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區,山東省菏澤市下轄的一個縣級行政區,地處魯、蘇、豫、皖四省交界處?,F轄10個街道、13個鎮、1個鄉:東城街道、西城街道、南城街道、北城街道、牡丹街道、何樓街道、萬福街道、丹陽街道、岳城街道、佃戶屯街道、沙土鎮、吳店鎮、王浩屯鎮、黃堽鎮、都司鎮、高莊鎮、小留鎮、李村鎮、馬嶺崗鎮、安興鎮、大黃集鎮、呂陵鎮、胡集鎮、皇鎮鄉。(其中丹陽街道、岳城街道、佃戶屯街道為菏澤開發區代管,萬福街道、呂陵鎮為菏澤高新區代管)。牡丹區是菏澤唯一市轄行政區,魯西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全國著名的“戲曲之鄉”、“書畫之鄉”、“武術之鄉”、“民間藝術之鄉” 和“中國牡丹城”。是全國最大的牡丹生產、科研、出口基地和觀賞旅游區。牡丹區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燦爛,歷代名人輩出,南北朝著名文學家溫子升、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近代著名愛國人士、教育家何思源,抗日名將趙登禹、姜玉貞等;堯帝訪賢、等故事。牡丹區位于山東省西南部、菏澤市中部偏西,位于北緯30°39″—35°53″,東經114°48″—116°24″。西北隔黃河與河南省濮陽市交界,東鄰巨野縣,南與定陶縣、曹縣接壤,西接東明縣,北與鄄城縣毗連,東北距濟南市220公里。
氣候
牡丹區屬暖溫帶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這里是黃河沖積平原,沃野千頃,水源充足,是全國著名的糧、棉、油、林、魯西黃牛、青山羊板皮生產基地和全國第一批生態農業示范區,也是全國最大的牡丹生產、科研、出口基地和觀賞旅游區。
地形地貌
牡丹區屬黃河沖擊平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平均坡度降為1/8000。受幾千年來黃河數次決口泛濫影響,形成了八大類型地貌,即河灘高地、沙丘高地、決口扇形地、坡地、淺平洼地、蝶形洼地、河槽地、背河槽洼地。土壤類型分潮土和白潮鹽土兩個類型,表層質地以輕壤質為主,砂壤質次之。
經濟編輯概況
2013年實現生產總值156.3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80%。其中, 第一產業增加值24.30億元, 增長3.10%; 第二產業增加值70.40億元,增長17.10%; 第三產業增加值61.60億元, 增長17.80%。 三次產業比例為15.60∶45∶39.40。實現財政總收入24.52億元,增長2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2.60億元,增
長36.10%。
第一產業
農業2013年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44.50億元,比上年增長4%。糧食總產64.40萬噸,增長2.10%;棉花總產1.11萬噸,增長-5.20%;油料總產1.49萬噸,增長0.60%;水果總產4.35萬噸,增長1.50%;蔬菜總產65.60萬噸,增長1.20%;水產品總產1.15萬噸。肉類總產6.88萬噸;禽蛋總產4.36萬噸;奶類總產0.16萬噸。新增造林面積1720公頃,農田有效灌溉面積6.90萬公頃。全區農機總動力148.50萬千瓦,增長1.10%。
第二產業
工業2013年年實現工業增加值60.13億元,比上年增長25.1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25家,實現增加值79.02億元,增長23.33%,實現利稅49.30億元,增長47.44%;實現利潤36億元,增長45.19%。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391.90,比上年提高41.14點。
第三產業
2013年末城鎮化率35%,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1.10%。自來水普及率95%,燃氣普及率85%,集中供熱普及率38%。已建成污水處理廠3座,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6%, 無害化垃圾處理率達到79%。城市空氣質量良好率達到85%,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為90%。2013年公路通車里程 2477公里, 共完成旅客運量618萬人次, 比上年增長12.30%;完成貨運量950萬噸,增長9.30%。年末民用汽車擁有量達到3.41萬輛,其中私人轎車2800輛。 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1,130.74萬元,增長65.42%。其中,電信業務總量14,214.49萬元,增長66.82%;郵政業務總量6916.25萬元,增長63.12%。2013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5.32萬戶,移動電話用戶62萬戶,移動互聯網用戶5萬戶。電話普及率每百人60部。
社會事業編輯社會保障
2011年,民生事業顯著改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五年新增社會保險參保人數48萬人,征繳社會保險費24.6億元,新增城鎮就業61290人;五年共發放低保金1.64億元;五年完成城鄉中小學校舍投資4.42億元;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人口出生率等全部在標準范圍之內;初步形成“區、鄉、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基礎設施
2011年,城市基礎設施五年完成工程建設152個,總投資32億元;2011年完成拆遷215萬平方米、建成310萬平方米、新開工406萬平方米、在建576萬平方米,開發面積是前四年的2倍多;高新區通車里程達60公里;高新化工園區“三橫兩縱”路網框架基本形成;小城鎮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全面啟動,總投資51億元;城鎮化率達到40%,五年提高9個百分點。
交通編輯京九鐵路與新歐亞大陸橋在市區十字交匯,日東高速和洛鄭高速、德商高速在城區雙十字交匯,區內國道省道等干支公路四通八達,使這里成為呼南應北、承東接西的商貿物流中心。海關、商檢、集裝箱站及出口專列全面配套營運,并建有公路、鐵路直通口岸。
自然資源編輯礦產資源
牡丹區位于菏澤市中心部位,區域地理位置優越,礦產資源具有良好的地質背景。區內發現礦產資源主要有6種,分別為:煤、石油、天然氣、地熱、粘土、水氣礦產等,主要礦產資源為:煤炭菏澤——曹縣預測含煤區:其范圍是常樂集斷裂以北,菏澤斷裂以南,其東界為菏澤市城區至金堤圈——定陶縣張灣——曹縣普連集。沙土—皇鎮含煤區:資源量約10億噸。
石油和天然氣
石油是粘稠的油狀物質,天然氣是一種氣態的礦物能源資源,二者均為碳氫化合物,陸相油氣是富含有機物的細粒湖相沉積在一定深埋(溫度)條件下生成的大量烴類物質,在有利的構造部位儲集成石油和天然氣。牡丹區境內的石油、天然氣是東濮凹陷中原油田的一部分,位于聊考斷裂以西,其以沉積巨厚的第三系為特征。中原油田部分油井分布于我區李村鎮一帶。
地熱資源
據1998年牡丹區地熱普查顯示,牡丹區可劃分為3個地熱異常區,包括菏澤市中心城區、佃戶屯地區、沙土地區,地熱梯度均大于3度,屬于中低溫地熱田。牡丹區開元地熱井46℃,牡丹區沙土鎮地熱井30℃,牡丹區南華地熱井55.3℃。
粘土資源
牡丹區廣布的砂質粘土大多能燒制普通磚瓦。牡丹區各鄉鎮基本都有磚瓦窯廠,共55家,但其規模都不大。近些年,由于國家保護耕地資源,優化生態環境等法規政策的相繼出臺,大部分資源枯竭的磚瓦窯廠要逐步關閉。
淡水資源
牡丹區水氣礦產有地下水和礦泉水兩種。飲用礦泉水就是從地下深入自然涌出或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礦水;含有一定量的礦物鹽、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氣體;在通常情況下,其化學成分、流量、水溫等動態在天然波動范圍內相對穩定。飲用天然礦泉水技術要求非常復雜,最主要的界限指標,如鍶須≥0.20mg/L,偏硅酸≥25.0mg/L等,同時還要符合含感官要求、限量指標、污染物指標、微生物指標及其它要求。截止至2006年6月底,牡丹區已發現用天然礦泉水產地處——牡丹泉,為含碘、鍶重碳酸氫化物型礦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