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鎮市是貴陽市下轄縣級市,位于貴州省中部,東經106°07′~106°32′,北緯26°25′~26°56′之間。
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1996年劃歸貴陽市管轄,1999年被省委、省政府列為貴州省首批建設的20個經濟強縣(市、區)之一。4A級著名景區紅楓湖位于清鎮市紅楓湖社區。
截至2013年,清鎮市轄9個鄉鎮5個社區,總人口50萬。行政總面積1492平方公里。2013年地方總生產總值175.01億元,相比2012年增長17.3%。
清鎮市先后獲得過“全國雙擁模范城市”、“全國科普示范市”、“全省科技工作先進市”,“省級文明衛生城市”、“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范市”等稱號。
元至元十六年,置八番宣慰司,十九年置順元等處宣慰司,二十年立亦溪不薛宣慰司?!洞蠖ǜ尽分^:“亦溪不薛,水西也?!睔v史上的水西,系指烏江上游鴨池河以西地。貞元元年以后,亦溪不薛宣慰司還隸于云南行省。元代,清鎮地區處于順元宣慰司和亦溪不薛宣慰司轄境的結合部。
明初,為貴州宣慰司轄地。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置威清站(今清鎮縣城新華路)。二十三年(1390年),分貴州宣慰司置威清衛,隸于貴州都司。崇禎三年(1630年),以水外六目地即阿戈、龍爾、龍夜、底區、化那、引葉遮勒六目所在的六慕則溪地置鎮西衛(今衛城鎮)、赫聲所(今茶店)、威武所(今甘溝)。這片地方為彝族世居地,故彝語稱為“引葉遮勒”,因是鎮壓彝族之后所置,故名鎮西。
清康熙二十六年,裁去威清衛、鎮西衛和赫聲所、威武所,以其轄境合并置縣。取威清之“清”、鎮西衛之“鎮”,定名為清鎮縣,治所于威清衛城(今清鎮縣城),隸安順府。
民國三年(1914年),清鎮縣屬貴西道。九年,直隸于省。二十四年,隸屬貴州省第一督察去(治所安順)。二十六(1937年)年,直屬于省。
1949年,隸貴陽專區,1952年劃歸貴定專區,1956年劃歸安順專區。1958年劃歸貴陽市,1963年復歸安順專區。1970年屬安順地區。1992年更名為清鎮市,改屬貴陽市,但建制一直未變。
區劃沿革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以威清、鎮西二衛置清鎮縣,取二衛首字為名,屬安順府。1992年撤縣設市。
1999年末,清鎮市行政區域轄4個鎮、6個鄉(其中3個民族鄉)、299個村委會、43個居委會。市政府駐紅楓湖鎮。
2001年末,清鎮市轄6個鄉(其中3個民族鄉),4個鎮、299個村委會、43個居委會。
2002年9月5日,貴州省政府批準同意調整紅楓湖鎮行政區劃,設立青龍街道。將紅楓湖鎮所轄的中心、青龍、東北等20個村及新華路、建國路、新民路等19個居委會轄區劃由青龍街道管轄,紅楓湖鎮所轄行政區域相應進行調整。
2002年末,清鎮市轄4個鎮、6個鄉(其中3個民族鄉),299個村委會、43個居委會。
2003年末,清鎮市轄1個街道、4個鎮、6個鄉(其中3個民族鄉),299個村委會、32個社區。
2004年,清鎮市政府駐地改為青龍街道辦事處。2006年3月27日,《省人民政府關于同意清鎮市調整站街鎮紅楓湖鎮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同意清鎮市調整站街鎮和紅楓鎮部分行政區劃,將原屬站街鎮的駱家橋村劃歸紅楓湖鎮管轄。
2007年11月12日,經貴陽省政府批準,新店鎮政府駐地自新店村遷移到徐家溝村。2007年末,清鎮市轄1個街道、4個鎮、6個鄉(其中3個民族鄉),30個居委會(社區)、299個行政村。2010年末,清鎮市常住人口46.80萬人。2011年9月,正式將清鎮市的百花湖鄉移交金陽新區管理。
2011年末,清鎮市轄1個街道、4個鎮、6個鄉(3個民族鄉):青龍街道、紅楓湖鎮、站街鎮、衛城鎮、新店鎮、百花湖鄉、麥格苗族布依族鄉、暗流鄉、王莊布依族苗族鄉、流長苗族鄉、犁倭鄉。共有38個居委會、299個行政村,1820個村民小組。市政府駐青龍街道紅旗路3號。
2011年6月,將青龍街道集中連片的10個城區居委會劃出設立紅新、新嶺2個社區服務中心。2012年4月28日,百花、巢鳳、紅塔3個社區服務中心正式掛牌成立。2012年11月15日,國務院批準同意將清鎮市的百花湖鄉劃歸貴陽市觀山湖區管轄。
2013年12月16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銷清鎮市犁倭鄉,設置犁倭鎮,鎮人民政府駐犁倭村,所轄行政區域不變;同意撤銷清鎮市暗流鄉,設置暗流鎮,將衛城鎮關口村劃入暗流鎮管轄,鎮人民政府駐關口村。
區劃詳情
截至2014年,清鎮市轄6個鎮、3個民族鄉:紅楓湖鎮、站街鎮、衛城鎮、新店鎮、暗流鎮、犁倭鎮、麥格苗族布依族鄉、王莊布依族苗族鄉、流長苗族鄉,以及新嶺社區、紅塔社區、巢鳳社區、百花社區、紅新社區5個社區服務中心。
地貌
清鎮市境地勢南高北低,大部分海拔在1180-1450m之間,最高峰寶塔山,海拔1762m,最低點在貓跳河口,海拔766m。
地貌上屬以山地、丘陵為主的丘陵盆地。南部淺丘洼地、緩丘坡地,中部丘陵盆地,地勢較開闊;北部巖溶丘陵山地,河谷地帶切割甚深。清鎮市山地占30.5%,丘陵占59%,壩地占5.5%,湖泊水面占5%。
水文
清鎮市,市境主要河流為貓跳河、暗流河,由南向北注入烏江。
氣候
清鎮市屬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4.1℃,極端最高氣溫34.5℃,極端最低氣溫-8.6℃。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2.7℃,平均最高氣溫27.1℃;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4.1℃,平均最低氣溫1.7℃,氣溫年較差18.6℃。無霜期283天;市境溫度以鴨池河谷地帶較高,東部、西南部低中山山地略低。冬暖夏涼、氣候溫和、舒適宜人、季風明顯。
冬半年(10-3月)盛行東北風,夏半年(4-9)月盛行偏南風,年主導風向NE,頻率13%。年平均風速2.7米/秒,最大風速19米/秒。
年雨量1180.9mm,市境雨量1021.2—1426.9mm間,雨量由南向北遞減,東部和西南部北坡為清鎮的雨量中心,北部鴨池河谷雨量偏少。夏半年雨量占年雨量80.4%,夏季(6—8)月占46.5%。雨季平均始于4月19日,終于10月17日,雨季長181天,一日最大降水量221.2mm。雨季雨量占年雨量83.7%。雨日(雨量≥0.1mm)186天,是全國多雨日區。雨量豐沛、氣候濕潤、雨熱同季、暖濕共節。
年平均相對濕度82%,最大月83%,最小月76%。最大極值100%,最小極值10%。
年平均總云量8.0成,陰天(云量8>成)230天,晴天(云量<2成)20天;年日照時數1228.2小時,日照百分率28%。由于山體遮擋,東部、西南部山地日照時數少100—200小時,北部丘原谷地少50—100小時;一年中63%的日子濃云密布或落雨不節,另32%的日子云量較多,致太陽輻射損失多,年總量87.2千卡/cm2?年,屬全國低值地區。陰雨常連綿、寡照輻射少。
一年四季,災害性天氣時有發生。以春、夏、秋季低溫冷害、春旱、伏旱、冰雹較為嚴重,洪澇、大風、凝凍亦常致害。
礦產資源
截至2014年,清鎮市已探明的主要礦藏有鋁土礦、赤鐵礦、硫鐵礦、煤、大理石等30多種,其中鋁土礦是貴州鋁廠主要的礦源基地之一。貓場礦區面積約80平方公里,遠景儲量2.1億噸,是目前中國已知鋁土礦中最大的連片礦區。
水資源
截至2014年,清鎮市紅楓湖、百花湖、東風湖“三湖”水域面積91.4平方公里,蓄水量達18億多立方米,可養殖水面占省的1/10。
截至2013年清鎮市總人口50萬,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經濟
綜合
2013年,清鎮市地方生產總值175.01億元,相比2012年增長17.3%,增幅在貴陽市各區縣市排名第五,占清鎮市計劃的102.9%,占貴陽市計劃的101.75%。
第一產業
2013年,清鎮市農業完成增加值14.3億元,相比2012年增長7.1%;完成農業總產值21.5億元,相比2012年增長13.2%。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9022元,相比2012年增長13.4%,增幅在貴陽市各區縣市排名第四,占計劃的90.8%,超貴陽市0.4個百分點。
第二產業
2013年,清鎮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累計完成166.05億元,相比2012年增長23%,占清鎮市計劃的95.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36.08億元,同比增長20.9%,占清鎮市計劃的81.8%,占貴陽市調整計劃的102.2%。
第三產業
2013年,清鎮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的76.81億元,相比2012年增長14.8%。2013全年接待生態旅游人數逾561.47萬人次,相比2012年增長54.37%;旅游收入33.1億元,相比2012年增長30%。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94.38億元,相比2012年增長21.7%,占清鎮市計劃的81.1%,占貴陽市計劃的107.1%,增幅在貴陽市各區縣市排名第五(其中第2名并列);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8.22億元,相比2012年增長28.4%,在貴陽市各區縣市排名第四。
招商引資實際利用內資121.33億元,相比2012年增長42.24%,占清鎮市計劃的105.2%,占貴陽市計劃的105.6%;實際利用外資2185.1萬美元,同比增長30.3%,占清鎮市計劃的96.3%,占貴陽市計劃的100.1%。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2086元,同比增長10.3%,增幅在貴陽市各區縣市排名第二,占計劃的88.9%,超貴陽市0.3個百分點。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9.43億元,相比2012年增長15%。
財政總收入完成19.83億元,相比2012年增長26.25%,占清鎮市計劃的104.24%,占貴陽市計劃的103.8%。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9.87億元,相比2012年增長17.7%,占清鎮市計劃的81.5%,占貴陽市計劃的102.1%。
2013年,清鎮市完成項目融資5.08億元;完成銀行貸款融資4650萬元。開展大規模招商活動,對接洽談企業150余家,投資意向30余家,含框架性協議在內共簽約項目12個,總投資達200億元以上。完成林織鐵路林歹至塘寨新建設并投運,組織供應電煤35萬噸、鋁土礦38萬噸,爭取高載能企業用電補貼、技改資金、中小企業專項資金等共5720萬元,塘寨電廠、貴州廣鋁、海螺水泥等企業正常生產,西南水泥、磊鑫鋼結構、螺旋鋼管廠等新建成企業達產增效。
2012年末,清鎮市高等教育招生2151人,在校生3360人,畢業生850人;中等職業教育招生1200人,在校生4036人,畢業生792人;普通高中招生4001人,在校生10106人,畢業生2049人;普通初中招生7997人,在校生24960人,畢業生8635人;普通小學招生5938人,在校生33788人,畢業生7528人;幼兒園在園幼兒12346人;特殊教育在校生59人。
文化
2012年末,清鎮市有廣播電視臺1座,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館藏書量5萬冊。廣播人口覆蓋100%,電視人口覆蓋率100%。
科技
2012年末,清鎮市安排市級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1853萬元,實施市級科技計劃項目41項。組織實施省、市科技項目8項。
社會保障
2012年末,清鎮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31萬人,比上年增長13.96%,其中在崗職工基本養老保險4.02萬人,比上年增長13.52%,離退休職工基本養老保險1.29萬人,比上年增長19.77%;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32萬人,比上年增長8.42%;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6.92萬人,比上年增長6.31%;參加生育保險人數4.15萬人,比上年數基本醫療保險參保增長11.22%;工傷保險參保人數3.81萬人,比上年增長14.01%;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5.80萬人,比上年增長1.58%;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5.96萬人,參合率達97.62%。
全市城鄉各級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共11個,有床位657張,年末收養人員74人;城鎮各種社區服務設施63個;城鄉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達16589人,其中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3578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13011人;國家撫恤、補助優撫對象總人數達到2386人。
醫療衛生
2012年末,清鎮市擁有衛生機構364個,其中:醫院14個、衛生院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醫務所室11個、診所32個、門診部1個、保健院1個、疾控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衛校1個、村衛生室292個。衛生機構床位1429張(包含醫院、衛生院),全市衛生機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397人,醫生549人(包括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
清鎮市境內有貴黃高等級公路、貴州省標準的第一條雙向6車道高速公路—清鎮(貴陽清鎮-安順鎮寧)高速,以清鎮作為起點,并穿境而過、321國道、320國道、站織公路和湖林鐵路支線在境內縱橫交錯;同時,清鎮是省城貴陽的西大門,是通往云南、四川、廣西和省內安順、興義、六盤水、畢節及黃果樹、龍宮、織金洞、百里杜鵑等景區的必經之路,是貴州西線旅游第一站。
“車出清鎮必有路,有路就有收費站”,這是清鎮市外部交通的現狀。2012年12月8日,在清鎮撤縣建市20周年紀念日,這個狀況將得到改變。屆時,作為紀念日獻禮工程的金清線將實現通車。這條不收費的市政道路,將讓金陽到清鎮的車程縮短到10分鐘。
金清線起點位于金陽新區興筑西路,橫跨“百花生態新城”,出口位于清鎮職教城。據介紹,金清線是貴陽首條中心城區連接三縣一市的城市一級干道。按照規劃,金清線為雙向6車道的城市一級干道,道路全長15.4公里,計劃投資19億元。金清線將大大縮短貴陽中心城區到清鎮市的距離。屆時,從金陽新區到清鎮的時間將縮短到10分鐘左右,而且不用繳納過路費。
801、802路公交車的正式開通,極大地縮短貴陽中心城區到清鎮市的距離,清鎮到金陽的時間縮短至10分鐘左右,且不用繳納過路費,加快了清鎮市融入貴陽市中心城區的步伐,優化了清鎮市的發展環境、有力推動清鎮市經濟社會發展。
清鎮市先后獲得過“全國雙擁模范城市”、“全國科普示范市”、“貴州省科技工作先進市”,“省級文明衛生城市”、“貴州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范市”等稱號。
清鎮市境內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紅楓湖、省級風景名勝區百花湖和市級風景名勝區東風湖。波光瀲滟的紅楓湖,湖面開闊、湖灣秀麗,山中有湖、湖中有島、島中有洞、洞中有水;山青水碧的百花湖;雄奇險峻的東風湖,兩岸疊峰,湖水悠長,溝壑溶洞,巖穴飛泉。清鎮市每年舉辦中秋瓜燈節,紅楓湖旅游節等。
紅楓湖
紅楓湖風景名勝區距清鎮市城區5公里,景區面積為24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57.2平方公里,相當于1.0個杭州西湖面積,水質清潔。湖中170多個島嶼星羅棋布。紅楓湖集山景、水景、洞景、林景于一體,湖面遼闊浩瀚,湖灣曲折秀麗,島嶼,溶洞奇特;林茂花香鳥鳴。山里湖、湖里島、島中洞、洞中湖的奇特景色,構成獨特的高原風光。
1980年,貴州省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了紅楓湖風景區總體規劃。1984年,在原規劃的基礎上,由國家規劃設計研究院重新制訂紅楓湖風景區總體規劃。1987年,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紅楓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88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為第二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整個景區的開發,已投入資金近2億元,基本建成了滴澄關接待系統,將軍灣景區游覽系統,侗苗沖民族風情旅游區和水上游覽交通系統,年接待國內外游人約30-40萬人次。[7-8]
苗族四月八(跳花場):每年的正月初八或農歷四月初八,清鎮各個支系的苗族同胞們都會成千上萬地聚集在草坡上,大家吹著蘆笙、踩著舞步、載歌載舞?;ㄆ律铣嗣缱迩嗄晏ㄖ?,還有地戲表演、少男少女對歌等,是一個民族大聯歡的節日。布依族六月六:農歷六月初六,是布依族同胞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布依族同胞會身著節日的盛裝,大家紛紛聚在一起,以對歌、舞蹈等形式展示自己的風情風貌。同時,布依族姑娘會唱起優美動聽的《敬酒歌》,請您品嘗她們親手釀造的米酒。彝族火把節:清鎮彝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是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火把節。是日夜,男女老少皆手持青杠柴、松枝、干竹等火把,游行村寨、田間,以壩子作為節日活動場所,堆砌寶塔形火炬,選一根青松柱立在中間,點燃后,全民歌舞,通宵達旦。節日期間,殺豬宰羊祭諸神。仡佬族吃新節: “吃新節”是仡佬族最講究的節日之一,每年農歷七月的龍日或八月的蛇日,新谷即將收割時,摘取谷穗,回家炒干,去殼成米,將新米煮成飯,一是為祭奠祖先,二是為供奉谷神。每逢節日還邀請地戲班子演唱地戲,歡送祖宗神靈和五谷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