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鄉縣是河南省南陽市下轄縣,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陽盆地西緣。東接鎮平縣,南連鄧州,西鄰淅川縣、西峽縣,北依嵩縣、南召縣。自古有“守八百里伏牛之門戶,扼秦楚交通之要津”和“東接宛鎮、南矚荊襄、西帶丹江 、北枕嵩邙”之說。
內鄉歷史悠久,人杰地靈??h地古屬酈地,春秋為邑,秦代設縣,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名為菊潭縣,后幾經更名,到公元956年定名為內鄉縣。曾造就和培育了春秋政治家暨被中外經濟學家奉為“千秋商祖”的范蠡、明代政治家柴升、清代理學家王檢心等歷史文化名人。
內鄉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曾榮膺“中國自駕車旅游品牌十大目的地”稱號。擁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內鄉寶天曼、中國四大古代官衙之一:內鄉縣衙、中國景觀村落:吳埡石頭村、中原生態養生福地:云露山、紀念商圣范蠡的祠堂:商圣苑以及寶天曼峽谷漂流、七星潭景區、桃花源景區、天心洞等眾多風景名勝。
內鄉縣先后被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授予“綠色產業示范區”、中國綠色食品協會列為“國家綠色農業示范區”、國家環??偩质谟?/span>“生態農業示范區“。2007年內鄉入選“全國縣域旅游品牌百強縣”。2013年在北京舉辦的第十九屆亞洲旅游業金旅獎盛典暨大中華區旅游文化榜發布會上,內鄉縣成功被評為“亞洲金旅獎·大中華區 最美人文休閑旅游名縣”。[歷史沿革
編輯
商朝時期,在今河南西峽北部山地出現了一個“析谷”的名字。“析谷”是指西峽北部這一帶山地。但“析”這個地名概念的出現,對后來這一帶定名為“析水”(即淅水,今西峽的老灌河)、“析邑”(邑意為縣)、“析縣”等,均有重要意義。
據《春秋左傳》記載:春秋末期,今西峽縣城一帶有“白羽”。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把“白羽”改為“析”,于時就有了“析邑”,屬楚地。但由于列國之間相互爭奪地盤,特別是秦國對外擴張,在秦、楚邊界上多次發生戰爭,因此“析邑”時屬楚,時屬秦,反復變更。
春秋時期,當楚國設置“析邑”時,在今內鄉縣城北十華里處(趙店鄉申營村)同時設置了“酈邑”。酈邑同析邑一樣都遭受秦、楚邊界戰爭的騷擾,在地域權屬上或楚或秦,不斷發生反復變更。
隋朝時河南諸郡中內鄉縣示意圖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實行郡縣制,內鄉這一帶屬于南陽郡。秦將“析邑”改為“中鄉縣”(因地處南鄉與北鄉之間而故名。舊時,今淅川境內設有一南鄉,西峽北設有一北鄉,見南鄉郡),“酈邑”改為“酈縣”。
西漢時期,內鄉一帶分建有酈、析、博山、丹水四個縣。當時劃分酈、博山二縣屬南陽郡,析、丹水二縣屬弘農郡。“析”即“淅”,所謂“析縣”,即把原中鄉縣改名析縣;酈縣封為侯國。
南朝劉宋開國皇帝宋武帝劉裕,于公元420年把析縣分置為析和修陽兩個縣,但時隔不久,這兩個縣均被撤銷,析縣自此不復出現。
南齊第一個皇帝蕭道成,保持順陽郡,把順陽縣改為南鄉縣,劃南鄉、丹水二縣歸順陽郡。酈縣仍屬南陽郡。而在原析縣地方(今西峽口)建立了一個析陽郡,并在郡治地方新設了一蓋陽縣。
北魏遷都洛陽后,于南齊邊界上的析陽郡的北鄉,另建一修陽郡,并于郡治所在地置修陽縣,同南齊所設的析陽郡和蓋陽縣緊緊相對。孝明帝孝昌元年,元魏占據了內鄉這一帶,則把修陽郡恢復為析陽郡,保留了蓋陽縣,并設析州。把丹水縣升格為丹川郡,把順陽郡恢復為南鄉郡,同時在這里設立析州。把南鄉縣劃出一部分,增設一個淅川縣(淅川縣名第一次在歷史上出現),但不久又把淅川縣升格為西淅陽郡,郡治設在今馬蹬鎮一帶。
西魏文帝時將修陽郡、修陽縣的州、析陽郡撤銷,把蓋陽縣改為內鄉縣(故址在今西峽縣城附近),于是“內鄉縣”之名從此開始出現。但到西魏廢帝時(552年)又改內鄉縣為中鄉縣,內鄉縣名這一段共存在16年。西魏還將新城縣改為臨湍縣,新城縣從元魏時的529年設縣,到西魏時改名,共存在16~20年時間,臨湍是第一次出現。
隋開國皇帝楊堅,于開皇三年(583年)在原來的南鄉郡的地方重建了南鄉縣,而把淅州改為淅陽郡,撤銷了西淅陽郡和順陽縣,把這些地方分別并入南鄉縣和丹水縣,并都劃歸淅陽郡管轄。他又把臨湍縣恢復為新城縣,并為避其父楊忠名諱,而改中鄉縣為內鄉縣。這是“內鄉縣”名第二次出現。他還把酈縣改為菊潭縣,而且將其縣治向北移動,并劃菊潭、新城二縣歸南陽郡。
金王朝建立后于哀宗正大末年(1230年)把內鄉縣治從西峽口遷移至渚陽鎮(今內鄉縣城所在地),仍保留內鄉縣名沒有變,這是內鄉縣歷史的一次重大變遷。內鄉縣,在西峽口這個地方,從春秋時建立析邑起,經過更名為析縣、蓋陽、中鄉、析陽郡、析州、內鄉縣等,到到金朝末年遷移縣治止,在那里約有1860年左右時間,是內鄉縣這一帶建邑縣最長的一個地方。
元朝時,忽必烈撤銷了順陽縣,并入內鄉縣。至元二年(1265年),又撤銷博山縣,也并入內鄉縣。
”天下第一縣衙“——內鄉縣衙這時內鄉縣管轄的地區包括了原來的博山、順陽、丹水、淅川、酈縣、菊潭、默水、臨湍等各縣所有的地域。這是內鄉縣歷史上管轄面積最大的縣。這時內鄉縣屬南陽府鄧州。
明憲宗成化七年(1471年),根據河南巡撫都御史楊璇的建議,將內鄉西部十個保劃出,重建了淅川縣。這次縣治移至丹江北岸。
1948年5月,內鄉縣境的田關、袁店以北地區劃出,曾短期設立西峽縣,后于1949年元月重新并入內鄉縣。同年12月,又再次分設內鄉、西峽二縣至今。
行政區劃
編輯
區劃沿革
西周時建酈國,春秋為楚之酈邑,戰國歸秦,屬商鞅封地,秦設酈縣,屬南陽郡。漢沿秦制。西魏改析陽縣為中鄉縣(縣治今西峽縣城)。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 避文帝父楊忠諱改中鄉縣為內鄉縣,改酈縣為菊潭縣,同屬南陽郡。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菊潭縣廢,其南境歸新城縣,北境新置默水縣。唐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割新城3000戶,復置菊潭縣。五代周顯德三年(公元 956年),廢菊潭入內鄉,時內鄉縣轄今內鄉、西峽兩縣境域。元初(公元1265年),縣治所由西峽口遷至渚陽鎮(今內鄉縣城)。同時,淅川、博山兩縣并入內鄉,內鄉兼有今內鄉、西峽、淅川三縣境地,為內鄉縣面積最大的時期。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復置淅川縣。清沿舊制。民國時期屬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1948年5月 4日內鄉解放,分其西境新置西峽縣。1949年元月20日,撤銷西峽縣并入內鄉,同年12月15日再建西峽縣,內鄉建置沿襲至今。
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內鄉寶天曼1953年3月將內鄉縣馬山口區石廟鄉的小街、架雞窩和岳崗鄉的徐營、峰子山自然村250戶分別劃歸南召縣和鎮平縣。
1955年農業合作化后,內鄉縣將師崗區的堰子等村劃歸鄧縣,鄧縣的胡劉營、梁營,西峽縣的張樓房、大峪、黃營以及南召縣的大、小東溝等村劃歸內鄉。
區劃詳情
2009年,全縣設10鎮6鄉,288個村委會,10個居委會,3516個自然村。有城關鎮、湍東鎮、夏館鎮、馬山口鎮、師崗鎮、赤眉鎮、灌漲鎮、王店鎮、瓦亭鎮、桃溪鎮、趙店鄉、余關鄉、大橋鄉、乍嶇鄉、七里坪鄉、板場鄉 。
地理環境
編輯
地形地域
出口
? 2015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地圖內鄉境內山地面積1662.9平方公里,占全縣總土地面積72.2%。北部山勢呈西北-東南走向,中部和南部淺山南北延伸。板場、夏館、七里坪、馬山口4個鄉鎮境內山勢雄偉,橫亙連綿,山峰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相對高差300-500米左右,是內鄉主要林區,面積為349.1平方公里,占全縣山地面積的21%.赤眉、余關、城郊、師崗、乍嶇、瓦亭、桃溪鎮等鄉鎮部分地區為低山區,面積1313.8平方公里,占全縣山地面積的79%。
縣境內南部、西部和中部為丘陵區,丘陵區內有低山分布,面積為488.7平方公里,占總土地面積的21.3%。西、南部丘陵區包括城郊鄉西部、大橋鄉西南部及師崗、乍嶇、西廟崗等鄉鎮,中部丘陵包括赤眉東部、馬山口鎮南部、余關鄉中部、趙店鄉西部。丘陵區為壟崗地形,地面起伏大,崗高坡陡,河谷縱橫。
縣內平原多是小盆地和河川平原,且河川平原和盆地交錯分布,面積為151.4平方公里(不含水域面積),占全縣總土地面積6.5%。境內較大盆地有縣城盆地、夏館----七里坪盆地、馬山口盆地3個。較大的湍河河川平原北起夏館鎮,呈條帶狀沿河展布,穿越夏館、七里坪、赤眉、趙店、城郊、大橋等鄉鎮。
內鄉縣城美景默河河川平原北起馬山口鎮,穿過王店鎮、灌漲鎮,在大橋鄉與湍河平原相接,為境內第二大河川平原,此外,還有黃水河平原和長城河平原。
境內主要山埡有20個,大多分布在板場、夏館、七里坪、馬山口等鄉鎮,主要山埡有:靈山埡、馬山埡、全樹埡、夫子埡、白廟埡、椴樹埡。
境內知名的溶洞有天心洞、狄青洞、黃龍洞、天心洞等。
氣候
內鄉縣境處暖溫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地帶,為北亞熱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具有明顯的過渡氣候特征:春季,冷,暖多變,溫度呈跳躍上升,夏季炎熱,冬季天冷,但無大凍害。由于西北、北面環山的自然條件,對夏秋北上的潮濕氣流和冬季南下的冷氣起屏障作用, 故境內氣候各要素和同緯度平原地區相比,年日照時數偏少,光能資源屬全省低值區,年平均氣溫略高,地形雨和對流雨較多,年平均濕度較大,年平均地面溫度較高,靜風天氣多,氣候區劃明顯。
水文
內鄉境內地表水比較豐富,年徑流量8億多立方米,徑流分布和降水量分布一致,從北向南遞減??h境屬長江漢水流域,共有大小河流40余條。其中較大的河流有湍河、默河、刁河、黃水河、螺螄河等。
自然資源
編輯
內鄉縣資源豐富,物產富饒??碧桨l現的有大理石,花崗巖、米黃玉、海泡石、石墨、金、銀、釩等22種,儲量大、質地好,宜開發;中藥材類多量大,知名的有石斛、麝香、天麻、何首烏、
內鄉縣城美景杜仲、辛夷、山萸肉、柴胡等400多種,可謂天然藥庫;森林資源豐富,擁有宜林面積215.3萬畝,森林覆蓋率45.9%,活立木儲量221萬立方米;主要農作物和經濟作物質好豐裕,是全省優質煙葉和產糧基地。
在河南省土壤區劃中,內鄉屬北亞熱帶黃棕壤地帶。境內黃棕壤土類面積最大,其次是紫色土類、潮土類、棕壤土類、水稻土類、砂礓黑土類。根據1982年土壤普查,全縣共有6個土類,13個亞類,32個土屬,93個土種,土壤耕層含有機質1.11%,全氮0.081%,速效氮73PPM,速效磷16.4PPM,速效鉀244PPM。
經濟概述
編輯
2014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32.1億元,同比增長10.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32億元,同比增長2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72億元,同比增長13.7%;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6.15億元,同比增長2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829元,同比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410元,同比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9.8億元,同比增長20.5%;縣內金融機構存款、貸款余額分別達到119.3億元、82.89億元,分別增長12.9%、13%,較好完成了全年預期目標。上述這些主要經濟指標均高于全市平均發展速度,位居全市第一方陣,全縣經濟社會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第一產業
2014年,創建小麥萬畝示范方3個、玉米萬畝示范方3個、水稻萬畝示范方1個。全年糧食總產量穩定在6億斤,我縣連續十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糧食生產先進縣”。二是農業產業化建設持續推進。
畜牧產業,成功創建國家級出口豬肉質量安全示范區,牧原生豬產業化集群成功晉級為省級重點產業化集群,畜牧業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44%。
煙葉產業,在上級嚴控計劃和遭受嚴重災害的不利形勢下,煙葉收購總量14萬擔,煙農實現收入1.8億元,
商圣范蠡紀念地——內鄉商圣苑實現稅收3740萬元,綜合指標繼續保持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林果產業,全縣核桃基地總面積達10.6萬畝,我縣核桃躋身全國名優特新產品目錄,“中國核桃之鄉”的稱號越叫越響;油桃及特色小雜果總面積達到8.6萬畝;高標準完成大面積造林5.6萬畝,占省市分配任務的147%,基地造林和通道綠化成效突出。
茶葉產業,圍繞丹江口水庫水源涵養區和琴溪湖兩大片區,鼓勵社會資本投入,3000畝以上的茶產業企業達到8家,茶葉總面積達到2.8萬畝。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壯大。新登記農民合作社91家,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421家,其中國家級示范社4家,省級示范社4家;新發展家庭農場202家,全縣家庭農場總數達435家;培育農業產業化市級重點龍頭企業13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3家,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1家。
第二產業
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135億元;工業增加值實現32億元,同比增長21.5%,工業用電量增速達到70%以上。產值超億元企業突破20家,比2013年增加5家,其中牧原公司實現總產值70億元(其中工業部分總產值20億元),飛龍公司產值突破10億元。
中國景觀村落——內鄉吳埡石頭村區內“四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達到103億元,同比增長3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2.5億元;實現全口徑稅收2.5億元;累計完成投資額在全省180個產業集聚區中位居第19位;區內道路、供排水管網、電力通訊線路等基礎設施和醫院、學校等公益設施建設同步推進,產城一體化的步伐不斷加快。
博瑞格崗石、英良崗石、仁創覆膜砂再制造、中韓合作紫蘑菇食品、鵬翔科技北斗芯片和行車記錄儀等項目相繼投入試生產;東福陶藝、天華制藥、國宇公司對外合作、仙鶴特種紙及涂布紙深加工、菊潭醫院、東福煙包、寶天機電模具中心等項目正在加快建設進度。
以牧原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為標志,我縣企業走進資本市場進入新階段。牧原公司總市值已近150億元,是全市市值最大的上市企業。河南全宇已通過北京股轉公司內部審核,有望第一季度在新三板掛牌。天一密封和菊龍糧油兩家企業在新三板的掛牌工作也在穩步推進。
第三產業
2012年,全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為123.6億元,比上年增長24.3%,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15.7億元,比上年增長25.6%;農戶投資7.9億元,比上年增長8.1%。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2.5億元,比上年下降3.8%;第二產業投資90.9億元,比上年增長33.9%;第三產業投資22.3億元,比上年增長1.4%。
內鄉云露山風景區 2012年,全年縣內有資質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投資1.2億元,比上年增長37.4%。商品房施工面積289660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2.1%;商品房銷售面積77801平方米,比上年增長83.5%。
社會事業
編輯
教育
2012年,年末全縣普通高中招生3557人,在校生9915人,畢業生2577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招生892人,在校生1775人,畢業生346人。初中招生8900人,在校生24069人,畢業生7047人。普通小學招生13949人,在校生66634人,畢業生9604人。特殊教育招生6人,在校生90人。學前教育在園(班、人數)9141人,學前教育入園(班、人數)7536人,離園(班、人數)4754人。成人技術培訓學校共培訓結業6.5萬人次,已注冊6.5萬人次。年末全縣本科進線2168人,重點大學進線人數達到437人。
人文旅游 內鄉縣衙(2張)
2014年,投資2.5億元的省級示范性高中開工建設,2015年秋季可投入使用??偼顿Y8000萬元的南陽市青少年綜合實踐基地正式啟動。投入8200萬元,對薄弱學校、農村學校的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出臺了增加鄉村教師補貼和支教政策;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順利通過國家驗收。高招全縣本科上線2648人,一本進線首次突破500人大關,高考綜合成績位居全市第二。
科技
2012年,年末擁有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120個,從事科技活動人員2450人??茖W研究經費支出10800萬元,比上年增長13.7%,共取得省市級科技進步獎11項??h鄉骨干企業完成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投資2.8億元,全縣廠辦科研機構發展到63家,掛靠科研單位212個,聘請專家201名,專業技術人數1.6萬人,其中中高級職稱3685人,全縣擁有17名學科技術帶頭人,29名縣級拔尖人才。組織實施工業科技計劃項目21項,其中:省級3項,市級6項,縣級12項;組織實施農業科技項目18項,其中:省級2項,市級5項,縣級11項。
內鄉縣衙 古衙新景申請專利63項,其中國家知識產權局已下發專利證書42個。年末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家,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家,其中: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擁有國家農業科技畜牧示范園1家、河南省院士工作站1家、河南省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示范企業1家。
文化
2012年,年末擁有國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個,群眾業余表演團體60個、縣級文化館1個、博物館1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2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4項、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2項。年末擁有鄉鎮文化服務中心16個,村級文化大院130個,村農家書屋289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村級服務點289個,其它公共圖書室25個。組織放映公益電影3552場??h城區擁有文化娛樂休閑健身廣場15個,鄉村文化廣場63個。廣播電臺1座,廣播人口覆蓋率達98.0%;電視臺1座,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8.0%,有線電視用戶3.9萬戶。綜合檔案館1個,現存各類檔案15.5萬卷/件,已開放檔案14萬卷/件。
醫療衛生
2012年,年末全縣共有衛生機構25個,其中:綜合醫院2個,中醫院1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鄉鎮衛生院16個,??萍膊》乐慰刂浦行?/span>(防疫站)1個,醫學在職培訓學校1所,衛生監督所1個,
南陽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1個,120急救指揮中心1個。擁有病床床位1518張,其中:綜合醫院578張、中醫院81張、婦幼保健院(所、站)131張、鄉鎮衛生院728張;衛生技術人員1126人,其中:綜合醫院551人,中醫院80人,婦幼保健院(所、站)91人,鄉鎮衛生院398人,??萍膊》乐慰刂浦行?/span>(防疫站)64人,其他衛生系統技術人員48人。農村居民(包括失地農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人數60.0萬人,參合率達101.6%,共補助農民(含失地農民)新型合作醫療住院及門診費累計達127.2萬人次,補償資金15729.70萬元。
2014年,投資2億元的新醫院門診樓、病房樓、醫技樓主體工程已完工;新衛生監督所、120急救中心已投入使用;積極在縣醫院推行“先診療后付費”服務模式,全年實施先診療后付費19014人次。啟動了“省級衛生縣城”創建工作,城鄉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全年基藥配送9300萬元,新農合參保率達到100%。
社會保障
2014年,城鎮新增就業7249人,下崗失業再就業2023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87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在3.4%。社會保險參保人數持續增加,養老保險金足額發放,其中,城鄉居民養老保險6605萬元,城鄉低保4632萬元,農村五保1100萬元。
交通郵電
編輯
內鄉縣地處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位于鄭州、西安、武漢三座城市的中心位置。距南陽機場65公里,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鄭州等大城市均有直航班機。寧西鐵路、312國道、滬陜高速、內鄧高速、豫248、249省道橫穿全境,交通極為便利。
2012年,全年公路運輸完成貨物周轉量140511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1.96%;旅客周轉量98007萬人公里,比上年增長7.22%。全縣公路總里程697公里,其中:國道通車里程27公里,省道通車里程181公里,
南陽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縣道通車里程211公里,鄉道通車里程278公里。年末農村村道公路通車里程1172公里。
2012年,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6812.1萬元,其中:郵政業務2388.3萬元,電信業務14423.8萬元。年末本地移動電話用戶33.3萬戶,新增用戶3.03萬戶;計算機互聯網用戶3.25萬戶,新增用戶0.31萬戶;固定電話用戶6.04萬戶,其中:城市用戶2.08萬戶、農村用戶3.96萬戶,電話普及率為54.95部/百人。局用電話交換機總容量9.15萬門。
內鄉旅游
編輯
內鄉旅游景區有9家,國家4A級景區4家(內鄉縣衙、內鄉寶天曼、內鄉云露山、寶天曼峽谷漂流景區),2A級景區1家(宛西自治史料館),主打品牌有“一山一衙一漂流”。
寶天曼: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南陽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核心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4A級景區位于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北部(伏牛山脈),以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和眾多的野生動植物而飲譽中原,成為同緯度生態結構保存最為完整的地區和河南省生物多樣性的分布中心,被譽為“天然的物種寶庫”,“中州的一顆明珠”。寶天曼以她獨特的風景和原始森林為主??諝庳撗蹼x子極高,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內鄉縣衙:中國四大古代官衙國際旅游專線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景區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是全國唯一保存最完好的縣級官署衙門,被譽為“神州大地絕無僅有的歷史標本”,享有“龍頭在北京,龍尾在內鄉”、“一座內鄉衙,半部官文化”的美稱,2000年開通了北京故宮——保定直隸總督署——山西霍州署——內鄉縣衙四大古衙國際旅游專線。
寶天曼峽谷漂流,國家4A級景區,漂流全長12.8公里,落差達239米,九曲十八彎的地形,沿途奇石林立,險灘密布,植被茂密,景色怡人。有激流勇士漂、休閑娛樂漂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響譽省內外。內鄉已初步形成以寶天曼為核心的(桃花源、天心洞、七星潭等)北部生態休閑度假旅游區,以縣衙為核心的(宛西自治館、文廟等)古城文化游覽區,以景觀村落吳埡石文化村為核心的西南部民俗文化旅游區及以赤眉十萬畝油桃基地為代表的生態農業鄉村游,彰顯了內鄉旅游資源的獨特魅力。
內鄉桃花源景區云露山:國家4A級景區,中原養生福地。以藥王文化為內涵,以生態觀光,休閑度假,科普體驗,獵奇探險為旅游主題。憑借豐富的自然景觀、良好的生態環境來展示區域生態文明。以山雄、水秀、河婉、池清、湖闊、瀑險、潭幽、林密、石奇等。
天心洞位于內鄉縣寶天曼生態示范區南緣,七里坪鄉三道河村孤獨垛的半山腰。洞口為罕見的對天直敞式,由一座二層仿古式琉璃畫亭遮蓋。天心洞為中原地帶第一的天然大型溶洞,洞內天然五彩巖石壁畫美不勝收。中原唯一的五彩溶洞――天心洞,天心洞已探明面積5萬多平方米,洞壁天然巖畫 似群仙飄逸,被專家譽為溶洞一絕。
七星潭景區位于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寶天曼南麓。屬于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寶天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寶天曼的一顆明珠。景區青山疊翠,泉水迭宕奔流,飛瀑從天而降,形成連環七星深潭,故名七星潭。景區分為原始生態旅游區和旅游文化娛樂區兩部分。屬于度假、餐飲、洗浴、娛樂、野營、攀巖、探險為一休的“休閑度假型”生態旅游景點。
內鄉天心洞景區桃花源由桃花谷和桃花源兩部分組成。景區全長4.5公里,景點百余處,俗稱"三嶺九道彎,九彎十三潭"。天門瀑布落差108米,是南陽唯一的懸崖飛瀑,在整個伏牛山也非常罕見。瀑布兩側的懸崖呈90度直角,天門瀑布從懸崖夾峙中沖破束縛,銀河直落,飄飄灑灑,在空中幻出白色銀龍。
美食特產
編輯
內鄉美食:馬山口油條、王店火燒、內鄉卷煎、灌漲油旋、內鄉酸菜
內鄉特產:楊溝柑橘、赤眉油桃、桃溪無蟲板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