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區隸屬于遼寧省本溪市,位于遼寧省東南部,遼東半島腹地,是本溪市的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
平山區下轄九個街道,總面積為177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積的2.1%,其中,城區面積17平方公里,占全市城區面積的24.6%,人口36.1萬人(2007年)。
2007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7.2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06年增長25.4%。太和區有平頂山、望溪公園等著名的旅游景點。
行政區劃編輯
截至2013年,平山區轄9個街道,71個社區、14個村。分別為:東明街道、站前街道、崔東街道、工人街道、南地街道、平山街道、千金街道、北臺街道、橋頭街道。
地理環境編輯
位置境域
平山區位于遼寧省東南部,遼東半島腹地。
地形地貌
平山區屬遼東丘陵地形,地勢南高北低,四周群山環繞,境內千巖萬壑,大小山嶺九座,還有細河、千金河、太子河,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群山之中的平頂山海拔六百五十七點八米,為本溪市區群山之首。
氣候特征
平山區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最高氣溫可達38℃,最低氣溫為零下37℃。無霜期一百四十天左右,年降雨量在800毫米以上,結冰期約120天。夏季溫暖多雨,冬季氣候寒冷。
水文狀況
平山區有細河、千金河、太子河從平山區境內流過。太子河是遼寧省較大河流之一,流貫本溪境內。太子河古稱衍水,漢稱大梁河,遼稱東梁河,金時稱無魯呼必喇沙,滿語意為蘆葦河。明稱太子河,清稱太資河,即今之太子河。
交通運輸編輯
本溪市公
沈大高速公路
共汽車公司、市電車公司和市長途汽車客運站設置在平山區境。沈丹、遼溪、溪田鐵路和公路以平山區為中心呈放射狀通往省內、市內各地。遼溪鐵路通過平山區。
遼溪鐵路,原稱遼公聯絡線。建于1938-1942年。線路自沈大鐵路線上的遼陽站向東引出,經寒嶺,達沈丹線上的本溪站。是溝通沈大、沈丹兩大干線的聯絡線。
平山區北臺站在遼寧省本溪市平山區北臺鎮解放路西側。建于1942年。離遼陽站55公里,離本溪站14公里。
名勝古跡編輯
平頂山
平頂山位于本溪市區南,海拔六百五十七公尺,山勢巍峨,為本溪市區擎天之石。頂部平坦,面積有二百五十余畝,故名“平頂山”。
望溪公園
望溪公園是建在市中心的一座大型綜合性公園,位于平山區,在市政
風景
府東側。它形如馬鞍,海拔二百四十公尺,占地面積四十二公頃。
孤山堡遺址
位于蘭河峪鄉新城子村。孤山堡遺址系一座古城遺址,城為方形,周長約1200米,城墻用大青磚和雜石泥土筑成,至今尚有部分城墻存留。殘存城墻高者約3米,低者1米多。
孤山新堡故址修建于明朝萬歷二年五月,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所謂孤山新堡是對舊堡而言的,舊堡在新堡西南5公里處,為明代遼東的一個重要城堡,遺址現依稀可辨。
廟后山
廟后山是舊石器時期文化遺址,位于本溪縣山城子鄉山城子村東。
九頂鐵剎山
鐵剎山
距本溪市東40公里,有一座主峰海拔900多米,方圓20余米的奇山,這就是東北道教龍門派的發祥地--九頂鐵剎山。
九頂鐵剎山是遼東名山之一,為東北道教的發祥地。它座落在本溪滿族自治縣南甸鎮境內,最高峰海拔912.9米,山勢險峻,峰巒疊嶂,氣勢雄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