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國,別稱寧陽、寧城,宣城代管縣級市,地處安徽省東南部,皖南山區東北側,東鄰浙江杭州,西靠黃山,連接皖浙兩省七個縣市,距滬、寧、杭三城市170-300公里,是皖南山區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5.4℃,年降水量1400毫米。
簡介編輯寧國,別稱寧陽、寧城,宣城代管縣級市,地處安徽省東南部,皖南山區東北側,東鄰浙江杭州,西靠黃山,連接皖浙兩省七個縣市,距滬、寧、杭三城市170-300公里,是皖南山區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5.4℃,年降水量1400毫米。市域總面積2487平方公里,總人口38.38萬人(2010年末登記戶籍人口)。 全市轄6個街道辦事處、8個鎮、5個鄉(含云梯畬族民族鄉 )。 寧國市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8大類30多個礦種,石灰石、煤炭、石棉、螢石、陶土等礦產遠景儲量達34億噸。 2014年寧國市入選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70位和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第13位。2014年寧國市地區生產總值220億元,增長9.3%人均GDP居安徽縣級前列。寧國市是水陽江、青弋江、富春江的源頭,境內西津、東津、中津三條河流穿城而過,風景名勝有山門、千秋關、青龍灣,原始森林板橋自然保護區、白鷺棲息紛飛的皖南濕地、天然紅豆杉群落。 境內土特名產有山核桃、元竹、青梅、銀杏面,享有“中國山核桃之鄉”和“中國元竹之鄉”稱號。地理環境編輯地貌寧國市位于皖南山地丘陵區,全縣地勢南高北低,東西山川起伏。地勢最高點為東南部龍王山,海拔1587米。地勢最低點為北部港口鎮,海拔僅40米。全縣地形一般海拔為300~500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程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0.6%,海拔500米以上的高程面積占14.3%,海拔200~500米高程面積占41.8%,海拔200米以下高程面積占43.9%。 寧國市山脈多分布在東南部和西南部,分別屬于天目山脈和黃山山脈,境內海拔500米以上主要山峰46座。中北部以低山丘陵為主,屬宣(州)郎(溪)廣(德)丘陵。
氣候
寧國屬于北亞熱帶季風亞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尚足、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暖早,不穩定,春末夏初降水集中有洪澇,夏季有伏旱,秋季降溫快,常有秋綿雨。年平均氣溫為15.4℃,年平均降水量為1426.9毫米,全年無霜期226天。
水文
寧國市大小河流共有465條,河道總長度1734.6公里,河網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0.7公里。全市10公里以上河流34條,其中東津河、中津河、西津河和水陽江上游河段是市內的主要河流。市境內河流分屬4個水系。東津河、中津河、西津河分別在河瀝溪附近匯合后,北流入宣州市境內,為水陽江水系,其流域面積占全市總面積96.8%。另外還有西部板橋鄉境內的蔡村河,流入涇市,屬于青弋江水系;東南部云梯鄉境內的茅坦河,流入浙江省臨安市天目溪,屬錢塘江水系;東南部仙霞鄉境內的孔夫河和云梯鄉的沙灣河,流入浙江省安吉市西苕溪,屬于太湖水系。行政區劃編輯1997年撤縣設市后,寧國市轄11個鎮、18個鄉:河瀝溪鎮、中溪鎮、石口鎮、港口鎮、梅林鎮、獅橋鎮、霞西鎮、寧墩鎮、胡樂鎮、山門鄉、甲路鎮、仙霞鎮、姚高鄉、汪溪鄉、橋頭鄉、楊山鄉、青龍鄉、虹龍鄉、竹峰鄉、平興鄉、畈村鄉、萬家鄉、南極鄉、莊村鄉、東岸鄉、板橋鄉、方塘鄉、太平鄉、云梯畬族鄉。2000年,寧國市轄13個鎮、16個鄉。2004年底,寧國市轄3個街道、10個鎮、6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西津街道、南山街道、河瀝街道、港口鎮、梅林鎮、中溪鎮、寧墩鎮、仙霞鎮、汪溪鎮、甲路鎮、胡樂鎮、霞西鎮、天湖鎮、云梯畬族鄉、南極鄉、萬家鄉、竹峰鄉、方塘鄉、青龍鄉。2013年轄6個街道,5個鄉,8個鎮。交通編輯鐵路、公路皖贛鐵路、省道215、104標準二級公路和宜黃旅游快速通道均穿境而過,距宣杭鐵路和318國道高速公路接口僅40公里。市區距上海290公里車程、距省城合肥240公里車程,距杭州160公里車程,距南京220公里車程,距黃山風景區140公里車程。S05宣桐高速穿境而過,宣城-寧國段已通車,寧國-千秋關段預計2015年10月貫通。S01溧黃高速寧國-績溪段已通車,在我市境內有寧國、甲路兩個出口及寧國服務區,胡樂出口預計2015年動工建設,寧國-廣德段已經立項。預計2016年可開工建設。皖贛鐵路既有線電氣化改造及新復線建設項目已經開始招標,2015年將開工建設。
民航、國際空港
寧國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約150分鐘車程,南京祿口機場寧國航站樓已經開通;距杭州蕭山國際機場120分鐘車程,距黃山機場均只有90分鐘車程,距上海虹橋機場和合肥新橋機場均只有200分鐘車程。寧國青龍灣通用機場已開工建設。
港口、水上運輸
寧國至上海港集卡運輸時間約為4.5小時,至蕪湖港運輸時間為90分鐘。風景名勝編輯寧國境內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天目山蜿蜒屹立于東南邊緣,黃山山脈由西延伸入境,構成南高北低、峰巒疊嶂的地勢形態。境內名勝古跡眾多,“山門洞”、“千秋關”、“仙人塔”載入《中國名勝詞典》,其中“山門洞”素有“天下之奇山門有,山門之奇天下無”的稱譽,面積9萬多畝的省級板橋自然保護區與庫容9.41億立方米的青龍湖連成一片,形成集湖光、山色、溶洞于一體的風光。
九天銀瀑
九天銀瀑(原名夏霖風景區)地處皖浙邊界、天目山北麓,位于寧國市東南部群山之中,距市區29公里,風
九天銀瀑景優美、生態宜人、交通便利、環境良好。景區西連黃山奇景、南接天目秀色,景區屬山地型景區,集峽谷深澗、奇巖飛瀑、竹山臨海于一體。 該風景區景點可概括為四句話八個字:即“一湖、兩谷、三峰、五點”所謂“一湖”即進入景區大門之后首先映入游人眼簾的明珠湖,“兩谷”即明珠湖右側通往觀音瀑,長700米的臥龍谷,左側由大龍瀑直達石門的飛龍谷。該谷長2.5公里,其間奇峰幽洞無數,孤壁絕崖萬千,飛瀑流泉密布,野藤古樹參天。“三峰”一是香爐峰;二是鷹咀峰;三是碧云峰。“五點”即夏霖風景區的五大亮點景觀:觀音瀑、大龍潭、石門、龍須潭、五龍潭等。
恩龍木屋村
寧國恩龍世界木屋村位于安徽省東南部的寧國市,距市區8公里,毗鄰長三角旅游圈和安徽“兩山一
恩龍山莊湖”旅游區,占地150公頃,始建于1997年,2001年11月正式對外營業。度假區內建有大門景觀、千畝銀杏園、特色林果園、水上樂園、木屋別墅群、恩龍民俗風情園等主要景點和一四星級旅游飯店。該景區于2005年底躋身“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行列,2008年5月,被批準為四星級旅游飯店。
青龍灣
寧國市青龍灣原生態旅游度假區為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位于安徽省寧國市西部,皖南山區東
青龍灣緣。距寧國市區17公里,屬山地湖泊型景區。1998年,在西津河上游修筑了一條高68米,長253米的鋼筋砼面堆石壩,從而形成了一座集38個島嶼、庫容量為9.41億立方米、水面面積32.8平方公里的水庫,2001年下閘蓄水,2001年7月旅游區規劃設計通過專家組評審,與省級板橋自然保護區連為一體,形成青龍灣生態旅游區。旅游區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植被覆蓋率達77.5%。區內板橋自然保護區為北亞熱帶綠色橋頭堡,有“綠色殿堂”之稱,林木茂盛。已探明植物有483種,分屬116科,其中國家級保護植物10種;動物有215種,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4種。
山門洞
山門洞,民國時期為寧國八大風景之一,位于寧國市西北部港口鎮山門村境內文脊山前,距市區15公里,面
山門洞 (2張)
積5平方公里。山門洞系文脊山天然石門,入文脊山經過此石門,故名山門洞,古代又稱靈巖洞。山門洞系石灰巖形成,怪石林立,洞府眾多。有大小七十二洞,最著名的有龍潭、紫云、枇杷、漣漪、朝陽等六洞,各洞相距僅里許,尤以山門洞為最奇。山門洞為一天然洞窟,高10米,寬17米,石壁削立,豁然中開,儼若城門,可通車馬。門內有獅子峰,如吼獅昂首。漸進為朝陽洞、澡鍋洞。門外有銀杏樹9株,參天蔽日,襯托出古樸蒼郁的山門。洞旁有水洞、天洞、蓮花洞,清幽有致,石筍、石乳,各具天姿。東晉太和年間(366年-371年)邑人翟硎先生隱居紫云洞,始開發山門。后人稱靈巖洞為“翟硎石室”,并刻石銘記。至唐貞元年間(785年-805年)始于洞旁建寺,宋治平年間(1064年-1067年)賜號“靈巖寺”。此后,寺之香火旺盛,經久不衰。1981年10月,山門洞入選《中國名勝辭典》,1989年,山門洞、朝陽洞石刻被寧國市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山門洞圖冊來源:
仙人塔
仙人塔,又名“當陽寶塔”,位于寧國市仙霞鎮柘亭村村南沖口之峭壁上,距市區50公里。塔身挺秀,亭亭玉
立。仙人塔始建于唐朝貞觀(627—649)年間,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仙人塔七層六面,通高約26余米,磚木結構,每面寬2米,占地162平方米。層層均有拱門及蹬道,由塔體內壁、外檐走廊盤旋而上,逐層攀登,直至塔頂。各層均設有花窗。每層的六角挑出飛檐,上鋪筒瓦,形制秀麗。1981年,仙人塔載入《中國名勝辭典》,1982年被列為寧國市重點保護文物。1988年4月,仙人塔被列為安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云梯千秋關
云梯畬族鄉千秋畬族村千秋關歷史悠久,為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是南宋時期皖南八大主要的抗敵關口。
云梯千秋關1981年千秋關被載入《中國名勝詞典》,1988年被省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