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位于成都北郊,屬成都19個區市縣之一,距成都市區22公里,四環路16公里、北靠阿壩,南接郫縣、新都區,西鄰都江堰市,東壤什邡市、廣漢市,處于四川省主要經濟圈——成德綿經濟圈和成都半小時經濟圈內。全市幅員面積1421平方公里。2015年被中國社科院評為全國百強縣競爭力91位曾連續五年榮獲四川省十強縣連續多年評為西部百強縣截止20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7.05萬,城鎮人口29.82萬。
彭州歷史悠久,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時期即有彭人在此生息繁衍,之后立業興國,建都瞿上(今彭州新興鎮)。唐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置彭州。彭州稱謂《元和郡縣志》釋為“彭州以岷山導江,江出山處,兩山相對,古謂之天彭門,因取以名”。此為今彭州名稱的由來。
建制沿革
相傳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時期即有彭人在此勞動生息繁衍。之后立業興國,建都程上,成為古巴蜀族立國的原始核心部分?!度A陽國志》說:“蜀工魚鳧于湔山 ,后有王日杜字,教民務農,移治郫邑”。今考“程上”即為彭州新興鎮,“湔山”即起于新興鎮附近之陽平山,“郭邑”即桂花鎮、隆豐鎮、麗春鎮、慶興鄉相毗連的“九隴”黃土丘陵。公元前316年,秦滅蜀后推行郡縣制度,始于境內置縣,今境內為繁、郫、湔氐三縣地,束手蜀郡。南北朝時期,由于政權割據,更迭頻繁,彭州的建置沿革也變化紛繁,境內先后置為繁縣、南普壽縣、南晉壽郡、天水郡、九隴郡、東益州等等。隋統一全國后,推行州縣二級制,公元583年罷九隴郡為九隴縣,公元602年置蒙州,領九隴、清城、郭縣。唐高宗儀風二年(公元677年)又在九隴界南置蒙陽縣。唐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置彭州?!对涂たh志》說:“彭州以岷山導江,江出山處,兩山相對,古謂之天彭門,因取以名”,此為今彭州名稱的由來。彭州歷唐宋元三代,均以天彭鎮西北故繁城為州治,先后領九隴、導江(今都江堰市地)、唐昌(今郫縣地)、蒙陽等縣。這個時期彭州商賈云集,市場繁榮,為川西重要的商貿中心。明代在地方行政建置上推行府州縣三級制,在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降彭州為彭縣,蒙陽縣亦廢州為鎮。明、清兩代,彭縣皆隸于成都府。 中華民國(1912年),廢除清朝帝制,設省、道、府、州、等行政區,彭縣隸屬大漢四川軍政府,改知縣作為知事公果,知縣改稱知事。中華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北洋政府通令在成都設置西川道,彭縣屬之。中華民國十三年(1924年),川政統一,全川劃為十八個行政督察區,彭縣屬第一行政督察區,直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年(公元1949年),同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后,隸屬川西行署區的溫江專區。1970年,溫江專區改稱溫江地區,隸屬之。1983年,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溫江地區,彭縣劃歸成都市管轄。1993年11月18日,經國務院批準,同意撤銷彭縣,設立縣級彭州市,以原彭縣的行政區域為彭州市的行政區域,彭州市人民政府駐天彭鎮。彭州市由四川省直轄,成都市代管。
彭州,位于成都北郊,介于東經103°10ˊ~103°40ˊ、北緯30°54ˊ~31°26ˊ之間, 全市幅員面積1421平方公里。距成都市區22公里,北靠阿壩州,南接郫縣、新都區,西鄰都江堰市,東壤德陽市,處于四川省主要經濟圈——成德綿經濟圈和成都半小時經濟圈內。 地處成都平原與龍門山過渡地帶,山、丘、壩俱全,形成了“五山、一水、四分壩”的自然格局。彭州境內地貌類型大體屬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氣候區的“盆地北部區”,彭州市純平原423平方公里,平原丘陵混合334平方公里,丘陵山地混合664平方公里(包括301.5平方公里白水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熊貓棲息地保護區)。境內屬人民渠自流灌溉區。地下水資源豐富,蒙陽河、小石河、青白江、蒲陽河、人民渠等及其支流呈扇狀分布全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彭州屬于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有國家級白水河森林保護區,有大熊貓、金絲猴等動植物,氣候溫和濕潤,年均氣溫15.7℃。
自然資源編輯礦產資源
市境內礦藏豐富,主要有煤、石灰石、蛇紋石、花崗石、沙石和銅、鐵、金等。在眾多的礦產資源中,尤以煤的儲量豐富,且煤質好,多數為氣煤、氣肥煤,主要分布在新興、磁峰、通濟、白鹿、小魚洞和龍門山等鎮。石灰石含鈣量高,品質優良,主要分布在小魚洞、磁峰、白鹿、通濟等鎮。在金屬礦中,銅的儲量高,主要分布在龍門山鎮的馬松嶺、銅廠坡、花梯子和核桃坪等處。
水資源
截至2011年,彭州水資源總量為18.98億立方米∕年,地下水水量為3.97億立方米∕年,年均降水量17.466億立方米,有效降水量(地表降水量減去流走徑流水量)3.83億立方米∕年。水能蘊藏量十分豐富,達33萬千瓦,可開發量占蘊藏量約32.1%。
生物資源
彭州市樹木種類有350多種,優勢樹種有杉木、柳杉、櫟樹、槭樹、榿木、樺木等;特別是銀杏、鵝掌楸、領春木、紅豆杉、珙桐等屬古老孑遺植物,被稱為“活化石”。經濟林木有茶、漆、棕、桑、果、獼猴桃、竹、藤、花卉以及油桐、女貞樹等,其采集、栽種有著悠久的歷史。彭州是四川的棕片主產區之一和全國黃柏、杜仲、厚樸“三木”藥材生產基地。有植物藥630余種、動物藥40余種、礦物藥7種。比較大宗的植物藥有大黃、羌活、木通、雪蓮花、厚樸、丹皮、黃柏、杜仲、黃連、川芎等22種。彭州市動物種類繁多,僅脊椎動物就有147種。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牛羚;國家二類保護動物有小熊貓、紅腹角雉;國家三類保護動物有林麝、斑羚、大靈貓、水獺、獼猴、短尾猴等。
行政區劃編輯區劃沿革
1950年,彭縣下轄8區、30鄉、4鎮。
眺望彭州1997年,彭州市面積1419.6平方千米,人口75.9萬,轄16鎮12鄉。市政府駐天彭鎮。1999年,彭州市轄16個鎮、12個鄉:天彭鎮、通濟鎮、丹景山鎮(前名九隴鎮)、隆豐鎮、敖平鎮、磁峰鎮、桂花鎮、楠楊鎮(現一劃分至葛仙山鎮)、軍樂鎮、三界鎮、大寶鎮、新興鎮、麗春鎮、九尺鎮、濛陽鎮、三邑鎮;白鹿鄉、慶興鄉、萬年鄉、紅巖鄉、利安鄉、西郊鄉、致和鄉、太清鄉、升平鄉、竹瓦鄉、小漁洞鄉、北君平鄉。2003年11月21日,彭州市蒙陽鎮政府駐地由蒙陽鎮北街20號遷至外南蒙江路,天彭鎮政府駐地由北大街中段遷至東郊村楊叉路。同年11月21日,彭州市九隴鎮更名為丹景山鎮。2004年2月23日,民政府機關辦公駐地由天彭鎮政府街遷至天彭鎮金彭東路8號。2004年9月8日,撤銷西郊、利安、北君平、慶興、竹瓦、三邑、太清、楠楊8個鎮。將原西郊、利安2個鎮所屬行政區域并入天彭鎮;天彭鎮政府駐東胡路,并掛牌天彭街道辦。將原北君平、慶興2個鎮所屬行政區域并入麗春鎮;麗春鎮政府駐花街子。將原竹瓦、三邑2個鎮所屬行政區域并入濛陽鎮;濛陽鎮政府駐濛陽新城。將原太清鎮所屬行政區域并入致和鎮;致和鎮政府駐北京堂;將原楠楊鎮所屬行政區域并入葛仙山鎮,葛仙山鎮政府駐萬年場。2004年底,彭州市轄20個鎮(天彭、隆豐、敖平、九尺、濛陽、新興、通濟、麗春、磁峰、桂花、軍樂、三界、升平、紅巖、致和、白鹿、龍門山、丹景山、小魚洞、葛仙山),95個社區委員會、260個村委會;面積1419平方千米,人口密度548人/平方千米。2006年1月6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6]6號)批準,同意彭州市將丹景山鎮萬安村劃歸隆豐鎮管轄。 2012年11月9日,彭州市人民政府向成都市人民政府報送了《關于撤銷彭州市天彭鎮設立天彭鎮街道辦事處的請示》(彭府〔2012〕66號),并逐級上報。2015年2月6日,依據上級審批后的意見,彭州市人民政府向成都市民政局報送了《關于撤銷天彭鎮建制設立天彭街道辦事處補充材料的函》(彭府函〔2015〕15號)。 2015年4月21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批準同意彭州市撤銷天彭鎮設立天彭街道辦事處,以原天彭鎮的行政區域為天彭街道辦事處的行政區域。天彭街道辦事處駐彭州市東湖大道399號。按照行政區劃管理規定,由彭州市民政局牽頭,市委組織部、市委編辦等部門解決人員編制和組織架構設置。該項工作待彭州市方案確定后及時實施。故,天彭鎮相關文件、公示欄等仍沿用現有名稱,待彭州市啟動相關工作時,再統一掛牌。
區劃詳情
彭州市村民委員會和社區居委會一覽表鎮村委會社區居委會
名稱數量名稱數量名稱
天彭街道辦2銀木村、雙星村43北大街、東大街、南大街、西大街、翠湖路、星光、延秀街、金彭西路、外北街、天府中路、天府西路、金彭中路、壁山、龍塔、金彭東路、雷音、朝陽中路、東湖、旌旗、光明、白馬、檀木、謝家、周家、陳家、顧福橋、二龍、繁江南路、繁江北路、濱河路、杜家、寂光、先鋒、利安、隆興、安瀾、花龍、錦陽、白廟、牌坊、七里、八一、三星
龍門山鎮1九峰村5街道、寶山、國坪、三溝、團山
新興鎮3龍懷村、石梯村、獅山村6海窩子、陽平、花坪、君山、斷山、止馬
麗春鎮8黃竹村、天順村、土溪村、東風村、合江村、黃龍村、花草村、長廊村22花街子、譚家場、君平街、花棚、石匣、官渠、白鶴、清河、元義、白果、利和、青光、黃鶴、躍進、塔子、紅旗、聯合、碧雞、景林、蒲陽、天鵝、保平
九尺鎮4金鼓村、永興村、高林村、天寶村7第一社區、第二社區、玉源、金沙、寶馬、雙土、鹿鶴
濛陽鎮濛陽街道辦合署辦公15天王村、電光村、戊寅村、文山村、清卓村、佛踏村、寶祝村、南佛村、泉溝村、三王村、白土河村、雙林村、普華村、彩林村、大漢村13第一社區、第二社區、伏龍、東星、園石、東塔、清江、楊灣、柏橋、永橋、鳳霞、三灣、桂橋
通濟鎮17崇德村、羊叉村、童西村、春芽村、龍定村、紅山村、大坪村、黃村、橋樓村、官田村、姚家村、梓柏村、雙場村、澗安村、麻柳村、花溪村、天生橋村3通濟場、思文場、景山
丹景山鎮12前方村、杉柏村、東方村、雙松村、丹景村、馬桑村、石河村、東河村、將軍村、新春村、五柏村、武備村6關口、石洞埝、東前、石牛、白塔、集埝
隆豐鎮18文家村、金山村、同德村、九九村、太尉村、公林村、大寶村、高皇村、富集村、回龍村、團結村、嵐錦村、桂花林村、九龍村、紅光村、雙河村、萬安村2雙埝、新潤、西北
敖平鎮9平安村、石音村、興泉村、鳳泉村、鶴泉村、友誼村、紫泉村、星河村、羅林村3敖平場社區一居委會、敖平場社區二居委會、楠橋
磁峰鎮7潘龍村、石門村、花塔村、涌華村、皇城村、滴水村、西一村5磁峰場、蓮花湖、廟坪、潘龍、鹿坪
桂花鎮14高峰村、利濟村、衡州村、一龍村、龍頭村、燈塔村、雙林村、清橋村、三圣村、雙紅村、石花村、插旗村、紅石橋村、沂水村2桂花場、豐樂
軍樂鎮7石埂村、玉皇村、香水村、朝陽村、軍屯村、華光村、紅星村5軍樂場、樂興、黑龍、銀定、迎春
三界鎮13白衣村、祗園村、觀圣村、清涼村、新埝村、春山村、凌泉村、北泉村、方義村、東平村、元勝村、高壽村、紅家村3三界場、羅家場、豐碑
小魚洞鎮7大彎村、楊坪村、中壩村、董坪村、漁洞村、江橋村、草壩村3復興場、大楠村、太子村
紅巖鎮7虎形村、幸福村、八角村、白石溝村、龍九村、塔橋村、靈石村3紅巖場、梨花、窩店
升平鎮11玉泉村、龍吟村、青春村、墓山村、廣圣村、積泉村、蓮泉村、龍福村、銀雀村、昌衡村1升平場
白鹿鎮8白鹿村、水觀村、關溝村、塘壩村、回水村、天臺村、三河村、紅華村1白鹿場
葛仙山鎮18蒲溝村、八井村、百順村、華南村、東虎村、官倉村、永樂村、文林村、楊柳村、群柏村、山泉村、紅廟村、普勝村、建新村、大曲村、樂江村、張泉村、楠新村4場鎮社區居委會、楠楊場、花園、熙玉
致和鎮致和街道辦合署辦公19高泉村、梅花村、曉陽村、百蒼村、仁義村、復興村、觀泉村、紅瓦村、中平村、明臺村、龍泉村、連封村、東遠村、京果村、大林村、元通村、青林村、古云村、花土村17雙龍、太平、北京、五里、萬家、高山、九江、四方、獨柏、護國、賢德、清泉、斑竹、百祥、青石、清洋、棋盤
城市規劃編輯根據2014年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方案,彭州市區將由現在的天彭鎮(老城區+牡丹新城)、致和鎮(工業開發區+南部新城)細分為7大片區,多中心多組團的發展模式;規劃撤銷天彭鎮、致和鎮,以原天彭鎮、致和鎮的81個村(社區)設立7個街道辦事處,具體預案如下:天彭街道辦管轄11個社區(村):東大街社區、南大街社區、西大街社區、北大街社區、金彭西路社區、金彭中路社區、龍塔社區、延秀社區、外北社區、天府中路社區、天府西路社區繁江路街道辦管轄8個社區(村):繁江北路社區、繁江南路社區、翠湖社區、謝家社區、陳家社區、周家社區、顧福橋社區、雙星村牡丹街道辦管轄12個社區(村):光明社區、花龍社區、朝陽社區、隆興社區、安瀾社區、金彭東路社區、東湖社區、旌旗社區、先鋒社區、壁山社區、星光社區、八一村濱河路街道辦管轄13個社區(村):錦陽社區、檀木社區、白馬社區、寂光社區、利安場社區、杜家社區、白廟村、銀木村、雷音村、七里村、二龍村、牌坊村、三星村致和街道辦管轄16個社區(村):太平社區、北京社區、九江社區、雙龍社區、高山社區、大林村、東遠村、高泉村、花土村、棋盤村、古云村、京果村、龍泉村、清林村、青石村、元通村凱旋路街道辦管轄4個社區(村):賢德社區、連封村、清洋村、百祥村華茂街道辦管轄16個社區(村):四方社區、清泉社區、護國社區、獨柏社區、萬家社區、斑竹社區、五里社區、百蒼村、仁義村、紅瓦村、中平村、明臺村、復興村、曉陽村、梅花村、觀泉村彭州市區含天彭街道辦、致和街道辦(鎮),市區由老城區、牡丹新城、南部新城、工業開發區四部分組成。老城區:彭州傳統市區、歷史悠久、但基礎設施相對較差、購物環境較差、由以西二環片區成為彭州城市建設臟亂差的代表,舊城改造進展緩慢,不是彭州城市重點發展區域牡丹新城:彭州第一座新城、彭州政治中心、已經有著成熟的城市氛圍、疏通緩解老城區的功能、擔當四川石化基地員工配套的新城、城市重點發展片區(東擴),中心軸線為漢彭路。南部新城:彭州高質量高品質的第二座新城、購物、休閑、宜居為南部新城的主旋律。彭州70%的購物中心修建于此、彭州環境最好的片區、高鐵、輕軌、公交等公共交通全部集于一體、進出成都市區的第一站、目前正在建設中,2015年12月份左右,將會陸陸續續交房,南部新城將開始迎來第二批市民,未來也是彭州重點打造區域工業開發區:四川省第一批省級開發區(1992年成立省級開發區、當時建設用地面積25平方公里),四川省重點培育的1000億工業開發區之一(四川省2000億開發區5個、1000億開發區10個、500億開發區25個),彭州開發區交通方便、天府大道東沿線、牡丹大道、三環路東段、漢彭路城市段、成彭高速、成綿高速復線等多條高等級公路圍繞在開發區周邊,更有利于企業的發展。牡丹新城:逸都城購物廣場、升華臺商業廣場、溫哥華國際廣場老城區:牡丹文化廣場(韓國城)、天一廣場、十字口商圈南部新城:中國成都國際時尚中心、北城時尚奧特萊斯廣場、萬都城購物中心、華茂步行街、逸都城購物廣場(南部新城店)等購物商圈。
人口編輯2014年全市戶籍人口80.62萬人,總戶數30.15萬戶,總人口中:非農業人口28.36萬人。男性人口為40.32萬人,女性人口為40.53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1.01,人口自然增長率0.24‰,常住人口77.05萬人。 經濟
綜述
2014年,彭州市地區生產總值達301.74億元,增長28.5%,其中:一產業增加值42.81億元,增長4.4%;二產業增加值177.30億元,增長46.3%;三產業增加值81.64億元,增長8.9%。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39218元,增長28%。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5%、88.3 %、9.3 %,三次產業比重分別為:14.2:58.8:27.0。全市地方財政收入37.73億元,增長25.8%,其中: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7.43億元,增長12.3%;稅收收入12.69億元,增長21.7%;地方財政總支出61.55億元,增長14.3%,其中:地方公共財政支出39.16億元,增長3.3%。
第一產業
成都平原自古富裕、彭州市更是農民富裕的代表之一,四川省第一村就是位于彭州市龍門山鎮寶山村,也是四川省唯一一個全國百強村,彭州自古物產豐富,農耕經濟發達,全國第二個國家級舉辦蔬菜博覽會的城市,每日中國蔬菜價格指標也是采集于此,四川省最大的交易中心:四川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彭州新農村綜合體也是四川省建設標兵,成都市三個城鄉一體化、新農村綜合體提升示范區之一。 2014年,彭州市農、林、牧、漁總產值66.84億元,增長4.5%,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2.81億元,增長4.4%。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2166公頃,下降1.3%。油料作物播種面積6911公頃,增長0.06%;藥材播種面積3630公頃,增長0.29%;蔬菜播種面積32694公頃,增長4.35%。生豬出欄增長3.97%;牛出欄增長15.18%;羊出欄增長7.35%;家禽出欄增長2.38%;兔出欄增長1.09%;牛奶產量增長15.58%。全年新增森林面積400公頃,新增森林蓄積6.0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45.13%,新增城市綠地面積10萬平方米。
第二產業
工業2014年,彭州市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70.67億元,增長48.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32.60億元,增長62.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67.52億元;實現利稅總額18.82億元;盈虧相抵后實現凈利潤-35.92億元。全年工業投資84.0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46 %;技改投資86.68億元,增長13.7%。建筑業2014年,彭州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82.73億元,增長3.6%。按行業投資情況分類,一產業投資4億元,增長11.46%;二產業投資84.01億元,增長5.4%;三產業投資94.72億元,增長1.7%。一、二、三產業投資占總投資比重分別為2.2%、45.9%、51.9%。建筑業完成增加值6.63億元,增長1.7%。資質以上建筑企業32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5.81億元,增長20.0%。商品房銷售面積24.98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金額11.35億元;商品房施工面積194.83萬平方米,其中:商品房新開工面積50.70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金融業2014年,彭州市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397.47億元,增長9.8 %,其中:儲蓄存款余額283.70億元,增長14.4%;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82.94億元,增長0.2%,其中:中長期貸款余額105.95 億元,下降0.7 %。商貿業2014年,彭州市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65.64億元,增長10.9%。按經營地分,城鎮市場消費品零售額61.68億元,增長10.4%;鄉村市場消費品零售額3.96億元,增長18.2%。按經營行業分,批發業零售額2.99億元,增長12%;零售業零售額46.47億元,增長10.1%;住宿業零售額0.3億元,增長9 %;餐飲業零售額15.88億元,增長13%。 2014年,彭州市全年到位省外資金71.24億元,實際利用外資8955萬美元,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24663萬美元,其中:出口19700萬美元。
城建編輯2014年,彭州市順利通過了國家環保部組織的技術評估。全年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38天,優良率65%。建成省級生態村266個、生態小區14個、生態家園8509個,國家級生態鄉鎮全域覆蓋。 彭州市內現有五星級酒店1家、四星級酒店3家、商務酒店40余家;有沃爾瑪、百倫新宸百貨等連鎖超市和品牌店100余家,正在加快推進大潤發購物廣場、牡丹中心廣場等商業綜合體建設。
交通編輯鐵路成蘭快鐵(在建、途徑濛陽鎮)成汶鐵路(貨運、規劃改造為客貨共運)成石鐵路(成都——石化基地)專線彭州中心城區有軌電車(規劃26.5公里)成彭快鐵已經投入運營,境內設有彭州站、步行街站、彭州南站。從彭州站乘車不到半小時便能抵達成都市區、成都高新區西區、成都現代工業港、犀浦、紅光、郫縣等地。
公路
彭州境內高等級公路:成彭高速公路(四川省第一條川A免費高速公路)、成綿高速公路復線、成都第二繞城高速、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公路(又稱成都第三繞城高速公路,在建)、北星干線(也稱成德大道,成都城市北中軸線)、沙西線彭州段、省道105、省道106、三環路、石化大道、牡丹大道、天桂路、湔江路、花源路、漢彭路,彭溫路、蔬香路、彭白路等高等級快速路。以彭州市區(天彭街道辦)為中心,向南距省會成都市25公里,從全長19公里的成彭高速公路到成都,僅需10分鐘車程。向東距廣漢市33公里、什邡38公里、德陽60公里。向西經郫縣的唐昌、安德與成灌高速路相接處約15公里,距成都高新西區僅25公里?!笆晃濉逼陂g,以天彭鎮為核心,加強與周邊區(市、縣)連接的骨干道路網架建設,進一步改善交通條件。 截止2013年底,彭州市擁有民用私家汽車90865輛,平均每8.5人擁有一輛私家車。
水路
水路運輸方面:彭州距成都港、瀘州港和重慶港等港口約3小時車程,為貨物從水路進出提供便利。
航空
彭州城區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38公里,驅車40分鐘即可到達,該機場已與70個國內城市和26個國家和地區、城市建立了空中航線。
公交
公共汽車彭州自1995年6月首次開通城市公交客運,共兩條線路,公交101 路(從原
彭州公交線路圖西郊政府至北京堂度假村),公交102 路(從湔水至東門二環路)各投入運營車輛10臺,經過十年的發展、調整,2005年彭州公交客運線路已達到10條,參營車輛83臺,其運行范圍覆蓋二環路內的所有符合客車通行街區。2006年至2007年為配合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對四條區間客運線路實施公交化改造,新增公交線路四條108、112、113、115 路,使彭州市公交線路延伸到人口較為集中的各重點鄉鎮。2009年,隨著牡丹新城和南部新城的建設發展,新增公交線路1條(116路)。 彭州公交系統正在加緊改革當中,已有10條線路更換了綠色環保新型空調車,公交車397輛、預計2015年底,彭州公交將達到44條線路,截止2015年7月,彭州公交已開通24條線路。出租車彭州于1996年開始啟動客運出租汽車市場,至今共投放了四批次共420輛出租車,由4家出租汽車公司經營,目前行業從業人員858人,公司經營模式主要為公司化管理、承租式經營。車輛全部采用節能、環保、雙燃料三廂轎車,達到“五統一”標準。均按起價4元(里程一公里,夜間5元),之后每一公里1.8元計費。 客運車彭州客運中心已開通:成都五塊石(高速)、成都五塊石老路、成都東站、新南門旅游集散中心、郫縣、溫江、雙流、華陽、龍泉驛、新都、青白江、金堂、都江堰、崇州、大邑、邛崍、新津、德陽、廣漢、什邡、綿竹、綿陽、達州、內江、資陽、簡陽、樂至、南充、宜賓、瀘州、雅安、樂山、磁峰旅游中心、白鹿鎮旅游中心、白水河旅游中心等直達客運班線。其中彭州——成都五塊石(高速)、郫縣為滾動發班彭州——成都五塊石老路、都江堰、白水河、磁峰、白鹿為10——20分鐘一班彭州——溫江、什邡為30分鐘一班
社會編輯科技
彭州在“2012年科技活動周”中,共發放各類宣傳資料1萬余份,接受咨詢200余人次,展出展板50余幅。彭州完成專利申請776件,其中專利授權310件。
教育
2014年,全市小學校22所,中學校31所,職業中學1所,公益性幼兒園133所,適齡幼兒入園率99.3%。小學、初中入學率分別為100%、99.9%,初中畢業生升學率為97.5%;全市高考應屆本科上線率和上線人數實現6年連增,一本上線人數較去年增長25.7%,居成都市前茅。 主要學校:西華大學成都石室白馬中學濛陽中學彭州中學
成都石化工業學校成都七中嘉祥外國語學校北城分校敖平中學彭州一中
生活水平
2014年彭州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總收入22194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8449元,增長14.4%。農民年人均純收入持續穩定增長,達到12438 元,比上年增加1372元,增長12.4%。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總收入24601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0644元,增長11.9%。在總收入中:工資性收入13722元;經營凈收入4181元;財產性收入868元;轉移性收入5829元。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總支出20101元,其中:消費支出15004元,占總支出的74.6%。
衛生
2014年,彭州市投入大量資金加強了致和、天彭等16個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備的提升,以及 297家公益性村衛生站能力提升建設。市120急救指揮中心于2014年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市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99.92%,城鄉居民健康檔案規范化電子建檔率達96.75%,全市常住孕產婦死亡率為0(低于10.5/10萬),嬰兒死亡率4.16‰;全市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5.76%,飲用水衛生合格率為100%。全年無償獻血采血24793人次,采血量近900萬毫升,占成都市血液采集量16%。
時裝周
2013年12月25日,2013成都時裝周在彭州啟動。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向彭州授予“中國休閑服裝名城”稱號,成都本土七大服裝品牌也同時簽署總部落戶協議。為增強彭州服裝產業的國際影響力,成都時裝周將永久落戶彭州。
社保
2014年,彭州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覆蓋率達到95%,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員16.84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9.64%,醫保巡查率達100%。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1066 元,增長13.0%。全市城鎮新增就業6333人,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就業新增8621人,失業人員再就業315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
美食特產編輯彭州風味飲食、特產獨具特色,既有在明清時代即聞名于世的“九尺板鴨”、“敖平香花醋”、“天彭肥酒”,又有近現代享譽四方的“軍屯鍋魁”、“胡子兔”、“九尺鮮鵝腸火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