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房區位于哈爾濱市南郊,距市區中心25公里。東與阿城區交界,南與雙城區為鄰,西與南崗區、紅旗鄉接壤,北連香坊區朝陽鎮、黎明街道。面積93.97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14.28平方公里。 平房區總人口19.2萬人。平房區轄6個街道、2個鎮:興建街道、保國街道、聯盟街道、友協街道、新疆街道、新偉街道、平房鎮、平新鎮。區政府駐友協大街98號。2009年,平房區生產總值實現95.6億元。平房區旅游景點有侵華日軍細菌實驗工廠遺址。
行政區劃編輯
截止到2005年,平房區轄平房和平新2個農村鄉鎮。2鎮轄11個行政村:平房村、工農村、韓家店村、黎明村、哈達村、曙光村、新華村、平樂村、東福村、高潮村、韓禎村。
地理環境編輯
位置
平房區位于黑龍江省省城,哈爾濱市南部,坐落在拉濱鐵路線上。地理坐標為東經126°33′45″至126°48′45″,北緯45°30′00″至45°40′00″。東與阿城區交界,南與雙城區為鄰,西與南崗區紅旗鄉接壤,北連香坊區朝陽、黎明鄉。區人民政府駐地在友協大街98號,距平房火車站4公里,距哈市人民政府約36.9公里,垂直里程,距省人民政府約13.75公里,垂直里程。
地質
平房區位于新華夏系松嫩沉降帶東南隆起區。為松遼拗陷斷層帶邊緣。中生代為拗陷的古河底,進入新生代,地殼開始上升運動。第四世紀初,又緩慢沉降,升降運動震蕩,發育成近千米厚的白堊系巖泥層。在沉降帶白堊系巖泥層上,形成第四紀堆積物地質。平房區域的地質構造特點,為第四紀沉積物和沖擊物兩種類型。
地貌
平房區地處松嫩平原南部,長白山系張廣才嶺支脈丘陵地末梢,與松花江南岸漫地之間,屬松花江第三階地。受地殼升降運動影響,形成"無山、少水、無礦產、七溝八梁多面坡”的地貌特點。地勢南高北低,緩降坡向西北。
水文
平房區水資源貧乏。受地形、地質構造影響,境內無江河湖泊。地表水資源,主要靠大氣降水,在低洼地帶積成數條溝河,匯集成馬家溝河、何家溝兩條季節性河流和季節性水塘、泡子。本區為哈爾濱地區地下水位最低的地區,一般在50—60米左右,最深可達90米以上,局部地區無含水層,地下水資源貧乏。
氣候
平房區地處中緯度地區,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受西伯利亞內陸冷空氣團和副熱帶海洋氣團影響,本區氣候冬長夏短,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在2-3℃,最低氣溫在1月,平均氣溫為-19.2℃;最高氣溫在7月,平均氣溫22.96℃。全年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的積溫為2700℃。年平均降水量有52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7-8月。年平均日照在2645小時,日照率為60%。歷年初霜最早在9月7日,最晚在10月8日;終霜最早在4月13日,最晚在6月5日。無霜期在135-140天。歷年平均為140.9天。
交通編輯
概況
平房區是哈市市轄城市區之一。周圍由郊區環繞,距市中心城管界7.5公里,地域相對獨立,地理環境優越。2005年,以城區為中心,連接農村兩鎮的交通網已經基本形成。境內有哈飛公司機場、拉濱鐵路、黑大公路,哈五路、哈平復線南北貫通。西距哈爾濱國際機場約30公里,北距東北地區中部最大的鐵路樞紐---哈爾濱站約20公里,拉濱鐵路向南經周家、拉林、背蔭河至五常市地約75公里,直達吉林市南下聯通全國各地。東南距金代古都阿城約24公里,西南距清代古城雙城約33公里,為哈爾濱南郊陸路交通、航空運輸的重要門戶和經貿活動的重要區域。
鐵路
平房火車站共轄有鐵路專用線3條,全長32.1公里,專用車輛由平房火車站統一調度,線路建設與改修,由使用單位投資,由平房站鐵路養路工區負責保護。
東輕專用線,始建于1956年,長6.5公里,后來又修建復線8.4公里。至1990年,東輕專用線全長14.9公里。
通過這條專用線運進該廠的主要原、輔材料有鋁、鎂、焦炭、煤、木材等,運出的產品主要是鋁型材。1990年發貨量為30萬噸。
東安專用線警,初建于1953年,全長5.3公里,其中專用線取送車單程為2.5公里,延長復線為2.8公里,通過這條專用線運進該廠生產需用的鋼材、建材、燃料等物資,運出的產品主要是各種發動機組及一些民用產品,每年發貨數量為20萬噸。
哈飛專用線,是東北淪陷時期遺留下來的一條鐵路專運輸線,始建于1936年,淪陷時期連同拉濱線稱為"國鐵"。1952年劃歸偉建廠,現哈飛公司利用。這條專用線運送主要生產原料及建筑材料,運出生產成品。全區各企、事業單位及商業部門,也利用這條專用線運入、運出各種物資,偉建廠設有職工通勤火車,接送職工上下班。1990年發貨數量為30萬噸。
風景名勝編輯
731部隊罪證遺址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是二戰期間侵華日軍進行細菌武器研究的
731部隊罪證遺址
大本營,是發動細菌戰爭的基地。自1932年建立至1945年日本投降的13年時間里,731部隊在中國黑龍江、湖南、江西、浙江、云南都進行了慘無人道的細菌戰,造成了數十萬人口的死傷。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現有歷史遺存23處,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自1985年對外開放以來,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國家重點扶持的全國100個紅色旅游景區之一。
平房公園
平房公園位于哈爾濱市平房區南北城區之間的北部城區南邊緣,跨何家
平房公園
溝,面積為194818平方米。1956年開始植樹造林,辟為公園。1958年以來逐年增加公園建設項目。1982年建兒童游樂區,1983年建旱冰場,1984年建游泳池,1986年建體操房,1989年修建人工湖及湖長廊。園內共有6個景區,即水上活動區、健身娛樂區、文化活動區、安靜休息區、民俗文化區、苗木培育區;15處景點,即疊水噴泉、中心廣場、歷史長河、觀景臺、人工湖、滿族風情園、神榆、石拱橋、圖騰園、斑馬園、文化廣場、姊妹亭、眺霞亭、鐵索橋、長廊等。公園的龍江第一銅龍“騰龍”雕塑,高12米,重4.2噸,龍頭長2.8米,龍身直徑0.8米,由紫色銅板鍛造而成,成為平房區生態景觀公園的一大景觀。園內的“神榆”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此樹定為古樹并正式掛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