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河區,蘭州市轄區,位于蘭州市中南部,是蘭州市中心城區之一。七里河區東接城關、榆中,南與臨洮、永靖相連,西鄰西固,北與安寧隔河相望,形如不規則手掌,東西長21公里,南北寬33公里,總面積397.49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25平方公里。全區轄2鄉4鎮9個街道,60個行政村77個社區??側丝?7.1萬,其中農村人口8.96萬,截止2013年,有回、蒙、藏、東鄉、維吾爾等44個少數民族。2013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0.11億元,增長14.1%。區內建有西湖公園、西部歡樂園、石佛溝國家森林公園、黑鷹寺、云霖寺等名勝游覽場所,具有北方特色的牛肉面、烤羊肉、甜醅子等諸多風味小吃。
行政區劃編輯截止2009年,七里河區共轄9個街道、4個鎮、2個鄉:西園街道、西湖街道、建蘭路街道、敦煌路街道、西站街道、晏家坪街道、龔家灣街道、土門墩街道、秀川街道、阿干鎮、八里鎮、彭家坪鎮、西果園鎮、魏嶺鄉、黃峪鄉。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七里河區系甘肅省會蘭州市轄區。位于市區中南部,東與城關區交界,東南和榆中縣接壤,南與臨洮縣接壤,西鄰西固區、永靖縣,北臨黃河。地理坐標為東經103°36''一103°54'54'',北緯35°50'32''—36°06'12'',東西長21公里,南北寬33公里,面積397.94平方公里。
地形
七里河區地處黃河南岸,地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2321米。南部為石質山地,山高、谷深、坡陡,巖石裸露,雙嘴山最高海拔3004米,黃河谷地海拔1500米。
氣候
區境內屬大陸性半干旱氣候。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短。雨熱同季,垂直氣候變異顯著。氣溫、熱量、光照,隨海拔由南向北升高;降雨量由南到北降低。春季,降水少;蒸發量大,氣候干燥,常有春旱、寒潮降溫,風沙浮塵天氣。河谷盆地多煙霾。風向以東風、東南風為主。夏季,白天炎熱,早晚涼爽,初夏少雨,蒸發量大,干旱明顯;盛夏多雷雨,山區常出現冰雹災害,風向以東南風、南風為主。秋季,初秋多雨,光照少,濕度大;深秋降水減少,氣候變冷,常有寒潮降溫、早霜凍害。風向以西北風、北風為主。冬季,天寒地凍,滴水成冰,干旱少雪。盆地多煙霾。風向以北風、東北風為主。溫度,年際變化趨暖。冬季溫度偏高,春夏有時偏低明顯。年變化春季升溫快,秋季降溫快,春溫高于秋溫。夏季時低時高。冬季暖冬天氣較多。日變化,受云量影響較大。晴天,夏日最高溫度出現在14時至15時,冬日在13時至14時。日最低溫度均出現在凌晨日出前后;陰天,多云時氣溫日變化復雜,無一定規律。
自然資源編輯礦藏資源
七里河區礦藏資源按其成份分為三類:煤炭、巖石礦、土礦。煤炭主要分布于阿干鎮、大煤山、煤洞洼、馬場、青崗岔、灣溝、土兒溝。1952年勘測儲量5488.4萬噸。巖石礦,有玄武巖礦。主要分布在湖濉鄉湖灘村尹家灣子,含量12.5萬噸;石灰石礦,在黃峪鄉趙家洼村,儲量400萬噸;石英礦,在阿干鎮北煤山,儲量137萬噸;河卵石,在崔家崖鄉崔家崖村一帶;路標石,在黃峪鄉趙家洼村,存量約5000萬立方米。
植物資源
七里河區天然次生林,區境內9.1萬畝,分布在南部石質山地陰坡和半陰坡地帶。以山楊、樺樹為群體,有少量圓柏和云杉,伴生有虎榛子、角榛子、枸子、小檗、野薔薇、沙棘、丁香、珍珠梅、甘肅山楂等灌木。還有草莓、鐵桿蒿等草類植物及黨參、黃芪等200多種野生中草藥。
水資源
七里河區水資源,除過境水、溝谷水外,在溝谷地帶,馬灘、雷壇河口南、王官營、車家壩以北的向斜地段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正常年景可開采量為1291萬立方米。馬灘、崔家大灘是城市飲用水源地之一。
土地資源
七里河區境內土地主要分布在黃河階地、溝谷階地、黃土梁峁,石質山地海拔2800米以下。南部石質山地宜大規模植樹造林,種植糧食;中部黃土梁峁溝谷宜種植糧食作物,地勢較平坦處宜發展果菜生產;河谷階地,土壤肥沃,生物活動強烈,質地適中,易耕,保水肥,宜種植菜、果等經濟作物。黃河谷地,四級以下階地宜為城市建設用地。
人口民族編輯截止2013年末,七里河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有回族、蒙古族、藏族、東鄉族、維吾爾族等44個少數民族??側丝?7.1萬,其中農村人口8.96萬,其中常住人口41.59萬人 、城區人口31.05萬人,常住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045人,其中城區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211人;農村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83人。
交通編輯鐵路七里河區境所轄線路東起隴海線天水站,西至蘭新線安家河東站,北到包蘭線小紅山車站,南至蘭青線水車灣車站,含4條干線及紅會支線和蘭州樞紐環行線,118個車站,營業里程922.9公里,電氣化鐵路749.2公里,有基層站段(院)、中心32個,固定資產90多億元,職工37310人??拓涍\輸吸收區域近60萬平方公里。 公路七里河轄區系甘新公路、甘川公路、蘭郎公路、蘭阿公路、蘭阿榆公路、南山公路、龔湖公路、西湖公路等公路交匯處。城區西津路、濱河路系市區主干道。據在小西湖廣場處統計,平時每小時通過3360輛機動車輛,高峰時通過3900多輛機動車輛。
經濟編輯綜合
截止2014年3月,全區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8.4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0.54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4.3%,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0.25%,拉動經濟增長3%;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4.19億元,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0.58%,拉動經濟增長6.1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3.72億元,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9.17%,拉動經濟增長3.98%。
第一產業
截止2014年,完成農業增加值0.54億元。一是備耕資金、物資充足,春耕生產正在有序進行,全年農作物播種開端良好。二是畜牧業生產穩步增長。一季度全區牛存欄7586頭,比2013年有所增加,牛奶產量6844噸,生豬存欄2.17萬頭,生豬出欄1.58萬頭。羊飼養量2.45萬只,家禽存欄14.13萬只,出欄6.51萬只,同比2013年增長32.59%,禽蛋產量301噸。其中特種養殖穩步增長,一季度全區飼養獺兔3220只,野豬1000頭。
第二產業
截止2014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低開走高,完成工業總產值79.5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48.3億元,較2013年同期增加5.8億元。
第三產業
截止2014年3月,全區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33.72億元。核算依據指標有增有減,其中批發業商品銷售額同比2013年同期增長32.7%;零售業商品銷售額同比2013年同期增長18.7%;住宿業營業額同比2013年同期增長14.42%;餐飲業營業額同比2013年同期增長17.15%;房地產銷售面積4.7萬平方米,同比2013年同期增長72.35%;重點服務業(納入核算的有7家)營業收入0.27億元,同比2013年同期下降42.2%;一般公共服務支出0.62億元,同比2013年同期增長28.04%。
社會編輯教育
截止2008年末,全區共有學校184所(包括幼兒園),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投資809萬元,實施了2所寄宿制學校建設、2所學校排危改造、11所農村學?!叭摹惫こ?,截止2008年末,全轄區共有中小學136所,其中區屬中學15所,小學103所。全轄區在校學生總數達58231人,教職員工4134人,其中專任教師3682人。全轄區共有幼兒園48所,在園幼兒6745人,教職員工753人。
衛生
截止2008年末,全區共有43所醫院。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投資671.38萬元,完成了晏家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體工程和5所鄉鎮衛生院改造,2008年年末,轄區內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含個體診所344個,病床4033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4499人。
民俗編輯蘭州鼓子蘭州鼓子以名蘭州鼓子詞,是流行于蘭州地區的民間曲藝也是中國古老曲種之一。它以唱為主,有單檔、雙檔、三人唱之分;主要表演手法是唱和說,一般采用自彈自唱,講究說、嚎、彈、唱,演員的手勢和面部表情都要給聽眾以美感。蘭州鼓子曲牌豐富,唱腔優美,風格高雅,韻味悠長,且鄉土氣息濃厚。截止2009年已收集的曲牌約有一百多種,聲腔分為平調、鼓子、越調三種。伴奏樂器以三弦為主,揚琴、月琴、琵琶、二胡、板胡、梆子、小鈴、蕭、笛為輔。 太平歌太平歌是過去蘭州人民最喜愛的一種曲藝形式,群眾基礎廣泛。太平歌有兩種表演形式:一種為清咸豐年間流傳下來的表演形式,一人擊鼓,周圍的人自由唱太平歌,歌詞內容多為《三國》、《水游》中的歷史英雄人物。四句一闋,接連數闋不止,表達出英雄人物一生重要事跡。另一種表演形式是在太平鼓表演完一場后的間隙中,由一人唱一曲小令,一人擊太平鼓為節拍,內容多表達勞苦大眾的生活,有哀怨、有相思,也有憤世小令。太平鼓表演間隙唱的太平歌,城關地區也叫身歌小曲,即興表演,為社火隊助興添趣。
美食 陳春麻辣粉陳春麻辣粉是現定居蘭州的川味“麻辣陳”傳人陳德金1989年來蘭后,在傳統配方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口味,創出的一個最受歡迎的川味小吃。陳春麻辣粉的湯采用土雞熬制,在熬制過程中從調料到火候諸工藝都經過嚴格的把關,味道別具一格。1992年首屆蘭州絲路節、93蘭交會和1994年第四屆中國藝術節舉辦期間,陳春麻辣粉被評為地方名優小吃和“中華老字號”。1997年12月上旬由中國烹飪協會在杭州舉辦的“中華名小吃”認定活動中,陳春麻辣粉再獲殊榮。 熏雞朱家熏雞采用最上乘的沙仁、桂皮、內扣等20余種調料按比例配制,產品熏香濃郁、色艷味佳、油而不膩、爛而邊絲、咸淡適宜,是走親訪友及宴席珍品,經營10年常盛不衰。 豬臟面豬臟面是用豬大腸烹制的風味面食,清代蘭州人創制,民國時以宣家巷的風味最佳。因制作精巧、軟爛醉香、風味獨特而頗受歡迎。做豬臟面時,選用新鮮的肥豬腸,用食鹽、堿和醋水反復搓洗,并用清水沖凈,直至除去異味。食用時,再用煮過面的灰湯將腸煮熟,切成小段。將拉面條撈至碗里,澆湯,加肥腸段,并調以蘿卜片,佐以蒜泥、辣椒油、食鹽、大蔥、陳醋等,吃起來光滑流暢,風味獨具。
旅游編輯石佛溝國家級森林公園石佛溝森林公園位于蘭州市區南16公里處,占地面積近10萬畝。公園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內,為一東西走向的山溝,地勢南高北低,海拔1950米—3124米。1992年,國家林業部批準石佛溝為國家森林公園。 小西湖公園
小西湖小西湖公園位于七里河東側,西津西路與濱河南路之間,原系明朝肅王府園林,名曰”西園“,號稱蘭州古八景之一。光緒六年(1880年)總督楊昌浚由浙調甘,為寓不忘鄉土之意,再次重建改名為小西湖,又名“蓮池夜月”。后幾經戰亂,至建國前夕,湖廢園毀,昔日勝狀,不復有矣。 銀灘大橋蘭州銀灘大橋北起安寧營門灘,南至七里河馬灘,是黃河上游的第一座大型現代化斜拉式大橋。蘭州銀灘大橋全長1 391.41米,橋面寬25.5米,由主橋、引橋、引道三部分構成,由鐵道部第一勘探設計院設計,鐵道部第二工程局施工,于1997年3月15日開始修建,2001年8月18日正式通車。
銀灘大橋銀灘大橋正好處在黃河“S”形大轉彎處,地勢平坦,周圍是大片的灘涂和荒地。由于周圍目前基本上還是一片荒灘,在空曠的野地襯托下,銀灘大橋像一條銀色的巨龍俯伏在大地上。夜晚,橋上斜拉桿上連綴的彩燈齊放,銀灘大橋像一把懸在夜空中的彩扇,分外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