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區,衡陽市轄區,位于湖南省中部偏東南,湘江之西北的湘中丘陵山區,因位處“軫星之翼”,“度應璣衡”,“銓德鈞物”,意謂能稱量天地,故南岳山又稱衡山,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一起被尊稱“中華五岳”。全區總面積181.5平方千米,約占全省總面積的0.085%,為湖南省最小的縣級區。截止到2012年人口為59650人。南岳區是神州最佳賞雪佳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省旅游強區。2013年,南岳區實現生產總值25.84億元。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南岳區位于湖南省中部偏東南,湘江之西北的湘中丘陵山區,衡陽市區之北側。地處東徑112°45′~112°50′,北緯27°12′~27°40′之間,北至湖南省省會長沙136千米,南至衡陽市區50千米,東至衡山縣城15千米,西至邵陽市170千米。全區土地總面積181.5平方千米,其中:中心景區面積達100.7平方千米(一級保護區48.5平方千米,二級保護區52.2平方千米)。約占全省總面積的0.085%,為湖南省最小的縣級區。占全市總面積的1.188%。行政區劃編輯1998年7月,成立祝融街道,形成三鄉一鎮一街道格局。2010年,南岳區轄3鄉1鎮1街道辦事處,27個行政村,9個居委會。自然資源編輯生物資源
截止到2011年,南岳區境內分布有苔蘚植物48科101屬152種,維管束植物232科1044屬2666種,其中野生植物201科767屬1807種,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植物119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21種(有銀杉、水杉、禿杉、珙桐、金花茶、南方紅豆杉、伯樂樹、長蕊木蘭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67種。擁有世界獨有的自然分布植物(南岳特有植物)絨毛皂莢和南岳蹄蓋蕨。中國特有植物529種,其中植物模式標本采自南岳的有17種。境內有古樹名木45科109種3781株。南岳野生動物資源正在逐年增加,截至2011年,有野生動物17目48科 184種,珍稀瀕危動物28種,其中Ⅰ級1種(黃腹角雉),Ⅱ級22種,中國優先保護動物中國特有種(A級)4種(畫眉、棕頭鴉雀、白頭鵯、黃腹山雀)。較著名的野生動物有中華蟾蜍、大鯢、紅中華鱉、銀環蛇、穿山甲、野豬、灰胸竹雞等。南岳的昆蟲主要是森林昆蟲,共有17目186科1835種。有真菌37科83屬173種。
水資源
南岳區位于湘江中游西側,境內溪流短小,沒有過境河流,且大多坡陡流急,跌水瀑布眾多,境內長度在2KM以上的大小河流共有18條,總容量為1.912億立方米。南岳地下水資源以裂隙水為主,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1年,南岳有泉井300余處,地下水平均補給模數為15~20萬立方米/平方公里,年總量約為2730~3640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
截止到2011年,南岳區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鉀長石、瓷泥、鈉長石、花崗巖石等以及與光體有關的內生礦種如銅、鉛、鋅、鈾、鎢、錫等。瓷泥、鈉長石、鉀長石主要分布于拜殿鄉的龍潭、觀音二村,鈾礦分布于拜殿鄉與馬跡接壤處,花崗巖石主分布于南岳山脈一帶。
土地資源
南岳區境土地種類分為紅壤、山地黃壤、山地黃棕壤、水稻土、山地草甸地(菜園土)五個種類,六個亞類。因南岳衡山氣候垂直變化大,土壤垂直分布明顯。據國土部門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結果顯示:截止到2010年南岳轄區土地總面積為17927.78公頃。根據屬性劃分:集體土地11597.71公頃,國有土地6330.07公頃;根據用途劃分:耕地1992.81公頃;園地286.81公頃;林地13365.10公頃;草地63.69公頃;城鎮村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150.90公頃;交通運輸用地262.13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294.08公頃;其他土地512.26公頃。
人口民族編輯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2010年末南岳區常住總人口為59650人,戶籍人口54846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16386戶。男性人口為30239人,占50.6%;女性人口為29411人,占49.31%。人口密度為333人/平方千米。南岳區內有苗族、土家族、侗族、壯族、瑤族、滿族、回族、彝族、蒙古族、藏族、布衣族、黎族、京族、佤族等14個少數民族分布。
經濟現狀編輯綜述
2011年南岳區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0884萬元,比2010年增長13.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281萬元,比2010年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24534萬元,比2010年增長6.9%;第三產業增加值151069萬元,比2010年增長16.5%。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2.6:12.2:75.2,三次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7%、6.4%、89.9%。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比2010年上升5.1%,商品零售價格指數比2010年上升4.7%。 2012年,南岳區全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228854萬元,比2011年同比增長13.2 %,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6829萬元,比2011年增長4.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6782萬元,同比增長8.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75243萬元,比2011年增長15.3%。一、二、三產業對全區經濟增長貢獻率分別為3.8%、8.0%、88.3%,分別拉動全區GDP比2011年增長0.5、1.1、11.7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8079元,增長14.05%。全區三次產業比為11.7:11.7:76.6,與2011年相比,一、二產業占比分別下降0.9、0.5個百分點,三產業占比提高1.4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