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位于重慶南部,地處渝黔、渝湘經濟帶交匯點,屬重慶城市發展新區,東南與貴州省道真、正安、桐梓縣接壤,東北與武隆縣為鄰,北接涪陵區,西連巴南區、綦江區??偯娣e2602平方千米,轄3個街道、31個鄉鎮,總人口68萬人。南川是一個歷史悠久、資源富集、交通便捷、生態優越、開明開放的秀美雋永之城。境內的金佛山被譽為“南方如初佛地,巴蜀第一名山”,素有“北有峨眉、南有金佛,東朝普陀、西拜金佛”之說。先后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區、中國楹聯文化之鄉、民間歌舞之鄉、笙歌苗舞之鄉、板凳龍舞之鄉。
春秋戰國時,區境屬巴國枳邑,曾一度屬楚國枳邑。秦滅巴,置郡縣,屬巴郡枳縣。漢,區境屬巴郡枳縣。兩晉,分益州設梁州,市境屬梁州巴郡枳縣,成漢時屬荊州巴郡枳縣。東晉時,巴郡改屬梁州,區境復屬梁州巴郡枳縣。劉宋,改巴郡屬益州,區境屬益州巴郡枳縣。南齊,置巴州,區境改屬巴州巴郡枳縣。南梁,改巴州為楚州,區境屬楚州巴郡枳縣。西魏,改楚州置巴州,區境復屬巴州巴郡枳縣。北周,復改巴州為楚州,仍置巴郡,區境復屬楚州巴郡枳縣。明帝武成三年(561),省枳縣入巴縣,區境屬楚州巴郡巴縣 。隋,區境屬渝州巴縣。唐貞觀十一年(637),析巴縣置隆化縣,以城西永隆山得名,治今隆化鎮,隸山南道涪州,延續至五代十國時期。先天元年〔712〕避唐玄宗李隆基諱,改名為賓化縣。
北宋仁宗祐皇五年(1053),改賓化縣為賓化砦,隸夔州涪州。熙寧三年(1070),復名隆化縣。熙寧八年(1075),置南平軍,以渝州南川縣(治今綦江縣古南鎮北岸)、涪州隆化縣隸夔州路南平軍。南宋嘉熙三年(1239),南平軍治遷隆化縣(廢古南川縣),隸屬未變,直到南宋末。元至元十六年(1279),立四川南道宣慰司,十八年置四川行中書省,二十二年(1285)廢南平軍,以南江在綦,而其一源出自南川,遂改隆化縣為南川縣。至正二十三年(1363),明玉珍稱帝,國號夏,歷時9年,南川縣屬大夏國。明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南川縣隸四川布政使司重慶府。清順治三年(1646),改布政使司為省,南川縣隸四川省重慶府。嘉慶七年(1802),設道轄府,南川縣隸四川省川東道重慶府。
美麗的南川 (10張)
民國元年(1912),南川縣隸四川軍政府;二年(1913),隸四川省川東道重慶府;三年(1914),隸四川省東川道重慶府;十七年(1928),廢道,隸四川省重慶府;二十四年(1935),隸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區(治酉陽縣)。1950年,南川縣隸川東行署涪陵專區,1952年,復行省制,設涪陵專區,隸四川省涪陵專區;1968年,改專區為地區,隸四川省涪陵地區。
南川區1994年4月5日撤銷南川縣,設立南川市(縣級),以原南川縣的行政區域為南川市的行政區域。1996年3月,涪陵地區行署建地級市,南川市隸四川省涪陵市。1997年3月14日,南川隸重慶市。2006年10月22日,撤銷南川市,設立南川區。
行政區劃編輯區劃沿革
1992年,南川縣撤區并鄉建鎮。1996年,南川市面積2601.9平方千米,人口約62.6萬人。轄16鎮16鄉。市政府駐隆化鎮。 1998年,大觀鎮析出恢復河圖、土溪兩鄉。調整后,南川市轄隆化、三泉、南坪、神童、文鳳、大觀、興隆、太平場、白沙、水江、石墻、金山、頭渡、大有、合溪、鳴玉16個鎮和石蓮、嶺壩、木涼、乾豐、魚泉、青龍、騎龍、德隆、慶元、古花、馬嘴、民主、冷水關、石溪、福壽、沿塘、峰巖、河圖、土溪、鐵村莊、中橋21個鄉。2001年8月31日,重慶市政府(渝府[2001]212號)批準同意南川市將37個鄉鎮調整為34個街、鎮、鄉:撤銷隆化鎮、文鳳鎮和沿塘、青龍、嶺壩、馬嘴4個鄉,新建東城、南城、西城3個街道,擴大三泉、水江、南平、大有4個鎮行政區域,保留27個鄉鎮。調整后,鄉鎮平均面積由調整前的70.3平方千米擴大至76.5平方千米。2002年末,轄3個街道、14個鎮、17個鄉:東城街道、南城街道、西城街道、三泉鎮、南平鎮、神童鎮、鳴玉鎮、大觀鎮、興隆鎮、太平場鎮、白沙鎮、水江鎮、石墻鎮、金山鎮、頭渡鎮、大有鎮、合溪鎮、石蓮鄉、木涼鄉、河圖鄉、土溪鄉、乾豐鄉、騎龍鄉、魚泉鄉、中橋鄉、鐵村鄉、德隆鄉、慶元鄉、古花鄉、峰巖鄉、民主鄉、冷水關鄉、石溪鄉、福壽鄉。共有59個居委會、352個村委會。2006年9月,南川市人民政府上報《關于調整鄉鎮行政區劃建制的請求》。重慶市人民政府于9月26日正式行文,批準南川市撤銷中橋等十個鄉的建制(渝府[2006]190號)。后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暫??h級以下行政區劃調整審批工作的通知》(國辦函[2006]74號)精神,重慶市人民政府作出南川市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暫緩實施的決定。 2009年6月4日,重慶市政府(渝府[2009]75號)批準同意撤銷土溪鄉,設立黎香湖鎮。2012年12月5日,重慶市政府(渝府[2012]100號)批準同意撤銷魚泉鄉,設立山王坪鎮。 2014年12月30日,重慶市政府(渝府[2014]91號)批復同意撤銷木涼鄉,設立木涼鎮。調整后,南川區轄3個街道、17個鎮、14個鄉。 2015年8月6日,重慶市人民政府(渝府〔2015〕38號)批復同意撤銷鐵村鄉、石溪鄉,設立楠竹山鎮、石溪鎮。調整后,南川區轄3個街道、19個鎮、12個鄉。
南川位于重慶南部,地域在北緯28°46′—29°30′,東經106°54′—107°27′。南川境內南北長80.25公里,東西寬52.5公里,總面積2601.92平方公里;東南與貴州接壤,東北與武隆為鄰,北接涪陵,西連巴南、綦江和綦江,是渝南黔北的重要交通門戶。
地形地貌
南川境內多山,地形以山為主,地勢呈東南向西北傾斜。以雷石公路為界,以南屬大婁山脈褶皺地帶,呈中山地貌;以北系川東平行嶺谷區,呈臺地低山地貌;沿線為低山漕壩地帶。南川處于四川盆地東南邊緣與云貴高原過渡地帶,地形以山為主,地勢呈東南向西北傾斜,以湘渝公路為界,大體構成中山、低山兩大地貌,湘渝公路以南屬大婁山褶皺地帶,呈中山地貌,以北呈丘陵低山地貌。區境山脈多為北東——南西走向。境內最高點金佛山風吹嶺海拔2251米,最低點騎龍魚跳巖海拔340米,南川城區海拔550米左右。
氣候特征
南川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南北差異大,立體氣候明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既無嚴寒,又無酷暑,四季分明,霜雪稀少,無霜期長。熱量豐富。年均溫16.6℃,極端最高溫度39.8℃,極端最低溫度-5.3℃,年降雨量1185mm,年日照時數1273小時,無霜期308天,相對濕度80%。災害性天氣:春為低溫寒潮,夏天多伏旱,秋季連綿陰雨天氣突出,入冬后氣溫低,但均在零度以上。
經濟編輯綜合
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6.18億元,分產業看,三次產業結構為17.7:47.4:34.9,其中,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1.19億元,增長5.3%;二產業實現增加值83.48億元,增長9.9%;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1.51億元,增長16.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2612元,增長11.1%。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319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6%,新增城鎮就業人員12561人,指導幫助4214名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其中就業困難人員2376名。開展就業再就業培訓2787人次,接受再就業技能培訓后的就業率達80%。截止到2013年南川統計數據
第一產業
農業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6.0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5.1%,其中農業產值26.41億元,增長4.1%;林業產值1.72億元,增長14.3%;畜牧業產值16.00億元,增長4.7%;漁業產值1.33億元,增長20.5%;農林牧漁業服務業產值0.55億元,增長5.4%。糧食種植面積56137.13公頃,比上年增加96公頃;油料作物種植面積9649.6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2120公頃,比上年增加533公頃。糧食總產量33.00萬噸,肉類總產量達6.51萬噸,增長3.8%。截止到2013年南川統計數據
第二產業
重慶(南川)電子信息產業園、重慶(南川)鋁產業園獲批落戶南川。完成土地整治3000畝。龍巖園區東路、南平園區中央大道等13公里園區道路。建成標準化廠房30萬平方米。21個產業項目入駐園區,杰事杰新材料等項目開工建設,森源食品、裕華玻璃等項目竣工投產。實現工業總產值385億元,增長31%。截止到2013年南川統計數據
第三產業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55億元,比上年增長16.7%。分城鄉看,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6.07億元,增長17.2%;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48億元,增長8.2%;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60.32億元,增長16.1%;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9.23億元,增長21.1%。外貿進出口總額18585萬美元,同比下降29.8%,其中出口239萬美元,下降41.4%,進口13139萬美元,增長35.2%。實際利用內資(市外國內資金)117.77億元,比上年增長23.6%;實際利用外資達14984萬美元,同比下降4.6%。截止到2013年南川統計數據
建設
南川區工業 (2張)
投資13億元,新建改建87條城鄉道路,南園路、縱一路、渝道路大鋪子至楊柳嘴大修工程等項目竣工通車。建筑外立面50萬平方米,統一店招店牌6000余塊,“6+1”示范街、半溪河一期親水景觀全新亮相?!傲行囊粡V場”全面開工加快建設,體育中心完成主體工程。建成荷花池等14個城市小廣場、小公園、小游園。建成一批雕塑、景觀石和文化墻。新增森林12.2萬畝。金山大道被評為重慶十大最美大道,永隆山公園被評為重慶十大最美公園。改造農村危舊房3240戶,建成農民新村22個、巴渝新居5400戶。
自然資源編輯礦產資源
南川區礦藏資源較多,主要有煤、鋁土礦、含鉀巖石、耐火粘土、石灰石、硫鐵礦以及鋰、鎵、鈾、鍺、方解石、大理石、水晶、銅礦、石棉、石膏、石英砂等。以煤最多,表內地質總貯量為2億多噸。其次為鋁土礦,表內貯量為2500多萬噸,表外貯量300多萬噸,貯量大,品質好,屬優質高鋁低硅礦床。硫鐵礦貯量為6500多萬噸,開發價值大。 鋁土礦也是重慶優勢礦產之一,在全國位居第六位。截止到2004年,南川市鋁土礦儲量高達5000多萬噸,品位高,是國內最好的鋁土礦之一。
生物資源
永隆山森林公園圖片 (3張)
野生動物有野豬、野羊、猴、獐、狐、獾、刺猬、水獺、旱獺、虎、豹、貍等,全市動物資源有523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34種,瀕危動物69種。養殖業中有豬、牛、馬、羊、雞、鴨等40多種,生豬上南川為無疫病防治區。南川境內植物資源5655種,其中全國一級保護植物71種,特有植物200余種,尤以銀杉、金山方竹、金山杜鵑、金佛山大樹茶、珙桐、金山竹米等最為著名。有藥用植物2100多種,其中的天麻、黃蓮、杜仲、厚樸等。重慶市首個綠色食品大米示范基地落戶南川。
水資源
南川境內河流眾多,全市有中小河流56條,分別于烏江水系和長江上游干區上段水系。流域面積在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6條,其中據24條河流實測,天然落差共8901米,可開發利用的理論水能為137119千瓦,可建電站83處。
土地資源
全區幅員面積2602平方公里,折合390萬畝,主要分為7個方面:①耕地面積105.4萬畝,占幅員面積的27%。其中水田面積60.9萬畝,旱地44萬畝,菜地0.4萬畝。②園地面積9.6萬畝,占幅員面積的2.5%。其中果園地1.8萬畝,桑園地1.1萬畝,茶地5.6萬畝。③林地面積186.6萬畝,占幅員面積47.9%,其中有林地面積163萬畝,灌木林2萬畝,疏林地0.3萬畝,未成林地3萬畝,采伐跡地、苗圃地0.03萬畝,活立木蓄積47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37.4%。④草地(天然草場草山草坡)面積3.5萬畝,占幅員面積1%,包括農作物秸桿在內理論載畜量為15.7萬牛單位。⑤居民點及工礦用地面積12萬畝,占幅員面積3%,其中城鎮建設用地0.7萬畝,農村居民點及村莊用地8萬畝,工礦用地3萬畝,特殊用地0.02萬畝。⑥交通用地7.1萬畝,占幅員面積1.8%,其中鐵路用地0.08萬畝,公路用地11萬畝,農村道路用地7萬畝。⑦水域面積6.7萬畝,占幅員面積1.7%,其中河流4萬畝,水庫1.4萬畝,坑塘0.01萬畝,溝渠1.8萬畝,堤壩水工建筑0.2萬畝。
交通編輯南川就是黔北地區通往重慶主城的要沖,與重慶涪陵、巴南、萬盛、武隆、綦江和貴州道真、正安、桐梓等8個區縣比鄰,素有“黔蜀喉襟、巴渝險要”之稱。南川區位獨特,渝湘高速公路和在建的南涪高速橫貫全境,距重慶解放碑僅75公里左右,屬重慶“1小時經濟圈”。即將開工的萬南地方鐵路客運復線和即將竣工的的南涪鐵路把南川境內的川黔線、渝懷線、滬漢蓉大通道連接起來。 包茂高速公路渝湘段是重慶的又一條“出海大通道”,東、中、西部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在這條路交會。此路在重慶境內的具體走向是:主城-南川-武隆-彭水-黔江-酉陽-秀山。南川區因此而納入了重慶的“一小時經濟圈”范圍之內。南川區域內共設置了四個出口,分別是大觀出口、南川主城出口、金佛山出口、水江出口。重慶主城至南川主城出口58公里,至水江出口85公里,至金佛山不足70公里。萬南高速公路從萬盛城區建設鄉到南川水江,與渝湘高速路相連,全長約29.89公里,另一端接綦萬高速路,通車后萬盛至南川僅20來分鐘。
中國鋁業重慶分公司南涪高速公路北起涪陵李渡,南至南川雙河口,設計線路全長55.261公里,項目總投資44.24億元,設計行車時速80公里,將于2008年年底動工。項目建成后,將連接重慶至長沙高速公路和重慶至涪陵(宜昌)高速公路;而萬盛至南川高速公路北起南川,與重慶至長沙高速公路相連;南至萬盛區,與建成的綦江至萬盛高速公路相接。該線路全長29.89公里,全線四車道,總投資24億元,設計行車時速80公里。工業園區交通南川區交通便利,到重慶火車北站,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寸灘國際集裝箱碼頭只需1小時工業園區南平組團距南川主城區15公里,經南神路到重慶100公里,距萬盛主城區19公里,距渝湘高速公路入口處14公里,距萬南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南川至涪陵、南川至萬盛鐵路改造,連接渝黔線、渝懷線、滬漢渝蓉大通道。
金佛山圖片 (8張)
南道高速公路重慶南川至貴州道真高速公路(南道高速公路)重慶段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預審獲通過,預計該高速公路年內開工建設。南道高速公路即重慶南川區到貴州省道真縣的高速公路,南道高速公路南川段線路全長35公里,其中部分路線與渝湘高速公路主線重合8公里,主要控制點有南川、梅溪壩、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