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崗(gàng)區隸屬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處東經126°45′-126°43′,北緯45°30′-45°40′。南崗區總面積182.87平方千米,其中城區面積60平方千米。2010年戶籍人口997546人。 南崗區轄18個街道、1個鎮、1個民族鎮。2012年南崗區實現財政總收入60億元,實現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6億元。南崗區地勢平坦,馬家溝河由西向東穿境,年均氣溫3.5℃,年均降水量530毫米。 南崗區內有中共滿洲省委機關舊址、革命領袖視察黑龍江紀念館等名勝古跡。
行政區劃編輯
截至2010年,南崗區下轄18個街道、1鎮、1民族鎮,即燎原街道、大成街道、松花江街道、花園街道、曲線街道、通達街道、七政街道、和興街道、哈西街道、保健街道、榮市街道、奮斗街道、蘆家街道、革新街道、文化街道、先鋒路街道、新春街道、躍進街道, 王崗鎮,紅旗滿族鎮。
地理環境編輯
位置境域
南崗區是哈爾濱市中心城區,處東經126°45′-126°43′,北緯45°30′-45°40′,東與道外區,原太平區毗連,南鄰香坊區,北以哈長、濱北鐵路線與道里、道外兩區分界,西南部隔運糧河與雙城市相望??偯娣e182.8平方公里。
地貌
南崗區地處松嫩平原,全境為沖積平原和臺地,呈平原、丘陵和漫灘洼地3種地形。區境西南部遠郊紅旗滿族鄉屬平原地帶;西部王崗鎮的村屯多建于嶺坡處,耕地多半是孤丘、低山和緩嶺地帶;東部新春街道屬于漫灘地。由于松花江的沖積作用和哈爾濱東部山區洪積的影響,形成城區略低于郊區的地勢。
氣候
南崗地區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受西伯利亞內陸冷空氣和副熱帶海洋氣團的影響,冬季漫長,寒冷干燥,多刮西北風;夏季暫短,溫熱多雨,多刮東南風。年平均氣溫3.5℃,1月氣溫最低,月平均零下19.4℃,7月氣溫最高,月平均22.8℃。
全區年日照時數2700小時,其中5月份日照最長為264.7小時,12月份最短157.4小時,日照率為61%。無霜期139天,結冰期19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30毫米,多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6.8%。年平均蒸發量為659.8毫米。
全區年平均降水量530毫米,多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6.8%。年平均蒸發量為659.8毫米。
名勝古跡編輯
文物古跡
文廟
東北烈士紀念館
始建于1926年的文廟是東北地區建筑規模最大的一座祭祀孔子的廟宇。文廟院內古松名樹繁多,環境清秀幽雅。其碑記由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先生題寫。
東北烈士紀念館
外觀為典型的西歐古典主義建筑。1928年由東三省特別行政區始建,擬作圖書館用。1933年被哈爾濱偽警察廳占用。著名的抗日女英雄趙一曼曾在這里被關押和刑訊。
中共滿州省委秘書處舊址
位于南崗區光芒街40號,是一座俄式平房。1932年中共滿州省委由沈陽遷至哈爾濱,中共滿州省委秘書長馮仲云居住于此并作為秘書處辦公地址。
革命領袖紀念館
位于南崗區頤園街1號,是一幢精美的歐式建筑,該建筑始建于1919年。1996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宋慶齡等老一輩革命家來黑龍江視察期間,均在這里工作和居住過。
蘇聯紅軍烈士紀念碑
坐落于哈爾濱市南崗區紅軍街,為了紀念在對日作戰中犧牲的蘇聯紅軍而修建的紀念碑,紀念碑的中下部南
哈爾濱市南崗區紅軍街,蘇聯紅軍烈士紀念碑 (5張)
北兩側各有一幅蘇聯紅軍作戰的浮雕,高高的石基上站立著兩個蘇聯紅軍戰士,手握鋼槍,高舉蘇聯國徽,象征著勝利。碑身正面的基座上刻有中文碑文:“為中國的自由與獨立,在解放東北作戰中犧牲的蘇軍英雄們永垂不朽”。1997年11月11日,前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訪問哈爾濱之時,曾在此碑前敬上花圈,悼念俄國烈士。
旅游景點
果戈里大街
由俄羅斯著名作家果戈里的名字而命名的果戈里大街,原名為奮斗路,全長2.7公里,沿街有很多具有十分豐
圣·阿列克謝耶夫教堂
富歷史文化內涵的歐式建筑。為充分挖掘城區資源,延續歷史文脈,開發建設旅游景區,南崗區于2003年5月投資對果戈里大街實施了改造建設工程。改造后的果戈里大街以渲染俄羅斯風情而著稱,集中反映和體現了俄羅斯的建筑風格和風土人情以及悠久的歷史文化,成為哈爾濱市著名的旅游街。圣·阿列克謝耶夫教堂坐落于果戈里大街和革新街交接口處。
南湖
位于南崗區紅旗滿族鄉域內南湖,又稱友誼水庫,水面面積為700畝,有野鴨、大雁等多種野生動物在這里棲息。湖內有鯉魚、鰱魚等十幾種魚類。聞名于世的金兀術運糧河流經5個村屯,長達7.5公里,周邊植被完好,風景秀麗。位于金兀術運糧河畔占地29.3萬平方米的百家姓生態園林是哈爾濱周邊融生態綠化、鄉情旅游、休閑度假、姓氏文化于一體的多功能精品園。占地5萬畝的南崗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具有接待旅游服務功能的科普教育基地、青青山莊均在此區域,是一處旅游度假區。
交通運輸編輯
鐵路
哈爾濱市地鐵一號線貫穿城區。南北主干線為紅軍街--中山路、和興路;城區內東西主干線為東大直街--西大直街--學府路。其它干線有果戈里大街、鐵路街、通達街、花園街、一曼街、松花江街等。擁有哈爾濱站和哈爾濱西站兩座火車站。哈爾濱火車站總面積達5萬平方米,日到發客車98列次,為全國八大客運站之一。哈爾濱西站是哈大高鐵最北端的起始站和終到站。
2012年哈西客站建成投用,哈大高鐵正式投入運營。
公路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中東鐵路建成通車以后,哈埠已成為重要的物資交流集散地,公路運輸十分發達,過境南崗地區有兩條,一條通往寬城子,現長春,全長245公里;一條通往新城,現吉林省扶余縣,全長90公里,與鐵路運輸形成互補。
東北淪陷時期,區境內修筑一些公路,分國道、縣道、保甲道3種,除極少數沙石路面外,大部分是土路,可通汽車,雨天禁行。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改造舊路、修筑新路,從1950-1990年的40年中,國家和地方公路建設累計投資達500多萬元。1990年,區內有公路21條,全長107.214公里,其中國道兩區段39.614公里,縣道兩條12.2公里;鄉村公路14條36.4公里;專用公路3條19公里。
2013年,維修道路225條段18萬平方米,調整邊石1.6萬延長米,新建黃河路等10條垂直彩化街路和4條綠色景觀大道。
橋梁
1949年以前,南崗區境內有公路、鐵路橋梁19座,有的橋面狹窄,影響交通,有的有橋無涵,不能通車,有的年久失修,危及人車安全。
1990年,區內有公路、鐵路和人行地道橋33座,總體橋長為3 640米,總建筑面積達154萬平方米。
2013年,改建危橋5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