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區,隸屬于江西省吉安市,地處江西省中部,東徑114°56′~115°30′,北緯26°38′~27°10′。版圖呈長條形,周邊與吉安市吉州、吉水、永豐、興國、泰和五縣(區)接壤。青原區總面積914平方公里(2012年),境內地勢大體由東南向贛江逐級降落,該區域屬中亞熱帶,受寒暖氣流的交替影響,形成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2012年,常住人口總數為22萬人。全區轄1個街道、6個鎮、1個民族鄉。 2013年,青原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9.11億元,增長12.4%;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8.0億元,增長16.4%。青原區旅游資源有:青原山、渼陂古村、凈居寺等。建置沿革編輯2000年5月11日,青原區經國務院批準設立。轄原縣級吉安市的河東經濟技術開發區(副處級)、河東鎮、天玉鎮和從吉安縣劃入的東固鎮、東固墾殖管理區、富田鄉、云樓鄉、新圩鎮、文陂鄉、值夏鎮,以及從吉水縣劃入的富灘鎮 。2001年1月18日,吉安市青原區掛牌成立,并在吉安市金竹大道(后改為文天祥大道)舉行成立青原區揭牌授印儀式。2001
青原區 (7張)
年12月,河東鎮改置為河東街道。2002年1月,云樓鄉、富田鄉合并改置為富田鎮。2002年6月,東固鎮改置為東固畬族鄉。2010年8月,河東街道析置為河東、濱江兩個街道。2011年12月,文陂鄉改置為文陂鎮。
行政區劃編輯截止2013年全區轄1個街道、6個鎮、1個民族鄉:河東街道、天玉鎮、值夏鎮、新圩鎮、富灘鎮、富田鎮、文陂鄉、東固畬族鄉。共有18個社區、107個村委會。地理環境編輯位置
青原區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吉安市東南部,贛江東岸。其東部、東南部、南部、西南部、西部、西北部分別與吉水縣、永豐縣、興國縣、泰和縣、吉安縣、吉州區相接。地理坐標為東徑114°56′~115°30′,北緯26°38′~27°10′。
地形
境內地勢大體由東南向贛江逐級降落,從東南邊境依次為山地、丘陵、河谷平原。最高點為東南邊境大烏山,海拔高度1204.5米。
氣候
青原區地處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屬中亞熱帶,受寒暖氣流的交替影響,形成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春季濕潤陰涼多雨,夏季炎熱濕潤,秋季先濕后干,冬季寒冷干燥。無霜期長,是農業生產的優越氣候條件。
自然資源編輯水資源
境內地表水資源豐富。主要河流有贛江、富水、瀧江,其中富水流經區內4個鄉鎮;白云山水庫灌區灌溉面積5.3萬畝。有效灌溉面積7546公頃。
植物資源
2011年末森林覆蓋率為62.4%,盛產松、杉、竹等各種針、闊葉林木和茶油、茶葉、香菇、鮮筍、生姜等土特產品?;盍⒛拘罘e量180萬立方米;年采伐量2萬立方米;林地面積4.99萬公頃,其中濕地松面積為1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180萬立方米。土特
產品有茶油、茶葉、香菇、鮮筍。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其中有煤、石灰石、花崗石、硅石、錳礦石、鎢等。
人口編輯2012年,全區常住人口總數為22萬人,有漢、畬、回等民族。
交通編輯贛江沿境而過,區內梅林港碼頭上可溯贛江溝通閩粵,下可泛鄱陽湖與長江相聯;京九鐵路吉安火車站座落在青原中心城區;105國道縱貫青原城區南北;贛粵高速公路全線貫通后,南下深圳廣州時間只需5—6個小時;井岡山機場距青原區只有半小時車程。
經濟編輯綜述
2013年,青原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9.11億元,比2012年增長12.4%;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8.0億元。財政總收入總量在吉安市前進了一位,完成6.89億元,稅收占比提高了2個百分點;爭取上級各類項目資金5.4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7.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34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8308元,比2012年增長15.7%。
第一產業
2013年,青原區建設高標準農田1.8萬畝;糧食總產達13.3萬噸,實現連續豐收;糧食托市收儲達7500萬斤,除險加固12座小(二)型水庫;投資4148萬元,實施了東固、值夏防洪工程;完成造地1265畝,新增耕地1230畝;土地流轉2.09萬畝,新增井岡蜜柚、無公害蔬菜、花卉苗木、水蜜桃面積1.8萬畝,落實“井岡蜜柚富民產業千村萬戶老鄉工程”6000戶。引進金農花木企業和井岡牧業文陂基地;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35家;井岡綠寶成功創建省級龍頭企業。
第二產業
2013年,青原區先后在臺灣、廣東中山和浙江臺州等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20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3個;引進內資21.9億元,利用外資3679萬美元,分別同比增長25.1%和31.4%;現匯進資1489萬美元,同比增長45.6%,增幅列吉安市第二;出口創匯1.9億美元,同比增長35.7%。規模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42億元、利稅總額18億元,分別增長15.3%和71.4%,提前兩個月率先在全市完成目標任務;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8億元,增長20.1%。轄區內工業用電量達7億千瓦時,總量居吉安市第一。新增工業用地1500余畝;11條園區道路全面鋪開,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家,增量居全市第二;幫助企業爭取各類資金2033萬元、用地指標590畝,輸送員工2481人。
第三產業
2013年,青原區汽車文化貿易城、電子數碼城、天立文化創意街、井大陽光城圖書文化市場等專業市場建設有序推進,萬商匯小商品城如期開業,百望電子商城破土動工。金融機構相繼開業,金融稅收達2478萬元,比2012年增長66.3%;物流企業新增貨運車輛1300多輛,物流業稅收從2012年的357萬元增長到7300萬元。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
截止2013年,青原區轄9所中學、8所中心小學和1所九年制學校,有教職工1711人,高中(含職高)、初中、小學在校學生分別為6510人、7948人的和17160人。陸續投入校建資金7442.7萬元,拆除危房14428余平方米,改造危房9110平方米,新建校舍9.25萬平方米。投入322萬元為各中小學裝備實驗儀器、圖書等設備,青原區中小學的計算機數由2001年的不足20臺增加到1200臺;教育收費規范,2007年被省政府評為“規范教育收費示范縣”。
民生
2013年,民生事業支出7.6億元,,城鎮新增就業7368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9324人;城鄉居民醫療、養老工傷等保險基金征繳9377萬元。2.66萬名中小學生得到“兩免一補”,為4656名獨生子女戶和二女結扎戶購買了意外傷害保險,發放優撫、低保、醫療救助、社會救助以及高齡老人補助等3.67萬人次、資金4673萬元。
旅游編輯青原山:省級風級名勝區,有凈居寺、稠塘湖、
青原風光 (6張)
銅壺滴漏、天玉山四大景區50個景點140處景物景觀,凈居寺的佛教源遠流長,其歷史可追溯到唐朝神龍年間。 渼陂古村:在吉安市青原區文陂鄉,為南宋初年從陜西夏陽遷徙至此,距今有近千年的歷史。渼陂古村以明清建筑為基礎,融書院文化、祠堂文化、宗教文化、紅色文化和明清雕刻藝術為一體,被譽為"廬陵文化第一村"。 文天祥陵園:位于富田鎮鶩湖大坑,天祥陵園景區總面積39公頃,約580畝。 凈居寺:是青原山中的勝景。凈居寺建于唐神龍元年(七零五年),原名為“安隱寺”,宋崇寧四年(1105年)改為現名。
特產編輯東固竹筍:東固竹筍主要品種有鮮竹筍、清水筍罐頭、雞汁鮮竹筍系列筍制品。東固竹筍采用東固畬族鄉地區高山野生竹筍為原料。自上而下被稱為山珍“菜中珍品”。 東固茶葉:東固鄉茶葉現有品種:東固龍井、東固翠微、東固毛尖、東固炒青等。
名人編輯胡銓,南宋吉州薌城(今青原區值夏鎮人)。字邦衡,號澹庵,謚號“忠簡”。官至樞密院落編修。他是南宋一位堅持抗金嫉奸如仇的偉大愛國者,他的事跡和精神遺產當與岳飛、文天祥一樣。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出生于吉州廬陵淳化鄉(今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文家村)。是南宋時期杰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 梁興初,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梁必業,開國將軍。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