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寧縣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北部,處在東經101°38′~102°25′,北緯28°05′~29°02′之間,東鄰越西、喜德,南接西昌、鹽源,西連九龍、木里,北毗石棉。 2012年,冕寧縣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77.41億元,比2011年增長16.3%。 截至2013年,冕寧縣轄38個鄉鎮,總面積4420平方公里。冕寧是四川往來于祖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通道之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著名的安寧河發源于境內。
冕寧縣三國蜀,初沿東漢之制,臺登、笮秦仍設縣。建興三年(公元225年)春,諸葛亮南征,平南中;調整越嶲郡建置,金沙江至大渡河中間地區劃為11縣,省笮秦入臺登。西晉,泰始元年(公元265年),臺登為越嶲郡七縣之一。治地為原址。東晉,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李勢降東晉,越嶲郡入東晉版圖,臺登屬之,治地同前。南北朝,東晉元熙二年(公元420年),仍沿晉制,領越嶲郡,下轄八縣,臺登縣屬之,因僚部設長以統之。南朝齊,公元479—502年,建越嶲僚郡,未設臺登縣。南朝梁,領縣無考。北朝魏,武帝二年(公元553年),遣大將尉遲回率師代武陵王蕭紀,八月克成都,劍南屬魏。嶲州、臺登為僚人所居,無郡縣。北朝周,武帝天和五年(公元570年),大將軍鄭恪率師平越嶲,置西寧州,不久改為嚴州,領郡6,郡各領縣1,白沙郡領臺登縣,設治所于臺登城舊址。隋文帝開皇元年(公元581年),承周制仍置嚴州,領白沙等6郡,白沙郡領臺登縣,治地仍舊。唐,承隋制仍置臺登縣,治地仍舊。南詔,世隆建極四年,唐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于越嶲(今西昌)置建昌城。六年,占領臺登后,置臺登城,設承上(南詔地方官名)之官以統之。元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設千戶,十三年升萬戶,十五年改為瀘沽縣,治地臺登舊址(今瀘沽鎮),屬于禮州,禮州屬建昌路。泰定帝致和元年(公元1328年),置蘇州,治地今拖烏鄉蘇州壩。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依元制仍置,治所為今城廂鎮,屬建昌府,隸云南布政使,十月改屬四川都司。二十一年十月改設建昌衛,兼置蘇州衛。二十五年六月廢州,升衛為軍民指揮使司。二十六年更名為寧番衛軍民指揮使司。清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四川行都司歸清,改設建昌監理廳,仍明制領五衛,寧番衛屬之。治地今城廂鎮。雍正六年(1728年),裁建昌通判改置寧遠府,裁寧番衛改置冕寧縣。中華民國,冕寧縣治地今城廂鎮,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屬寧遠府。民國二年四川恢復道制,廢府,冕寧縣屬于建昌道。民國十七年裁道,冕寧縣直屬四川省政府,民國十九年改行新縣制。民國二十四年六月,寧遠置十八行政督察區,領八縣,冕寧縣屬之。民國二十八年一月一日成立西康省,冕寧縣屬之。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月,紅軍長征過冕寧,23日在縣城東街文廟大成殿,召開群眾大會成立冕寧縣革命委員會,陳野蘋任主席,李井泉任副主席,為冕寧縣最早的革命政權。1950年3月28日解放,4月10日成立冕寧縣人民政府,縣名仍為冕寧縣,治所駐今城廂(原城關)鎮。仍屬西康省。1955年10月西康省撤銷,冕寧縣隨西昌專區改隸四川省。1978年撤銷西昌專區建置,冕寧縣改隸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屬。
行政區劃編輯截至2013年,冕寧縣轄38個鄉鎮,其中城廂鎮、瀘沽鎮、復興鎮、沙壩鎮、漫水灣鎮、大橋鎮6個鎮,惠安鄉、回坪鄉、回龍鄉、哈哈鄉、森榮鄉、宏模鄉、林里鄉、石龍鄉、后山鄉、先鋒鄉、河邊鄉、河里鄉、澤遠鄉、鐵廠鄉、曹古鄉、彝海鄉、拖烏鄉、冶勒鄉、錦屏鄉、南河鄉、青納鄉、和愛鄉、棉沙鄉、馬頭鄉、窩堡鄉、新興鄉、健美鄉、里莊鄉、麥地溝鄉、金林鄉、聯合鄉、臘窩鄉等32個鄉,下設8個社區、224個村民,1202個村(居)民小組。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冕寧縣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北部,處在東經101°38′~102°25′,北緯:28°05′~29°02′之間,東鄰越西、喜德,南接西昌、鹽源,西連九龍、木里,北毗石棉。北距省會成都368公里,南距州府西昌80公里。
冕寧縣政府
地形地貌
冕寧地處青藏高原東緣,屬橫斷山脈北東段牦牛山區,地貌以山地為主。
氣候
冕寧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氣候溫和、雨熱同季、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立體差異明顯等氣候特點,
水系
冕寧縣居長江上游,河流屬雅礱江水系,北部屬大渡河水系,主要河流有安寧河、雅礱江、南埡河,產水豐富。
植被
冕寧縣植被主要有亞熱帶干性常綠闊葉林、云南松林、暖溫帶闊葉林和針葉混交林,溫帶暗針葉林、杜鵑、杉、箭竹,以及亞熱經濟林。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冕寧縣境內可使用土地面積42.6234萬公頃,規劃中工業用地702.27公頃,商業用地102公頃,住宅用地4132.65公頃,農業用地40.44萬公頃,其它用地3.27萬公頃。
水能資源
冕寧縣水能資源豐富,蘊藏發電量536萬千瓦,可開發量400多萬千瓦,其中已開發近10萬千瓦,占可開發量的2.5%。
礦產資源
冕寧縣探明有稀土、鐵礦、釩鈦、銅、鉛、鋅、錫、鉬、滑石、花崗巖、高嶺土等貴金屬,黑色金屬及非金屬礦產10個大類30余個品種,提供儲量報告的有16個礦床,經過普查的有58個礦點,60個礦化點。其中,稀土礦已探明的儲量(REO)200多萬噸;瀘沽鐵礦、大頂山富鐵礦儲量分別為1024.9萬噸和684萬噸,屬中型富鐵礦;澤遠、沙壩、林里等地花崗巖,質地堅硬整體性好,儲量約2億立方米;后山滑石礦是西南地區唯一的滑石中型礦,儲量227.35萬噸,白度為63.74度;林里高嶺土礦體長度大于1公里,厚100至200米,儲量約500萬噸;黃金儲量30噸,漢白玉600萬立方米。
森林資源
全縣森林覆蓋率34.7%。物種豐富,有喬木、灌木、草本植物共140科,341屬、608種。主要用材樹種有云南松、冷杉、云杉、鐵杉、櫟類、樺木等;經濟林木有花椒、核桃、板栗、蟲樹等。
生物資源
冕寧縣屬于國家保護的珍稀植物有紅豆杉、四川紅杉、蓮香樹、黃杉等十余種。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大熊貓、牛羚、云豹、豺、綠尾虹雉等5種,屬二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大靈貓、小靈貓、黑熊、水獺、林麝、紅腹解雉、白腹錦雞等29種。并有多種名貴的中藥材,野生食用菌類及豐富的食用蕨類植物。
人口民族編輯2012年,冕寧縣年末戶籍人口386390人,比2011年增長2.2%。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為159568人,增長4.5%,占總人口的41.29%;彝族人口為151289人,增長4.6%,占總人口的39%。全年出生人口7589人,出生率為19.6‰;死亡人口1804人,死亡率為4.6‰。 冕寧縣有彝族、藏族、回族、蒙古族、苗族、滿族、布依族、白族、土家族、納西族、壯族、羌族、普米族、傣族、傈僳族、黎族、侗族、哈尼族、瑤族等19個少數民族。
經濟編輯綜述
2012年,冕寧縣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77.41億元,比2011年增長16.3%。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5.75億元,比2011年增長4.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3%;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42.75億元,比2011年增長2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7.3%;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8.91億元,比2011年增長9.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6.4%。人均GDP達到22182元,比2011年增長5.2%。產業結構比由2011年的20.9:53.3:25.8調整為 20.3:55.2:24.5。2012年,冕寧縣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48.44 億元,增長 18.8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88億元,比2011年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31.09億元,比2011年增長26.3%;第三產業增加值11.46億元,比2011年增長9.5%。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2.58%,比2011年提高0.07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2.9%。 固定資產投資2012年末,全縣施工項目達到128個,比2011年增加46個,比2011年增長56.1%。完成全社會新口徑固定資產投資40.4億元,比2011年增長48.8%。在投資構成中,第一產業投資15200萬元,比2011年增長242.2%,第二產業投資249313萬元,比2011年增長31.7%,第三產業投資129062萬元,比2011年增長125%?;窘ㄔO投資完成189989萬元,比2011年增長29.4%;更新改造投資完成203116萬元,比2011年增長96%;其他投資完成470萬元,比2011年降低29.3%。
第一產業
冕寧縣水稻生產被省農業廳列入全省優質稻發展基地,是全省種植粳稻規模最大的縣之一,米質優良口感較好。在2000年四川省第二屆優質商品稻米暨糧油精品展交會上,冕寧粳米147被檢評為全省兩種優質米一級之一。2012年,冕寧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4022公頃,增加118公頃,比2011年增長0.35%,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比重為74.66%;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67754噸,比2011年增長1.55%,平均畝產325公斤,主要經濟作物中,烤煙產量10020噸,比2011年增長12.46%;蔬菜產量225135噸,比2011年增長3.07%;水果產量30533噸,比2011年增長5.49%。 2012年,全縣完成退耕還林后續產業1877畝,中幼林撫育9000畝,建設珍稀樹種基地2000畝,年末全縣森林覆蓋率達56.7%。2012年,冕寧縣出欄肉豬479828頭,比2011年增長3.01%;羊出欄210704只,比2011年增長0.7%;牛出欄28633頭,比2011年增長1.2%;家禽出欄1365015只,比2011年增長7.2%。全年肉類總產量達47568噸,比2011年增長3.69%,其中豬肉產量36956噸,比2011年增長3.98%;羊肉產量4488噸,比2011年增長0.69%;牛肉產量3789噸,比2011年增長2.46%;家禽肉產量2266噸,比2011年增長7.19%;牛奶產量81噸,比2011年減少30.77%;蠶繭產量1253噸,增長4.36%。 漁業生產實現水產品產量1010噸。
第二產業
2012年,冕寧縣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42.75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25%。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達27.03 %,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9個,比2011年增加3個。有色金屬礦采選及深加工業比2011年增長45.4%(現價增幅,下同),電力生產和供應業比2011年增長55.8%。
2012年,冕寧縣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中,鐵礦石原礦產量71.92萬噸,比2011年減少26.9%;水泥產量64.5萬噸,比2011年減少37.5%;發電量16.68億千瓦小時,比2011年增長110.61%。
2012年,冕寧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93430.7萬元,比2011年增長35.5%;盈虧相抵后的利潤總額為55245.4萬元,比2011年減少46.21%;利稅總額為93909.7萬元,比2011年減少33.9%;總資產貢獻率12.9%,比2011年減少11.92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率2.64次,比2011年加快0.64次;成本費用利潤率10.5%,比2011年減少20.3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30.1萬元/人,比2011年增加0.8萬元/人;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為19.5%,比2011年上升9.8個百分點。
2012年,冕寧縣建筑業實現增加值17.26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29.8%。
第三產業
2012年,冕寧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6740.8萬元,比2011年增長13.5%。其中:批發業零售額1647.3萬元,比2011年增長16.6%;零售業零售額199879萬元,比2011年增長12.69%;住宿業零售額5307.2萬元,比2011年增長27.6%;餐飲業零售額49907.3萬元,比2011年增長14.1%。城鄉市場看,城鎮市場零售額180506.6萬元,比2011年增長13.14%;農村市場零售額為76234.2萬元,比2011年增長13.53%。2012年,全縣共接待國內外旅游者232萬人次,比2011年增長28.1%;旅游總收入2.9億元,比2011年增長10.69%,旅游業實現增加值1.51億元。旅游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1.95%。
交通運輸編輯截至2012年末,冕寧縣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175公里,其中等級公路通車里程1053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88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貨運周轉量24705萬噸公里,公路客運周轉量13512萬人公里。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事業
截至2012年末,冕寧縣有各級各類學校140所,在校學生數73920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36021人;教職工3242人,其中:專任教師:2839人,特崗教師129人。2012年普通高考全面完成州下達的目標任務,全縣共1351人被各類高等院校錄取。
冕寧縣城廂小學截至2012年,全縣共有小學校(點)152個,在校生40185人,比2011年減少2092人;小學適齡人口凈入學率96.44%;小學毛入學率116.07%;在校女學生18748人,比2011年減少810人;2012年小學畢業生為7705人。全縣共有普通初中學校(點)14個(不含計校點初中部1個),其中初級中學10所,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在校生17536人,比2011年減少102人;在校女生8239人;2012年初中畢業生為5106人。截至2012年,全縣共有完全中學2所,在校生4715人,比2011年減少63人;在校女生2435人,比2011年增加36人;2012年普通高中畢業生為1597人。
科技事業
2012年,冕寧縣共申報科研項目7個,其中:省部級4個,州級3個??h級立項20個。
文化事業
截至2012年,冕寧縣擁有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量3.2萬冊,農家書屋232個,文化館1個,鄉鎮文化站 38個,博物館 2個,文物保護機構1個。保護單位24個,其中:省級2個,縣級22個。全縣共有衛星地面接收站2.45萬座(含農村),電視發射臺和轉播臺1座,有線廣播電視用戶2萬戶,電視人口覆蓋率98%,廣播人口覆蓋率98%。
衛生事業
2012年,冕寧縣參合農民311678人,參合率達98.02%。年末全縣有衛生機構43個,村級衛生室365個,病床位1004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771人,其中:醫生364人,護師護士150人。在衛生機構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技術人員43人;婦幼保健機構1個,衛生技術人員24人;鄉鎮衛生院38個,衛生技術人員166人。
體育事業
2012年,冕寧縣舉辦縣級運動會3次;參加省級以上運動會5次,獲得比賽獎牌41枚,其中:金牌14枚,銀牌8枚,銅牌19枚。
旅游景點編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區西昌衛星發射中
西昌衛星發射場 (4張)
心發射場區位于冕寧縣澤遠鄉境內,距縣城64公里,是中國唯一對外開放的衛星發射基地,該基地主要有指揮控制中心、星箭測試中心、發射場等設施。 靈山寺冕寧靈山寺距冕寧縣城8公里,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67公里,距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80公里的省級自然風景區,是涼山州重點整合的彝?!`山風景區的組成部分。冕寧靈山以靈山寺為中心,規劃保護面積40平方公里。靈山寺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間,是冕寧縣如今規模最大的宗教寺院。冶勒省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冕寧縣北部,面積242.93平方公里。有各種動物400余種,其中包括大熊貓、羊羚、云豹、綠尾虹雉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二級保護動物20多種,有川滇、冷杉、峨嵋冷杉、白樺等珍稀植物103種。彝海結盟遺址彝海結盟遺址在四川冕寧縣拖烏區,距縣城28公里。
冕寧縣彝海結盟遺址紅軍長征紀念館紅軍長征紀念館,位于成都市城西45公里處高何鎮石塔寺。該寺系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四方面軍建立的第四區蘇維埃舊址,時間長達半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