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村回族自治縣隸屬于河北省滄州市,位于河北省東南部,東臨渤海,是河北省六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之一??偯娣e386.73平方公里, 總人口217773人(2011年), 下轄4個鎮、2個鄉。 孟村縣地處華北平原東部,地勢低平,鹽堿地較多。宣惠河、大浪淀排水渠流經縣境。糧食主產小麥、玉米、谷子等, 畜牧業以肉雞養殖為主。 工業以管道裝備制造和建筑扣件為主導產業。 201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4.0865億元。 孟村縣為八極拳發祥地,有“武術之鄉”之稱。孟村是革命老區,抗戰中回民支隊屢建功勛,名聲顯赫。古跡有唐代饒安城遺址、程氏父子墓、王翱墓等。
截至2013年,孟村回族自治縣下轄4個鎮、2個鄉,2個社區、126個村。
孟村縣地處東經117°01′—117°21′,北緯37°57′—38°14′,位于河北省東南部。東南與鹽山縣毗連,西與南皮縣、滄縣接壤,北、東北與渤海沿岸的黃驊市、海興縣為鄰??h人民政府駐地孟村鎮,西北距滄州市40公里,西距石家莊市231公里,北距天津市160公里??h域東西最大距離為31.1公里,南北最大距離為32.5公里,總面積386.73平方公里。
地質
孟村縣內地質構造單元屬華北平原新華夏系第二沉積帶,次一級構造為黃驊凹陷。黃驊凹陷以西以滄東斷裂為界,與滄縣隆起為鄰,東以羊二莊斷裂為界,與埕寧隆起相交,其上有深厚的新生帶、松散沉積,厚達千米。滄東斷裂、羊二莊斷裂均屬新華夏系,走向南西一北東。
地形地貌
孟村縣地處河北平原東部沖積平原向渤海平原過渡地帶,地貌形態低平開闊,微有起伏,分為高上地(海拔10米以上)、二坡地(呈傾斜狀者)和低洼地(海拔7米以下)。由于歷史上黃河沖積及漳河泛濫,水土流失,形成高中有洼、洼中有崗的地貌。地勢由西南向東北略呈傾斜,坡度17/10000,最高點海拔11.1米,最低點5.1米。
氣候
孟村縣屬暖溫帶亞濕潤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1.9℃,1月平均氣溫-4.6℃,極端最低氣溫-20.1℃(1969年2月4日);7月平均氣溫26.1℃,極端最高氣溫40.1℃(1969年6月23日)。日照年平均2902.9小時,無霜期年平均194天。平均年降水量為635毫米,多集中于6-8月。年極端降水量最大1143.2毫米(1964年),最小為323.9毫米(1965年)。
水文
宣惠河和大浪淀排水渠分別在孟村縣的南部和北部自西向東穿境而過,均屬海河水系。宣惠河由縣境內的艾宅村西起至高姚莊東止,流經3個鄉、8個村,境內全長12.5公里,流域面積為83.4平方公里。大浪淀排水渠西自馬莊子村入境至李留舍村出境,流經4個鄉、20個村,境內長18.5公里,流域面積252平方公里。另有總長75公里的孟東干溝、孟西干溝、百里干溝、和肖留干溝4條骨干溝渠,貫穿南北,溝通兩河。
土壤
孟村縣境內土壤分1個土類——潮土類,3個亞類——典型潮土、鹽化潮土和褐化潮土,8個土屬,20個土種。孟村瀕臨渤海,土壤鹽漬程度較重,多因地下水鹽分大、蒸發量大、地表不平形成托堿、地下水位高等原因所致。據1988年統計,縣內有鹽漬化地87487畝,主要分布在縣境北部和東南部。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2005年,孟村縣土地總面積57.53萬畝,其中耕地33.62萬畝,園地1.76萬畝,林地1.19萬畝,其他農用地5.07萬畝,居民點及工礦用地9.38萬畝,交通用地0.49萬畝,水利設施0.38萬畝,未利用地5.64萬畝。
水資源
孟村縣水資源缺乏,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730.67萬立方米,地上河流溝渠平均年徑流量2684萬立方米,淺層地下水年平均總量為1662.33萬立方米,因大量開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不斷下降,水量減少。
生物資源
孟村縣野生灌木有酸棗等,野生喬木有檉柳(紅荊)、杜梨(棠梨)等。草本植物繁多,覆蓋面積廣,有25科、74種,如蒿子、鹵蓬、刺蓬、黃菜等。截至2005年,孟村縣境內野生動物約計67種,分屬12綱。主要野生動物有,哺乳綱:黃鼬、地狗子、獾、田鼠、兔、刺猬、蝙蝠等;鳥綱:麻雀、燕子、啄木鳥、鵪鶉、老鷹、呱呱雞、布谷鳥、鴟鶚、烏鴉、喜鵲等;昆蟲綱:蟬、蟻、胡蜂、蝗、蟋蟀、螻蛄、螳螂、蜻蜓等;魚綱:鯉魚、鰱魚、鯽魚、鲇魚、黑魚、鰍等;爬行綱:蜥蜴、蛇;兩棲綱:青蛙、蟾蜍;多足綱:蜈蚣;甲殼綱:蝦、蟹;毛足綱:蚯蚓;腹足綱:蝸牛。
民族
孟村回族自治縣人口以漢族和回族為主,其中回族大多是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奉旨從晉、魯、浙、蘇、皖、鄂等地遷來。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孟村縣內還有滿族、蒙古族、朝鮮族、苗族、哈尼族、彝族、土家族、壯族、藏族、維吾爾族、傈僳族、布依族、土族等少數民族。截至2005年縣內有回族人口4.7萬,占總人口的24.87%,有44個民族村(20個純回族村),是中國北方回族居住較為集中的地方。
經濟編輯綜述
2011年,孟村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4.0865億元,比2010年增長18.1%;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5.78億元、39.01億元和19.29億元,比2010年增長15%、23%和22%;三次產業比重為10:60:30;實現財政總收入5.1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97億元,比2010年增長25%;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79244萬元,比2010年增長28.4%;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破百億,達107.6億元,比2010年增長81.17%;全年直接利用外資1003萬美元,比2010年增長267.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1.86億元,比2010年增長29.4%;規模以上工業利稅4.1567億元,比2010年增長78.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96元,比2010年增長14.9%。
第一產業
2008年起孟村縣實施肉雞規?;B殖,截至2014年有存欄3萬只以上規模的肉雞養殖小區96個,5000只以上大棚891個;全縣肉雞存欄量540萬只,年出欄2600萬只以上;直接和間接從事肉雞產業的人員達9000余人,年實現養殖效益近億元,帶動2000多農戶增收致富。肉雞孵化、養殖、屠宰、加工的全鏈條初具雛形。 2010年,孟村縣糧食種植面積46.4萬畝,經濟作物4.3萬畝;林果面積7.81萬畝;牛出欄2.8萬頭,羊出欄13.6萬只,雞出欄2100萬只,農民人均純收入4700元,比2009年增長10.7%。 2011年實現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9億元,比2010年增長25%;農業增加值6069萬元,比2010年增長11%;糧食總產量17萬噸,比2010年增長12%;農機總動力30.2萬千瓦,比2010年增長5%。
第二產業
彎頭管件業是孟村的傳統支柱產業,截至2013年有彎頭管件企業1800多家。2013年通過引進新加坡管道裝備標準化制造基地項目,實現了管道裝備業精細化、規范化發展。 建筑扣件業是孟村另一支柱產業。截至2014年全縣共有扣件生產企業120家,年產扣件1.9億套,占全國總產量的30%,產品出口亞、歐、非等多個國家。 工業園區孟村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以管件制造為龍頭產業,2013年進入河北省12個超百億元特色產業集群行列,年營業收入232.85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0.6億元,稅收收入4.1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61.6億元。2014年有企業123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8家,24個著名商標,2個公司在天交所上市。
第三產業
2011年,孟村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2563億元,比2010年增長17.8%;2011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7.86億元,貸款余額17.12億元,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1 05億元; 完成外貿出口總值13290萬美元,比2010年增長48.6%。 截至2013年,孟村縣有20個大型民營運輸公司、100個運輸聯合體,運輸車輛5000余部,年載貨能力1000萬噸,形成了輻射全國的運輸網絡,年營業額3.4億元,利稅8000萬元。
交通編輯205國道(山海關—廣州)自北向南穿過縣域東北部,由大浪淀排堿河大文臺橋入境,南至肖留干溝橋出境,境內長4.7公里。283省道(滄州—樂陵)自西北向東南斜穿縣境中部,由李家鋪村入境,經過辛店鎮,在掛甲林村東南出境,境內長8.9公里。302省道(海興—泊鎮)為縣內東西交通干線,境內全長14.6公里,西自沙漲莊入境,東至王御史村東南出境。 2011年,孟村縣總客運量42萬人次,周轉量1102萬人公里;貨運量320萬噸,周轉量7265萬噸公里。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孟村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61所(其中民族學校2所),總占地面積1397畝,建筑面積150695平方米。其中小學53所(縣直小學2所,鄉鎮小學51所),初中5所,普通高中、職教中心、教師進修學校各1所,教學點11個。有中小學在校生25506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6524人,占在校學生的25%,小學生16528人,初中6425人,普通高中1930人,職業高中623人;教職工2229人,其中學前教師299人,小學教師1196人,初中教師521人,高中教師213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孟村縣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4萬冊;文化館1個;檔案館1個。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孟村縣共有各級各類衛生機構299個,醫務人員495人,其中公立醫療衛生機構11個,有直屬醫療衛生單位5家(縣醫院、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所、縣疾控中心、縣衛生監督所),鄉鎮衛生院6家,村級衛生室及個體診所290家,民營醫院4家。全縣衛生系統有干部職工635人、全縣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共有病床235張,平均每萬人11.5張。
文化編輯回民風俗
飲食回族飲食以米、面為主食,尤其喜食各種油煎面食。油香是回族特有食品?;刈逯怀苑雌c類的牛、羊和食谷類的雞、鴨、鵝等;忌吃一切兇猛禽獸的肉和自死之物(包括牛、羊)。食用可吃的動物和家禽時,必須請阿訇、掌教屠宰。只可食用帶鱗的魚類,凡不帶鱗或樣子古怪、丑陋和體形特大的魚,則禁止食用。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圣紀節是回族的三個民族節日,俗稱“三大節”。開齋節在每年伊斯蘭教歷10月1日。9月是齋戒月份,俗稱“齋月”,在這一個月中,“封齋”的人白天禁飲食。齋戒月滿,即舉行開齋慶?;顒?。這一天,到清真寺參加活動的人要比平日多,人們沐浴禮拜,炸油香互相贈送以示祝賀。還要請阿訇上墳誦經,悼念去世的先人。古爾邦節又稱宰牲節,一般在開齋節后70天,伊斯蘭教歷12月10日舉行。這一天,回族群眾除要沐浴盛裝,舉行會禮外,根據各家條件,人們還要宰牛、羊、雞饋贈親友,以示慶祝。圣紀節是紀念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在每年的伊斯蘭教歷3月12日舉行,回族稱這活動為“做圣會”。這一天,大家自愿向清真寺捐贈香油、面粉、資金等。節日會禮后,清真寺組織聚餐,招待本坊穆斯林?;榧弈信p方自由戀愛,按規定到政府登記結婚,并且請阿訇寫“依扎布”。
喪葬孟村清真大寺實行土葬、速葬,一般埋葬不超過三天,不用棺木,不要陪葬品。宗教信仰回族信仰伊斯蘭教。信教者堅持“六大信仰”和“五種功課”。六大信仰,即信安拉、信天使、信經典、信使者、信前定、信后世;五功,即念、禮、齋、課、朝?;刈逍沤倘罕姺Q為穆斯林。平日的宗教活動主要有禮拜、念經、把齋三項。截至2004年,孟村縣建有41座清真寺,駐寺阿訇42人(其中女阿訇1人),海里凡70人,
革命文化
1926年8月,劉格平在孟村創建了中共在津南農村的第一個黨支部。1934年各黨支部聯合成立“滄縣農民自衛隊”,組成華北民眾抗日救國軍第一路軍,對日軍、偽軍展開武裝斗爭。 1940年8月,由原“津南抗日救國軍”改編成立“冀南第六軍分區回民大隊”,1941年秋改編為“冀魯邊區回民支隊”,1944年又改稱“渤海軍區回民支隊”?;孛裰ш犞饕獞鸲吩诮蚰萧敱币粠?,曾取得舊城、姚莊、青紗帳等戰役勝利,殲敵千余人,繳獲各種武器三千多支(挺)?;孛裰ш爤F結各族人民共同抗日,幫助地方建立抗日政權,開展政治攻勢瓦解敵偽軍,由初建時數十人發展到千余人。1945年8月改編為野戰軍,參加解放戰爭。
武術
孟村是全國十大拳種之一的八極拳的發祥之地。 八極拳始創于清雍正年間,汲取太極、八卦、形意等拳術的長處,充分利用人體頭、肩、肘、手、胯、腰、足、尾這八大部位的攻防能力,具有剛猛爆烈、近身突擊、長于實戰的特點。孟村曾涌現出丁發祥、吳鐘、李大中等一大批八極拳武術家。21世紀以來,八極拳在孟村得到發揚,幾乎鄉鄉有武館、村村有拳社。2008年孟村八極拳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方言
孟村方言屬于冀魯官話石濟片中的黃樂小片,有23個聲母,37個韻母,平聲、上聲、去聲3個聲調,陽平字讀上聲。在孟村方言中,所有韻母都能兒化,在日??陬^用語中常兒化的詞語有“東西兒”、“唱歌兒”、“麥粒兒”等。
文物古跡
唐代饒安縣城遺址饒安縣城遺址位于縣城南10公里,新縣村東北50米處,當地人稱“殿頂子”,為唐貞觀十二年(638年)至宋神宗五年(1072年)饒安縣城池。遺址長1.5公里,寬1公里,東低西高,文化層暴露在外,出土文物有陶器、磚瓦、人獸骨骼、陶盆、石磨等。 齊堤齊堤遺址位于石橋鄉王帽圈村南30米,長200米,寬22米,高4.5米,為春秋時期齊桓公為御水災所筑,原堤長達百里。 丁莊子清真寺丁莊子清真寺位于縣城北偏西1.5公里丁莊子村中,占地1782平方米,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由丁發祥主持興建。寺內有大殿、北講堂、沐浴室等,一個抱廈、兩個大殿和一個小殿,布瓦硬山頂大殿懸梁吊柱,斗角飛檐,造型古樸。牛進莊清真寺牛進莊清真寺位于縣城北偏東11.5公里牛進莊村內,占地1705平方米,始建于明天順五年(1461年)。寺內有大殿、北講堂、沐浴室。大殿長24.53米,寬15.53米,高10米,面積381平方米。前殿面寬5間,縱深3間,五脊布瓦頂梁架結構完好。院內有古槐兩株,樹干下部中空但仍枝繁葉茂。程氏父子墓程日華為唐代將領,曾任滄州刺史、橫海節度使等職,程懷信為程日華從子。墓葬位于縣城北偏東5公里,董林村西北1500米處。程日華墓現殘留北半部,高5米,長5米。墓室門南向,壁上繪有壁畫,入門分廊內有屋,室中有炕,并有馬骨、箭簇、唐三彩、壁畫等,均被毀。程懷信墓保存完好,封土高3.5米,直徑34.3米。王翱墓王翱墓位于縣城東南17.5公里,王帽圈村南500米處。原墓地長、寬各約200多米,占地約40畝,有磚墻圍護,墓及神道居中央,神道兩側依次排列石猴、石羊、石虎、古侍俑等,左右豎“望天猴”柱,其后各排石馬千匹。后有石坊及四幢座碑。墓室呈正方形,內平放3口棺木。文革中墓被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