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溪區隸屬于四川省瀘州市,是瀘州主城三區之一,位于四川盆地南部,長江之南,永寧河下游兩岸,東連合江縣,南接敘永縣,西界宜賓市江安縣,北鄰江陽區。 幅員面積1150.6平方千米(2011年),轄12個鎮2個街道,176個村民委員會,1843 個村民小組,22 個社區。人口48.26萬人(2011年),2013年,納溪區實現生產總值(GDP)107億元。
納溪位于四川盆地南部,長江與永寧河交匯處,因三國時期“蠻夷納貢出此溪”而得名,又名云溪。南宋理宗紹定五年(公元1232年)建縣,1996年撤縣建區,東連合江縣,南接敘永縣,西界江安縣,北鄰江陽區。地理坐標東經105 °09′-- 105 °37′, 北緯28°02′14″—28°26′53″,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總降雨量1129.1毫米;年平均氣溫18.6℃,年極端最高氣溫為43.2℃,年極端最低氣溫為0.9℃;年日照1443.9小時。 納溪東西寬41千米,南北長46千米,全區幅員面積1150平方公里,轄大渡口、新樂、棉花坡、龍車、豐樂、白節、天仙、渠壩、護國、打古、上馬、合面12個鎮、安富、永寧、東升3個街道,199個村(社區),是“中國白酒酒莊文化服務綜合標準化示范區”、“中國最佳生態旅游示范區”、“中國特早茶之鄉”、“中國特色竹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國生態文明先進區”、“全國綠化造林先進區”。
歷史沿革編輯春秋戰國時,屬巴國巴郡地。西漢至西晉本江陽縣地,成漢(304—347年)時江陽郡為夷僚(少數民族)所據,江陽
納溪區 (6張)
郡寄武陽縣地(今井研縣南),后寄治武陽縣治(今彭山縣東北),稱西江陽郡,后復故土。東晉穆帝(345—361年)于此(今納溪區大渡口鎮)置漢安縣,初屬江陽郡,后為東江陽郡郡治。南北朝為綿水縣地。隋分屬瀘州、江安、漢安等縣地。唐屬江安、涇南縣地。北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在今永寧河入長江的河口置納溪寨。南宋理宗紹定五年(1232年)升納溪寨為納溪縣。先屬瀘州,后屬江安州。元、明、清三代均屬瀘州管轄。民國元年(1912年),屬川南軍政府,后屬下川南道、永寧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撤銷永寧道,直屬四川省政府。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隸屬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年12月3日,納溪解放,12月12日成立納溪縣人民政府,隸屬瀘縣專署。1952年改屬隆昌專署。1953年初屬瀘州專署。1960年,改屬宜賓專區。1983年6月建立省轄瀘州市,納溪縣劃歸瀘州市管轄。1996年7月1日,納溪撤縣建區,為瀘州市納溪區,結束了納溪建縣764年歷史。
行政區劃編輯區劃沿革
1995年12月24日,納溪區轄原市中區的安富街道辦事處和鄰玉鎮的先農、紫陽2個村,原納溪縣的護國、花果、大渡口、白節、合面、上馬、打古、豐樂8個鎮和棉花坡鄉、龍車、渠壩、新樂、樂登5個鄉。1997年,納溪區轄1個街道、8個鎮、5個鄉:安富街道、護國鎮、花果鎮、大渡口鎮、白節鎮、合面鎮、上馬鎮、打古鎮、豐樂鎮、棉花坡鄉、龍車鄉、渠壩鄉、新樂鄉、樂登鄉。區政府駐安富街道。樂登鄉改天仙鎮。2000年,納溪區轄1個街道、9個鎮、4個鄉: 安富街道、大渡口鎮、護國鎮、打古鎮、上馬鎮、合面鎮、花果鎮、豐樂鎮、白節鎮、天仙鎮、棉花坡鄉、新樂鄉、渠壩鄉、龍車鄉。2002年,納溪區轄1個街道、12個鎮:安富街道;豐樂、護國、渠道、合面、上馬、白節、打古、大渡口、龍車、天仙、棉花坡、新樂。共有238個村委會、35個居委會、9個社區,1844個村民小組。2003年底,納溪區轄街道2個、鎮12個:大渡口鎮、護國鎮、打鼓鎮、上馬鎮、合面鎮、豐樂鎮、白節鎮、天仙鎮、棉花坡鎮、新樂鎮、渠壩鎮、龍車鎮、安富街道;共有238個村委會、19個社區委員會(其中農村社區10個,城市9個),3個居委會(原出處另一處沒有提到這3個居委會),1844個村民小組。2004年底,納溪區轄1個街道(安富)、12個鎮(護國、白節、合面、打古、上馬、豐樂、天仙、渠壩、新樂、龍車、大渡口、棉花坡),村委會238個、村民小組1844個、農村社區10個,城市社區9個。 2014年,新設立東升街道。
區劃詳情
截至2014年,納溪區轄12個鎮:大渡口鎮、護國鎮、打古鎮、上馬鎮、合面鎮、豐樂鎮、白節鎮、天仙鎮、棉花坡鎮、新樂鎮、渠壩鎮、龍車鎮,3個街道:安富街道、永寧街道、東升街道,176個村,1843 個村民小組,22個社區。[4-5]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截至2011年末,納溪區人口48.2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34 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2.47‰。[5-6]
民族
截至2011年,納溪區民族以漢族為主,有苗族、回族、彝族、壯族、滿族、水族、蒙古族等17個少數民族700余人。[5-6]
自然地理編輯位置境域
納溪區位于四川盆地南部,長江之南,永寧河下游兩岸,東連合江縣,南接敘永縣,西界江安縣,北鄰瀘州市江陽區。 地理坐標東經105°09′~105°37′,北緯28°02′14″~28°26′53″,東西寬41千米,南北長46千米,納溪區幅員面積1150.6平方公里(2011年)。
納溪區
地形
納溪區南高北低,平壩、丘陵、低山兼有,海拔在230~963.2米之間,納溪區最高點在打古鎮普照山白土巖。納溪區有條形山脈2支,均東西走向。一支橫穿區境中部,東從合江入境,經白節鎮大旺、天仙鎮樂登、大渡口鎮和豐向江安方向延伸,海拔在500米以上,東部高于西部,境內綿延40余千米;一支橫亙區境南部打古鎮、上馬鎮、合面鎮,蜿蜒30余千米,海拔在450米以上。
水文
納溪區境內有大小溪河130余條,總長度640余千米。長江流經區境北部長28千米,經大渡口鎮、新樂鎮、安富向瀘州奔流。永寧河是區境長江最大支流,縱貫區域中部,經上馬、護國、渠壩、天仙、安富注入長江,境內流長56.8千米。
氣候
納溪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總降雨量909.4毫米,比歷年平均降雨量偏少241.4毫米;年平均氣溫18.1℃,比歷年平均偏高0.7℃,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7.6℃,年極端最低氣溫為1.7℃;年日照1050.5小時,比歷年平均日照時數偏少136.9小時。
自然資源編輯林業資源
截至2011年,納溪幅員面積1150.6平方公里,林地面積48600公頃,森林覆蓋率51.2%,是全國綠化造林先進縣、全國十三大雜竹縣(區)和四川省25個林業產業強縣培育縣之一。納溪區竹林總面積達到61.5萬畝,雜竹蓄積量360萬噸,年可采伐雜竹50萬噸。
土地資源
2011年,納溪區幅員面積1150.6平方公里。農用地104968.35公頃,占幅員面積的91.3%,其中有耕地40824.97公頃;建設用地7618.16公頃,占幅員面積6.6%;未利用地2433.30公頃,占幅員面積的2.1%,其中河流水面1989.90公頃。有4個土類,8個亞類,21個土屬,65個土種。
水資源
2011年,納溪區水資源總量為6.8億立方米,年均徑流深540毫米,年均水模數為59.1立方米/平方公里。納溪區人均占有水量為1463立方米。過境河川徑流量為18億立方米(不含長江)。平均徑流深由南向北遞減,南部文昌一帶徑流深為600毫米,而北部棉花坡、安富一帶徑流深僅為450~480毫米。徑流深高達600毫米以上。納溪區年徑流的70%集中在5~9月,多以雨洪出現,枯水期一般長達半年之久。納溪區共有各類水利設施3142處。其中:中型水庫1座,小(一)型水庫6座,小(二)型水庫28座,山坪塘2737口,石河堰160條,引水堰68條,電力提灌站142處,有效蓄引提水能力6100萬立方米。
經濟概況編輯綜述
2013年,全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107.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0.7%。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7.5億元,同比增長4.4%;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65.57億元,同比增長11.7%;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4.53億元,同比增長12.1%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為16.3:60.9:22.8,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比重比上年分別下降0.1和0.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4.7%、54.3%和31.0%,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7、7.3、2.7個百分點。2013年,全區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62.8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4.4%,增速高于公有制經濟8.7個百分點,高于GDP增速3.7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4.53億元,同比增長2.8%;第二產業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44.34億元,同比增長15.8%;第三產業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4億元,同比增長13.9%。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發展,成為支撐納溪經濟增長的“半邊天”,占GDP比重達58.4%,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5.9%,拉動經濟增長8.3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現價)27.8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達到26.84億元,比上年增加1.06億元,增長4.12%,實現農業增加值17.51億元,同比增長4.38%。
第二產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63億元,比上年增長11.3%。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2.15億元,增長11.3%。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4.1%;集體企業下降5.3%,股份制企業增長11.0%,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長13.3%;私營企業增長15.2%;非公有企業增長14.9%;大中型企業增長6.4%。輕工業增長14.9%,重工業增長6.9%。全區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資產貢獻率39.19%,比上年提高1.9點,資本保值增值率121.82%,比上年提高11.99點,資產負債率53.34%,比上年下降3.41點,流動資產周轉次數5.65次,比上年提高0.97次,成本費用利潤率6.76%,比上年下降0.57點,85戶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7.04億元,同比增長49.2%;產成品存貨6.53億元,同比增長48.6%;實現利稅總額8.23億元,同比增長68.6%;實現利潤總額3.6億元,同比增長137.8%。2013年,全區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9.21億元,同比增長36.5%,增幅比2012年同期上升10.8個百分點。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完成53.32億元,增長40.1%;更新改造(工業技改)投資41.19億元,增長35.7%;其他投資7243萬元,同比增長874.8%;房地產投資3.58億元,同比下降10.7%。
第三產業:
2013年,全區消費結構不斷提升,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了穩定增長態勢。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81億元,同比增長15.2%,增幅較上年回落1個百分點。限額以上單位占比大幅提高,全年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23.46億元, 同比增長60.8%,占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49.1%,比上年提高了11.2個百分點。2013年,納溪區新簽市外國內投資項目210個,投資總額185.53億元,協議引進資金185.53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01億元。全區外貿進出口總額3057萬美元,同比增長79.9%。其中進口727萬美元,同比4746.7%;出口2330萬美元,同比增長38.4%。在出口產品中,化工產品出口1114萬美元,同比95.08%;輕工產品出口208萬美元,同比降低9.78%。
交通編輯2011年,納溪區公路通車總里程1118.4公里。321國道縱貫全境,是四川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有(G76)隆納高速公路、(G93)瀘宜高速公路、隆納鐵路、瀘納高等級公路。納溪城區距瀘州14公里,距瀘州飛機場8公里,距瀘州港集裝箱多用途碼頭20公里。
社會事業編輯科技
2009年,納溪區舉辦科普講座、培訓185余次,實施重點科技項目32項,推廣新技術、新品種51項,31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專利。
教育
2009年末,納溪區共有中、小學、職業中學31所,其中:小學13所(教學點87所),普通初中12所(含4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完全中學2所,職業中學3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教職工總數3189人,其中:小學教職工1589人,初中教職工1020人,高中教職工390人,中職教職工178人(其中民辦職業中學教職工66人),特殊教育學校教職工12人。中小學在校學生57031人,其中:小學在校生30189人,初中在校生15891人,普通高中在校生6074人,職業高中在校生4781人,特校學生96人。全年高考報名人數1999人,文考上線人數1218人,其中普通類1182人(本科一批57人,本科二批282人,本科三批187人,??埔慌?98人,??贫?58人),另有藝術、體育類本科雙上線35人,飛行員1人,合計本科上線率28.1%,???高職)上線率61%。各類成人高校招生報名1093人,錄取684人,錄取率62.7%。納溪區自考報名1359人,報考2581科次,28人獲得自修本、??飘厴I證書。
衛生
2009年末,納溪區共有各級衛生機構581所,其中區級醫療衛生單位4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5家;鎮衛生院13家;企業醫療機構1家;民營醫療機構4家。從事醫療衛生人員863人,其中區鎮級公立醫療機構衛生技術人員256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農村人口374470人,參合率達95.69%。
文體
2009年,納溪區有線電視用戶達30349戶,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達100%。2009年城區新發展有線電視用戶3300戶,發展數字電視用戶550戶。納溪區現有公共圖書館1座,圖書總藏量6萬冊,2009全年外借圖書1.3萬冊,接待讀者2.5萬人次,其中電子閱覽室接待讀者近9千人次。2009年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達60次以上,舉辦各類運動會和體育活動46次以上,參賽運動員達6000余人。參加市級以上比賽獲得金牌5枚、銀牌12枚、銅牌20枚。
旅游編輯鳳凰湖風景區鳳凰湖風景區地處瀘州納溪城西15公里的大渡口鎮,位于美麗的長江之畔,可游面積約60平方公
納西風景 (7張)
里,擁有水面157萬平方米,蓄水量達1540萬立方米,湖長(主航道)9358米,周長30700米。湖中大小島嶼10余座,湖泊九彎十八曲,由48條漢河密布而成。 天仙洞風景區天仙洞風景區位于納溪樂登鄉境內321國道旁、瀘納高等級公路納溪段終點處,距瀘州市區、瀘飛機場、納溪城區分別僅20公里、15公里、9公里,均為水泥路相連接,交通便利、區位優越。在沿山的巖石上有明代石刻浮雕,景區基礎設施完善,開通程控電話,設有集餐飲、娛樂、會議、住宿于一體的天仙洞度假村,景區內修建了一條縱貫景區長達2700米的旅游棧道。 倒流河風景區倒流河旅游風景區位于瀘州市納溪區棉花坡鄉境內,面積6.2平方公里,地處瀘州市腹地。毗鄰瀘州市納溪區河東新區,距瀘州城中心8公里,納溪城區3公里,瀘州機場4公里,連接川滇黔的321國道、瀘納高等級公路穿行其間,區位條件十分優越。風景區氣候溫和濕潤,河水清澈,四季長流不斷。其中最為著名的自然風光為“一灘一峽一浦”,即以天然奇石群為主的漁劍灘;體現山地自然風光,以天然植物園著稱的羅漢峽和擁有飛瀉直下的瀑布群的大橋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