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隸屬于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位于甘肅省東南部,是天水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秦州區轄10鎮6鄉,420個行政村,7個街道辦事處,43個社區居委會。全區行政總面積2442平方公里,人口63.86萬(2010年)。2011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20億元,同比增長20%;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3.5億元,同比增長30%;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2億元,同比增長15.2%;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12億元,同比增長29%.
秦州區位于甘肅省東南部,是天水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轄10鎮6鄉,420個行政村,7個街道辦事處,43個社區居委會。秦州區轄7個街道、10個鎮、6個鄉如下:大城街道、七里墩街道、東關街道、中城街道、西關街道、石馬坪街道、天水郡街道、玉泉鎮、太京鎮、藉口鎮、皂郊鎮、汪川鎮、牡丹鎮、關子鎮、平南鎮、天水鎮、娘娘壩鎮、中梁鄉、秦嶺鄉、楊家寺鄉、華岐鄉、齊壽鄉、大門鄉。
人口數據編輯秦州區人口63.86萬(2010年),2013年,全區人口出生率為1.44‰,自然增長率為1.11‰ 。
經濟概況編輯綜合
2011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20億元,同比增長20%;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3.5億元,同比增長30%;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2億元,同比增長15.2%;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12億元,同比增長29%;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9.1億元,同比增長21.5%;旅游接待人數478.8萬人次,年增長率26.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519元,同比增長15%;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3678元,同比增長15% 。
第一產業
2011年,秦州區完成以雙壟溝播為主的旱作農業16.1萬畝,糧食總產量達到19.2萬噸?;I資近億元實施“村村通”水泥路295.3公里,累計完成投資8257.5萬元。投資1508萬元實施了2個片帶開發項目、6個整村推進村扶貧開發項目。新建塑料大棚6240個,全區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4.9萬畝。大櫻桃面積達到5.3萬畝,總產值達1.2億元以上;蘋果已掛果面積達到10萬畝,總產值達3億元 。
第二產業
2011年,秦州區列支100萬元設立工業發展獎勵基金,組織申報爭取“銀政投”資金項目7項,申請資金1.4億元。累計投入3.1億元,重點項目建設。暖和灣工業示范區已入駐企業26家,東十里工業示范區入駐企業20家。全區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3.6億元 。甘肅省天水秦州區地處甘肅省東南部,秦嶺山地:東起三皇咀,西至景墩梁,總面積2442平方公里,介于北緯34°20′24.03″ 東經105°34′15.68″之間。
地形地貌
秦州區地處甘肅省東南部,屬渭河支流和西漢水上游,黃河、長江兩大流域的分水嶺。地勢呈西高東低,東西55公里,南北64公里。
氣候特征
秦州區地處黃土梁峁溝壑帶,屬秦巴山區西秦嶺北緣,大陸性半高寒半濕潤氣候。海拔1130──2700米不等,年平均降雨量531毫米,年均氣溫10.72℃,無霜期170天左右。
水文條件
秦州區地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秦嶺山脈沿東西方向橫穿我區,
嶺北區域面積1066.29k㎡,為黃河支流渭河水系的藉河流域,主要有:羅玉溝、呂二溝、水家溝、南溝河、平峪溝、普叉溝、年集溝、金河、流水溝等一級支流;嶺南區域面積1375.71 k㎡,屬長江支流嘉陵江水系的西漢水、永寧河、麻沿河流域,主要有:峁水河、稠泥河、閆家小河(華岐河)、大門鎮河(天水南河),貓眼峽溝(天水北河)、汪川溝、白家河、蘇城河等支流,藉河、羅玉溝、呂二溝、水家溝等四條河溝直接穿越城區 。
自然資源編輯礦藏資源
區內礦產資源豐富,金、鉛、鋅等金屬礦床和石灰巖、大理石等非金屬礦床17種,其中金礦儲量達20余噸,大理石、石灰巖儲量在2億噸以上 。
土地資源
秦州區總面積2442 平方公里,其中農耕地帶95 萬畝;果園16.88 萬畝;林地面站109.31 萬畝;牧草地68.20 萬畝;城鄉居民地8.67 萬畝;交通用地8.02 萬畝;水域0.12 萬畝;尚有未利用土地53.28 萬畝 。
物產資源
秦州區是水果和蔬菜生產基地之一,蘋果、桃等溫帶水果和農副土 特產質優品繁。區域內盛產小麥、玉米、大豆、馬鈴薯、胡蘿卜、大 蒜、葵花、胡麻等 10 余種農作物和蘋果、梨、杏、桃、葡萄等溫帶水果,農副土特產品質優品繁,秦州大蒜、胡蘿卜、花牛蘋果、早酥 梨、中藥材 。
水資源
秦州區地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區內有兩大流域水系。黃河流 域區較大支流有籍河、長江流域區嘉陵江水系有白家河、西漢水、蘇 州河、汪川河、稠泥河、峁水河等。 秦州區境內年平均降雨為 537 毫米,測算水資源總量為 16800 萬立方米,現有水利設施254 處 。
社會事業編輯科技發展
秦州區依托區域內重點行業和骨干企業,積極開展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轄區內共有科技創新服務機構29家,其中國家星火龍頭企業技術創新中心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7家;各類科技推廣、科技信息、技術咨詢、技術交易、技術開發等服務機構17家。從信息交流、技術推廣普及、成果轉化、新產品開發、規模生產等各個環節加強了科技創新服務力度,有力地推動了全區科技進步 。
教育事業
2011年,秦州區義務教育階段小學毛入學率100%,初中毛入學率100%,小學鞏固率99.9%,初中鞏固率98.2%;高考本科上線人數達到1269人,上線率26.5%;投資1.2億元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項目22個,建設面積7.5萬平方米 。
醫療衛生
2013年,全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為96.46%,較上年提高了1.27%。積極開展了支付方式改革,51個(市、區、鄉)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實行墊付報銷、網絡審核、及時結算。新農合病人中醫藥費用100%報銷。將0—7歲兒童聽力障礙患者的救治醫藥費納入新農合報銷范圍。截止10月底,共為486290參合農民補償醫藥費9136.58萬元。積極開展新農合“一卡通”在全區的推廣使用,已制卡、發卡88282戶,發卡率95.16% 。截止2013年,全區城市居民建立健康檔案20.44萬人,建檔率為97.64%;農村居民建檔數43.75萬人,建檔率98.05%;全區規范化電子檔案建立達636529人,建檔率97.1% 。
基礎設施
國道310、316線橫貫境內,與12條省道和縣(區)鄉公路形成健全
秦州區的交通網絡。城區羲皇大道、成紀大道、天北快速干道寬闊平坦,與蘭州、西安等級公路相連,隨著隴海鐵路復線的通車,暢通能力進一步提高。全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鄉現代通訊和商務信息與國內國際聯網,城區固定電話用戶6.2萬多戶,移動電話用戶6萬戶,城鎮居民電話普及率達到90%以上,農村16鄉鎮全部進入程控電話網絡和移動通訊覆蓋范圍。城區供熱、供水、供電及垃圾、污水處理設施不斷完善,南北兩山綠化初現成效,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質量不斷提高。
社會保障
截止2013年1,秦州區共有24.55萬人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5.6%,養老保險待遇發放率達100%,已基本做到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 。截止2013年10月底,全區參加養老保險統籌18120人,其中在職職工參保9493人,離退休人員8627人,失業保險參保9644人,征收養老保險費4069.18萬元,征收失業保險費148.37萬元 。
名俗文化編輯特色小吃
呱呱、釀皮、麻食、小吃“呱呱”頂呱呱 、天水佳肴油攢蝦、天水雞絲餛飩 、漿水面、涼 粉 、肉夾饃、甜醅、清真碎面、油酥餅、打鹵面、馓飯和攪團、干拌面、八寶飯、里脊、雜燴、米黃、鍋盔、火燒、回回饃、辣子面 。
特色文化
伏羲文化、樂舞告祭夾板頌祖、天水市卦臺山伏羲像、秦州區皮影戲、秦州小曲、木門古道穿牡丹、秦州嗩吶、秦州鞭桿舞、秦州夾板舞 。
旅游編輯秦州區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9處,國家4A級旅游景區3處,有明代建筑伏羲廟、隴東南第一名觀玉泉觀及千年古寺南郭寺,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還有豹子溝珍希植物園、漢飛將軍李廣墓、宏大的道教建筑群玉泉觀、胡氏民居、諸葛軍壘公園、森林公園、李廣墓公園、古樹為城市增色、祭祀人文始祖的建筑群伏羲廟、漢柏隋塔唐槐的南郭寺等景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