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北區屬欽州市轄區,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北部灣沿岸,欽州市西北部,東連靈山縣,南接欽州市欽南區,西接上思縣,北鄰南寧市良慶區。欽北區地理位置優越,是欽州市的北大門,扼大西南出海通道之要沖,南北高速公路、二級公路穿境而過,欽北區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臨近北部灣,是大西南出海的關鍵地段。至2010年底,欽北區轄11個鎮,總面積2179平方公里,居住有漢、壯、瑤、苗、侗等10多個民族,總人口約74.9萬,常住人口58.14萬。2012年欽北區GDP接近100億元達98.4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6.3%。 2013年欽北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0.9億元,同比增長13.4%,財政收入6.41億元,較2012年增長19.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4.6億元,同比增長58.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2.1億元,同比增長34.3%,增速排第二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9億元,同比增長13.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8元,增長9.5%;農民人均純收入7649元,增長12.8%。 欽北區享有“中國黑葉荔之鄉”和“中國果園雞之鄉”的美譽。
欽北區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寧越郡為欽州總管府,元改為欽州路,明初改為欽州府,民國年間改為欽縣,屬廣東省欽廉專署所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廣東省設欽廉行政專員公署,1951年改隸廣西省,設欽北壯族自治縣,1955年復隸廣東省,曾一度合并到湛江專區。1965年7月欽北區再隸廣西壯族自治區,改為欽州地區行政專員公署,下轄上思、防城、欽州、靈山、浦北、合浦、北海七個縣市,欽北區屬欽州。1983年10月劃出北海市。1985年,防城港從防城縣分出。1987年7月劃出合浦縣歸北海市管轄。1993年5月防城港市成立,劃出防城縣和上思縣歸防城港市管轄。1994年6月28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欽州地區,設立地級欽州市。 欽州市新設欽北區、欽南區。2000年,欽北區轄12個鎮。2005年,那香鎮并入板城鎮。
行政區劃編輯2010年欽北區行政區轄11個鎮,2012年,將欽南區管轄的向陽街道辦事處沙坡社區、永福社區、南珠街道辦事處白水塘社區、北營社區,水東街道的小江社區、山塘社區劃歸欽北區管轄。 欽北區行政區劃
鄉鎮面積(k㎡)人口下轄村莊
大寺鎮271.828.9萬大寺社區、屯強、新曉、四聯、宿禾、天安、屯妙、廣瑯、百慶、屯首、敦民、南間、那桑、那葛、那河、三益、三門灘
小董鎮150.316.9萬小董社區、那蘭、多隆、中花、那料、那道、那學、榃頭、東聯、吉水、逍遙、板董、奇陵、榃樓、龍眼、西陵、那陵1
大垌鎮1553.6萬大垌社區;大垌、平山、良田、米家、大塘、歌標、大片、平遼、馬皇、江表、橫嶺11個村委會。
平吉鎮259.65.6萬平吉鎮社區、平吉、古秀、八仙、榃蘭、平沙、新勝、古隆、榃標、牛江、白鶴垌、賢架、廣平、平里、大田、永隆、湴塘、彭良、朱林、三冬
青塘鎮124.33.1萬青塘社區、紅村、高峰、華嶺、青塘、青全、榃山、青華、新村、榃鋪、大岐、決竹、青蘇、那路
板城鎮1804.6萬板城社區、眾仁、厚孟、中心、新城、朝陽、板中、牛寮、屯車、板城、竹山、三聯、屯茂、六蝦、寧家
那蒙鎮137.73.8萬那蒙社區、四維、平福、六馬、湴山、那桂、板選、屯周、陂角、竹山、那蒙、屯里、岳馬、朱砂
長灘鎮 4萬長灘鎮社區、古勉、新勤、榃裊、那裊、勝利、新鋪、屯六、榮慶、馬朝、屯巷、談讀、連豐、上汶、那谷
新棠鎮1123.5萬新棠鎮社區、南局、屯林、平況、那黎、屯樓、屯王、榃忠、南忠
貴臺鎮210.672.4萬貴臺社區、那邏、愛國、屯良、百美、大路、那美、那樸、洞利、那桃、那略
大直鎮370.55.8萬大直社區、那天、屯蒙、大利、富雄、英雄、那光、勝利、充文、大直、彭久、那泮、派畝、雙那、屯筆、義和、那桃、天巖、米拱、屯品、那么、屯寬、王崗
(各鎮面積和各鄉鎮人口參考來源 )
人口民族編輯根據第6次人口普查數據:到2010年底,欽北區總人口約74.9萬。漢族、壯族為欽北區的
欽北區古竇風光世居民族,各鄉鎮均有分布。到2012年底,欽北區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欽北區欽北區位于北回歸線以南,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背靠中國大西南,面向東南亞,臨近北部灣,是大西南出海的關鍵地段,區位優越,交通方便。東連靈山縣,南接欽州市欽南區,西接防城港市上思縣,北鄰南寧市的良慶區,距北海、防城港、首府南寧以及越南國均是100公里,總面積2179平方公里。
氣候
欽北區屬帶海洋性的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22攝氏度,年平均日照1801小時,無霜期345天,年降雨量2000多毫米。氣候溫和,熱量豐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土壤
欽北區境內多是赤紅土壤、水稻土、紫色土
水文
河流欽北區水資源豐富,河流眾多,最大的河流是茅嶺江。茅嶺江古稱漁洪江,又名西江,為欽州市內最大的河流。發源于市內板城鎮屯車村公所龍門村,流經那香、新棠、長灘、小董、那蒙、大寺、黃屋屯等鄉鎮,至康熙嶺鎮的團和、防城港的茅嶺注入北部灣茅尾海。干流全長112公里,流域面積2959平方公里。 干流坡為0.69‰,總落差135米,流域平均高程為109米。茅嶺江主河全在欽州市境內,流域面積1974平方公里。流域西部為十萬大山山脈。 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有板城江、那蒙江、大寺江、大直江等4條,二級支流有貴臺江、灘營江2條,三級支流有那灣河、平旺水 (防城縣境)2條,全河流呈扇形分布。 大寺江位于廣西欽州市大寺鎮,是欽州第一大河茅嶺江的一級支流,大寺江發源于防城港市上思縣公正鄉雞白村,流經上思公正、欽州貴臺鎮、大寺等鄉鎮,于大寺鎮老簡注入茅嶺江干流。 全長69.3公里,流域面積599.2平方公里,其中欽州境內河長46.7公里, 流域面積455.8平方公里。 地下水欽北區地下水分布不均勻,越往北地下水越少,但各地有差異:北部新棠一帶為紅色碎屑巖孔隙裂隙水,富水度甚弱;板城經小董至那蒙一帶,含水性較弱,巖相接觸帶和斷層破碎帶地下水較少。
資源編輯礦產資源
欽北區礦藏資源有石灰石、石膏、煤、錳、鈦鐵、金、重晶石、花崗巖、稀土等20多個礦種,其中錳儲量1900萬噸。
土地資源
至2010年底,欽北區土地總面積217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9786公頃,林地面積116263公頃。
生物資源
欽北區主要植被有松樹、杉樹、梧桐、竹、按樹等,經濟林有荔枝、龍眼、油茶、八角、紫膠等。欽北區境內還有國家保護的珍稀野生動物虎、豹、穿山甲、貓頭鷹以及蛇、蛤蚧等。
經濟編輯概況
欽北區著力發展資源型工業,逐步形成制糖、酒精、造紙、礦產品、松香、中成藥等支柱工業企業。 欽北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圍繞建設“新工業園區、新城區、新旅游景區、新農村”的“四新”目標,加快了工業、城鎮、農業、旅游“四大經濟”健康協調發展,促進了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八寨溝的青山綠水2003年該區GDP完成25.7億元。2005年,欽北區榮獲了“自治區2005年度縣域經濟發展進步獎”,2011年全區GDP86.9億元,同比增長6.9%。2012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00億元達108.4億元,增長31.3%;引進國內到位資金突破100億元達114.4億元,增長46%;GDP接近100億元達98.4億元,增長16.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50億元達58.6億元,增長66.7%;財政收入突破5億元達5.35億元,增長4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61元,增長11.8%;農民人均純收入6782元,增長13%。三次產業比重由2011年的39.6:35.3:25.1調整為38.7:35.6:25.7。 2013年欽北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0.9億元,同比增長13.4%,財政收入6.41億元,增長19.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4.6億元,同比增長58.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2.1億元,同比增長34.3%,增速排第二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9億元,同比增長13.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8元,增長9.5%;農民人均純收入7649元,增長12.8%。
第一產業
欽北區主要農產品有優質水稻、水果、甘蔗、香蕉、竹子、玉桂八角、 茶油樹、蠶桑、禽畜水產和冬菜生產等。到2010年底,欽北區有水果面積333333公頃,水果產量10萬噸,其中僅荔枝的種植面積就達21333公頃,產量達3萬噸,且名優品種較多,如“南局紅”、“香荔”、“妃子笑”等30多種。欽北區香蕉的產量也達到了19萬噸,其他水果如龍眼、芒果、香蜜瓜、梅等也分別有幾千噸的產量,是欽州市乃至廣西的重要水果生產基地之一。2011年欽北區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7.7億元,增長5.8%。其中農業增長5.7%,林業增
市文化藝術中心長23.1%;牧業增長2.7%;漁業增長3.9%。糧食產量26.8萬噸,增長1.86%;水果產量28.9萬噸,增長6.2%。畜牧業保持平穩增長。肉類總產量9.9萬噸,增長2.2%。漁業生產平穩發展。水產品產量2.9萬噸,增長3.2%。 2012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3.3億元,增長7.2%;糧食總產量27.8萬噸,增長3.9%。新種甘蔗面積5萬畝,總面積達14.7萬畝。2013年欽北區扎實推進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產能計劃重點縣、糧食高產創建項目建設,全面實施農民收入倍增計劃,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8.1億元,增長5%,糧食總產量30萬噸,增長8.2%,水果總產量33萬噸,增長6.8%。深入實施“特色農業提升工程”,建成荔枝標準園1308畝,更新改良荔枝面積5500畝,建設宇鴻、科盛、民富賢等一批蔬菜示范基地,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15家。獲得中央補助專項資金1.08億元。 以工業促農業發展欽北區引進了臺灣、廣東、福建、長春、南寧等地企業新辦技術改造果菜品、木器、林化產、編織、制糖、制藥等本地資源型加工龍頭企業一批,其中比較大的有新宇罐頭食品廠、金頁制藥廠、日增松香廠等企業,總投資額超億元。帶動了該區貴臺
八寨溝風光、大直、大增、大垌及周邊上思、防城、邕寧等縣市10多個鄉鎮的松脂產業。欽北區的糖蔗、荔枝、果園雞、速生桉等已形成規模種養,以平吉、青塘、大寺為中心糖蔗基地,2003年發展到6萬畝,年進廠原料蔗達25萬噸以上;以新棠、長灘、那香為中心的荔枝全區已達40萬畝,每年全區出欄肉雞、肉鴨1000多萬羽,僅養殖肉雞、肉鴨一項,全區農民人均便可獲取近400元的收入。
第二產業
2011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71.9億元,其中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完成產值59.1億元。廣西新合力、漓源糧油等2家企業產值分別超5億元,建華管樁、祥云飛龍等12家產值億元以上企業累計完成產值27.1億元,占全區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75.1%。加大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全年共投入資金1.6億元,其中財政投入6980萬元。 2012年欽北區累計落戶項目106個,建成投產(試產)企業60家。成立工業園管委會,年內為工業企業融資4.2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增7家達37家,其中產值超億元企業20家。 欽北區2013年全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50.5億元,同比增長50.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4.6億元,躍居全市第一位,同比增長58.6%;引進內資項目到位資金144.6億元,完成市下達全年任務129億元的112.1%。2013年,欽北區年內新引進內資項目73個,其中投資超千萬元70個、超億元40個。合同投資總額
八寨溝景區152億元,比2012年增加了54.7億元,增長56.2%。新簽項目中投資超億元的大項目多,數量與質量并進,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工業園發展2010年皇馬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1.2億元,增長225.4%,新平整開發土地面積1600多畝,累計平整開發土地面積3710畝;新落戶項目19個,其中新落戶超億元項目7個,累計落戶項目68個,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6.6億元,稅收1266萬元,分別增長43.8%和20.5%。2010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111家,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9.3億元,增長23.5%,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6億元,增長32.5%。支柱產業迎難而上,礦產品加工企業實現工業產值13.8億元,增長20.4%。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3.5%。
第三產業
2012年,欽北區實際利用外資3454.3萬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4336.4萬美元,增長12.6%。居民消費需求進一步擴大,“家電下鄉”產品銷售3.2萬臺,增長40.5%,銷售額7498萬元,增長19.6%。2012年欽北區旅游業穩步發展,全年接待游客97.2萬人次,增長21.5%,實現旅游總收入6.1億元,增長19.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9億元,增長16.8%。 2013年欽北區全年接待游客138.7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1.8億元。
社會編輯科技
2007年以來,該區共組織科技下鄉的區直部門10個,科技人員480人次,該區大力實施科技
欽北區田園風光“素質工程”,多次對領導干部、科技人員、企業高層管理人員進行科技知識培訓,先后聘請專家、技術人員800多人次深入到各鎮村、工礦企業、學校等舉辦科技知識講座,并舉辦種養技術、管理技能等培訓班230期次,參加培訓人數達6萬多人次。
衛生
2010年底,欽北區已有45.69萬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占全區農業人口的80%以上;對鄉鎮衛生院國債項目實行公開招投標并抓好建設好,醫療衛生單位急救車實行免費接送病人,為群眾提供快速便捷的醫療服務;全區醫療單位實行執行統一藥價,切實解決藥品價格虛高現象;計劃推行單病種手術定價制度。
民生
2008年,欽北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7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49元。二是基礎教育有了新發展,民族教育得到加強。教學設施和師資建設明顯加強,2007年“兩基”工作順利通過國家檢查驗收。2013年欽北區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全區參加社會保險“五險”人數9.1萬人,征繳社會保險基金1.49億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實現全覆蓋,參保率達92.1%;享受城鄉低保33.1萬人次,城鄉醫療資助救助2.9萬人,五保供養6040人,救災救濟政策全面落實;完成12個五保村建設,新農合參合率達97.2%。深入實施“三業”行動富民工程,新增城鎮就業4057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 2013年欽北區新增就業1.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全區參加社會保險36.3萬人,新農保參保率達96.2%,新農合參合率達98.9%。全年救助城鄉居民32.9萬人次,救助五保戶5752人。
城鎮建設
至2010年底,欽北新城區完成了2.36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詳細規劃,欽北區行政信息中心綜合辦公大樓和區交通局、財政局、教育局、糧食局等區直單位的辦公大樓已相繼投入使用,其他10個區直部門辦公樓完成主體工程建設。2010年欽北區還下大力氣抓好街道、村莊的環境衛生整治,清理村莊垃圾
欽北區民居村落、污泥和路障,規范垃圾堆放點,做好改院、改圈、改水、改廁工作,硬化村內道路,積極開展村莊綠化,庭院凈化,積極開辟文體活動場所,倡導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促使農村形成文明向上的良好風氣。
交通編輯欽北區陸??战煌òl達便捷,南防鐵路、南北鐵路、黎欽鐵路以及南北高速公路、南北二級公路、欽陸一級公路、上大二級公路均貫穿境內,全區公路四通八達,柏油路、水泥路連接全區各鎮鄉村,交通運輸便捷。 欽北區有高速公路直達南寧機場、北海機場均在1個小時左右,直達越南也在1個半小時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