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區是中國上海市的一個市轄區,地處上海市中心區西北部,普陀區南與長寧區毗鄰,東與靜安區交界,西與嘉定區接壤,北與寶山區相連,滬寧、滬杭兩條高鐵路線和多條軌交會合于大型樞紐上海西站。區域面積55.47平方公里,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戶籍人口879213人,常住人口1288,881人,以境內普陀路而得名,境內有蘇州河橫穿。行政區劃編輯普陀區政府駐真如鎮街道大渡河路1668號。轄8個街道、2個鎮:曹楊新村街道、長風新村街道、長壽路街道、甘泉路街道、石泉路街道、宜川路街道、萬里街道、真如鎮街道、長征鎮、桃浦鎮。下設居民委員會231個。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普陀區位于東經121°39’,北緯
31°25’,地處上海市中心城區西北部。東起滬太路、彭越浦、蘇州河與閘北區交界,南沿蘇州河、萬航渡路、長壽路、安遠路與長寧、靜安區毗鄰,西至滬寧鐵路、環浜與嘉定區接壤,北達真南路、薛家浜、靈石路與嘉定、寶山區相連。轄區內蘇州河東西穿越而過,距市中心人民廣場7.5公里。
氣候
普陀屬北亞熱帶南緣季風海洋型氣候,常年溫和濕潤,冬暖夏涼,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6.1℃ ,最冷為1月份,平均溫 度5.5℃ ,8月份最熱,月平均氣溫26.9℃,常年日照時數2150.7小時,年太陽輻射總量113.5千卡/平方厘米,全年≥10℃活動積溫5009.6℃,無霜期235天。年平均降雨量1200mm。年平均相對濕度80%,屬濕潤或半濕潤地區。
人口民族編輯2012年,全區常住人口129.2萬人,其中戶籍總人口88.38萬人,全年戶籍出生人口7455人,死亡人口8023人,戶籍自然增長率-0.64‰,計劃生育率99.25%。
經濟概況編輯綜合
工業
城鄉建設
社會事業編輯就業
2012年,全區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9654人,低于指標數(19710人)56人;幫助成功創業529人,完成指標數(500人)的106%;新增就業崗位22734個,實現穩定增長。
養老
2012年,全區養老機構達到36家,養老床位5192張,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14個,社區老年人助餐服務點33個,老年人活動室216個。為21134位需要生活照料的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
教育
2012年,普陀區教育系統現有教育單位181所,其中中小學、幼兒園152所,中職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3所(含1所工讀學校),教育學院1所,業余大學1所,業余中專1所,社區學院1所,社區學校9所等。在校學生82605人,其中中小學生58203人。在編在職教職工7969人,其中專任教師6146人。另有離退休教職工8789人。
科技
2012年全年獲得國家、市級科技創新項目立項58項。其中,新產品計劃項目8項,“火炬計劃”項目3項。獲得國家、市級科技創新資金支持1315萬元。其中,國家創新基金支持1070萬元。全年登記技術合同356份,技術合同額9.11億元。專利申請2050 項,專利授權1541項。獲得市級以上科學技術獎20項。其中,科技進步獎17項,自然科學獎2項,技術發明獎1項。
衛生
截至2012年末,全區現有各級各類衛生機構(含執業診所和企業醫療執業機構)156個。衛生技術人員6878人。2012年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207.26萬人次,住院手術3.41萬人次,出院病人12.18萬人。2012年全區居民平均期望壽命為81.49歲,其中男性79.33歲,女性83.73歲;孕產婦死亡率0/10萬,嬰兒死亡率1.66‰。
文化
普陀區有各級文物點40余處,涵蓋工業遺產、宗教建筑
中央造幣廠舊址、文教建筑、民居宅邸、革命史跡等各種類型?!疤K州河十八灣”是上海乃至中國近現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之一,擁有中央造幣廠舊址、福新面粉廠舊址、江蘇藥水廠舊址、上海啤酒廠舊址、天利氮氣廠舊址等近20處工業遺產。普陀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人運動發源地之一,有“赤色滬西”的美稱,區內留存許多工人革命運動遺址。普陀區還有著較為獨特的宗教文化資源,區內不僅有上海地區現存唯一的元代地面建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真如寺大殿,還有聞名東南亞地區的玉佛寺、滬西清真寺等宗教寺廟。此外,區內還發現了國內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元代水閘遺址,這一發現被評為“2006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普陀區博物館事業發展迅速,蘇州河沿岸已建、在建的各類博物館、藝術館、紀念館和展示館近20個,如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顧正紅紀念館、上海當代作家手稿作品收藏展示館、上海造幣博物館、上海紡織博物館、上海蘇州河展示中心(夢清館)、上海游艇游船展示館、上海商標火花收藏館、成龍電影藝術館、工業遺址公園等,濱河博物館走廊初具規模。普陀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人運動發源地之一,有“赤色滬西”的美稱,區內留存許多工人革命運動遺址。普陀區博物館事業發展迅速,蘇州河沿岸已建、在建各類博物館、藝術館和紀念館多達10余個,具體為造幣博物館、印鈔博物館、絲綢博物館、紡織博物館、游艇游船博物館,火花博物館、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海上動漫博物館、成龍電影藝術博物館、蘇州河展示中心、上海半島藝術中心、劉海粟美術館展覽分館、上海當代作家手稿作品收藏展示館、顧正紅紀念館和長風生態商務區工業遺址園,初步形成以近現代工業文化為主體、高雅文化和紅色文化為補充的博物館展示走廊。
普陀區不可移動文物
澳門路日式住宅天利氮氣制品廠舊址上海被服廠舊址暨南大學真如舊址上海試劑總廠舊址
上海印染機械廠舊址上海麻袋廠舊址上海橡膠廠舊址統益里宜昌路救火會大樓舊址
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舊址集賢村泰來坊
綠楊橋參考資料
體育
普陀區內共有曹楊路普陀體育館、北石路真如體育場、梅嶺北路曹楊游泳池、平利路新健俱樂部及西鄉路體育中心等5個區屬體育場館,主要用于普陀區全民健身開放工作。下屬4個業余訓練學校,分別是普陀區少體校、普陀區軍體校、普陀區足球學校和普陀區游泳學校,主要負責培養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區內建有13個社區公共運動場、5家百姓健身房、7條百姓健身步道、1個百姓游泳池和覆蓋全區9個街道、鎮的428處百姓健身苑(點)。
交通運輸編輯普陀區是上海西部的陸上交通要道,有上?!拔鞔筇谩敝Q。滬寧、滬杭
大型樞紐--普陀區上海西站條鐵路線會合于區境,設有上海西站。真南路和曹安路分別是204、312國道的起始段。滬嘉高速公路與滬寧高速公路也分別從區西北部與西部起始。市的內環線、外環線、明珠線(軌道交通)貫穿區境。 普陀區地處上海中心城區外圍,內、中、外三道環線均從區內穿過,軌道交通3號線、4號線、7號線、11號線以及在建的軌道交通13號線,連接上海各中心區和鄰近郊區,交通快捷方便。普陀區位于滬寧發展軸線的起點,也是上海連接長三角及內地的重要陸上門戶和交通樞紐, G2京滬高速公路和G42滬蓉高速公路從這里通向江蘇等內地省份。2010年,上海西站交通樞紐工程進入了大規模建設階段,建成后將使滬寧城際鐵路與上海市軌道交通11、15號線等實現多條軌道交通線的立體“零換乘”,未來每年客流集散量將達一億人次,成為長三角大都市“三小時”交通圈的重要保證。
主要道路編輯道路名稱
道路走向車道數量道路材質
新村路東西走向八車道柏油
桃浦路東西走向四車道柏油
曹楊路
南北走向六車道柏油
真北路
南北走向四車道柏油
名勝古跡編輯普陀區的名勝古跡有:玉佛禪寺,江南名剎
玉佛禪寺,以供奉白玉雕釋迦牟尼坐像和臥像而得名;真如寺,1996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一次的真如文化廟會在此附近舉行;滬西清真寺,上海較大的清真寺之一;滬西工人文化宮(西宮),全市面積最大的園林式工人文化宮;長風公園,全市以水秀著名的大公園,園內有建于湖底的大洋海底世界,兩年一屆的上海國際花卉節在此舉辦;此外,還有長壽公園、海棠公園、未來島公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