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陰縣是山東省會濟南的市郊縣,屬沿海經濟開放區。大業二年(606年)設平陰縣,此系以“平陰”命名之始。平陰縣地處東經116°12′-116°27′,北緯36°01′-36°23′,位于山東省西部,距省會濟南市60公里,與肥城、東平、東阿、長清等縣(市)區接壤,總面積827平方公里。泰山余脈縱貫縣境中部,西部和北部有黃河流經,南部有山東省第二大淡水湖東平湖潤澤,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地勢南高北低,中部隆起。平陰縣被譽為中國玫瑰之鄉。
【行政區劃】
平陰轄:平陰鎮、安城鄉、玫瑰鎮、東阿鎮、孔村鎮、孝直鎮、洪范池鎮。
【歷史沿革】
平陰地處古東原之陰。東原砥平,又居古濟水之陰,故名平陰。平陰之名始見于《左傳》。其地望大致屬于考古學文化的海岱文化區。
平陰唐虞三代時屬兗州;春秋戰國為齊地;漢時屬兗州部泰山郡;東漢屬兗州部濟北國。
周王朝建立,分封諸候,平陰屬齊國。市區夜景 市區夜景
春秋戰國時期,平陰仍屬齊國。
晉時屬兗州部濟北國。
南宋時屬兗州部濟北郡。
后魏時屬濟北郡。
隋屬兗州部濟北郡(平陰、盧縣并置)。
唐屬河南道鄆州東平郡。
宋、金時期,平陰縣轄旦歡、澄空、傅家岸、滑口、孝德、辛鎮、鸞翔、沙溝、寧鄉、安寧10個鄉鎮。
平陰宋屬京東西路東平府。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時,東至奉符縣(泰安縣),南與寧陽、東平縣搭界,西與東阿、茌平縣接壤,北靠長清縣??h境東西最大距離100公里,南北最大距離90公里,總面積2200平方公里。
[詳細概況]
平陰縣氣候概況
平陰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集中,多春旱,春季升溫快,夏季來得早,夏初常有干熱風。四季總的氣候特征是:春季干燥多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
日照時數累年平均為2371.2小時,日照率為53%。年平均氣溫13.6℃,無霜期204天,年平均降雨量64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