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縣隸屬于黑龍江省黑河市,位于黑龍江省西北邊陲,地跨東經124°44′30″~126°49′30″,北緯48°42′35″~51°00′05″。 嫩江縣城是嫩江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清代始稱墨爾根城,是齊齊哈爾以北重要的經濟、交通、物流集散和軍事戰略要地。1991年嫩江縣被評為“中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第67位和“中國產糧百強縣”第30位,是中國麥豆主產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縣。素有“北國糧倉”之譽,1997年嫩江縣被中國農學會特產經濟專業委員會命名為“中國大豆之鄉”。 2010年,嫩江縣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97075萬元。 嫩江縣擁有高峰省級森林公園、水師營遺址等自然或歷史人文景點。
地理環境編輯
位置境域嫩江縣位于黑龍江省西北部,地跨東經124°44′30″~126°49′30″,北緯48°42′35″~51°00′05″。北依伊勒呼里山,與呼瑪縣交界;東接小興安嶺,與愛輝區、孫吳縣、五大連池市毗鄰;西鄰嫩江,與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倫春自治旗隔江相望;南連松嫩平原,與訥河市接壤??偯娣e15109.2平方公里。
氣候
嫩江縣氣候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嫩江縣多年平均氣溫在0.8~-1.4℃,南北溫差大于2.2℃,多年平均降水量為480~512毫米,最多風向為北風,其次是南風。冬季嚴寒,漫長,干燥,最低氣溫為-47.3~-43.7℃;夏季雨熱同季,最高氣溫為33.9~37.4℃;春風大,晝夜溫差大。全年大于等于10℃積溫在2230℃左右。光照充足。
行政區劃編輯
截至2011年底,嫩江縣共轄8個鎮,6個鄉,171個行政村。
鄉鎮名稱 下轄村
嫩江鎮
四季鮮村、回民村、旭光村、四季青村、立新村、東曉村、四季春村、新合村、團結村、四家子村、長江村、巨祥村、北大營村、山江村
伊拉哈鎮
五四村、紅嫩村、三星村、新太村、晨光村、五一村、古城村、黎明村、新化村、興隆村、新豐村、展望村、永發村、山灣村
前進鎮
保勝村、聯合村、前進村、繁榮村、新華村、利民村、禎祥村、文質村、永勝村、吉祥村、東升村、青石村、中原村
雙山鎮 展新村、雙興村、雙山村、青山村、北搶子村
多寶山鎮 礦山村、龍山村、盤龍山村、先富村、雙河村、臥都河村、群富村
海江鎮 紅村、長華村、紅塔村、曙光村、紅星村、勝利村、嫩光村、東風村、中心村、幸福村、五星村、山河村、長勝村、新勝村、金星村、廣勝村、北孟村、博火村、永久村、太平村、二龍村
長福鎮 東崗村、云龍村、德發村、永豐村、中合村、巨勝村、愛國村、新發村、光輝村、德勝村、靠山村、長慶村、長發村
科洛鎮 雙泉村、科洛村、科后村、東明村、柏根里村、石頭溝子村、富民村
臨江鄉 赤衛村、多金村、鐵古砬村、丹鳳村、樺木村、葦蘆泡村、江南村、新江村、小石砬子村、慶豐村 博爾氣村、大石砬子村、馬鞍山村、前馬鞍山村、四合村
塔溪鄉 塔溪村、西荒村、德永村、塔峰村、楊樹村、河北村、沐河村、溪四合村、二十里河村、興驛村
白云鄉 清泉村、北源村、東海村、聚寶村、長征村、寶山村、富強村、白云村、新民村、三青村、青良村 群山村、金橋村、麥海村、群合村、向陽村、云河村、青海村、正陽村、沿河村
霍龍門鄉 窩窩村、前屯村、南街村、新立村、紅巖村、糧囤村、迎豐村、新興村 大安村、泥鰍村、依克特村、哈爾通村、座虎灘村、霍龍門溝村、北崗村
聯興鄉 東寧村、北興村、合興村、聯興村、振興村、哈什太村、金山村、興革村、銀河村、永興村
長江鄉 長江村、福山村、沿江村、永福村、清江村、英山村、金石村
旅游編輯
嫩江縣有崔家墳古墓遺址、清代水師營遺址、多金古墓遺址、保勝軍事遺址等歷史遺址,也有嫩江高峰森林公園、雙擁公園、江畔公園、白臉山龍泉山莊、九龍山莊、科洛火山群等旅游觀光景點。
墨爾根水師營遺址:位于嫩江縣城北三公里處北大營村后,有營盤遺址四個,形狀和面積均相同。每個營盤南北長133米 ,東西寬110米 ,面積為15428平方米 ,呈長方形。均設南北二門,成雙平行交錯排列。各營盤間距300米 。東西各有一營已辟為耕地,東北營盤尚有部分遺存,路西南營盤已辟為耕地,路西北營盤保留較完整,營盤殘高1米 ,頂寬0.6米 。曾出土大量鉛彈、鐵矛頭、鐵箭頭。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于2005年1月31日以黑政發 [2005]5 號文件公布墨爾根水師營批準為第五批省級文保單位。
水師營遺址
嫩江高峰森林公園:是1992年批準建立的省級森林公園,位于大小興安嶺與松嫩平原交界處,距縣城9公里,總面積580公頃,屬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具有大小興安嶺過渡帶生物多樣性的特點。公園內古樹參天,植被良好,森林覆蓋率達到82.9%,生長著具有300多年樹齡的云杉原始林及樟子松、落葉松等一大批珍貴樹種。此外,還生長著山荊子、山里紅、暴馬丁香等亞喬木和胡枝子、興安杜鵑、野玫瑰、刺五加等小灌木。
嫩江高峰森林公園
科洛火山群:地處大興安嶺山地與松嫩平原的過渡地帶。境內有23座火山錐,面積約350平方公里。其中較為完整的火山口有7座。分別是科洛南山、科洛孤山、科洛尖山、科洛大椅山、科洛大黑山、科洛卡山、科洛蕩子山??坡寤鹕絽^內生長著植物近百種,其中,五味子、山木耳、山核桃、山葡萄、樺樹蘑為最有名,有貝母、黨參、黃芪、龍膽草等中藥材三十多種,有黃菠蘿樹、椴樹、山榆、核桃樹等二十多種,有狍子、野雞、雪兔、蛇等十幾種。1991年6月,科洛火山被批準為縣級保護區,尤其是比較珍貴的火山五味子和火山山核桃,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已被劃出0.3公頃的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