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縣是武威市下轄縣,民國17年,縣域以“俗樸風醇,人民勤勞”而得名。民勤縣地處河西走廊東北部,在石羊河流域下游,除西南一角與金昌、涼州區相接外,其余均被騰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圍,是一個半封閉的內陸荒漠區。 截至2013年底,民勤縣下轄6鎮12鄉;根據人口變動抽樣調查推算,2013年末常住人口為24.12萬人。民勤縣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東北部,在石羊河流域下游,南依武威,西毗鎳都金昌,東北和西北面與內蒙古的左、右旗相接。地理位置為東經101°49′41″-104°12′10″、北緯38°3′45″-39°27′37″之間??h境東西長206公里,南北寬156公里,總面積1.59萬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民勤縣境內最低海拔1298米,最高海拔1936米,平均海拔1400米,由沙漠、低山丘陵和平原三種基本地貌組成。
氣候特征
“天馬”文化旅游節民勤縣屬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區,東西北三面被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包圍,大陸性沙漠氣候特征明顯,冬冷夏熱、降水稀少、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年均降水量為127.7毫米,年均蒸發量2623毫米,晝夜溫差15.5℃,年均氣溫8.3℃,日照時數為3073.5小時,無霜期162天。
自然資源編輯礦產資源
民勤縣湖泊民勤縣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鹽、石膏、芒硝、石灰石、水晶石、磷、鐵、銅、鎳、鉀鹽鹵水等。其中煤炭總儲量為5.8億噸,主要分布于西大窯礦區、紅沙崗礦區;鹽總儲量約25.2萬噸;石膏儲量約70萬噸,分布在狼刨泉山和阿拉古山;石墨礦石總儲量667萬噸;石墨儲量60.083萬噸,分布在唐家鄂博山一帶;芒硝儲量738萬噸,分布于西硝池、白土井、湯家海子、蘇武山一帶;鐵礦儲量34.9萬噸,分布于紅崖山一帶。煤炭灰粉低、含硫量少,熱量在4000大卡左右,主要用于工業;石墨礦平均品位9.11%,是西北成礦條件較好的礦種;其余礦種分布零散,礦產品位較低。
生物資源
民勤縣各類荒漠化土地面積2280萬畝,占總面積的94.9%。野生動植物資源匱乏,主要分布于連古城自然保護區內。在自然保護區內,有種子植物64科227屬474種,其中喬木2種、超旱生性的灌木和半灌木38種,主要有棉刺、沙冬青、胡楊等;有野生動物89種,其中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2種。 (以上資料,截至于2012年)
行政區劃編輯截至2012年,民勤縣轄東湖鎮、西渠鎮、收成鄉、紅沙梁鄉、泉山鎮、大灘鄉、雙茨科鄉、東壩鎮、夾河鄉、蘇武鄉、三雷鎮、大壩鄉、薛百鄉、昌寧鄉、重興鄉、蔡旗鄉、南湖鄉、紅沙崗鎮18個鄉鎮,共有249個村。
人口編輯據2013年人口變動抽樣調查推算,民勤縣年末常住人口為24.12萬人。其中男性為12.42萬人,女性為11.7萬人;城鎮常住人口為6.19萬人,農村常住人口為17.93萬人,城鎮化率25.65%。2013年出生人口2407人,出生率9.98‰;死亡人口1471人,死亡率6.10‰;年自然增長人口936人,自然增長率3.88‰。
經濟編輯綜述
2013年,民勤縣實現國民生產總值59.05億元,同比增長12.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25億元,增長7.15%;第二產業增加值19.7億元,增長19.47%;第三產業增加值18.09億元,增長12.9%。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為36:33.4:30.6。
第一產業
2013年,民勤縣第一產業增加值21.25億元。其中,農業增加值15.93億元,增長7.25 %;林業增加值 0.12億元,增長18.3%;牧業增加值4.96 億元,增長6.51%;農業服務業增加值0.23億元,增長7.63 %。2013年,總播面積74.9萬畝(含復種面積4.06萬畝),增長3.1%。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9.93萬畝,減少0.51萬畝,下降2.5%;經濟作物種植面積52.63萬畝,增加2.01萬畝,增長4%。糧食總產量12.13萬噸,減少0.51萬噸,下降4.01%。其中小麥產量2.45萬噸,玉米產量9.48萬噸。主要經濟作物中,棉花產量1.64萬噸,下降20.71%;葵花產量5.49萬噸,增長19.26%;蔬菜產量36.79萬噸,增長2.56%;水果產量4.65萬噸,增長12.87%。至2013年末,大牲畜存欄4.78萬頭,下降0.2%。豬、牛、羊飼養量分別為13.45萬頭、5.88萬頭和150.55萬只,分別增長3.86%、1.89%和4.09%。其中,豬、牛、羊出欄分別為7.15萬頭、1.67萬頭和53.81萬只,分別增長4.84%、2.39%和4.79%。家禽飼養量190.57萬只,增長0.7%,其中出欄91.21萬只,增長1.07%。肉類總產量1.67萬噸,增長5.03%;禽蛋產量0.3萬噸,增長0.3%。
第二產業
紅崖山水庫2013年,民勤縣工業增加值14.26億元,增長29.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02億元,增長27.1%。在規模以上工業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實現增加值0.97億元,下降28.8%;鐵礦采選業實現增加值0.95億元,下降24.8%;食品加工業實現增加值3.73億元,增長27.3%;棉花加工業實現增加值2.42億元,增長8.3%;資源綜合利用業實現增加值1.61億元,增長85.4%;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增加值0.34億元,增長4.35倍。實現建筑業增加值5.45億元,增長8.98%。資質以上建筑企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40.52萬平方米,增長14.2%。
第三產業
2013年,民勤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5億元,增長14.2%。其中,限上單位完成零售額1.04億元,增長28.8%。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3.6億元,增長13.8%;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3.15億元,增長15.7%;其它零售額為0.75億元,增長16.1%。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0469萬元,增長1%。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039萬元,下降17.6 %;電信業務總量1385萬元,增長6.2%。接待游客16.65萬人次,增長44.78%,實現旅游收入8100萬元,增長44.64%。至2013年底,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95.26億元,增加20.4億元,同比增長27.25%,其中個人存款余額73.11億元,增加17.2億元,同比增長30.7%。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
截至2013年,民勤縣有各級各類學校66所,其中普通中學21所、中等職業中專1所、小學23所、幼兒園20所。普通高中招生3268人,在校10509人,畢業班學生數3610人;中等職業中專招生1522人,在校5166人,畢業班學生數1769人;普通初中招生3299人,在校10895人,畢業班學生數4098人;小學招生1606人,在校12838人,畢業班學生數2983人;幼兒園在園幼兒3103人。教職工人數3801人。
科技
2013年,民勤縣科學技術支出費用達2033萬元,共實施科技項目47項,其中省級項目4項、縣級項目35項。完成各項專利147項,開辦各種科技培訓班20場次,培訓農村科技骨干人員800人次。
文化
民勤生態園截至2013年,民勤縣有文化館1個,鄉鎮文化站18個。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5.06萬冊。2013年末,民勤縣接裝有線電視用戶達20638戶,其中城區用戶12513戶,農村用戶8125戶。
衛生
截至2013年,民勤縣有衛生機構39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2個,婦幼保健院1個,??萍膊》乐卧?個。醫院和衛生院擁有床位總數1133張,衛生技術人員964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380人,注冊護士410人。
景區景點編輯瑞安堡瑞安堡俗稱“王團堡子”,位于三雷鎮三陶村,始建于民國二十七(1938)年。建筑座北向南,呈長方形,南北長90米,東西寬56.5米,占地面積5085平方米,堡內建筑面積2394平方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沙井柳湖墩遺址沙井柳湖墩遺址是沙井文化的發祥地,因1923年瑞典人安特生考察發掘,首次在民勤沙井柳湖墩遺址發現而得名。遺址位于民勤縣薛百鄉治沙站西南6千米的沙漠中,分布面積為東西長2千米,南北寬2千米,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為東西長2千米,南北寬2千米,北面、西面靠石羊河沙井林場,南面靠沙漠,東北面緊靠薛百鄉宋和村林場和長城村。
三角城林場紅崖山水庫紅崖山水庫位于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下游,是沙漠地區的一座中型洼地蓄水工程,水庫面積30平方公里,設計庫容1.27億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13400平方公里。東鎮大廟東鎮大廟又稱東渠大廟,座落于民勤縣城東北約73公里的東湖鎮中學院內,據傳約創建于清乾隆時。建筑座北朝南,占地面積7144平方米。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生態文化園民勤縣生態文化位于縣城東大街彩門處,是集生態警示、文化展示和群眾休閑于一體的生態文化園區。由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景觀學研究中心規劃設計,占地面積7.1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