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區,江西省贛州市市轄區,位于江西省贛州市西部。
南康區古稱“南野”,秦、漢名“南埜”,三國時因“地接嶺南,人安物阜”而得名南安縣,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始置南康縣。1995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2013年10月18日國務院批復撤市設區。南康區總面積1732平方千米,總人口76萬,下轄2個街道,6個鎮,12個鄉。
南康區有“中國客家歌舞之鄉”、“中國甜柚之鄉”、“中國臍橙之鄉”、“中國中部家具產業基地”、“中國(首選)十佳家具批發市場”、“中國服裝之城”、“全國先進文化縣市”、“全國瘦肉型商品豬生產基地”、“食品加工基地”、江西“省級園林城市”、江西“省級文明城市”、江西省“社會文明先進市”、贛州“市級衛生城市”等美譽。地理
編輯
位置
南
shadow
康區位于江西省贛州市西部,贛江源章江流域的中下游。地處北緯25°28′-26°14′24",東經114°29′9"-114°55′24"。東鄰贛縣、章貢區,南連信豐縣、大余縣,西接上猶縣、崇義縣,北界遂川縣、萬安縣。南康區縱長橫狹,似瓠形,南北長85.45千米,東西寬42.6千米,總面積1732平方千米。 距贛州中心城區33千米,距省會南昌455千米。
氣候
南康市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9.3℃,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12月均溫8.8℃,7月均溫28.6℃,無霜期286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443.2毫米,年均日照時數1856.6小時。
山脈
南康境內山脈屬南嶺山系羅霄山脈和大庾嶺山脈的支脈,從6個地方延伸入境,形成6個區域性山系,共有12條主山脈:水文
南康區境內以章江、上猶江為涇,大小河流60條,其中干流2條,一級支流10條,二級支流19條,三級支流18條,四級支流7條,五級支流4條。境北隆木水與黃沙水屬遂川水系,西南的梅源水屬信豐水系,其余河流都屬章江水系。除章江、上猶江、龍華江、朱坊河、燕溪屬過境河外其余均發源境內的南北山區。章江在境內名蓉江,長58公里,流域面積為859平方公里,落差43米,有蕉溪水、贛橋水、龍回河、南水河等11條支流。上猶江在境內長34公里,流域面積911平方公里,落差16米,有燕溪水、沙溪水、龍華江、木林水、橋頭水5條主要支流。隆木水屬遂川水系,源出小東,流經樟村、曲潭、瑞坑,出境流入遂川巾石河,境內長13.5公里,流域面積43.8平方公里。梅源水在境內西南面的浮石鄉境內。
行政區劃
編輯
南康區全區轄2個街道、6個鎮、12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蓉江街道、東山街道、唐江鎮、鳳崗鎮、龍嶺鎮、龍回鎮、鏡壩鎮、橫市鎮、浮石鄉、赤土畬族鄉、橫寨鄉、朱坊鄉、太窩鄉、三江鄉、龍華鄉、十八塘鄉、麻雙鄉、大坪鄉、坪市鄉、隆木鄉,共有25個居委會、299個村委會。區政府駐蓉江街道。人口民族
編輯
南康區是漢人南遷最早聚居區之一,東晉后歷代的中原漢人因為戰亂等原因,舉家南遷至南康落戶,形成了南康的漢人,即客家人。南康區總人口76萬。 南康區人口分屬于漢、畬、回、蒙古、藏、苗、彝、壯、布依、滿、侗、瑤、土家、黎、維吾爾、朝鮮、白、佤、土、倫佬等20個民族,共有198個姓氏。 畬族主要分布在赤土、鳳崗、東山、龍華等地,蒙古族主要分布在鏡壩、赤土、唐西、唐江、龍華等地?;刈逯饕植荚谔平?、蓉江、鏡壩等地。
自然資源
編輯
土地資源
南康區面積1732平方千米。 其中耕地總面積32280公頃(48.42萬畝),占國土面積的17.5%;其中基本農田保護面積26903.3公頃(39.14萬畝),保護率達80.8%,林地面積占59.5%;水域面積占4.5%。
森林資源
南康區有林地面積163.75萬畝,占國土面積的62.7%,其中國有林地面積13.1萬畝,集體林地146.28萬畝,林木蓄積量211.1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0.82%,林木綠化率63.97%?;盍⒛拘罘e量達94.50萬立方米。按林業分類經營要求,已初步規劃公益林面積39萬畝,商品林面積101.67萬畝,其中油茶面積14.1萬畝,果業面積8.89萬畝,被國家命名為“中國甜柚之鄉”。
礦產資源
南康區礦產資源較豐富,種類較多,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燃料礦和地下水、礦泉水4大類均有。金屬礦產中有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重金屬、放射性金屬、稀有金屬和稀土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有冶金、化工、陶瓷、 玻璃、水泥原料,還有燃料和地下水資源等。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27種,未探明儲量的礦產有32種,已開采的有鎢礦、錫礦、銅礦、稀有金屬(鉭鈮)礦、稀土金屬礦、鉀長石礦、石灰巖礦、高嶺土礦、螢石礦等。
生物資源
南康區有國家級保護野生植物6種,省級保護野生植物5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為銀杏、蘇鐵,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為杜仲、花櫚木、樟樹、喜樹;省二級保護植物為天竺桂,省三級保護植物為金毛狗蕨、竹柏、草珊瑚、七葉一枝花。有國家級保護野生動物4種,省級保護野生動物11種。其中國家級保護動物為穿山甲、斑林貍、貓頭鷹、虎紋蛙(田雞);省級保護動物為果子貍、翠鳥、王錦蛇(大王蛇)、灰鼠蛇(黃金條)、金環蛇、銀環蛇、眼鏡蛇、眼鏡王蛇、尖吻蛇(五步蛇)、黑斑里蛙(青蛙)、大蟾蜍(癩蛤蟆)。
經濟
編輯
南康區以民營經濟為經濟的主體,在贛州乃至全省都有一定影響,有“江西的溫州”之稱。已初步形成礦產品、家具、服裝、電子信息、精細化工、食品、甜柚、生豬、飲食娛樂、商貿物流十大主導產業,是江西省的家具產業基地、紡織服裝產業基地和全國100個重點食品加工縣(市)、中國甜柚之鄉、全國瘦肉型商品豬生產基地。1997年5月,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前來考察后,將南康經濟現象概括為:“無中生有,有中生特,特在其人,人聯四方”。
2012年,實現生產總值122.89億元,生產總值位列贛州各縣第二。財政總收入15.0億元;公共財政收入突破十億關口,達到10.9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1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728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72億元。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14.1:54.4:31.5。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83.92億元,占GDP比重達到68.3%。
農業
2012年,南康區完成農業增加值20.88億元,可比價增長4.9%。實現農業總產值32.18億元,增長9.8%。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00.46萬畝,總產量45.37萬噸;其中糧食播種面積61.3萬畝,產量23.64萬噸,增長0.4%;油料作物面積8.73萬畝,產量1.72萬噸,增長10.3%。全年生豬存欄48.45萬頭,增長6.2%;出欄83.13萬頭,增長6.8%;肉類總產量7.52萬噸,增長7.9%,其中豬肉產量6.57萬噸,增長8.9%。以臍橙、甜柚為主的水果產量穩步增長,水果總產量達到38337噸,增長20%,其中甜柚產量達到34411噸,增長25.8%,甜柚產量占水果總產量的比重達46.5%。
2012年末南康區農業機械總動力達33.10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2%。農用排灌動力機械13809臺,增長5.0%;農用運輸車1342輛。已建成水庫62座,引水工程2717處,排灌站475處。全年有效灌溉面積31.27萬畝,旱澇保收面積24.72萬畝,分別占耕地面積的81.7%和64.6%。
工業
2010年,入戶工業園區工業企業數達到近200家,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02余億元,占南康區地方工業總產值的70.9%,上交稅金3.2億元從業人員3萬余人。入園企業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7家,比2009年增加14戶。六大產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六大產業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12億元,增加值18.40億元,六大產業增加值占南康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9.0%。六大產業中比重最大的為家具和礦產品,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1.0%和13.6%,增長速度最快的是礦產品、電子、服裝,分別為25.0%、22.8%和30.1%。
2012年南康區實現工業增加值23.65萬元,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7.0%,拉動經濟增長7.9個百分點,工業占GDP的比重由2011年的34.9%上升為37.2%。全市地方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60余億元,增長37.3%;實現利潤4億元,增長29.3%;實現利稅5.7億元,增長21.0%。
固定資產投資
2012年南康區50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8.4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3.12億元,第二產業30.66億元,第三產業44.63億元。
貿易
國內貿易
2012年,南康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72億元,增長15.1%。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16.07億元,增長14.4%;鄉村消費品零售總額8.65億元,增長16.2%。
對外貿易與民營經濟
2012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8833萬美元,增長7.8%,其中,出口總額7781萬美元,增長28.4%,比全國、贛州市分別快20.5個、18.4個百分點。
2012全年外商直接投資簽約項目11個,增長57.1%,簽約資金10242萬美元,增長31.5%,實際利用外資8338萬美元,增長10.4%。
2012年末個體私營企業26467戶,增長21.7%,從業人員22.78萬人,增長47.6%,注冊資金92.82億元,增長86.6%。全年民營經濟納稅10.54億元,增長41.7%,占財政收入70.3%。
商業金融
2012年南康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76.96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128.11億元。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04.93億元,其中:短期貸款51.15億元,中長期貸款53.17億元,比年初增加6.15億元,個人中長期消費貸款29.94億元。存貸比為59.3%。
2012全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27368萬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7663萬元,壽險保費收入19706萬元。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14045萬元。其中,財產險賠款3730萬元;壽險給付10486萬元。
郵電通信業
2012年完成業務總量22873萬元,比上年增長26.4%。南康區08年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33995戶;移動電話用戶達到260363戶,比上年增加52163戶,增長25.1%。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104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0.5部?;ヂ摼W上網用戶達到3,3萬戶,增長37.6%。
旅游業
2012年南康區接待境內游客47.5萬人次,同比增長32.5%;接待境外游客1346人次,同比增長44.0%;實現旅游總收入2536.5萬元,同比增長26.6%。
社會
編輯
民生保障持續改善。2012年用于教育、環境保護、農林水事務等民生支出增速55.9%,達22.68億元,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為75.6%,同比提高5.6個百分點。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3800套,竣工4475套。城鄉新增就業1.06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2.21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82.1%,全年發放城鄉低保金6078萬元,城鄉低保和五保對象補助標準穩步提高。“三送”活動取得實效,全年累計修建通村組道路129公里,改造農村電網72.8公里,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1.2萬個,辦好事實事6.1萬件。
生活
2012年,南康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14元,同比增長14.0%;農民人均純收入5728元,同比增長13.1%。
南康區在崗職工2012年年平均工資25845元,比2011年增加2915元,增長12.7%;農民人均純收入4564元,增加505元,增長12.4%;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12410元,比上年增加1389元,增長12.6%。
社會保障
南康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加人數626102人,參合率94.1%,2010年門診住院共補償參合農民8450萬元;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58617人,門診住院共補償573萬元,全年共發放城鄉低保金4080萬元。
教育
南康中學2012年南康區擁有普通中學41所,在校學生52357人,專任教師2846人;中等職業學校4所,在校學生7745人,專任教師250人;小學305所,在校學生86347人,專任教師3830人。區內有三所省屬重點中學(南康中學、南康市第二中學、唐江中學),一所省級示范校(南康市第三中學),一所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南康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以及40所區屬普通初級中學交通
編輯
南康城區位置優越,交通便捷。舊縣志載:“據豫章上游,為嶺北巨邑,雄踞贛南通湘粵”。
鐵路
已通車:京九鐵路。在建有:贛韶鐵路、贛龍鐵路、昌吉贛客運專線、贛深客運專線、廈昆高鐵。鐵路營運里程38.5公里。
航運
贛州黃金機場是江西省第二大機場,位于南康區鳳崗鎮峨眉村桃芫,距南康區中心城區15余公里,運營航線13條,通航城市13個(北京、深圳、廣州、上海、廈門、昆明、武漢、???、南昌、成都、福州、南寧、貴陽),平均周航班量114架次,進出港平均客座率71.5%,平均載運率65.7%。
公路
105國道、323國道、贛粵高速公路和渝廈高速公路、贛州環城高速公路、贛南大道。2012年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207.2公里,其中,國道172.6公里,省道54.4公里,縣鄉村道1980.2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35.9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