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位于膠東半島西部,是山東省面積最大的縣級市。平度市位于中國經濟強勁增長的環渤海灣經濟圈、山東半島制造業中心地帶,是連接青島、濰坊、煙臺三大城市的“樞紐”,是膠東半島制造業中心、青島經濟發展的潛力之都,被譽為青島的“后花園”。在2006—2011年全國百強縣當中穩居34名。在2012年全國百強縣當中,與山東萊州市 、山東招遠市 、山東萊西市并列39名。在2013年全國百強縣當中位列34名。平度市歷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先人在平度這塊土地上居住繁衍。其中在三埠李家遺址挖掘出土了大量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岳石文化時期的遺物以及戰國、漢代時期的文物。是岳石文化重要的發源地之一。平度市建制歷史悠久,早在戰國時期,齊國附都——即墨古城(俗稱朱毛城,今古峴鎮大朱毛村)就在平度境內,齊國名將田單曾在此設火牛陣大敗燕軍。平度城區自西漢設置郁秩縣治,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隋朝之前,其分、合、改、易以及隸屬關系頗為紛雜。自隋朝以后基本為一縣級建制,所轄境域變化不大。1956年隸屬昌濰地區(濰坊市),1983年劃屬青島市。 自然資源編輯礦產資源
平度市擁有黃金、石墨、鐵、花崗石、大理石、滑石、螢石、石灰石及透輝巖等20多種礦藏。礦產資源總量占整個青島市的70%以上。其中石墨資源最為豐富,是中國的優質石墨重點產區之一。黃金的儲量和產量在中國占相當的比重,是中國重點產金縣市之一。
林業資源
平度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林地總面積約為31.5萬公頃。山丘植被為常綠針葉林、落葉闊葉林;平原為草甸植被。由于土地多墾為農田,原始植被已殘存極少,栽培植被已占絕對優勢。溫帶常綠針葉林
桃花澗風光 (4張)
構成了北部山區及一些剝蝕丘嶺上的主要林木成份。其中菅草為荒山、荒地以及赤松疏林下層的優勢植物,與喬木、灌木和其它草木對涵水保土起良好的作用,能積累豐富的有機質。草甸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平原和洼澇地區,對有機質積累起著重要作用。溫帶砂生植物分布在沿河的沙灘與田間。溫帶鹽生植物主要分布在市境西北大苗家附近,在一些洼澇地區也有零星分布。
土地資源
2005年平度市年末實有耕地26.1萬公頃。其中,國家基本建設占地133.3公頃,鄉村集體占地79.3公頃,農民個人建房占地62.7公頃。實有果園面積2.2萬公頃。其中,桑園面積2355.8公頃,其他農用地面積3.4萬公頃。未利用地總面積1.5萬公頃。
水資源
境內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的各類河道53條,分屬大沽河和北膠萊河兩大水系。年平均降雨量621.7毫米。水資源總量為6.4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億立方米,地下水3.8億立方米。豬拱河下游為尹府水庫。平度市人均占有淡水資源量為486立方米。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平度常住人口135.74萬人。2005年末,平度市戶籍人口為135.36萬人,根據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統計,2005年年末在平度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共有132.84萬人,比上年低0.91個千分點。平度市人口出生率為10.40‰,人口死亡率為6.7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63‰。2008年末,平度市戶籍人口為136.9675萬人,根據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統計,2008年年末在平度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共有132.84萬人,比上年低0.91個千分點。人口出生率為10.40‰,人口死亡率為6.7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63‰。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平度市總人口 1321975人。
民族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少數民族增加到34個,總人數1401人,占平度市總人口的0.106%。 2005年末,平度市有少數民族34個1401人。其中土家族288人,朝鮮族229人,蒙古族220人,滿族173人,苗族100人,彝族79人,僳僳族57人,壯族44人,回族44人,哈尼族23人,藏族23人,布依族18人,傣族15人,白族14人,維吾爾族12人,侗族11人,仫佬族7人,土族7人,黎族5人,達斡爾族4人,錫伯族4人,畬族3人,仡佬族3人,景頗族3人,俄羅斯族3人,撒拉族2人,鄂溫克族2人,佤族2人,瑤族1人,哈薩克族1人,拉祜族1人,羌族1人,塔塔爾族1人,基諾族1人。
經濟概況編輯2013年,平度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90.11億元,可比價增長12%,其中,一產97.24億元,增長2.6%;二產388.8億元,增長11.7%;三產304.07億元,增長15.6%。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12.3:49.2:38.5。
農業
2013年,平度市糧食總產量143.8萬噸,下降5.4%。其中:夏糧67.7萬噸,秋糧76.1萬噸。油料總產量13.9萬噸,同比下降4.1%;蔬菜總產量為239.8萬噸,同比增加2.5%;水果產量為34萬噸,同比下降4.3%;肉蛋奶總產量26.8萬噸,同比增長1.5%;水產品產量1.1萬噸。
工業
2013年,平度市四大特色產業集群完成產值1068.5億元,增長15.8%,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高出0.4個百分點,完成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66.6%。家電電子、食品加工、特色化工和機械配件完成產值分別為144.9億元、260.5億元、192.6億元和470.4億元,分別增長9.5%、9.9%、13.1%和21.3%。城區、平南、新河三大板塊完成產值858.9億元,增長15.4%,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3.5%。其中,城區板塊完成產值568.5億元,增長15.9%;平南板塊完成產值223.8億元,增長13.2%;新河板塊完成產值66.7億元,增長18.2%。平度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產值322.9億元,增長16.4%。其中,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三大支柱產業完成產值分別為128.2億元、107.4億元、72.2億元,增長分別為14.9%、24.6%、6.8%,三大產業共完成產值307.8億元,占全部新興產業產值的95.3%。平度市工業用電量完成18.4億千瓦時,增長9.9%。其中制造業用電完成13.2億元,增長11.7%,占平度市工業用電的71.7%。
固定投資
2013年,平度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量突破500億元,累計完成519.4億元,增長21.4%。其中城鎮投資(含房地產)392億元,增長25.5%,農村完成投資127.4億元,增長10.2%。從產業結構看,第一產業投資累計完成1.4億元,第二產業投資累計完成446.2億,第三產業投資累計完成71.8億元。
其他
2013年,平度市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75.2億元,增長13.9%。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37.2億元,增長8.9%;零售業實現207.3億元,增長14.0%;住宿業實現0.9億元,下降8%;餐飲業實現29.8億元,增長21.8%。 2013年,平度市實現進出口總額194129萬美元,增長8.7%;其中出口139505萬美元,增長6.6%。實際到賬外資51775萬美元,增長29.39%。 2013年,平度市實現地方財政收入45.2億元,增長24%,其中一般預算
山東平度市現河公園收入44.6億元,增長24.2%。完成稅收收入38.2億元,增長19.5%,其中國稅完成19.4億元,增長16%;地稅完成18.8億元,增長23.5%。實現民營經濟稅收27.2億元,增長11.1%,其中個體私營經濟完成稅收11.2億元,增長15.1%。2013年,平度市金融存款余額428.6億元,較年初增加61.7億元;其中儲蓄存款余額316.4億元,較年初增加36.9億元。金融貸款余額230.4億元,較年初增加55.6億元。 2013年,平度市農民人均純收入15269元,同比增長12.33%。城鎮居民人均家庭總收入31322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7864元,同比增長9.61%,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20888元,人均轉移性收入6538元,人均經營性收入3458元,人均財產性收入438元。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7593元,同比增長8.33%。
交通編輯平度市中心距青島港100公里,距青島機場80公里,距鐵路(蘭村站)50公里。濰萊高速、206國道、804省道橫貫東西,三城、平日、諸朱公路縱貫南北。 濰(坊)—萊(陽)、同(江)—三(亞)、威(海)—烏(海)三條高速公路和德(州)—龍(口)鐵路穿境而過,縱貫南北的青(島)—銀(川)高速公路,濰(坊)—石(島)公路橫貫東西,三(山島)—城(陽)公路、朱(橋)—諸(城)公路縱穿南北,另有平(度)—日(照)公路、平(度)—營(海)公路、煙(臺)—濰(坊)公路等分布于境內。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事業
平度市是全國“教育先進縣”。擁有中小學校520所,在校學生20.2萬人。普通中等專業學校3所,在校學生3400人。山東大學、青島海洋大學、山東工業大學等大專院校在平度設有分院(校),德國賽德爾基金會投資800多萬馬克與平度職教中心聯辦了“雙元制”教育項目。1977至2000年共為中大專院校輸送38760名學生。
文化事業
平度市共有各類文化機構45處,其中影劇院20處,文化館1處,科技文化中心30處,博物館3處,圖書館(含鄉鎮圖書室)31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