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權縣,河南省商丘市轄縣,位于河南省東部,地處華北平原南部、豫東平原西部,東接商丘市區、寧陵縣,西南連蘭考縣、杞縣,南連睢縣,東北臨山東省曹縣,黃河故道穿越縣境,并形成秋水湖等大型水庫。民權縣歷史悠久,夏商時期,已有城邑。春秋戰國時代,為戴國和宋國的屬地,明朝以前為舊考城屬地。清朝末年,地域分屬考城、睢州、杞縣。1928年,河南省政府主席馮玉祥取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之“民權”之意,劃睢縣北三區、杞縣北五區,設“民權縣”治,是為民權縣之始。 民權人杰地靈,名人輩出,哺育出道家代表人物莊子、東晉宰相蔡謨、南朝駢文大家江淹、北宋兄弟雙狀元宋祁、宋庠、金代名醫張從正等歷史名人。也是民族英雄于謙祖籍。境內現存有中原四大名寺之一的白云寺、春秋時期齊桓公兩會諸侯的葵丘會盟臺、莊子故里、南朝才子江淹墓及李館地道舊址等文物古跡。建制沿革編輯春秋時代為戴國和宋國的屬地,戴國是中原百國諸侯國之一,東臨宋國西鄰鄭國,一說為戴國的東部,戴國的西部在今天的蘭考縣,東鄰宋國。明以前為舊考城屬地,清末其地域分屬考城、睢州、杞縣。 1928年,河南省政府主席馮玉祥將軍取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之“民權”,劃睢縣北三區、杞縣北五區,置民權縣,縣治設李壩集。1958年縣城由李壩集遷至田莊車站。
行政區劃編輯區劃沿革
1996年,民權縣面積1222平方千米,人口81.3萬人,轄3鎮16鄉(2個回族鄉):城關鎮、龍塘鎮、北關鎮、人和鄉、王莊寨鄉、王橋鄉、雙塔鄉、尹店鄉、李堂鄉、老顏集鄉、孫六鄉、花園鄉、伯黨回族鄉、林七鄉、胡集回族鄉、順河鄉、野崗鄉、程莊鄉、褚廟鄉??h政府駐城關鎮。2000年,民權縣第五次人口普查,民權縣總人口805063人,其中:城關鎮94755人、人和鎮51161人、龍塘鎮54917人、北關鎮66969人、程莊鎮59118人、伯黨鄉19141人、花園鄉25887人、尹店鄉58810人、孫六鄉35949人、野崗鄉46440人、雙塔鄉31263人、林七鄉36960人、胡集鄉17464人、褚廟鄉34035人、李堂鄉18734人、老顏集鄉36763人、順河鄉30722人、王橋鄉51678人、王莊寨鄉34297人。2005年,民權縣鄉鎮區劃調整:撤銷李堂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程莊鎮管轄,程莊鎮政府駐地不變。調整后,民權縣轄6個鎮、12個鄉:城關鎮、龍塘鎮、北關鎮、人和鎮、程莊鎮、王莊寨鎮;花園鄉、尹店鄉、雙塔鄉、順河鄉、褚廟鄉、野崗鄉、老顏集鄉、孫六鄉、胡集回族鄉、王橋鄉、林七鄉、伯黨回族鄉。2010年,撤銷孫六鄉,設立孫六鎮。2011年,撤銷尹店鄉,設立白云寺鎮。2012年,撤銷王橋鄉,設立王橋鎮;撤銷順河鄉,設立莊子鎮。
區劃詳情
截至2014年,民權縣轄10個鎮、8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城關鎮、人和鎮、龍塘鎮、北關鎮、程莊鎮、王莊寨鎮、孫六鎮、白云寺鎮、王橋鎮、莊子鎮、伯黨回族鄉、花園鄉、野崗鄉、雙塔鄉、林七鄉、胡集回族鄉、褚廟鄉、老顏集鄉。其中城關鎮城區內為城關街道辦事處。
地理環境編輯區域位置
? 2015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民權縣民權縣是商丘市下轄縣,位于河南省東部、商丘市西部,地理坐標為北緯34°31′-34°52′、東經114°49′-115°28′之間,地處豫東平原西北部??h域東西長57.8公里、南北寬36.9公里,總面積1222平方公里。黃河故道橫穿縣境東北部。民權縣東接商丘市梁園區、寧陵縣,南連睢縣,西南連開封市杞縣,東北臨山東省曹縣,西距省會鄭州151公里,東望商丘市區55公里,南抵睢縣城區25公里,北達菏澤市87公里。
地形地貌
民權縣地處黃淮沖積平原北部,地勢北高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微傾。以古黃河南大堤為界,北部多河灘地海拔較高,南部為黃泛區海拔較低。地貌屬沉積類型,為堆積平原中的沖積扇形平原和迭置在沖積扇之上的風成沙丘沙地。
氣候溫度
民權縣受冬、夏季風影響,表現為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特征。年均降水量657毫米,年均溫14℃。年平均氣溫14.1℃,1月均溫-0.4°C,7月均溫27.4°C,年平均降水量674毫米。無霜期213天。
交通運輸編輯民權縣西距鄭州新鄭國際機場150公里,距鄭州僅一個小時車程,距華商之都商丘市53公里,隴海鐵路、鄭徐高鐵、連霍高速、鄭民高速、310國道等橫穿全縣。民權縣交通四通八達,
合并圖冊 (2張)
隴海鐵路從東南至西北斜貫縣境,境內有民權、內黃集兩個火車站;鄭徐高鐵開工在即,并新設民權北站(高鐵站),更拉近了沿海與內地的距離。連霍高速公路(G30線)在民權東西橫亙36公里并設有出入口和服務區;在建鄭州至民權高速公路將于2012年建成通車。國道連運港至天水公路(G310線)與省道菏(澤)太(康)公路(S211線)、省道民(權)永(城)公路(S324線)相交于縣城,另有省道曹(縣)沈(丘)公路(S210線)穿境而過。全縣共有國道41.256公里,省道136.67公里??h鄉道路2470.698公里,其中縣道2232.698公里,鄉道196.693公里,村道2046.884公里。汽車站:民權長途汽車站、民權中心客運站、民權南華汽車站、民權東公交車站?;疖囌荆好駲嗾?、內黃集站。高鐵火車站:民權北站(在建)。
人口民族編輯2013年全縣總人口為905578人,全縣出生人口9219人,出生率為10.18‰;死亡人口5125人,死亡率為5.66‰;全年凈增人口4094人,自然增長率為4.52‰。
政治體制編輯姬脈常:中共民權縣委書記、民權縣人民政府縣長,高大立:中共民權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劉艷春:民權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卞文燦:民權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孟祥亮:民權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趙 通:民權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呂志彬:縣領導,朱華光:縣領導,錦傳星:縣領導,楊思松:縣領導,馬德偉:縣領導。
經濟概況編輯經濟綜述
2013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560,114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92169萬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583868萬元,增長15.7%;第三產業增加值524077萬元,增長13.7%。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513789萬元,比上年增長15.1%。年產品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簡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下同)共84家,實現增加值396733萬元,增長19.5%。其中,國有企業增加值7180萬元,增長63.4%,股份制企業增加值191784萬元,增長28%,其它經濟增加值197769萬元,增長11.1%。分輕重工業看,全年輕工業增加值189205萬元,增長35.2%,重工業增加值207528萬元,增長13.3%。
第一產業
2009年以來,民權縣共計投資8629萬元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綜合運用水利、農業、林業等多項措施,先后對北關鎮、程莊鎮、龍塘鎮和野崗鄉的8萬畝中低產田進行了改造。在項目建設中,民權縣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要求,精心組織,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實現了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目標,減輕了農民勞作強度,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幅度提高,綜合效益比較明顯。項目實施后,項目區新增灌溉面積5.41萬畝,項目區直接受益農民15000多戶,農民每人年平均增收500余元。項目區因標準高、效益好,成為全市農業示范的看點、現代農業發展的亮點,民權縣也因此成為國家高標準農田示范建設縣。該縣先后被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領導小組授予“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先進縣”、“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新增農資綜合補貼項目建設先進縣”、“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宣傳工作先進縣”和“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先進縣”稱號。
第二產業
2013年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14616萬元,增長27.1%;實現利稅總額161510.3萬元,增長48%,其中實現利潤額126956萬元,比上年增長81.9%。
第三產業
國電民權發電有限公司發電量為575212萬度,下降7.9%;全縣供電量66507萬度,增長36.2%,其中工業用電量19548萬度(不含電廠自發用電量),增長16.4%,農村用電量22164萬度,增長61%;從城鄉居民生活用電來看,居民生活用電量23053萬度,增長38.9%,其中,城鎮居民用電量7919.9萬度,增長35.8%,鄉村居民用電量15133.4萬度,增長40.5%;小麥粉產量89.2萬噸,增長5.3%,改裝汽車5669輛,下降3.8%,冷凍箱253.2萬臺,增長50%,家用電冰箱138.2萬臺,增長37.8%,飲料酒37145千升,增長19.1%。
社會事業編輯文化
民權縣先后榮獲中國河蟹之鄉、中國莊子文化之鄉、全國文化(美術)產業示范縣等榮譽。這些文化產業系統工程的開發利用,使民權縣成為商丘市唯一由世界品牌組織、美中經貿投資總商會、世界500強全球合作組織聯合推選的共和國最受關注“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特色示范縣200強”。2010年,民權縣文化產業收入達7000多萬元,文化產業成了民權縣的閃光點。民權縣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文化站、農家書屋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實行免費開放,為廣大群眾提供各類文化服務。2013年新投資400余萬元對莊子文化館開展升級改造,新增舞蹈排練廳、書畫培訓室、承接產業轉移成果展廳、人道景觀等,申報并榮獲了國家級建筑獎項“魯班獎”,民權成為全國獲此殊榮的首個縣級城市。2013年,依托《兩園一廊》項目,圍繞申甘林帶、任莊水庫、龍澤湖、秋水湖、王公莊畫虎村、國際玫瑰溫泉度假區、莊子、江淹等人文自然資源,全縣共接待國內外游客24.1萬多人次,同比增長15%,旅游綜合收入完成2760萬元,同比增長15.6%。積極組織申報的“豫東調小生流派”、“徐峰剪紙”、“梅花拳”、“治療扁桃體炎驗方”4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商丘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由河南省文物建筑保護設計研究中心編制的《民權縣白云寺保護規劃》,已通過專家、教授的論證,省文物局已下文批復,縣文化部門已積極開展恢復性建設工作。
民權新區 (5張)
衛生
民權縣共有醫療機構25個,開放床位3178張,衛生技術人員2099人,其中,醫生人員882人,注冊護士771人。實現了以鄉為單位的門珍化接種,14家成功申報省級示范門診,新出生兒童建卡、建證率100%。認真落實重大傳柒病的疫情監測工作,常規免疫接種率達99.9%。全縣參加新農合人數達80.9萬人,參合率達99.1%,全年兌付補償資金2.69億元,在全市率先推出“先看病、后會費”和“出院患者床旁結算”服務模式,進一步解決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教育
民權縣共有各類學校400所,在校學生162376人。其中普通中學校54所,在校生54258,小學281所,在校學生75147人;幼兒園61所,在校學生23593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60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3所,在校學生9318人。全縣共有教職員工10771人,其中專職教師9664人。
方物特產編輯麻花貢品麻花出于河南省民權縣麻花莊,已沿傳二百余年??h志記載:清乾隆南巡至黃河渡口,陣風飄香,見路舍一翁烹麻花,芳香四溢,欲食之。隨士奉與皇上品嘗,香酥味美,贊入御膳。地方吏聞之,作貢品進獻,受賞,欽封“麻花莊”。“貢麻花”被人們譽為“面食上品”,不僅榮獲國家專利,而且還受到國家商業部、國家民委的表彰。并多次在各類評比中獲獎。 1999年在京九食品展銷會上獲得“金獎”,2000年被商丘市人民政府認定為“傳統風味名優小吃”稱號,2002年元月獲“中國專利博覽會金獎”、“法國科科技質量監督評價委員會金獎”。被中國對外貿易部向歐盟市場推薦為高質量產品,經沈陽盛京貿易進出口總公司丹東分公司銷往朝鮮及南韓,遠銷海外。葡萄酒民權葡萄酒先是依“長城”示人,后來因與中糧打商標戰而敗,后依“民權”命名。也有很久的歷史。其中,白葡萄酒是民權葡萄酒廠的拳頭產品,用雷司令、意斯林、白羽、白豐等優質葡萄釀成,酒體澄清晶亮,果香清新,酒香優雅。1979年評為“國家名酒”;1983年獲全國同類產品第一名,國家銀質獎;1984年國家輕工系統酒類大賽又獲銀杯獎。不僅暢銷國內外,還被選為駐外使館宴賓佳酒之一。紅葡萄酒是選用北醇、佳釀、晚紅蜜等優質葡萄精制陳釀而成,酒香濃馥,酸甜適口。1963年被評為國家優質酒,獲銀質獎章。1984年獲全國輕工系統酒類大賽銀杯獎。貴人香干白葡萄酒是用釀酒專用的國際名貴品種貴人香葡萄為原料,柔細爽口,回味悠長。1983年被評為河南名酒。1984年榮獲全國酒類大賽金杯獎。1988年,在第13屆巴黎國際食品博覽會上獲金獎。佳醴釀干紅葡萄酒是用佳醴釀、法國藍等優質品種分選加工釀成,色呈寶石紅,澄清晶亮,濃洌幽香。1979年被評為國家優質酒;1983年居全國同類產品第一名,獲國家銀質獎;1984年獲輕工部銀杯獎。
風景名勝編輯莊子故里莊子故里位于民權縣城東北莊子鎮青蓮寺村,村頭有莊子井,莊子巷等遺存,莊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道家始祖,世界歷史文化名人之一,其故里位于民權縣城東北30公里處的莊子鎮青蓮寺村。村中有東西、南北兩條主街,北街原為古巷,有宅一座,系莊子所居,呼為莊子胡同。胡同北頭東側為莊子故居處,故居南端為莊子講學堂。莊子故居、莊子講學堂后毀于兵火水患,現不復存在。在莊子胡同的東南隅有一古亭,亭內有一口老井,深數丈,井壁堅若如文石,光澤似黑玉,泉清而味甘,為莊子生活、煉丹汲水處,后來幾遭黃河水患,歷經數次整修,保存至今,稱為“莊子井”。報國務院批準,河南省人民政府于2000年9月25日正式公布民權縣莊子故里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終于使莊子故里之爭有了權威定論。莊子墓莊子墓,位于民權縣莊子鎮唐莊村,墓地方圓四十余畝,現有清朝乾隆五十四年立“莊周之墓”石碑一座在六角涼亭之中,在涼亭的兩側有泰國莊氏和日本及法國學者、民權縣政府、老顏集鄉政府、莊子協會立的石碑數座。陵墓高9.5米,墓的后面是刻有全國各地名人書法的石碑一百余座,稱為碑林。白云寺白云寺,位于商丘市民權縣城西南20公里處的白云寺鎮,為中原四大名寺之一。白云寺始建于唐貞觀年間(627-649),原名白衣庵。相傳每逢夏秋季節便白云繚繞籠罩寺院,景色奇異,故名為白云寺。整體建筑古樸典雅,雄偉壯觀。寺內原有一施粥舍飯用的大鐵鍋,后棄置不用,卻從中長出一棵槐樹,得名“鐵鍋槐”,成為白云寺一大奇觀。白云寺內還有大雄寶殿、多寶塔、佛公靈塔等景觀。該寺歷史上多次毀于兵火戰亂,又多次重修、擴建。
白云寺葵丘會盟臺葵丘會盟臺,位于民權縣城東17.5公里的黃河故道北岸,面積300平方米,高2米。這里三面環水,林木蔥郁,景色十分秀麗。“盟臺夕照”曾為古代著名景點,歷代文人大官吏多到此憑吊。 如今,這里新建了葵丘會盟臺旅游區。江淹墓江淹墓,位于民權縣北15公里,墓高約1.3米,周長8米。1972年墓毀,現殘碑尚存。1961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F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館地道李館地道舊址,位于民權縣城北31公里黃河故道北灘老李館村舊址下。以李館村為前站中心,往南過大堤通向任莊、李莊、尹莊、前后楊府營等5個自然村,東南順大堤達湯水口。北聯山東曹縣塔灣等10余個村莊,縱橫長達25公里,構成一座地下“鋼鐵長城”。但1958年大部分毀于水。為紀念當年地道戰中的人民英雄和革命烈士,在堤南筑有“壯志臺”,村中標有“血水井”和“英烈院”,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秋水湖秋水湖,位于民權縣城東北15公里處,原名林七水庫,南岸屬孫六鎮,城關鎮,北岸屬林七鎮、王橋鎮,西起任莊公路橋,東到林七大壩,呈東西向帶狀。與龍澤湖以一壩相隔,水自西向東流,經梁園、虞城、安徽碭山,江蘇省銅山,分流后,一支流入山東省微山湖,一支流經徐州后入洪澤湖。秋水湖凈水面面積為12000畝,東西長8.64公里,南北寬920米,庫容常年平均2540萬立方米,平均水深1.5米。龍澤湖龍澤湖,位于民權縣城東28公里處,原名黃河故道吳屯水庫,是豫東平原最大的天然湖泊。西起林七大壩,東到吳屯大壩,長約12.5公里,寬1公里,平均水深1.8米,水面面積18000畝,庫容常年平均2800萬立方米,近2萬畝。畫虎第一村2010年,民權縣文化產業20次在央視亮相,成為央視《鄉村大世界》、《走遍中國》、《鄉土》等欄目的“座上客”。民權縣,這個鑲嵌在黃河故道腹地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把文化產業的“蛋糕”越做越大,文化的軟實力越來越強,“民權虎”、白云禪寺,葵丘會盟臺、黃河故道等成了民權走遍全國、沖向世界的一張叫響的名片。2007年以來,中國畫虎第一村的王公莊在各級領導和有關人士的真情扶持和關愛下,虎文化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民權虎”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歷經了搏擊、發展、壯大的過程?;⒋遛r民畫家由2002年的不足40人,發展到700多人,擁有國家美術家協會會員2人,省美術家協會會員12人,市、縣書畫家協會會員200多人。擁有“中國畫虎第一村”的美譽,而且盛事不斷、喜事連連,該村先后被命名為“全國綠色小康村”、“河南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河南省特色文化(繪畫)村”、“全國文化(美術)產業示范基地”、“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十大書畫村”。在過去的幾年,王公莊成為全國有影響的書畫產銷基地、繪畫人才培訓基地、知名畫家創作基地。
歷史文化編輯待客民權縣民風淳樸,崇尚禮儀。古時,熟人好友見面多行作揖禮。民國時行鞠躬禮,建國后,多行握手禮、招手禮。鄉部相見,多示寒暄,或以點頭,招手以示禮貌??腿松祥T,主人起身迎接,向客人讓座、敬煙、讓茶,飯時留客用餐??腿酥鲃硬痪由献?,客隨主便,離開時,主動告辭,主人送出門外,客人謝送。主賓交談敘事,雙方對視關注,不隨便打斷別人講話,以示對對方尊重。民權人樸實好客,凡有親朋好友到來,一般都要設席款待。席間以酒待友,劃拳行令,開懷暢飲,酒酣方休。生活民權縣大體一樣,一年四季,一日三餐。晚飯俗稱“喝茶”,隴海鐵路以南有一些地方叫“喝湯”、“吃饃”。主食以饃為主,早餐拌有面湯、米湯、咸菜,冬喝糊涂;午餐多拌以面條、咸湯或米飯,偶食水餃;晚餐以饃、菜、湯為主,一般較簡。農家飯菜,花樣較多,一般隨季節而變化。農家麥后有硒醬習慣,農諺講“五月不硒醬,六月曬不上”。“收完麥,曬上醬,婆婆才把媳婦放”(即回娘家)。民權農村多有聚食習慣。飯時,男女老少端著飯菜到一塊,邊吃邊談,自然形成飯場。話題多以農事、鄰里新聞為主,間有評古論今,饒有風趣價?;樗酌駲嗯f時婚俗十分講究,一般分為相親、定親、下貼、看好、娶親、完婚、回門等幾處程序。建國后婚禮多是簡辦,集體婚禮也時有舉行。本縣回族婚俗與漢族略有不同。訂婚后,男家要備果品(點心)百斤以上,牛、羊肉10斤以上,魚兩條,衣物數件送往女家,女家相應回禮。女家要向族人、親戚、近朋每家送果品2斤,以示定婚。完婚日,女方要由其伯父、叔父、兄長、弟弟等人組成一送親團,坐另車隨喜車護送。新娘下車后,要請阿訇主持證婚議式,民權俗稱華上頭”。完婚畢,男家要設宴席,盛情款待送親團,按照伊斯蘭教規,席上不用煙酒。喪葬老人死后,民權通行棺木土葬,喪葬習俗因死者年齡不同而有較大差別。少亡者除富豪人家備在棺木外,一般不備棺木;中年死亡者其禮儀也較簡單。禮儀較繁者屬老喪。老人死亡后,要經過置辦棺木,制做壽衣、入殮、報廟、守靈、報喪、戴孝、吊唁、出殯、追祭、圓墳等程序,還要過一七、五七、百天、周年、二年、三年等祭日。建國后,國家提倡火葬,喪事從儉,但舊俗猶存。本縣回族葬俗按伊斯蘭教規規定,死者不論男女老幼,貧富貴戲,須速葬,薄葬。停尸不得超過三天,不陪葬衣物,一律土葬。殯葬之前,要“砌墓”,置辦“經匣”。殯葬之日,由阿訇主持殯葬儀式,誦經超度。爾后子侄把,“榻布”放在架子上,親朋隨著送行,女子一般不送葬。喪葬期間,死者家屬不設宴待客,遠道親朋,以便飯待之。死者殯葬后七天、四十天、百天、周年、二十年、四十年為祭莫日,俗稱“做日子”。祭日請阿訇誦經緬懷死者,本地俗稱“走墳”。祝壽民權喜慶禮俗以“老人祝壽”、頭生婆兒“圓九”較為普遍。老人祝壽本縣俗稱“做生”。過生日一般為“花甲之年”。六十六歲祝大壽。鄉下有“六十六,割塊肉”之說。
著名人物編輯莊子莊子,名周,字子休,道教祖師,號南華真人,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莊子與梁惠王、齊宣王、孟子、惠子等大體同時期,去世時享年83歲。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戰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莊子祖上系楚國貴族,后因楚國動亂,祖上遷至宋國。莊子在宋國與老鄉惠子結識。莊子只做過地方漆園吏,幾乎一生退隱。因崇尚自由而不應同宗楚威王之聘。莊子與道家始祖老子并稱“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代表作品為《莊子》?!肚f子》約成書于先秦時期?!稘h書·藝文志》著錄五十二篇,今本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全書以“寓言”、“重言”、“卮言”為主要表現形式,繼承老子學說而倡導相對主義,蔑視禮法權貴而倡言逍遙自由,內篇的《齊物論》、《逍遙游》和《大宗師》集中反映了此種哲學思想。行文汪洋恣肆,瑰麗詭譎,意出塵外,乃先秦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江淹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學家,濟陽考城(今河南民權)人,故里在今民權縣程莊鎮江集村。江淹6歲能詩,13歲喪父,家境貧寒,曾采薪養母。20歲左右教宋始安王劉子真讀“五經”,并一度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歷仕南朝宋、齊、梁三代。梁天監四年(505),江淹去世,葬在故里江集村東北約六公里處(今民權縣李堂鄉岳莊村西),梁武帝為素服舉哀,謚曰“憲”。宋庠宋庠(996-1066),字公序;宋祁(998-1061),字子京,兄弟二人,祖籍河南雍丘(今民權縣雙塔集)。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同科進士及第后,章憲太后謂弟不可先兄,將榜首的宋祁列為第十,宋庠擢為第一。世稱“兄弟雙狀元”。并為之建塔謂之“雙狀元塔”。宋祁宋祁,宋郊之弟,歷官太常博士、權度支判官、翰林學士、禮部侍郎、龍圖閣學士、左丞、工部尚書。卒溢“景元”。生前曾依詔理定新樂,上陳治國必去“三冗三費”之理,進《御戎七論》之策,參修《唐書》之宏卷。其遺著另有《宋景文集》一百卷、《軍記》、《大樂圖》等。底蘊底蘊(生卒年代待考):字汝章,號河曲,考城(今民權)北關鎮底莊人。曾歷任浙江按察司副使,山東按察使,陜西右布政使。張從正張從正(1156--1228) ,字子和,號戴人,金朝睢州考城縣部城(今民權縣王莊寨鎮吳屯村)人。金代四大名醫之首。張從正一生著述甚多,除今在《儒門事親》中五卷之外,尚有《心鏡別集》一卷、《張氏經驗方》二氛《張子和治病撮要)一卷找秘傳奇方》二卷傳世,其余因年代久遠,沒能流傳下來。李省三李省三(1900-1938年),民權縣伯黨鄉李莊人。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充分表現出一位熱血青年不屈不撓,追求真理,不顧安危,投身革命的大無畏精神。1938年元月,經中共睢縣縣委書記姜朗山介紹,李省三加入共產黨。長崗勝利后,中國解放軍屬置棺堿尸,安葬烈士忠骨,并召開了隆重的追悼大會,寄托對死亡烈士的無限哀思。建國后,李省三被列人河南省著名烈士英名錄。張參林張參林(1904—1955年),曾用名張德勝,民權縣王橋鄉東張樓村人。他出身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十多歲隨父給地主當雇工。1930年,到國民黨84師當兵。1934年;在吳堡縣慕家園率9位士兵,投奔陜北紅軍游擊隊十五支隊,后改編為紅五團,1935年又改編為二十七軍三團。張參林任二連連長。1955年,10月在北京病故。生前被命為“特等功臣”榮獲金質獎章,死后葬于八寶山革命公墓。孫巍孫巍(1884-1987年),字堯天,號眉園,別號劍門老人,筆名半翁。山東省萊陽縣富山村人。少年受家學熏陶,博覽經史,青年時代攻讀于青島赫蘭大學。其代表作以臨《孫過庭書譜》為著,其作品端雅秀麗,剛勁有力,堪稱妙品。其著作有《書源》五十三卷,《孫中·山先生年譜》十六卷,《古今題畫詩萬首絕句選》十二卷,《尚書正義》六卷,《黃梁草詩》七冊。為后人留下了大量詩文墨寶。張孝性張孝性(1897年11月24日-1944年8月7日),字命真,河南省民權縣孫六鄉劉炳莊人,抗日愛國將領。廬山軍官訓練團第三期、陸軍大學將官班特三期畢業。1944年8月7日夜晚,在中牟縣商王莊,張孝性遭日本特務暗殺,壯烈犧牲。犧牲時,年47歲。犧牲后,中共地下黨派專人護送其靈柩回原籍安葬。韓起征
韓起征中國共產黨在1947年7月至9月召開全國土地會議,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大綱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1947年的土改是在土改當中死人最多的年代,從1947年4、5月份開始到1947年11月份,前后半年左右時間。半年左右時間在最后統計上來的數字,光是根據地打殺地主的加起來就有25萬人。韓起征,男,1922年生,黨員,革命烈士,民權縣尹店鄉(白廟大隊)代寨村人(孫子韓合理,韓鐵理,韓百理,韓建立,韓建勇)。民國時期農民協會成員,民權縣第一次土地改革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在土改前夕,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為對抗地方頑固地主和土匪分子,在去杞縣陽固開會的路上遭到地方土匪伏擊活埋。新中國成立以后1983年3月20日民權縣人民政府特別頒發《革命烈士證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