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屬貴州省下轄自治州,位于貴州省西南部,素有“西南屏障”和“滇黔鎖鑰”之稱。地處黔、滇、桂三省區的結合部,珠江上游和南昆鐵路中段,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面積16804平方公里,人口348萬。有布依、苗、漢、瑤、仡佬、回等35個民族。1982年撤興義地區,設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轄興義市和普安、晴隆、興仁、貞豐、安龍、冊亨、望謨7個縣以及義龍新區,共有130個鄉鎮、2122個村。
殷為鬼方國。
春秋、戰國至秦、漢、兩晉為夜郎國、牂牁郡、夜郎縣、夜郎郡、興古郡。
南北朝時期為東爨、烏蠻。
唐、宋、元時期先后為西平州、盤州、于矢部、羅甸國、泗城州、普安路、普安部、安隆州。
明代為普安衛、普安府、泗城州、普安廳、普安司、普安州、安南所、安隆所。
明朝末年,南明永歷朝廷播遷安龍,改安隆千戶所為安龍府,屬于云南行省。
清代先后為普安衛、普安州、普安縣、安南衛、安南所、安籠所、安籠府、南籠廳、南籠府、安南縣、永豐州。清嘉慶二年(1797年),改南籠府為興義府,治所駐今安龍縣城;改永豐州為貞豐州,次年置興義縣。興義府轄貞豐州(今貞豐縣及望謨一部分),冊亨州(今冊亨縣),普安縣(今普安縣),新城縣(今興仁縣),安南縣(今晴隆縣),興義縣(今興義市)和捧鮓巡檢(今興義捧鮓鎮)。
民國三年(1914年),撤銷興義府,境內隸貴西道。
民國九年(1920年),撤銷貴西道,各縣直屬貴州省。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貴州分設11個行政督察區,黔西南州境屬第三行政督察區,治所駐興仁縣,轄興仁、興義、盤縣、安龍、貞豐、安南(今晴隆)、關嶺、普安、冊亨8個縣。
1950年初設立貴州省興仁專署,轄興仁、興義、普安、晴隆、關嶺、盤縣、安龍、貞豐、冊亨、望謨等10個縣,專署駐興仁縣城。
1952年12月4日,經國務院批準,改興仁專署為興義專署,專署移駐興義縣城。
1956年4月13日設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龍、冊亨、望謨、貞豐等4縣劃歸黔南州。7月18日,撤銷興義專署,所轄興義、興仁、盤縣、普安、關嶺、晴隆等6個縣劃歸安順專署。
1965年1月13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貞豐、望謨、安龍、冊亨縣,分別成立貞豐、望謨、安龍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和冊亨布依族自治縣。8月17日恢復興義專署,轄興義、興仁、盤縣、普安、晴隆、安龍、貞豐、冊亨、望謨等9個縣,專署駐興義縣城。
1971年1月1日,盤縣改為特區,劃歸六盤水市。
1981年9月21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興義地區,設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原行政區劃不變;同時撤銷貞豐、望謨、安龍、冊亨4個自治縣,設貞豐、望謨、安龍、冊亨4個縣。
1982年5月1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州府駐興義縣城。
1987年11月6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興義縣,建立興義市,州府駐興義市。
截至2012年,全州轄1市、7縣、1區,即興義市、興仁縣、安龍縣、貞豐縣、普安縣、晴隆縣、冊亨縣、望謨縣和頂效開發區。下設14個街道辦事處,74個鎮、49個鄉(其中3個民族鄉,即興仁縣魯礎營回族鄉、晴隆縣三寶彝族鄉、望謨縣油邁瑤族鄉),共137個鄉級政區。轄有119個居民委員會、1097個村民委員會,下設962個居民小組、12810個村民小組。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滇黔桂三省(區)結合部,貴州省西南隅、云貴高原東南端。地跨東經104°35′—106°32′,北緯24°38′—26°11′,東西長210千米,南北寬177千米。東與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羅甸縣接壤,南與廣西隆林、田林、樂業3個縣隔江相望,西與云南省富源、羅平縣和六盤水市的盤縣特區毗鄰。
地質地貌
黔西南州屬珠江水系南北盤江流域,屬典型的低緯度高海拔山區。整個地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最高點在興義市七舍、捧乍高原頂峰,海拔2207.2米;最低點在望謨縣紅水河邊大落河口,海拔275米,高差1932.2米,海拔大多在1000~2000米之間。州境內地形起伏大,地貌復雜,可分為5個不同地貌區,即低山侵蝕山地峽谷區;巖溶高原槽壩區;巖溶侵蝕高原區;巖溶侵蝕山地區;侵蝕山地河谷區。
氣候
全州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多年平均氣溫13.8~19.4℃,1氣候資源月平均氣溫7.1℃,極端最低氣溫-8.9℃(1968年2月14日出現在安龍);7月平均氣溫23℃,極端最高氣溫40.2℃(2006年4月11日出現在冊亨)。無霜期年平均317天,最長365天,最短219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589.1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352.8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89天,最多達216天(1981年),最少為137天(2009年)。極極端年最大雨量2047.8毫米(1965年晴隆縣),極端年最少雨量737.1毫米(1989年興仁縣)。降雨集中在每年5至9月,6月最多。熱量充足,雨量充沛,雨熱同季,無霜期長,終年溫暖濕潤。
水文
黔西南州境內河流均屬珠江流域,州境內共有河長10千米以上、流域面積大于20平方千米的河流102條,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是州內三條較大的江河。南盤江發源于云南沾益馬雄山南坡,區位交通由云南沾益、陸良、羅平八大河鄉,至興義三江口流靠州境,沿州南界,流經興義、安龍、冊亨,至冊亨雙江口與北盤江匯合,在州境內流長264公里,年徑流量一般在262—151億立方米之間,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194.9億立方米,流域面積6522.6平方千米,占全州地域面積的38.83%;北盤江發源于云南沾益馬雄山西北坡,由云南宣威、貴州水城,至普安龍吟丫口流靠州境,沿州北界,流經普安、晴隆、興仁、貞豐、望謨、冊亨,至冊亨雙江口與南盤江相匯入紅水河,在州界流長237千米,州內流長94千米,總流域面積8758.42平方千米,占全州地域面積的52.15%;南、北盤江在冊亨雙江口匯合后為望謨、廣西的界河,稱紅水河,沿望謨縣南緣,由西向東,經蔗香、壩從、渡邑至桑郎河口流離州境,流長44千米,年徑流量在523—249億立方米之間,流域面積1515平方千米。在三大河流的支流中,屬一級支流的河流39條,河流長1504.4千米;二級支流55條,河流長1097千米;三級支流12條,河流長188.1千米。烏蒙余脈在境內的烏龍山是南、北盤江的分水嶺,南盤江的支流由北向南注入南盤江;北盤江的支流由南向北、向西或向東注入北盤江。各河流從河源到河口,從分水嶺到河槽,兩岸坡度陡竣,匯流時間快,局部地段有跌坎、陡灘,水流湍急,河流的比降大。各河流一般在5月初水位上漲,流量和含沙量猛增,直至10月底河水才逐漸由渾變清,水位遞減。汛期5-9月的總流量占全年的80-90%,其中6-8月是豐水期。
水能源
黔西南州可供開發的水能資源豐富,水能理論蘊藏量為312.5萬千瓦(界河以半數計),比全國平均值高一倍,可供開發的水能資源發電量達1000萬千瓦以上,是全國三大水電基地之一的紅水河水電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建成魯布格電站、天生橋一、二級電站、平班電站、光照電站、董箐電站、魯貢電站等大中小型不電站,裝機達600萬千瓦以上,年發電量達到128億度以上。
礦產資源
黔西南州已發現礦藏41種,占全省發現礦種的一半,正式提交儲委批準有開發價值的21種。已探明的地下礦藏有煤、金、銻、鉈鋁、石膏、白云石、鉬、冰洲石、水晶、硅石、鈷、高嶺土等。其中煤炭資源是“西南煤?!钡闹匾M成部分,已探明儲量75.28億噸,遠景儲量190多億噸,名列全省第三位,多數發熱量為7000~8000大卡/千克,主要分布在普安、興仁、貞豐、安龍、晴隆、興義等地,可采量39.8億噸,2011年產煤礦1989萬噸。金礦資源已探明的特大型礦床1處、大型礦床4處、中型礦床1處、小型礦床4處及礦點、礦化點數十處,保有儲量占貴州省的90%以上,已探明的地質儲量約500金屬噸,遠景儲量1000噸以上,被中國黃金協會命名為“中國金州”。
生物資源
黔西南州植物種類達3913種以上。其中珍稀植物300多種,著名植物有叉孢蘇鐵、貴州蘇鐵、云南穗花杉、紅豆杉、輻花苣苔、伯樂樹等;油料植物有麻瘋樹、黃連木、油桐、油茶、烏柏、石栗、宜昌南、香葉樹、千年桐等;果樹植物有板栗、頭狀四照花、知梗四照花、貓兒子等;香料植物有花椒、山雞椒、竹葉椒、木姜子、砂仁薄荷等;纖維植物有棕櫚、構樹、野葛、山核桃麻竹、毛金竹、撐綠竹等。境內有中草藥資源近2000種,其中植物藥1800多種,動物藥163種,礦物藥12種。特色藥用植物有小花清風藤、環草石斛、艾納香、余甘子、通草、黑草、天花粉、黃精等。境內有野生動物12綱542種11亞種以上,其中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黑葉猴、云豹、金雕、黑頸鶴、蟒等6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獼猴、穿山甲、白腹錦雞、虎紋蛙等36種,境內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占貴州省的45.98%。境內擁有林地945.23萬畝,牧草地297.43萬畝。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為2805857人,其中,男性為人口1444274人,占51.47%,女性人口為1361583人,占48.53%;漢族人口為1691962人,占60.3%,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113895人,占39.7%;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789849人,占28.15%,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016008人,占71.85%。2012年末,全州常住總人口281.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90.46萬人;鄉村人口190.74萬人,年末城鎮化率32%。全州常住人口出生率12.58‰,同比下降0.37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5.79‰,同比下降0.41個千分點。
教育
2013年,建成了貴州灑金教育城、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北校區,擴建興義一中,修建了興仁第六中學、冊亨民族中學等,建成望謨第六中學、望謨民中、安龍第一中學、晴隆縣職業教育等項目,實施一批農村初中改造工程。實現普安、晴隆、望謨、冊亨4個縣寄宿制中小學生宿舍全覆蓋。
衛生
2013年,修建了黔西南州兒童醫院、黔西南州人民醫院新院,建成黔西南州精神病醫院,實施一批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和鄉鎮衛生周轉宿舍建設項目。
文化事業
2013年,建成投入使用州民族文化中心,修建強縣級文化館、圖書館、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新建10個鄉村少年文化宮、10個農民文化家園、5萬座廣播電視地面衛星接收站。
體育
2013年,實施縣級體育場地建設和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工程,建成9個鄉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60個村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和30個全民健身路徑工程。
社會保障
2013年,開工城鎮保障房6.06萬套、竣工1.17萬套,建成扶貧生態移民房1.04萬套、農村危房改造3.5萬戶。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49萬人,60周歲以上人員做到全保;城市低保月平均保障標準提高到364元,農村低保年平均保障標準提高到1988
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政府補助提高到320元,新農合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15萬元。新建或改擴建農村敬老院10所。
概述
2013年,黔西南州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58.91億元,同比增長15.5%。財政總收入完成126.3億元,增長22.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81.38億元,增長28.8%。財政支出完成209.61億元,增長15.7%。全州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650.18億元,增長16.7%;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425.29億元,增長26.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4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60元。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72%,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3年,黔西南州農業增加值完成85億元,增長7.0%。2013年全州糧食總產量91.8萬噸,同比增長4.5%,烤煙產量增長15%以上。甘蔗播種面積完成36萬畝,實有茶園面積1.3萬公頃,增長25.5%。
第二產業
2013年1-11月,黔西南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464.66億元,完成增加值166.22億元,同比增長15.5%,與銅仁市并列全省第5位,高于安順、畢節和遵義市。主要產品產量完成情況:黃金完成14028.66千克,同比增長50.1%;水泥完成497.58萬噸,增長41.7%;白酒完成3900千升,增長14.7%;發電量完成175.77億度,下降19.6%,化肥完成29.71萬噸,下降17.4%;鐵合金完成28.49萬噸,上升6.9%;碳化鈣1.93萬噸,下降72.5%;燒堿(折100%)完成600噸,下降97.7%。
第三產業
2013年1-11月,黔西南州固定資產投資完成為540.56億元,增速38.2%,增速排全省第3位。
2013年1-11月,黔西南州限上批發企業商品銷售額完成136.74億元,同比增長28.1%;零售企業商品銷售額完成67.42億元,同比增長20.9%;住宿企業營業額完成2.16億元,同比增長32.3%;餐飲企業營業額完成1664.2萬元,同比增長95.7%。限額以上單位零售額完成62.24億元,可比增速25.9%。
2013年,1-11月中西藥品類批發業銷售額同比增長27.2%、零售業銷售額同比增長54.4%;汽車類批發業銷售額同比增長102.5%;化工材料及制品類同比增長25.3%;通訊器材類手機促銷同比增長67.2%。
2013年11月末,全州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640.43億元,同比增長17.8%。其中城鄉居民儲蓄310.71億元,同比增長19.0%。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420.07億元,同比增長25.4%,全省排第四位。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貸款余額之和同比增長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