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臺縣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北部,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東南緣,縣城西距烏魯木齊市195公里,是新疆昌吉州的邊境縣,有對蒙古國開放的國家級一類口岸—烏拉斯臺口岸。 奇臺縣縣域總面積1.93萬平方公里,轄6鎮9鄉,駐有農六師奇臺中心團場和北塔山牧場??h域總人口24.05萬人(2013年) ,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25%。有中國唯一的塔塔爾族鄉。 奇臺縣有煤、花崗巖、鐵、金、銀、銅、芒硝、石墨、石灰石、膨潤土、珍珠巖等20余種礦產資源。 2012年,奇臺縣地區生產總值(GDP)85.24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8.8%。 行政區劃編輯截至2013年,奇臺縣下轄6鎮、9鄉,388個村民小組。 奇臺鎮、老奇臺鎮、吉布庫鎮、東灣鎮、半截溝鎮、西地鎮、碧流河鄉、西北灣鄉、五馬場鄉、坎爾孜鄉、喬仁鄉、三個莊子鄉、古城鄉、塔塔爾鄉、七戶鄉。奇臺縣,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北部,昌吉回族自治州東部,吉木薩爾縣之東,木壘縣之西,東與木壘哈薩克自治縣為鄰,南與吐魯番市交界,西連吉木薩爾縣,北接富蘊縣、青河縣,東北部同蒙古人民共和國接壤,國境線長131.47公里。奇臺縣境東西橫距150公里,南北縱距250公里,縣域總面積1.93萬平方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89°13′至91°22′,北緯42°25′至45°29′。
地形地貌
奇臺縣從南到北地理環境獨特,地形地貌復雜多變,自然風貌集沙漠、戈壁、綠洲、山谷、草原、森林和冰雪等自然景觀為一體。南部山區崇山峻嶺,逶迤連綿,雪峰冰川高聳入云,林海草原蒼茫無際,翠谷溪流清幽雋秀,河山旖旎,絕景天成;中部平原田野廣袤,阡陌縱橫,一派北國田園風光;北部荒漠戈壁有許多完好的海相、陸相動植物化石群。南依天山,北部是北塔山。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呈馬鞍形狀。有高山、丘陵、平原、沙漠多種地貌。最高點為南部無外名山山峰,海拔4014米。最低點為北部盆地中心丘河,海拔506米;北部是荒漠,將軍戈壁橫臥其間;中部是天山沖積層平原。奇臺縣境南部是天山山脈,東西走向。其間有薩爾勒達板、照壁山、馬鞍山、宋家渠、分水嶺等山系。主峰無名山,海拔4014米。山地等高線1600米??h境北部有北塔山,屬阿爾泰山山系,東南走向。主峰阿同敖包,海拔3290米,山地等高線在2000米以上。
水文
奇臺縣內有12條河流,較大的有開墾河、中葛根河、碧流河、吉布河、達板河。其中開墾河積水面積500平方公里,年徑流量占全縣的三分之一,是奇臺縣最大的河。天山沖擊扇以下的泉水溢出帶,有水磨河、小屯河、東地河、西地河、八家戶河。奇臺縣河水年徑流量為4.65億立方米。 其中白楊河水量的13%(576萬立方米)分給吉木薩爾縣,開墾河水量的39.27%(6281萬立方米)分給奇臺農場。
氣候
奇臺縣屬中溫帶大陸性半荒漠干旱性氣候。年平均氣溫5.5℃。七月平均氣溫22.6℃,極端最高氣溫39℃,一月平均氣溫-18.9℃,極端最低氣溫-37.3℃。年平均相對濕度60%。風向平時盛行南風,災害性天氣多西北風,最大風力12級,年平均風速2.9米/秒。無霜期年平均153天(從4月下旬到10月上旬)。年平均降水量269.4毫米。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2012年末,奇臺縣家庭總戶數76225戶,戶籍總人口24.05萬人,其中女性11.8萬人,男性12.25萬人。當年新出生人口3049人,人口出生率12.7‰;死亡人口1771人,人口死亡率7.38‰;人口自然增長率5.32‰。年末全縣常住人口24.02萬人。
民族
截至2012年,奇臺縣有漢族、哈薩克族、維吾爾族、回族等24個民族。
自然資源編輯土壤資源
奇臺縣有11種土類。黑鈣土:分布在中山地帶,占總面積2.2%。栗鈣土分布在中地山及丘陵,占總面積1.3%?;夷粒悍植荚谄皆?,占總面積的29.6%。潮土:分布在平原井灌區,占總面積5.3%。灌耕土:分布在平原井灌區,占總面積6.6%。草甸土:分布在鹽湖,占總面積1.8%。沼澤土:分布在湖灘,占總面積43%。鹽土:分布在平原井灌區,占總面積6%。風沙土:分布在沙漠邊緣,占總面積0.8%。礫石土:分布在沙漠壁,占總面積3.3%。
生物資源
奇臺縣境內野生藥用植物有貝母、黨參、大蕓、甘草、麻黃、雪蓮、枸杞等300余種。野生動物主要有野驢、鵝喉羚、紫貂、雪豹、馬鹿、北山羊、獵隼等國家一、二類珍稀品種48種。
水資源
奇臺縣屬地表水資源量為3.96億立方米,占總徑流量的85.2%?,F狀綜合引水率為70%,總引水量3.26億立方米。奇臺縣有小型攔河水庫三座(寬溝水庫、新戶河水庫、根葛爾水庫),中型注入式山區水庫一座(東塘水庫)。 寬溝水庫位于奇臺縣碧流河鄉境內,多年平均徑流量為624萬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的小型山區水庫,原設計庫容為300萬立方米,實際蓄水庫容為185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
奇臺縣煤炭資源儲量大,已探明儲量1400億噸,遠景儲量約在2000億噸以上。還有金、銀、銅、鐵、芒硝、石墨、石灰石、膨潤土、珍珠巖、花崗巖等20余種礦產資源,尤其是金、石灰石、鐵、石墨、膨潤土、花崗巖儲量豐富,品位較高,極具開發價值。
經濟編輯總述
2012年,奇臺縣地區生產總值85.24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8.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56億元,比2011年增長5.8%(縣屬農業增加值32.4億元,比2011年增長7%);第二產業增加值28.65億元,比2011年增長39%;第三產業增加值20.02億元,比2011年增長17.6%。一、二、三產對奇臺縣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分別為14%、63.7%、22.3 %。三次產業結構由2011年的45.7比30.5比23.8調整為42.9比33.6 比23.5 。按常住人口計算,奇臺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9934元,比2011年增長22.4%。
第一產業
2012年,奇臺縣縣屬農林牧漁業現價產值57.13億元,其中,種植業產值22.77億元、林業產值0.6億元、畜牧業產值33.74億元,牧業產值占大農業產值比重的為59.06%。農林牧漁業現價增加值32.4億元,比2011年增長7%。其中,種植業增加值12.81億元,比2011年增長2.16%;林業增加值0.33億元,比2011年增長11.04%;畜牧業增加值19.25億元,比2011年增長10.5%。
第二產業
2012年,奇臺縣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74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22.96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41.2%。完成縣屬工業總產值54.8億元,增加值17.23億元,比2011年增長51.8%。
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37.63億元,增加值11.8億元,比2011年增長56.3%;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2.06億元,增長17%;實現利稅總額4.78億元,比2011年增長31.3%;實現利潤總額2.81億元,比2011年增長25.4%。在2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產值過億元的企業13家,比2011年年凈增5家;5000萬元至1億元的企業有6家;2000萬元至5000萬元的企業7家。
第三產業
2012年,奇臺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6億元,比2011年增長17.2%,其中批發業2.18億元,比2011年增長14.9%;零售業12.39億元,比2011年增長17.3%;住宿業0.17億元,比2011年增長32.7%;餐飲業2.85億元,比2011年增長17.5%。從銷售單位所在地來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5.84億元,比2011年增長17.2%;鄉村零售額1.76億元,比2011年增長17.2%。新增限額以上單位5個,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3.02億元,比2011年增長30.9%。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事業
截至2012年,奇臺縣投資1.03億元,改造農村薄弱學校6466平方米,建成四中綜合教學樓、一中和10所鄉鎮學校食堂。奇臺縣有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在校學生1285人;普通中學8所,在校學生12930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086人;小學22所,在校學生11652人,小學專任教師1341人;幼兒園21所。奇臺縣縣高中漢語言??粕暇€率99.40%,民考漢??粕暇€率100%,民語言??粕暇€率100%,初中升學率95.9%,學齡兒童入學率99.99%。
文化事業
截至2012年,奇臺縣共有體育館2個、劇場、影劇院1個,文化館1個,博物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圖書總量118千冊。廣播電臺1座,有線電視臺1座,吾拉斯臺口岸廣播電視臺1座。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達到99%、98%。
衛生事業
截至2012年,奇臺縣新農合人均籌資300元,參合人數13.3萬人,參合率達到98.4%。2012年末,共有醫院、衛生院19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醫院、衛生院擁有床位886張,衛生技術人員694人,其中衛生防疫人員226人。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6.14‰,嬰兒死亡率5.2‰,產婦住院分娩比例100%。
交通運輸編輯
奇臺縣新疆奇臺縣境內有對蒙古國開放的國家級口岸——烏拉斯臺口岸?!熬盼濉币詠?,老奇臺-三個莊子鄉、縣城-半截溝、縣城—塔塔爾鄉公路、五馬場——喬仁公路、西地鎮——旱溝村公路、南山伴行公路、環城公路等重點路段的新、改建相繼完成,省道S303線、S228線順利竣工。截至2006年底,奇臺縣轄區有省道2條,城市公路32條,縣鄉公路17條,鄉村公路184條,公路總里程已達到1569公里。其中二級以上油路140公里。截至2012年,奇臺縣已經基本初步形成以縣城為中心、以省道干線為主骨架,輻射鄉鎮和農牧團場,東與木壘、哈密和蘭新公路相連;西距省會烏魯木齊207公里,距州府昌吉234公里,距吐——烏——大高等級公路87公里;北達蒙古國,通精河、富蘊及阿勒泰腹地干支線公路交通網絡。 風景名勝編輯
江布拉克景區“江布拉克”哈薩克語意為“圣水之源”。該景區位于新疆奇臺縣半截溝鎮,距離縣城45公里,總面積48平方公里,是古絲綢北道重要景區之一,由天山怪坡、萬畝旱麥田、漢疏勒城、體育健身休閑步道、黑湖等五區十八景構成。景區被中科院確定為國家保護最完整的最早綠洲文化之一,2003年被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其中,怪坡以其290米的坡長在2004年被錄入世界吉尼斯紀錄;雄踞于海拔1770米高山之上的漢代軍事要塞疏勒城,經歷魏、晉、隋、唐諸代,流傳耿恭抗擊匈奴的千古史實,見證著游牧文化向農耕文化演繹的滄桑史跡。
藥王廟遺址藥王廟建于光緒14年(1888年),該廟宇修建的小巧古樸,集中體現了中醫藥傳統的玄妙。廟堂內供奉藥王孫思邈,鎖定人心,驅邪避魔,利用傳統文化凝聚漢文化的精華弘揚中醫傳統。由于北方草藥須從南方運來,這里又是藥商的集聚地。北方獨有的動物藥、礦物藥、戈壁生長的耐旱草藥在此運往內地,商業的緣故同時促成了藥王廟的誕生。
石城子遺址漢疏勒城位于奇臺縣城東南,直線距離50公里,地處天山北坡的山區,隸屬半截溝鎮麻溝梁村。該遺址地處前山丘陵地帶,坐落在麻溝河沿上,其城址東依懸崖峭壁,南有麻溝河向東繞北澤黑溝流向新戶梁,北為南高北低的坡地,西面是低緩的丘陵與麻溝河、新戶河相接,地勢險要是該城的地理環境特色。因城內有露出地表的巖石,俗稱“石城子”。
犁鏵尖關帝廟犁鏵尖關帝廟建于光緒21年(1896年)正是古城商業鼎盛時期,同時又是屯兵之地,為了確保邊疆安定,消除分裂,大量清軍屯守古城,關帝之神是民族英雄,軍中之魂,軍民祈求安定清除叛亂,由朝廷撥款于城中建起關帝廟,該廟香火不斷,成為古城軍民的精神支柱。民國年間,該廟成為調解商業糾紛之地,社會名流在此主持公道,決斷民間爭議。
三清宮三清宮位于縣城東門外水磨河高坡處,建于清代光緒十七年(1891年),又名“疙瘩廟”、“封神廟”。因供奉道德天尊、元始天尊、靈寶天尊而得名,由道教全真派弟子捐建。此后又捐建“斗母宮”,道家與佛家融合在這里充分體現,使人難辨佛道。
石錢灘石錢灘藏在將軍戈壁最僻靜的地方,位于將軍戈壁雙井子東南5公里處,是一處具有3億年地質演化史的古生物化石寶庫。經地質專家鑒定,石錢灘產出的古生物化石多達200多種,包括各類珊瑚、腕足類、腹足類、頭足類、三葉蟲類、苔蘚蟲類等。其中首次被發現的新種化石,按國際命名法則定名的有石錢灘血石蛤,石錢灘挑齒蛤等。遠古留下來的“石錢”,薄薄的石片,圓圓的外輪,中間有個圓孔或方孔,這石錢,豐滿了大片戈壁灘。1913年,英國探險家斯坦因歷盡艱險來到這里,為俯首即拾的石錢-海百合莖化石驚嘆不已,他把這一重大發現披露于世,并將此地命名為石錢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