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縣隸屬甘肅省天水市,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北部,渭河支流葫蘆河下游??偯娣e1601平方千米??h人民政府駐興國鎮,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h境內海拔1120米—2020米。秦安縣屬隴中南部溫帶半溫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0.4℃,正常年景年均降水量507.3毫米。秦安縣屬隴中黃土高原西部梁峁溝壑區,山多川少,梁峁起伏,溝壑縱橫,是甘肅省十八個干旱縣之一。秦安縣縣轄17個鄉鎮,428個行政村,6個社區,總人口61.6萬人(2011年),其中農業人口57.4萬人??偯娣e1601平方公里,人口密度384人/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5.17萬畝,人均1.73畝。(2011年)2012年輸轉城鄉勞務人員11.1萬人,創勞務收入11.8億元。秦安,古稱成紀,史載“羲里媧鄉”地,已發現仰韶、馬家窯、齊家文化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72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即大地灣、興國寺、文廟大成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5處。行政區劃編輯2015年,秦安縣轄8個鎮、9個鄉:興國鎮、西川鎮、郭嘉鎮、蓮花鎮、隴城鎮、葉堡鎮、五營鎮、魏店鎮、劉坪鄉、中山鄉、安伏鄉、王鋪鄉、千戶鄉、王窯鄉、云山鄉、王尹鄉、興豐鄉。共有6個社區、428個行政村。位置境域秦安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北部,渭河支流葫蘆河下游。秦安縣經度:105.69,緯度:34.89??h域東西長約65公里,南北寬約50公里。地勢縣境內海拔1120米—2020米,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水文最大河流葫蘆河由四大支流清水河、南小河、顯清河、西小河等河流匯成,自北而南,縱貫秦安中部。氣候屬隴中南部溫帶半溫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0.4℃,正常年景年均降水量507.3毫米。
經濟編輯綜述
2012年第一季度實現生產總值5.5億元,占年計劃41.15億元的13.4%,同比增長14.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96億元,同比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1.7億元,同比增長18.1%;第三產業增加值2.8億元,同比增長14.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9億元,占年計劃19.85億元的25.1%,同比增長20.3%。1—4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9億元,占年計劃31.26億元的15.7%,同比增長46.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6375萬元,占年計劃2.3億元的27.7%,同比增長2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6元,占年計劃12286元的36.8%,同比增長16.6%。2012年1—4月份,秦安縣財政收入完成7277萬元,占年預算1.98億元的36.7%,同比增長9.6%,財政支出完成5.88億元,同比增長26.3%。
第一產業
2009年底,秦安縣果椒總收入4.41億元,增長25%。新建養殖小區15個,新增養雞100萬只,畜禽飼養總量達到352.7萬頭(只)。2009年新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7個,推廣玉米全膜覆蓋技術9萬畝,種植洋芋15.4萬畝,新建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5000畝,糧食總產達18.8萬噸,增長20%。
第二產業
秦安縣截止2010年底,秦安縣工業企業從業人員達到16347人,實現總產值15.96億元,工業增加值3.85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戶,實現工業產值4.45億元,工業增加值1.1102億元,稅金361.12萬元。
第三產業
至2012年4月底,秦安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57.3億元,較年初增長9.2%;各項貸款余額24.5億元,較年初增長3.4%。
交通編輯公路
秦安是天水的北大門,天巉公路、靖天公路縱貫南北,涇甘公路橫穿東西,葉蓮公路、蔡蓮公路建成通車,已成為溝通隴東、隴南、蘭州及西安的交通樞紐。2005年以來,秦安縣建成和正在實施公路項目達62個,總工作量2.54億元。新建二級公路1條40.39公里,新改建三級公路3條21.52公里,四級公路3條58.8公里,農一級、農二級公路64條316公里,新建及加固橋梁568.7米/10座。截至2011年,秦安縣由1條國道主干線和3條省道組成的縱貫南北,橫聯東西,銜接毗鄰周邊縣區的主干道公路網已初具規模,由205.927公里縣鄉公路和1341.03公里鄉村道路構成的干支相連。至2011年,秦安縣通車總里程為1784.42公里,其中國道52公里,省道187.12公里,縣鄉公路204.27公里,鄉村道路1341.03公里。秦安縣鄉鎮通班車率100%,行政村通班車率70%,有客運班線30條,貨運專線21條。秦安縣由1條國道主干線和3條省道組成的縱貫南北,橫聯東西。
鐵路
秦安站是寶蘭客運專線的普通中間站,寶蘭客運專線秦安站位于310國道(天巉公路)以東、鴨兒溝以南葫蘆河以西區域。結合車站站房出入口設置站前廣場、公交車、出租車及社會停車場。車站總建筑面積10000多平方米,按2站臺4道設計,站房建筑面積近3500平方米,最高聚集人數可達1000人。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事業
2010年,秦安縣小學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升學率分別達到99.70%、97.49%、99.81%和95.03%。初中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升學率分別達到98.90%、96.23%、99.98%和55.36%。 2008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線1406人,2009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線1614人,2010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線1802人,2011年高考二本以上線突破2000人,通過“走出去”培訓校長218人次,培訓教師2400多人次,參加“國培計劃”和“網絡研修”培訓教師達1600多人。實施項目學校91所,項目總投資1.24億元,新、改建校舍建筑面積11.53萬平方米,其中消除危房4.21萬平方米,落實學校建設用地510多畝。劃撥學校建設用地313畝,完成了縣二中、縣職校、興國四小、興國一小、興國三小改擴建工程,興國中學、興國二小、縣第二幼兒園搬遷新建,啟動了縣一中改擴建工程,橋南初中建設項目。
醫療衛生
2006年至2009年完成了25個醫療衛生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完成總建筑面積22945平方米,完成總投資2603萬元; 2009年至2010年啟動和實施了包括縣醫院住院樓、中醫院門診樓、婦幼保健院及中山、千戶衛生院災后重建及擴大內需建設項目共8個,至2010年底,已完成總建筑面積28311平方米,完成總投資4033萬元。至2010年低,縣、鄉680名衛生技術人員中,大專、本科1751人,占54%,與2005年相比增加了15個百分點;中、高級職稱214人,占32%,與2005年相比增加了10個百分點。
文化事業
2006年至2010年期間,秦安縣新增農村文化場所建筑面積1.8萬元平方米。爭取到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項目資金360萬元,完成了郭嘉、蓮花等1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總建筑面積4300平方米,實現了“鄉鄉都有文化站”的目標。實施了“農家書屋”工程建設,投資837.5萬元共建成農家書屋335個,占秦安縣行政村的78%,總建筑面積6197.5平方米。在五營、隴城兩鄉鎮實施了總投資30萬元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在秦安縣428個行政村實施了總投資183萬元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村級服務點建設工程。 “十一五”期間,該縣立足地域特色文化資源優勢,創排了秦安小曲劇《殺雞宰鵝》、《村官浪漫曲》、《情系學子》、《鶯鶯拷紅》、《生日》5個現代小戲。
風景名勝編輯秦安古稱成紀,素有“羲里媧鄉”之稱。有大地灣、興國寺、文廟大成殿等3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發現仰韶、馬家窯、齊家文化等新石器時代 文化遺址68處,省、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3處。秦安歷史上就是古“絲綢之路”的要沖,三國時期的街亭戰場就在縣內隴城一帶?!杜畫z祭典》和《秦安蠟花舞》、《殼子棍》分別進入國家級和省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名優特產編輯蜜桃秦安蜜桃色艷味美,營養價值高,還有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之功效。有“天有王母蟠桃,地有秦安蜜桃?!敝雷u,并榮獲“中華名果”稱號,還被列入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花椒秦安花椒以顆粒大、色澤艷、麻味醇、綠色營養而譽滿全國,已成為甘肅乃至西北地區優質花椒生產第一縣?!扒匕不ń贰睉{借其優良的品質、獨特的地理優勢,被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準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蘋果秦安氣候條件優越,孕育了聞名遐邇的“花?!碧O果,新發展的4—5代“花?!焙透皇肯盗刑O果更是色鮮味醇,果型端正,風味獨特,遠銷國外俄羅斯、尼泊爾、印度等國家,國內上海、廣州、湖南、河北、內蒙、青海等地。麻腐饃秦安麻腐饃一道特色小吃,餡料用麻子磨制而成,以五香粉、食鹽、蔥花等佐料拌入并適當加入豬油,用發酵好的面團搟成薄餅做包皮。成品饃潔白松軟,香味獨特。涼粉秦安涼粉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制作考究,佐料獨特。用蕎麥制成的涼粉柔軟滑爽,用豌豆制作的涼粉晶瑩透亮,還有用扁豆、粉面等制作的涼粉。其中用蕎麥制作的涼粉工藝復雜,風味俱佳。吃起來清爽可口,往往使人食欲大增,胃口大開。釀皮秦安釀皮是秦安著名的地方風味小吃,釀皮加上油潑辣椒、精鹽、醬油、蒜泥、芥末、香醋,再加一小撮青菜,具有色艷味美、油濃汁足、涼爽利口、噴香解暑之特點。其食法可涼可熱,四季皆宜。酸辣肚絲湯酸辣肚絲湯是秦安的一道獨特小吃,成品湯色黃亮,肚絲湯之所以能成為秦安
麥稈編 (3張)
的一道獨特小吃,其關鍵原因是秦安水質的特殊性,用其它地方的水燒制的肚絲湯遠沒有秦安肚絲湯好吃。辣子面秦安辣子面又叫杠子面,用杠子壓揉面團,小米面做成面波,搟成片,切成麥稈細的條,清水煮熟,柔軟適度,不粘不糊,調上油潑辣子、醋、姜粉、蕪荽等,別有風味。麥稈編秦安麥稈編,是流傳于甘肅省秦安縣的一種傳統手工技藝,歷史悠久藝,造型獨特,工藝精美而頗受市場青睞。秦安麥稈編技藝入選第二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