個國際城市和地區也有航線往返成都。
城際列車
眉山境內的成綿樂城際客運專線里程段
眉山四大火車站 (4張)
全長70.7公里,設彭山北站、眉山東站、青神站3個站。乘車高鐵,向北可達成都、綿陽,向南達樂山、峨眉山。通過高鐵,眉山到成都東客站18分鐘,到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站15分鐘,到樂山18分鐘,到重慶90分鐘,到西安、貴陽3個小時。
鐵路
眉山境內成昆鐵路穿越南北,經過彭山區、東坡區,路線長度50千米,有8趟列車經過眉山火車站.,因此,在眉山乘坐火車,沿成昆鐵路,北出成都可至重慶、西安,南下可經西昌、攀枝花至昆明等地,眉山站地址為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三蘇大道西段。建設中的成昆鐵路復線也將在此設站。連樂鐵路將從市域東部仁壽縣通過,連接成都港和成昆鐵路。
公路
成樂高速公路、樂雅高速公路、成自瀘赤高速公路橫貫市域,建設中的遂資眉高速公路即將通車。蒲丹井高速公路即將動工興建。截止2012年底,眉山擁有公路通車里程7348.15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7.51公里,一級公路100.151公里,二級公路334.129公里,三級公路304.517公里,四級公路4693.215公里,等外公路1775.144公里。全市公路橋梁1300座,33939.81延米,其中:大橋24座,5683.74延米;中橋239座,11461.00延米;小橋1037座,16795.07延米。眉山公路路網密度達到102.26公里/百平方公里,128個鄉鎮公路通達率100%,通暢率100%,行政村公路通達率100%,通暢率85%。區域內以公路交通為主,已形成“一橫四縱”的主骨架公路網絡。 眉山擁有客運站182個,其中:一級站1個、二級站5個,三級站2個,四級站47個,五級站19個,簡易站及招呼站108個(含港灣式車
眉山汽車站站)。營運車輛33611輛,其中客運車輛2771輛(不含公交),貨運車輛26773輛(含拖拉機7168輛)。全市共有出租車輛868輛,其中中心城區418輛;公交車開行線路40條,公交車數量319輛,其中中心城區187輛。眉山占據成都南大門的交通要地,有成都--樂山高速公路、成都--雅安高速公路,成自瀘高速經過市域仁壽,樂雅高速經過市域洪雅,在建的遂資眉高速貫穿市域東西.213國道經過眉山市內。眉山市的公路交通發達,在成都的東門車站城北客運中心,成都新南門汽車站還有發往(直達或經過)眉山市仁壽縣,彭山區、青神縣等地的客運班車。眉山客運中心站則位于省道106線與103線的交匯處,老城區與新城區的交接處,成樂高速公路的進出口處,是連接成都市、樂山市、峨眉山市及周邊市縣的交通樞紐。2012全年公路貨物運輸總量4838萬噸,增長11.6%;貨物運輸周轉量476624萬噸公里,增長16.6%。公路旅客運輸量6770萬人次,增長7.1%;公路旅客周轉量231861萬人公里,增長9.1%。
水路
眉山共有兩江(岷江、青衣江)、兩灘(黑龍灘、槽漁灘)、29條支小河流。航道里程768公里,其中等級航道89.72公里(岷江六級航道78.7公里,七級航道11.02公里),通航里程280公里。全市共有渡口36道,各類船舶420艘,其中營運船舶293艘,有船鄉鎮50個,管船員84人,水運企業3個,渡管所3個,造船廠2個。
資源編輯眉山礦藏有金、銀、銅、鐵、鋅、煤、石膏、芒硝等20多種,其中芒硝儲量達到650億噸。眉山有林業用地200712.1公頃,其中國有林地64529.5公頃,集體和個人林業136182.6公頃。另有四旁樹占地33473.9公頃,活立木總蓄積為1369.5萬立方米,全市有用材林78293.9公頃,蓄積711.9萬立方米,防護林3428.2公頃,蓄積465.9萬立方米,全市森林覆蓋率為29.8%。眉山各類水利工程27887處;流經該市流域面積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共15條,其中岷江從北到南流經彭山、眉山、青神三縣,徑內流長99.26公里,青衣江從雅安經過我市洪雅縣流入樂山市的夾江縣,徑內流長58.82公里;水電開發理論蘊藏量106萬千瓦,可開發92.2萬千瓦;全區養殖面積14.8萬畝,水品產量年達31050萬噸。
人口編輯常住人口及戶籍人口根據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進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眉山市常住人口為2950548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3205171人相比,十年共減少254623人,減少7.94%。年平均減少0.82%。全市戶籍人口為3489537人。家庭戶人口2010年眉山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 1010660戶,家庭戶人口為2850331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8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959956人減少109625人。性別構成2010年眉山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471588人,占49.88%;女性人口為1478960人,占50.12%??側丝谛詣e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4.47下降為99.50。年齡構成2010年眉山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415401人,占14.08%;15-64歲人口為2142225人,占72.60%;65歲及以上人口為392922人,占13.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7.26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2.47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79個百分點。民族構成2010年眉山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938003人,占99.57%;少數民族人口為12545人,占0.43%。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260411人,減少8.14%;少數民族人口增加5788人,增長85.66%。教育程度2010年眉山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程度的人口為122194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人口為31791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為1179592人;具有小學程度的人口為1010732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程度的由1308人上升為414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6692人上升為10775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4266人上升為39979人;具有小學程度的由42325人下降為34256人。2010年眉山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14960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88347人,文盲率由7.42%下降為5.07%,下降2.35個百分點。 2012年末戶籍總人口350.38萬人,其中非農人口96.23萬人。常住人口296.64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1.45萬人。全年出生人口35124人,死亡人口24166人,自然增長率3.13%。
眉山已成為成都經濟區最具活力和投資價值的新區域,至今落戶的世界500強企業總數僅次于成都,名列全省第二。成為全省發展最快的市州之一:全市GDP連續5年保持14%以上增速,2012年、2013年,在全省綜合考核中排名分列全省第1、3位。 眉山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GDP)944.8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
岷東新區規劃圖上年增長10.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2.19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539.89億元,增長11.1%;第三產業增加值252.81億元,增長11.2%。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6%、66.2%、28.2%,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6、6.7、2.8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1664元,增長9.7%。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6.8:57.1:26.1優化為16.1:57.1:26.8。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603.49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3.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9.4%,拉動經濟增長7.02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9.35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403.33億元,增長11.7%;第三產業增加值140.82億元,增長12.5%。
第一產業
2014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3.09萬公頃,比上年增長0.9%。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9.48萬公頃,下降0.3%;油料作物播種面積5.6萬公頃,增長1.8%;藥材播種面積2529公頃,下降2.1%;蔬菜播種面積5.65萬公頃,增長7.6%。2014年糧食產量164.44萬噸,比上年下降0.4%。其中,小春糧食產量29.12萬噸,增長3.2%;大春糧食產量135.32萬噸,下降1.1%。經濟作物中,油菜籽產量9.79萬噸,增長3.8%;茶葉產量2.09萬噸,增長3.3%;水果產量86.63萬噸,增長6.8%;蔬菜產量145.7萬噸,增長5.9%。2014年肉類總產量30.8萬噸,比上年增長6.7%。其中,豬肉產量21.6萬噸,增長5.8%;牛肉產量0.7萬噸,增長8.9%;羊肉產量0.7萬噸,增長7.1%。全年牛奶產量14.5萬噸,增長3.3%;禽蛋產量5.4萬噸,增長0.2%。年末生豬存欄增長0.2%,奶牛存欄下降6.8%。全年生豬出欄增長2.0%,羊出欄增長3.1%,家禽出欄增長1.9%。2014年水產品養殖面積22.88萬畝,比上年增長1.1%;水產品產量10.51萬噸,增長6.4%。2014年新增耕地1.59萬畝,年末耕地保有量24.03萬公頃,基本農田保有量21.24萬公頃,已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31.81萬畝。全年完成45座病險水庫整治,解決了34.22萬農村居民安全飲水問題。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35.04萬千瓦,年內機耕作業面積25.79萬公頃,主要農作物(小麥、水稻、玉米、油菜)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6.0%,全年修建機耕便民道2207公里,維修改造提灌機械3259臺33855千瓦,新增提灌機械861臺8164千瓦。
第二產業
眉山以天府新區眉山片區為龍頭,以天府新區現代產業、現代生活、現代都市三位一體的規劃發展理念,將7大產業園區整合為南北組團,規劃建設面積達300平方公里的現代工業新城。為全球最大的三聚氰胺生產基地和全國最大的硝基復合肥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的芒硝生產基地,中國最大的磺酸生產基地,已入駐世界500強企業5家。 工業2014年全部工業增加值460.68億元,比上年增長9.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629戶,比年初增加24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2%。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4.3%,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10.1%,外商及港澳臺企業增加值增長15.0%,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加值增長7.2%。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增長12.9%,重工業增加值增長9.3%。統計的70種工業產品中有49種產品產量增長,增長面為70.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為97.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122.4億元,增長7.9%;盈虧相抵后利潤總額72.6億元,增長5.3%。 建筑業房地產開發投資151.12億元,增長16.0%。商品房施工面積1365.64萬平方米,增長8.5%。商品房銷售面積331.99萬平方米,增長16.0%。
第三產業
2014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9.71億元,比上年增長12.9%,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30.56億元,增長17.4%。按經營地分,城鎮市場消費品零售額210.65億元,增長12.7%;鄉村市場消費品零售額109.06億元,增長13.5%。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276.94億元,增長13.1%;餐飲收入額42.77億元,增長11.9%。2014年在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7.3%,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8.7%,金銀珠寶類增長23.6%,日用品類增長4.4%,家用電器及音像器材類增長20.1%,中西藥品類增長24.0%,通訊器材類增長13.9%,石油及制品類增長16.2%,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26.6%,汽車類增長27.7%。2014年進出口總額3321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5.3%。其中,進口額12346萬美元,增長40.2%;出口額20866萬美元,增長4.4%。2014年接待旅游人數238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2.8%;全年旅游總收入180.7億元,增長24.5%。2014年郵政業務總量2.79億元,比上年增長20.5%;電信業務總量27.60億元,增長21.5%。年末固定電話用戶39.47萬戶,下降7.2%;移動電話用戶244.08萬戶,增長4.9%;寬帶用戶41.02萬戶,增長21.3%。2014年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255.22億元,比年初增長12.5%,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253.85億元,增長12.4%。在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中,單位存款增長3.1%,個人存款增長16.6%。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626.52億元,比年初增長17.7%,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625.17億元,增長17.5%。在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中,短期貸款下降0.6%,中長期貸款增長26.7%。2014年末保險公司25家,其中財險公司13家,壽險公司12家。全年保費總收入34.75億元,比上年增長5.8%。其中,財產險收入11.31億元,增長22.1%;人身險收入23.44億元,下降0.6%。全年支付各項賠款和給付9.30億元,其中財產險賠付5.77億元,人身險賠付3.53億元。
文化藝術編輯眉山文化主要有東坡文化、長壽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竹文化、水文化等。歷屆眉山東坡文化節、彭祖壽星節、青神竹編藝術節、丹棱嗩吶節等。
特色美食
眉山傳統美食特產、工藝品
外灘遠景樓有:雅妹子風醬肉 、仁壽黑龍灘全魚席、芝麻糕、汪洋鎮干巴牛肉、回鍋羊肉、回鍋魚、文宮枇杷、曹家梨;東坡松花蛋;東坡區的東坡肘子、東坡肉、東坡魚、龍眼穌、眉山臍橙和國優三蘇酒;彭山的彭祖酒、甜皮鴨、漂湯;洪雅的雅魚、藤椒油、瓦山春酒、道泉高山綠茶和各種野餐;青神的江團、漢陽雞、中巖烤全羊、青神椪柑;丹棱的凍粑,不知火,曹八娘,劉雞肉,大雅枇杷。
工藝品
青神的竹編工藝和仁壽的火鳳凰陶瓷工藝品等。
文化節
眉山文化旅游活動豐富多彩。東坡文化節、彭祖山壽星節、洪雅臺會
三蘇雕像廣場、瓦屋山杜鵑節、冰雪節、瓦屋山國際道教文化節、青神的竹編藝術節、橘花節、仁壽的枇杷節、仁壽羊肉美食文化節、仁壽曹家梨花節、丹棱的嗩吶藝術節等等,每年都開展得有聲有色。
城市標志
2007年2月13日由眉山向全社會公開征集的城市標志揭曉,以蘇東坡像為設
眉山城市標志——蘇軾雕像計主題的標志入選。眉山是“千古第一文人”蘇東坡的家鄉,眉山因蘇東坡而聞名天下,蘇東坡給了眉山這個名字以豐富的內涵,整個標志設計由中國古代瓦當圖案和東坡頭像組合,表現出一種具有古代歷史痕跡的感覺,更體現出眉山的古老文化。從圖案到字體都運用了一種古樸的風格, 采用了中國朱紅與黑色組合而成,體現出較為濃郁的文化味道,此色彩也代表了一種祥和詮釋,同時也符合眉山這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個性城市。整體標志設計中采用了中英文對照,使標志更具國際化和現代感,傳達出眉山作為“千載詩書城”的文化特征。眉山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5.7%,城區綠化率達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