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皮縣是河北省滄州市的下轄縣,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縣, 地處河北省東南,東臨渤海,北靠天津。距北京250公里,距天津160公里,距石家莊和濟南均為220公里。 屬環京津、環渤海城市群。京滬鐵路、京滬高速鐵路和京滬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邯黃鐵路過境建站。截止到2011年,南皮縣總面積800平方千米,待開發土地22萬畝,人口37萬,下轄9個鄉鎮 。 南皮縣是滄州境內載入史籍最早的城邑。歷史悠久的南皮縣,早在新石器時代境內就有了人類活動。 張之洞、張之萬、霍殿閣、劉喜奎、賈耽皆為南皮名人。
截止2011年9月,南皮縣轄6鎮3鄉:南皮鎮、馮家口鎮、寨子鎮、鮑官屯鎮、王寺鎮、烏馬營鎮、大浪淀鄉、劉八里鄉、潞灌鄉;312個行政村。
南皮縣位于河北省東南部,滄州市南部,南運河畔,東南與山東省相鄰。南皮縣距首都北京234千米,天津148千米,天津新港185千米,西距省會石家莊195千米,距滄州市區35千米。
地貌
南皮屬古生代形成的華北地臺,處于黃驊拗陷區。地表形態平緩,西南高,東北低,坡降為1/800~1/2000。海拔最高12米,最低7米。
氣候
南皮縣處于暖溫帶半濕潤大陸季風氣候區。受季風環流控制,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以晴為主。極端低溫一27.6℃(1979年1月30日),極端高溫41.4℃(1968年7月30日),年平均氣溫12.3℃。年日照總時數2938.6小時,年總輻射量133.6千卡/平方厘米。無霜期180天左右,最早霜期10月9日(1969年)。最低年降水量264.9毫米(1965年),最高年降水量1199.1毫米(1964年),年均降水量550毫米。年均風速3.6米/秒,最大風速21.3米/秒。
土壤
南皮土壤屬潮土、鹽土兩類,分褐化潮土、普通潮土、鹽化潮土、草甸鹽土4個亞類。普通潮土占總面積的76%。重度鹽化潮土近6700公頃。
水資源
地表水徑流量年平均4750萬立方米左右。過境客水年平均攔蓄量1150萬立方米左右。淺層淡水年平均可開采量5480萬立方米左右。年平均可開采利用的淺層微咸水量170萬立方米左右。年平均可開采深層淡水量12014萬立方米左右。水資源量相當于全國人均水平的15%。境內及沿境河流、洼淀主要有南運河、大浪淀、宣惠河、漳衛新河。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截止到2011年9月30日,南皮縣總人口37萬人,已婚育齡婦女73921人,(其中,一孩人數31946人,二孩人數33655人,多孩人數3820人,無孩人數4500人),2011年度全縣出生3804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1.04%,出生率10.33‰,自增率6.48‰.
民族
截止到2010年末,南皮縣共有少數民族2154人,其中:回族1805人,滿族192人,蒙古族39人,其他少數民族118人。南皮縣有回族民族村5個,分別為潞灌鄉刁南村,回族人口700人;王寺鎮王寺村,回族人口520人;王寺鎮許莊子村,回族人口420;王寺鎮小三撥村,回族人口90人;馮家口鎮馮家口村,回族人口75人。另外,少數回民及其他少數民族群眾散居南皮縣各地。
政治編輯
南皮縣2013年領導班子:南皮縣委書記:梅世彤 南皮縣(代)縣長:徐志連 南皮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褚尊邦 南皮縣政協主席:邊疆
經濟概述編輯綜述
2008年,南皮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1.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8.5億元,全部財政收入完成3.6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81元。
第一產業
農業以小麥、玉米、棉花、大豆為主,先后被國家列為商品糧、棉基地縣。棉花種植面積25萬畝,中小棉花收購加工企業180多家。林果業跨入省市先進行列,鴨梨、蘋果、金絲小棗等干鮮果品蜚聲中外,年產超億斤。畜牧產品種類齊全 。2011年,南皮縣大牲畜年存欄20.5萬頭,羊存欄14.7萬只,豬存欄12.7萬頭,家禽520萬只,肉類、禽蛋產量逐年遞增。露地蔬菜和設施蔬菜種植面積5萬畝,總產量10萬噸。[12-13]
第二產業
南皮縣擁有五金機電企業2700多家,固定資產40億元,從業人員7萬多人,2008年五金機電產業實現產值60多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80%左右。工業上先后引進德國、意大利、瑞士等國家的先進設備,形成了機械、輕紡、化工、電子五金等行業為支柱,建材、塑料、工藝美術、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等行業為骨干的門類較齊全的生產體系。棉紗、針織坯布及服裝、玻璃器皿、榨油機、五金電子元器件、氨基磺酸、冰片等多種產品銷往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玻璃制品企業現有23家,從業人員3000人,主要產品有照明燈泡、工藝花瓶、蠟臺、酒具等系列產品萬余種,出口美國、西歐、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12-13]
第三產業
2010年,南皮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5.4億元,同比增長18.4%;完成外貿進出口總值3028萬美元?!笆晃濉逼陂g,南皮縣共引進各類涉農扶持資金3.5億元,建設農業項目120多個。先后培育出省、市兩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7家,輻射帶動農戶3萬多戶。
社會事業編輯就業
2010年南皮縣新增就業崗位1800多個,幫助69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8000多人,年人均增收9500多元。
社會保障
2010年南皮縣共發放各類救助金1500萬元,南皮縣1.1萬名城鄉低保人員和940名農村五保戶得到基本保障;住房公積金制度進一步完善,全年歸集住房公積金3858萬元;積極推進廉租房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工程,新建廉租住房96套,翻新、修繕農村危舊房屋1820套,低收入群體的居住條件得到改善。
人事管理
啟動了事業單位人員定崗入編工作,384名事業崗位人員的待遇得到保障。
教育
2006年,南皮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44所,其中公辦學校140所,民辦學校4所。公辦學校中:小學119所,初級中學17所,普通高中1所,職教中心、教師進修學校、特教學校各1所。全縣共有專任教師3514人,其中幼兒專任教師401人,小學專任教師1672人,初中專任教師989人,高中專任教師285人,職教中心專任教師162人,特教專任教師5人。在校生54666人,其中幼兒在園7824人,小學在校生23270人,初中在校生16464人,普通高中在校生4572人,職教中心在校生2526人,特教學校在校生10人。
衛生
2010年,完成了南皮縣人民醫院整體搬遷,建設了王寺中心衛生院門診樓,新建了7個村級衛生室,為285個村衛生室配置了醫療服務器械;全縣農民參合率達到96.7%;啟動了基層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實施了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全縣建立居民健康檔案10.8萬份。
文化廣電
2010年投資200多萬元完成了張公墓園二期工程,投資60多萬元建設了寨子、大浪淀、南皮鎮3個鄉鎮文化站,全年完成數字電視轉換6100戶,實現農村有線電視入戶7000戶。
節能減排
嚴格落實節能技改和淘汰落后產能計劃,關停高耗能企業30余家,對部分企業的高耗能設備進行了全面技改,對用電大戶進行了重點監測調控,南皮縣“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如期實現。
歷史文化編輯南皮落子已有150余年的歷史了,而楊八莊子的梅派落子則早在清雍正八年(1730)左右就開展了活動,落子的興盛期是在清末民初。起初,落子的表演形式,演員的增減,服裝頭飾的更換,要完全依據人物、內容的需要而定。隨著時代的發展,落子已成為同等數量的男女青年表演的集體舞。南皮落子從內容上看,大都表現男女愛情和人民生活,并多在春節期間排練演出,表達人們辭舊迎新、慶祝豐收的喜悅心情。南皮落子由于吸收了民間武術和古典戲劇的一些表演特色,所以表演時熱烈健壯、歡快豪爽。
交通運輸編輯南皮的交通四通八達,縣內國道、省道密集,縱橫交錯,104國道、京滬鐵路、京滬高速鐵路和京滬高速公路、邯黃鐵路穿境而過,省級公路武(武強)千(千童鎮)路、正(正定)港(黃驊港)路橫貫東西,形成了出入便捷的交通路網,并基本上實現了村村通油路。
旅游信息編輯
唐代雕刻的石金剛位于滄州南47千米的南皮縣城東北。 景點特色:兩尊唐代雕刻的石金剛,東西相向而立,身披鎧甲,形如武將,怒目而視。東像雙手合十胸前,兩臂托锏,西像兩手扶锏杵地。南皮烈士陵園位于南皮縣城東,建于1956年秋,座北向南。陵園分東西兩院。西院為烈士瑩墓,設有正廳,園正中矗立早期革命家張隱韜烈士的雕像,雕像北為烈士伺堂,堂內安放著烈士的牌位、遺物、遺像。東院為骨灰堂。釣魚臺中國有十大釣魚臺,位于南皮城西10千米的姜太公釣魚臺就是其中一處。商朝未年,紂王荒淫無道,要修建豪華的鹿臺,工程浩大,勞民傷財。身為下大夫的姜太公呂尚直言諫阻,紂王大怒,下令緝拿太公。姜太公含憤逃離,隱居此地。這里河水漏瀑,蘆葦叢生,飛鳥棲息,姜太公在此釣魚度日。后來被周文王招賢,輔佐武王滅商,封為齊侯。此地即被稱作釣魚臺。 明朝古槐位于南皮縣城光明西路古槐廣場。據考為明初植,距今600余年。高5米,圍約1.7米,樹干中空,南面半劈,枯干鋸斷,于老干又發新枝,仍生機盎然。 古皮城遺址古皮城,在今縣城東北5千米處。春秋時期,齊桓公北伐山戎至此,為給軍馬修制皮革盔甲,筑建涼皮亭,遂稱古皮城。秦朝時設縣郡于此,漢、魏時為渤??じ?。因屢遭戰亂,城毀人散,東魏時移縣城至現址,原城即廢。原址呈方形,東西長465米,南北寬426米,面積19.8萬平方米。城北殘墻高3至5米,厚20米,東北角有高8.5米的“望海樓”遺址。四面有原城門殘口,寬27至38米。城內遍布各種花紋瓦片,并發現有鍋內托、銅箭游、唐三彩等。遺址南500米處有高大土丘數個,傳為假糧臺,曹操攻袁譚所筑。遺址西土丘為石崇宅,有綠珠樓遺址。再西為范丹居等。 五壘城五壘城距縣城東南22千米處,位于蘆莊子村西北角,城址呈東西向長方形臺地,高出四周地面2—3米。地勢南低北高,中部北邊有高臺一處,高出城北地面8米??梢娢幕瘜?米,地面有繩紋磚瓦殘片、泥質灰陶壺口沿等。 《輿地志》載:“漢宣帝封河間獻王子雍為景城侯,五子分居城內,俗呼五壘城。今尚有梳妝樓、穿衣嶺等遺址。 石望柱石望柱兩根,青石雕刻,由柱頂、身、礎三部分組成,礎下連長方形頑石。一中斷,一存下半。柱通高4.18米,頂高0.80米,身長2.85米;礎方形,邊長0.75米,高0.31米;石長0.91米,寬0.60米,厚0.20米,徑0.41米。柱頂與柱身為一石所雕。頂雕犼,蹲體仰首望天;柱身八角八面體,通體浮雕云龍紋,流云密布;根雕方形四面蓮瓣。零件柱身與上同,雕刻工整細致。專家鑒定應為明代遺物。由葉三撥村征集,現存文物保管所。 香濤公園
香濤公園是南皮縣面積最大、文化氣息最濃的綜合性公園,以清末重臣、洋務派代表張之洞的別號“香濤”命名 。公園規劃總面積60公頃,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占地22公頃,由清華大學設計、河北大元集團組織施工,2011年10月建成開放。
鳳凰公園鳳凰公園位于南皮縣城北部,占地5.37公頃,2010年建成。公園西部為休閑廣場,廣場中央矗立的紅色雕塑是一只振翅欲飛的火鳳凰。東部是綠色長廊,種有銀杏、云杉、櫻花、高桿女貞等喬灌木20多個品種400余株,金邊黃楊、紅葉石楠等綠籬苗木4.2萬株,草皮3000多平米,與南側果園掩映成趣、相得益彰。 迎賓公園迎賓公園位于南皮縣將軍路與迎賓中大街西南角,該公園是一處園林式街頭游園,公園面積1.7公頃,2009年建成。園內種植雪松、白皮松、國槐、白蠟、高桿女貞、紫薇、櫻花、海棠、月季、冬青、紫葉小檗、小龍柏等20余個品種,喬灌草合理搭配,層次分明,錯落有致,主要景觀有景石、古亭、木質長廊等,并配有十余組健身器材 。 水上公園水上公園位于南皮縣城西部,包含兩個保護多年的自然坑塘,設計方案以水景為主。截止到2014年初,公園已完成規劃設計和項目招標;2013年8月初開工,正在進行岸景建設,2014年年底前初步建成開放。 正大公園正大公園位于南皮縣城中心位置,總占地5.5公頃,因其南側的正大路而得名,于2009年10月建成開放.園內共有花壇、雕塑、觀景涼亭、假山水系、休閑廣場等十四個設計單元,種有各類觀賞植物20多種9萬余株。園內的休閑廣場是周邊居民早晚休閑健身的主要場所。 金剛公園金剛公園位于南皮縣東環大街與金剛路交叉口東南角,該公園是一處園林式街頭游園,2011年正式開放。園內種植白蠟、法桐、國槐、紫荊等喬灌木10多個品種,種植小葉黃楊、紅葉小檗等綠籬1.5萬余株組成多個花池墻。主要景觀有仿古式木亭,仿古式長廊一座,“龍”型主題雕塑一座,突出體現了“一個景觀,一個場地,一個樂趣”的設計目標。 張宗禹墓境內南大港農場孔莊子村南有一土墓,傳為清捻軍首領張宗禹之墓。張宗禹晚年雄心猶在,但壯志難酬,心憂成疾去世。死后葬孔莊子村南墳地,頭沖西南。張宗禹有一子?,F后裔均在故里。尹吉甫墓位于縣城西5千米黃家洼村西南處。與牛骨堂古墓東西相望?,F封土高1.9米,東西長5米,南北寬2.5米,呈矩形。尹吉甫為西周名臣,佐宣王中興有功。宋代曾有西周晚期青銅器“兮伯吉父”盤出土,有銘文133字,記錄尹吉甫征北方孤皿狁和征收南淮夷貢賦情況。乾隆三十六年(1772)曾立碑。1982年7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漢墓位于蘆莊子村北約500米處。本地人稱“雙臺子”的北沿。墓室用青磚砌成,高約3米,長寬各4米。青磚鋪地,內尸一具,頭北,仰面平臥,為獨室墓。1984年出土文物有:銅鼎2尊,銅鏡1面,銅鐘1個,青銅鎏金鑲玉枕器3件,玉璧3塊,玉棒2根,尚有大量陶器多件。經考證為西漢墓,墓主應為侯王。 東漢墓位于蘆莊子村北100米處。1986年雨水沖坍墓頂顯露,為五室一廊多室墓,用繩紋子母磚砌成,磚長0.33米,寬0.19米,磚面有刻制古銖圖案,分黑自紅三色,墓室完好。均呈正方形,邊長2.5米,高約2米,頂呈穹形,北墓室南北東三面各有通道,南道與南墓室相通,余者未考。墓道口沿砌磚,以朱紅鋪地,繪白色菱形圖案,封土1米左右。墓室完好。因多次被盜,無殉葬品。發堀中,見陶片、陶樓、陶狗、陶豆、耳環等。經省鑒定,系東漢墓。 泊家村古墓位于泊家村東南,青磚砌墻,門寬3米,墓穴直徑3米,長5米,座北向南。墓內有墓志一方,陶器4件。墓志載:“墓主北朝人,庚寅年立”。應為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距今已1500余年。1984年,泊家村李希嶺挖土時發現,距地面1米左右。 張之洞墓位于雙廟村北約500米處。墓層被盜。1966年秋,“文化大革命”中,南皮中學“造反派總部"組織重新挖掘。原封土4.5米,墓前有碑。墓室砌磚套,木棺、棺木厚0.13米,黑色。張之洞遺體完好,合葬者三女棺,“造反派”開棺傾尸、暴于野外數十日。一代有影響的歷史人物,葬于地下50余年,亦未幸免于難。出土器物:朝珠1掛,花鏡1副,懷表1塊,玉翎管1只,珠數枚,此物當時縣財政局收去。
地方特產編輯苜蓿南皮特產苜蓿種植面積12萬畝,有“全國苜蓿第一縣”之稱。河北省南皮縣是國家農業部苜蓿產業化示范項目實驗基地,是華北地區著名的優質苜蓿生產基地?,F有苜蓿面積5萬畝,主要苜蓿品種為FD4、熬漢、晉南、中牧一號等,預計到2005年全縣苜蓿種植面積可達10萬畝以上??h畜牧局草業中心每年可向社會提供滄州紫花苜蓿種子20萬公斤,苜蓿產品(包括苜蓿粉、捆、段、塊、顆粒)3.2萬噸。產品因營養豐富、蛋白會計師高、適口性好,俏銷國內各大中城市的飼料廠、奶牛場賽馬場、兔場、魚廠及動物園。在2011年召開的北方農產品交易會上,縣畜牧局草業中心生產的二次壓縮苜蓿草被評為河北省名優農產品。 玻璃器皿南皮玻璃器皿主要為手工制作,產品有冰花、座點、汽泡、蒙沙、酸洗等系列上千品種,全部出口到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等30余個國家和地區,精湛的制作工藝和嚴格的質量要求,造就了南皮玻璃制品一流的品質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