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安市隸屬于河北省,位于河北省東北部,燕山南麓,灤河岸邊,地理坐標為:東經118°37′~118°55′,北緯39°51′~40°15′之間,轄12個鎮、7個鄉、1個街道,總面積1208平方公里,截至2011年,總人口72.7萬人。1996年10月撤縣設縣級市。2011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為河北省轄副地級市,由河北省直屬。2010年,遷安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48.7億元,較2009年增長13.4%。遷安市主要風景區有遷安博物館、白羊峪、黃臺山公園和黃臺湖等。主要歷史名人有公孫瓚、韓當、楊十三和楊秀峰等。遷安市位于東經118°37′~118°55′,北緯39°51′~40°15′之間,地處河北省東北部,燕山南麓,灤河岸邊,總面積1208平方公里。
地貌
遷安境內地執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北起馬蘭莊,經蔡園、大五里、北營、崇家峪至太平莊,是一縱向群山;北部西起劉皮莊,經五重安、商莊子、雷莊、建昌營至新房子,山峰連綿起伏,東部以徐流營至五道溝系低山丘陵,西北東三面與中部和南部較開闊的平原相襯,形成“簸箕”狀。地貌類型有低山、丘陵、谷地、平原。
氣候
遷安地處燕山隆起帶余脈南麓,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冬季受西伯利亞和蒙古冷空氣影響,盛行偏北風,夏季受太平洋高壓影響,盛行偏南風。年平均氣溫10.9℃,全年日照時數2629.9小時,無霜期198天。
自然資源編輯水資源
截止2007年,河北省第二大河灤河、青龍河、西沙河等16條大小河流貫穿境內,境內流程200多公里,流域面積700多平方公里,水資源總量20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
截至2007年,遷安市已探明的礦藏主要有鐵、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花崗巖、膨潤土等20多種,其中金屬礦藏主要是鐵,資源儲量達25億噸,鐵精粉年產量連續14年居全國縣級地方鐵礦首位,優質石灰石儲量達4500萬噸,白云石儲量在10億噸以上。
生物資源
遷安農作物資源中,糧食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麥、甘薯、稻谷、谷黍、高梁、豆類等;經濟作物以花生為主,棉花、西瓜、甜瓜等次之,芝麻、向日葵、麻類、煙草、中草藥材也有零星分布。蔬菜主要有白菜、蘿卜、菠菜、西紅柿、黃瓜、蔥、蒜、豆角、韭菜等。截至2007年已發現的動植物資源400多種。
人口民族編輯截至2011年,遷安市總人口72.7萬人,生活著漢族、蒙古族、滿族、回族、朝鮮族等15個民族。
交通運輸編輯遷安市地處京津冀物流大通道和“京津唐秦承”城市圈的中心,西距北京市195公里、天津市160公里,東距秦皇島市75公里,北距承德272公里,南距京唐港90公里,距曹妃甸港120公里,是河北省貫徹“東出西聯”、“兩環帶動”經濟發展戰略的一線地區。遷安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2338公里,公路密度位居河北省首位。境內京秦、大秦、卑水、遷曹4條鐵路連接成網,京沈高速、102國道2條國道和三撫公路橫貫東西,使遷安可直通秦皇島、曹妃甸、京唐港、天津港,成為一市輻射四港的交通樞紐。境內現有鐵路六條:京秦、大秦、通坨、卑水、遷曹、津沈客運專線鐵路。公路:國道3條,京哈高速京秦段(G1)、京哈高速遷安支線、102國道;省道4條,三撫路、新三撫路(S363)、平青大公路(S252)、長城旅游路。
經濟概述編輯綜合
2010年,遷安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48.7億元,較2009年增長13.4%。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2.8億元,較2009年增長36.3%;全部財政收入達到80.6億元,較2009年增長12.6%,其中全部財政收入(不含基金)56.9億元,較2009年增長21.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4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960元,分別較2009年增長8%、12.1%。
第一產業
2010年,遷安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132元,較2009年增長14.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462元,較2009年增長20.8%。
第二產業
到2010年底,遷安市擁有省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唐山市級26家。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287.9億元,完成增加值459億元,較2009年增長15.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85家,其中產值超億元企業108家,較2009年增加38家;利潤超億元企業44家,較2009年增加9家。
第三產業
2010年,遷安市以現代物流業加速增長為標志,全行業完成增加值203.8億元,較2009年增長11.1%。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17億元,較2009年增長17.6%。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事業
截至2010年,遷安市學前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均衡發展,實現了普及15年教育及12年免費教育。其中幼兒園34所,小學135所,中學29所,5所高中學校,高等學院有河北聯合大學遷安學院,特殊教育學院1所。
衛生事業
截至2010年,遷安市新人民醫院投入使用,是北方最大的縣(市)級現代化綜合醫院;中醫院遷建工程進展順利,將成為北方最大的縣級中醫院;全面推行藥品零差率銷售,率先建立農民大病基金統籌制度,被評為“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先進縣(市)”。
文化事業
截至2010年,遷安市依托“全國文化先進單位”、“全國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先進市”的文化品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等免費開放,奧體中心、演藝中心投入使用,文體事業蓬勃發展。
風景名勝編輯遷安博物館遷安博物館位于遷安市河東區鋼城路東段,是在原有博物館的基礎上,于2005年初開始籌備、遷址新建的。博物館占地面積4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 10658平方米,是一座上圓下方,體現東方民族天圓地方文化理念的現代化建筑。上下三層分布有10個展廳,兩個多功能廳?;菊箯d有古菱齒象展廳、歷史 文物展廳、紅色革命展廳、民俗風情展廳、文化藝術展廳、發展遷安展廳、臨時展廳、主導工業展廳、多功能廳和城市規劃廳。
白羊峪
白羊峪長城旅游區白羊峪 ,位于遷安市大崔莊鎮。景區內白羊峪長城始建于明初,明晚期隆慶、萬歷年間包磚、加厚、修繕加固。其中,敵樓21座、保存完好的長城4552米。這里的大理石長城長約1500米、高10米、寬5米,城底及敵樓基礎多為大理石,萬里關山中十分罕見。黃臺山公園黃臺山公園位于遷安市河東區,占地34.21公頃,植有100多種植物。公園緊鄰國家級水利風景區——黃臺湖風景區。黃臺湖黃臺湖位于遷安市區西側,是一個在灤河古道上人工開挖的具有生態防洪和旅游休閑雙重功能的景區。近萬畝水面中有大小島嶼六座。湖東西兩岸設有游船碼頭,壩西有帶狀公園,壩東有黃臺山公園,3號壩南有天然浴場。西岸有1500年前的五里山摩崖石佛像。上游為人工防護林和濕地景觀,下游有露天防護林、濕地、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