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果縣,隸屬百色市,位于廣西西南部,地處右江中游。區域面積2485平方公里,轄9鎮3鄉181個行政村(社區),總人口50.55萬人??h政府駐地馬頭鎮距離廣西首府南寧市97公里。2011年至2014年,平果三次入選“中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四次躋身“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
平果縣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夏長冬短,光照較強,熱量充足,雨量充沛,霜雪極少。年日照時數平均1682小時,多的年份達1800小時。平果年均氣溫21.5℃,無霜期345天以上。每年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年均降雨量1359毫米,北部和東部近鄰都陽山脈,地處迎風面,降雨多,年降雨量達1400~1500毫米,西南部地處背風面,降雨較少,年降雨量1200~1400毫米。
地形
平果縣土地總面積2485平方公里,其中石山區占48%,丘陵和谷地占34.3%,平原占17.7%。最高海拔934.6米(位于海城鄉西北部的鬼頭山主峰),最低海拔76米(地處四塘鎮瀨江與右江匯合處)。地勢北高南低,南北低山丘陵,中部巖溶地貌。平果縣地勢是中高、南北低,從西北部向東傾斜。右江穿過西南面,沿岸海拔110米左右,紅水河支流平治河流經北部,高程在200-230米左右,中部為大石山區,海拔280至450米。海城鄉鬼頭山的頂峰934.6米,是境內最高點,最低在城關糧所一帶,海拔106米。
河流
平果縣河流分為紅水河及右江兩大水系,河流總長456.2公里,河網密度0.18公里每平方公里。東北部有黎明河、達洪江、達賽河于鳳梧鎮仕仁村義可上屯匯合成平治河,匯水面積2029.6平方公里。東南部有瀨江、龍馬河、新圩河、達敢河、達樂河等注入右江,集雨面積1199平方公里??h境內有枯水流量在0.1立方米每秒以上的小河溪、溝26條,其中有利用價值的9條。全年地表徑流總量14.286億立方米(保證率50%計)。除右江外,各河溪水源均屬雨源型,受氣候條件及地形、植被的影響,洪水期與枯水期流量懸殊,洪汛期河水上漲,沿河兩岸易澇,枯水期水位下降,加上河床深,利用率低。
歷史沿革編輯
平果縣城 (45張)
平果縣古為百越地。秦,今平果縣屬象郡地。漢初,今縣境為南越國屬地;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越國被平定后,屬郁林郡增食縣地。三國時,今縣境屬吳,仍為郁林郡增食縣地。晉,今縣境屬晉興郡增翊縣地。南北朝,仍屬晉興郡增翊縣地。隋朝,今縣境屬郁林郡地。唐朝,今縣境置羈糜萬德州(今坡造鎮歸德村)、思恩州(今舊城鎮興寧街)、恩城州(今榜圩鎮),屬邕州都督府;另置都救縣(今同老鄉境內),屬田州。五代十國,先屬楚,后屬南漢,仍為羈糜萬德州、思恩州、恩城州和都救縣。宋朝,增置羈糜果化州(州治今果化鎮槐前村);熙寧中,萬德州改為歸德州;羈糜州屬邕州,都救縣屬田州。元朝,都救縣廢。今縣境仍置果化州、歸德州、恩城州、思恩州,均屬田州路。明朝,果化州、歸德州仍沿襲,洪武二年(1369年)屬田州府。明正統五年(1440年)思恩州升為思恩府,正統七年(1442年)府治遷至喬利(今馬山縣境內)。弘治五年(1492年)恩城州廢;弘治十八年(1505年)歸德州改屬南寧府。嘉靖七年(1528年)思恩府遷治武緣縣北(今武鳴縣地),后改為思恩軍民府,分置九個土巡檢司,其中今縣境設下旺土巡檢司(今海城鄉)、舊城土巡檢司(今舊城);另外,境內丹良堡(今果化鎮、馬頭鎮、新安鎮、太平鎮大部分轄地)屬白山土巡檢司(司治今馬山縣境),都陽寨屬都陽土巡檢司(司治今大化瑤族自治縣都陽鎮)。嘉靖九年(1530年)果化州改屬南寧府。清朝,除下旺土巡檢司改屬百色直隸廳外,其余不變。民國2年(1913年)果化土州、歸德土州、舊城土司屬邕南道(民國3年改稱南寧道);下旺土司屬田南道。民國4年8月,果化土州、歸德土州和白山土司丹良等城頭地、都陽土司下段地、舊城土司本境地、下旺土司插入地改流合置果德縣,縣治在今縣境馬頭鎮,屬南寧道。民國7年上林土縣(今田東縣境內)和下旺土司(今海城鄉境內)改流合置思林縣,縣治在今田東縣思林街,屬田南道。民國19年,廣西建立民團制度,果德縣屬賓陽民團區,思林縣屬恩隆民團區;民國21年民團區合并,果德縣、思林縣均改隸百色民團區;民國22年,思林屬天保民團區。民國23年,思林縣更名平治縣,縣治移至今榜圩鎮,劃歸百色行政監督
平果縣地理位置 (3張)
區;民國25年劃歸南寧行政監督區。民國28年2月,南寧行政監督區劃分為南寧、武鳴2個行政監督區,平治縣、果德縣均歸屬武鳴行政監督區。民國29年,平治、果德屬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區治武鳴。民國31年改屬第四區,區治南寧;民國33年暫劃歸第五區,區治百色;民國34年,又重新劃歸第四區,區治南寧;民國37年屬第十一區,區治武鳴。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后,果德縣、平治縣隸屬武鳴人民專員公署,1951年2月21日撤銷武鳴專區,果德縣、平治縣劃歸百色專區。武鳴縣四坡鄉的印山、安邦、龍盤、明講、靈塘、坡造、金沙等7個村規劃屬平果縣。1951年5月14日,果德縣、平治縣合并置平果縣,新縣名取原兩縣名首字組合而成。屬百色專區,縣治馬頭鎮。同年7月27日月,原鎮結縣的大隆、南坡兩鄉,隆安縣留德鄉的新安、舊秾兩街和那勞、布潭、三多3個村撥歸平果縣。1955年9月,原平治縣的江南、鎮江、中山、古玟4個鄉劃歸都安瑤族自治縣。1970年,百色專區改稱百色地區,2002年6月2日百色地區改設百色市,平果縣隸屬至今。
行政區劃編輯平果縣轄9鎮3鄉,10個社區,171個行政村,1806個自然村屯。馬頭鎮(縣政府駐地)轄:那厘、雷感、龍居、江濱、城北、新興、朝陽、城東8個社區;煉沙、金顯、同仁、雅龍、九平、塘蓮、古念、馱灣、那塘、龍來、金龍11個行政村。新安鎮轄:坡南、龍黃、生坡、大龍、中橋、新安、布思、頂秾、三合、新華、都先、龍越、湯那、西蘭、咸曹、那勞、道娥、南立18個行政村。果化鎮轄:果陽社區;果化、六孔、槐前、那吉、同社、安馬、永定、玻璃、山營、那龍、布榮、那榮、布堯、龍色、東孟、龍匠、龍南、巴龍18個行政村。太平鎮轄:太平、袍烈、新圩、內洪、甘艾、仁慶、茶密、布洋、局平、龍竹、古案、壯烈、雁山、那供、吉林、旺里、仰良、七良、巴樂、臨林20個行政村。坡造鎮轄:坡造、龍馬、都陽、敬村、賢強、伏琴、綠德、龍板、龍昧、內里10個行政村。四塘鎮轄:印山、安邦、靈塘、龍盤、明江、金州、新城、金坡、金玉、福坦、福祿、金沙12個行政村。舊城鎮轄:興寧、教美、菊良、六岸、望力、局馬、龍賢、坡那、民江、慶蘭、新更、同利、康馬、發達、那達、綠宏、綠園、六達、富升19個行政村。榜圩鎮轄:平治社區;榜圩、紫塘、隆足、百吉、永旺、安坤、隴旺、長安、樂圩、福吉、常星、春德、六里13個行政村。鳳梧鎮轄:龍林、百環、仕仁、農拜、懷達、上林、香美、古理、濟世、升平、環德,山環、新勉、甘河、百豐、龍江、龍宏、龍排18個行政村。海城鄉轄:那海、六作、貴良、新民、萬康、定提、擁良、百譚、擁齊、行吉、榮方、石趙、雄興、高樂、雄烈、伏山16個行政村。黎明鄉轄:黎明、蟠桃、愛桃、高橋、龍運、那岸、宏業7個行政村。同老鄉轄:壽安、那錄、那午、五柳、同老、平孟、紫樓、池塘、享利9個行政村。1996年,平果縣轄4個鎮、11個鄉:馬頭鎮、榜圩鎮、新安鎮、果化鎮、城關鄉、太平鄉、耶圩鄉、坡造鄉、四塘鄉、舊城鄉、海城鄉、鳳梧鄉、堆圩鄉、黎明鄉、同老鄉??h政府駐馬頭鎮。2000年,平果縣轄8個鎮、9個鄉:馬頭鎮、新安鎮、果化鎮、太平鎮、坡造鎮、四塘鎮、舊城鎮、榜圩鎮、城關鄉、耶圩鄉、海城鄉、鳳梧鄉、堆圩鄉、黎明鄉、同老鄉、那沙鄉、金沙鄉。2005年6月2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桂政函[2005]176號)同意調整平果縣部分鄉鎮的行政區劃:撤銷城關鄉,整建制并入馬頭鎮,馬頭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耶圩鄉,整建制并入太平鎮,太平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金沙鄉,整建制并入四塘鎮,四塘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那沙鄉,整建制并入舊城鎮,舊城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堆圩鄉,整建制并入鳳梧鄉,鳳梧鄉政府駐地不變。調整后,全縣轄8個鎮、4個鄉:馬頭鎮、新安鎮、果化鎮、太平鎮、坡造鎮、四塘鎮、舊城鎮、榜圩鎮、海城鄉、鳳梧鄉、黎明鄉、同老鄉。2013年8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桂政函[2013]140號)批準同意鳳梧鄉改為鎮建制。調整后,全縣轄9個鎮、3個鄉:馬頭鎮、新安鎮、果化鎮、太平鎮、坡造鎮、四塘鎮、舊城鎮、榜圩鎮、鳳梧鎮、海城鄉、黎明鄉、同老鄉。
位置編輯平果縣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位于廣西西南部,地處右江中游,在東經108度18分至107度53分、北緯23度12分至23度54分之間。東臨武鳴、馬山縣,南接隆安、天等縣,西靠田東縣,北連巴馬、大化瑤族自治縣??h城所在地馬頭鎮處在南寧至百色的中心,東距南寧市97公里(西鄉塘客運站),西距百色市129公里(百色火車站),是南寧至百色政治、文教、科技交流及經濟發展的橋梁,是南寧中心城市向桂西北地區輻射的重鎮。
交通編輯平果縣具有優越的區位優勢,處在國家“西部大開發”形成的“南(寧)—貴(陽)—昆(明)”經濟帶的咽喉地帶,是大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是右江河谷經濟開發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昆高速(南百高速公路)、馬平高速公路、云桂鐵路(高鐵)南昆鐵路、324國道、省道s313線、s208線、右江航道和穿境而過;右江平果港口上溯百色,下達南寧、梧州,經廣州出海,縣城距南寧吳圩國際機場和百色巴馬機場車程均為一小時,形成公路、鐵路、水路、航空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
公路
平果縣東出桂中桂東和粵港澳,南下南寧和欽北防,西接云貴、百色??h域有廣昆高速、國道324線、省道313線和208線穿境等而過。行政村通等級公路率達100%,路面硬化率76.02%。截至2012年,平果全縣公路總里程達1,212.77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7.47公里,一級公路10.49公里,二級公路94.405公里,三級公路246.709公里,四級公路833.698公里,公路密度為0.4880公里/平方公里。
鐵路
平果縣平果火車站每天開行客運列車3對6趟,分別開往昆明、南寧、百色。當年發送旅客21萬人次,客運收入120萬元。那厘火車站專辦理貨物發送、到達業務及貨物倉儲保管、貨物裝卸搬運等業務。2012年貨運發送量229.91萬噸,貨運到達166.57萬噸,貨運收入3.31億元。在建的云桂高速鐵路全長715.8公里,為國鐵一級電氣化雙線鐵路,設計速度250公里/時。
水路
依托珠江水系右江河流資源,可直達粵港澳地區。平果縣實有在冊營運船舶96艘,其中省際船舶90艘,省內船舶6艘,載重14268噸、218客位、7,607.88千瓦。
客運
平果縣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汽車客運站有7個,其中一級站、三級站、四級站各1個,五級站4個。簡易站共4個,便民候車亭28個。平果全縣鄉鎮班線通達率為100%,開通村屯班線共32條,投入車輛70輛,行政村班線通達率為97.2%。截止2012年底,平果縣擁有客運汽車686輛,客運量完成830萬人,旅客周轉量56,890萬人公里。
貨運
平果縣有45家貨運企業,1家貨運站,從業人員1,497人,共有運輸車輛739輛,21,461個噸位,主要運輸鋁礦、建筑用砂石、農產品、木材等。2012年貨運量達2,600萬噸、貨運周轉量達170,302萬噸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