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潯區,屬上海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的新興城市,地處杭嘉湖平原北部,位于長三角滬蘇杭中心,南連省會杭州,北瀕太湖,東接蘇州、上海,西上直達南京。南潯是2003年1月建成的湖州市轄區,前身即東遷縣,始建于西晉。截至2013年,轄9個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1個國際旅游度假區,區域面積702平方公里。行政區劃編輯
南潯古鎮 (59張)
南潯區位于江浙兩省交界處,全區總面積702平方公里,轄一個省級開發區——南潯經濟開發區(國家級華僑投資區)、1個國際旅游度假區(國家5A級景區),南潯鎮、練市鎮(省級小城市試點鎮)、雙林鎮、菱湖鎮、和孚鎮五大中心鎮,善璉鎮、舊館鎮、千金鎮、石淙鎮四個特色鎮,250個行政村,47個居民區。軌道交通編輯南潯軌道交通規劃建設滬蘇湖、南潯—桐鄉—海寧兩條城際輕軌和一條滬蘇湖城際高鐵,東上直達上海,北上接蘇州,南至杭州,西上可達南京、北京。展望2020年,初定目標是上海地鐵連入南潯,預計滬蘇湖城際輕軌2015年開工建設。未來南潯—桐鄉—海寧輕軌有望接入杭州。
南潯區氣候概況
南潯區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平原,地勢較低,平均海拔在5米以下。境內河流縱橫,湖漾密布,共有河道1035條,總長1674公里,總水域面積84.7平方公里,河網率為12%。地形平坦,僅有數座海拔百米以下的小山。長超山為全區最高峰(98.5米),近郊和孚漾邊有座小山為龍王山;東部有一著名土丘,名為含山,含山為蠶花勝地,矗立在京杭大運河畔,為京杭大運河南潯段的標志景觀。土壤主要為沖積土和水稻土。全區河網密布,屬典型的水網平原。蘇南運河(鎮江諫壁—常州—南潯),全長224千米,貫穿江蘇經濟最發達的常州、鎮江、無錫、蘇州等縣市,溝通了長江、太湖水系,與上海、浙江等周邊地區的省際河流相連。浙江段(南潯—杭州),全長120多千米,溝通了太湖水系和錢塘江水系,分為東、中、西三條路線,一般以東線代表運河的位置,河道狹窄、彎曲,終年可通機動船舶。
南潯區氣候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濕潤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在15.5~C~16~C之間,1月氣溫最低,平均2.8~C~3.8℃;7月最高,平均28~C~28.3~C。年平均雨日142~155天,平均降水量在1050—1850毫米左右,平均濕度為78%左右,年平均風速為3.2米/秒左右,無霜期224—246天。年日照為45%,氣候溫和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