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縣位于河北省邯鄲市東北部,地處環渤海經濟圈和中原經濟區交匯區域,冀、魯、豫三省交界地帶,總面積455平方公里,轄4鎮3鄉218個行政村,至2013年有人口25萬人。西鄰邯黃鐵路,東靠京九鐵路,南有邯濟鐵路;大廣高速和青蘭高速交錯而過,規劃中的衡潢鐵路穿境建邱縣站。邱縣常年植棉面積40萬畝左右,年產籽棉近12萬噸,為全國棉花生產百強縣之一;林地面積25萬畝、林木存量1700多萬株。全縣聚集工業企業2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40家,已形成棉紡、鋼后加工、自行車、石材加工等主導產業。截至2012年,邱縣下轄4個鎮、2個鄉、1個民族鄉:4個鎮:新馬頭鎮、邱城鎮、香城固鎮、梁二莊鎮。2個鄉:南辛店鄉、古城營鄉。1個民族鄉:陳村回族鄉。
位置境域
邱縣位于河北省東南部。地處黃河、漳河故道,黑龍港流域上游,北緯36°38′08″~36°57′49″,東經115°03′02″~115°19′10″之間。橫闊24公里,縱長36.3公里,周邊長120公里,總面積455平方公里,海拔32.8~40.8米之間,全境平原??h治新馬頭鎮,位于縣境中部偏北??h城中心(文化廣場旗座)地理坐標:北緯36°48′42″,東經115°10′??h境四周與6縣交界。東及東南與臨西、館陶接壤,西及西南與曲周相連,北與平鄉、廣宗、威縣毗鄰。
地質
邱縣所處大地構造分區位于中朝準地臺,二級構造華北斷拗,三級構造單元臨清臺陷,四級構造單元邱縣斷凹,邱縣全境處在該四級構造單元之內。
地貌
邱縣地貌屬沖洪積平原地貌形態,東部大部分為沖積平原,西部小部分為扇形平原,海拔32.7~40.8米,高差8.1米,坡降1/3500,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
氣候
邱縣屬于北暖溫帶亞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熱同季,干旱同期,無霜期長,即春季多風,夏熱多雨,秋季涼爽,冬干少雪。全年主導風向為南風,其次為北風,東風西風出現較少。年平均日照時數2539.2小時,年平均太陽輻射量為506.4焦耳/平方厘米。年平均氣溫13℃,年平均地面溫度15.9℃。冬季多偏北風,夏季多偏南風,年平均風速3.1米/秒。無霜期歷年平均為207天。歷年平均降水日為70天(日降水量為20.1毫米),其中降雪日數平均8天,年平均降雨量為524.6毫米。邱縣地處平原,物候境內無差別。
水文
自產水境內多年平均徑流深27.04毫米,客水主要來源于老沙河、沙東干渠、宋八町渠,進入縣境的客水量分別為2031.85萬立方米/598.29萬立方米/64.69萬立方米。地下水主要位于淺井區、深淺結合區和深井區,淺層淡水資源量1575.85萬立方米,淺層地下水資源量2769.52萬立方米,深層地下水資源量1445.25萬立方米。水質綜合指數小于1,各項指標均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
土壤
土壤母質均屬古代黃河和支漳河沖積物,土質多為褐土性土、褐土化潮土、潮土,老沙河兩岸零星分布褐土化潮土、鹽化潮土。土壤容重為1.25克/立方厘米,土壤孔隙度為53%,通氣度為9%。寒潮平均每年0.95次。
人口民族編輯邱縣2013年人口有25萬人,邱縣住有漢、回、滿、朝鮮、壯、土、苗、蒙古、瑤9個民族。漢族人口最多,遍布邱縣各地區,次為回族,大部分在邱縣陳村回族自治區及邱城鎮,滿族、朝鮮族、壯族、土族、苗族、蒙古族、瑤族主要居住于縣城及縣城周邊。
經濟概況編輯綜述
截至2013年,邱縣立足棉業、林業、養殖業的資源,以形成循環經濟閉合產業圈為目標,圍繞產業上企業,產業鏈上搞增值,走出了一條農業縣循環經濟發展新路子。2011年前三季度邱縣地區生產總值(GDP)390496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95760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21.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366萬元,財政總收入14343萬元。 2013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0億元,與2012相比同比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6億元,與2012年相比同比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6億元,與2012年相比增長12.7%;全部財政收入完成2.4億元,與2012年相比同比增長20.1%, 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52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萬元,增長10%。[7-10]
第一產業
2013年,邱縣植棉面積40余萬畝,是全國棉花百強縣,年產籽棉12萬噸,邱縣棉花絨長、低糖,棉花產量位居河北省前三強。
第二產業
棉紡產業邱縣植棉面積保持在50余萬畝左右。至2013年,邱縣有棉紡企業55家,其中,紡紗企業19家,年加工棉紗能力達4萬噸;織布企業26家,年加工坯布能力3000萬米;印染企業1家,年印染能力達2000萬米;服裝企業4家,年產量200萬套;棉漿粕企業1家,年產棉漿粕5萬噸;榨油脫絨和棉籽脫毒蛋白企業4家,年產棉籽油能力1.2萬噸、脫絨1.1萬噸。主要棉紡企業有:河北天姿集團、河北華林紡織原料有限公司、河北龍興棉紡織印染有限公司、河北郎秀尚家家紡公司、河北恩溢紡織服裝有限公司、邱縣神龍印染有限公司和邱縣東方紡織有限責任公司等。林板產業2013年,邱縣速生經濟林地面積達20萬畝,全縣樹木存量達到900多萬株,林板企業主要有廣東威華集團(河北)威利邦木業公司、原生紙業公司、中洋紙業公司、板紙廠等,主要產品有中高密度纖維板、涂布白板紙、高強瓦楞紙、新聞紙等。食品加工產業邱縣是華北地區重要的清真牛、羊、禽加工出口基地,2013年占華北地區出口份額的70%。食品加工企業主要有:山東六和集團(河北)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河北康遠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河北扭扭食品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業,主導產品有牛羊肉制品、肉鴨加工、膨化食品等。醫藥化工產業截至2013年,邱縣醫藥化工企業主要有邯鄲龍港化工有限公司、河北康芝藥業有限公司、河北段氏醫藥中間體有限公司等,主要產品有碳銨、液氨、甲醇、甲醛、布洛芬顆粒、中藥合劑、滴眼劑等產品。裝備制造產業截至2013年,邱縣裝備制造企業主要有河北賽強冶金重工公司、河北華勤機械公司、河北北方油泵噴油器公司、河北寶慧管業公司、河北奎鵬交通設施有限公司等。主導產品有脫粒機、免耕播種施肥機、噴油器總成、拉矯機、各類軸承、童車、高頻焊管、交通設施等。新能源、新技術產業截至2013年,重點企業主要有廣東威華集團(河北)威利邦生物質發電公司、河北融陽光伏太陽能公司、河北德澤泰爾電子模具公司等,主導產品為光伏太陽能配件、電子模具生產等。
社會事業編輯文化事業
青蛙漫畫
邱縣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邱縣青蛙漫畫組是由農民漫畫家陳玉理(筆名陳跛子)、李青艾夫婦創辦的農民業余漫畫藝術創作團體。二鬼扳邱城鎮東街老藝人趙春芳整理、創作。在一木架兩端各制做一個半截人像,呈板跌狀,四周用布圍成一個大布袋。表演者鉆入布袋,把木架固定在背上,雙手扶地,手腳并用,以不同動做配合木偶人像打斗,同時表演者模仿兩個人的聲音。此起彼伏,喊打諧調,俗稱“二鬼扳跌”。舞獅
青蛙漫畫邱縣東張家莊舞獅隊,由德高望重者為會長,自愿參加,投入一定的資金即可成為會員。每逢紅白事,獅子會為其表演。舞獅一般兩對合演,每對一人扮獅頭,一人扮獅尾。另有一人扮武士拿繡球引逗。主要伴奏樂器是大鼓、大鈸。主要道具是獅頭、獅身和獅尾組成的獅子膽。引導獅子的道具主要是大頭和繡球,有的地方拿拂塵。旱船也叫花船。木料框架,彩布圍成。表演時一般有兩只船,每船2人?!白钡囊宄?,唱腔一般為豫劇。近幾年也有唱流行歌曲的,或用舊調唱新詞。
基礎設施
邱縣所在的邯鄲市,到北京的車程,到上海的航程均為2個小時;邯黃鐵路建成通車后,將打通邯鄲直接出???。邱縣是邯鄲市的東北門戶,大(慶)廣(州)高速、106國道、311省道縱橫穿越縣境。邱縣位于“井”字型交通干線中心,西依京廣鐵路、京廣高鐵和京珠高速,東靠京九鐵路,南臨邯濟鐵路、青蘭高速。距濟南機場、石家莊機場、鄭州機場兩個小時車程,50分鐘可達邯鄲機場。距天津港380公里、黃驊港310公里、青島港560公里。
教育事業
邱縣主要學校:邱縣第一中學河北邱縣第一中學始建于1951年,為“省級示范性高中”,截至2012年有38個教學班,在校生2000余人,教職工185人,其中特級教師3人,中學高級教師30人,中學一級教師55人。邱縣實驗中學邱縣實驗中學創建于1995年9月,學校占地面積26680平方米,截至2012年有教職工90人,在校生1900余名。邱縣實驗小學邱縣實驗小學始建于1971年,位于縣城小康街東英華路北側,占地面積24012平方米,建筑面積 8600平方米。截至2012年學校有36個教學班,學生2400余名。
名優特產編輯地方風味小吃:香油餅卷、邱縣酥肉、燒麥、新井頭高氏驢肉、手工掛面、馓子、邱縣臭豆腐、羊湯、牛羊肉鹵、美味水餃、馬保玉醬牛肉、馬保玉燒雞、麻辣燙、馬家大骨頭、雞蛋布袋、餛飩、紅蓋燒餅、缸爐燒餅、東平湖酥魚、點心,回民的傳統美食——油香。[14-15] 邱城手工掛面:邱城手工掛面系河北邯鄲地區邱縣邱城鎮地方特產主要分布在西街南街一帶。 邱城手工掛面是選用當地小麥,經篩選后粉碎。純手工掛面,完全手工制作,秉承祖傳工藝。邱城劉四酥魚:劉四在家排行老四,所以大家把他做的酥魚叫做劉四酥魚。它的做法首先要把鮮魚摳腮退鱗挖去內臟反復凈洗后,置于大砂鍋內,輔以蔥、姜、蒜、醋、白糖及數十味佐料,用淘米水慢火煨之3-6小時,大火料窨,武火收汁。 陳村牛羊肉鹵:邱縣回族獨創,已有500多年歷史。選用羊脂油,家制豆醬,鮮羊肉,配各種佐料炒制而成,暑天存放兩三個月不變質。牛脂油、牛肉亦可制牛肉鹵?;羟f粉皮:明初,永樂皇帝吃到粉皮菜時連連贊道:“霍莊粉皮真乃佳肴,佳肴?!毕阌惋灳恚河眯l生油,芝麻油較好,小麥精粉在文火上烙制,簿而軟,牛肉、豬肘、驢肉等剁碎卷其中,邱縣人俗稱吃餅卷為“吹啦叭”。姑頭燒雞:馬秀云,回族,祖傳鹵制雞秘方,下料講究,武火、文火要求嚴格,出鍋拿起一抖即可脫骨。馬保玉燒雞、醬牛肉:馬保玉,回族,靠祖傳工藝與現代先進技術相結合,選用無病活雞,加配20多種天然植物香料,文火煮制燒雞。醬牛肉選用北方優質黃牛肉為原料,加配15種名貴肉料,文火煮制。蟹蓋燒餅:精細面粉發酵后,配花椒面、香油、鹽、芝麻、制成園形,周圍用刀割斜花紋若干,貼在吊爐上,下用米糠或鋸沫燒烤。手工老粗布:粗布又稱“土布”,手工粗布紡織工藝極為復雜,從采棉紡線到上機織布經軋花、彈花、紡線、打線、漿染、沌線、落線、經線、刷線、作綜、闖杼、掏綜、吊機子、栓布、織布、了機等大大小小70余道工序,以二十幾種其本色線經過設計可以變幻出近兩千余種圖案。[17-21]
地名文化編輯邱縣是革命老區,富有光榮的革命傳統。邱北抗日根椐地,1000平方公里范圍內,沒有敵人一個炮樓,全國亦屬罕見。這塊紅色的土地上,僅抗日戰爭時期,就有1156名熱血青年血灑疆場。英雄的人們,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勇往直前,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催人淚下的篇章。在那腥風血雨、災難深重的年代,硝煙彌漫,外敵入侵,頑匪橫行,民不聊生。無數青年懷著一顆顆赤誠的愛國心,為國家和民族的獨立,為解救廣大人民于水深火熱之中,挺身而出,勇往直前投身到抗日的大潮中,表現出了大義凜然的民族氣節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他們的英勇氣概和獻身精神,與山河同在,與日月同輝。英烈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但他們的精神永遠值得贊頌,正如不滅的烈火,照耀著今天邱縣每一寸美麗的土地!據統計,邱縣地域上以革命烈士命名的縣、村有8個。每一個名字的背后,都有一段英雄的故事,一支英雄的贊歌,和這片土地連在一起,永遠留在當地人民的心中。1949年,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為防止黨內的驕傲、腐化、個人崇拜,規定了“不以人名作地名”。1951年12月,中央有關部門又發出了《關于更改地名的指示》,“紀念革命先烈,一般用碑、塔等方式,不更改地名。但已經更改,并經該地上級人民政府批準或群眾稱呼已成習慣的,仍可沿用?!敝链?,這些來自烈士名字的地名陸續在地圖上消失。保留至今的僅有2村,即:白六寨村、新太鎮村。地名中的英烈,連同他們那感天地泣鬼神的英勇事跡,再現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邱縣人民萬眾一心、同仇敵愾、英勇戰斗的歷史畫面。一幕幕軍民浴血奮戰,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劇,提醒我們在和平年代,不要忘記歷史,不要忘記用鮮血換來的幸福生活。企之縣,為紀念郭企之烈士命名。1939年2月9日,曲周縣抗日政府縣長兼基干大隊大隊長郭企之,帶3名干部到村里部署反敵工作,被漢奸坐探發現。次日拂曉,敵人進村挨戶搜查。郭企之率領大家向外突圍時,被敵人擊傷肩膀,倒在一片小桑林里,被敵人逮捕。敵人用鐵絲穿透他的兩個手腕,擰在一起,鮮血順著手指往下流,把地上的白雪染紅了一大片。當日軍得知他的身份后,隨即用汽車押到縣城,囚禁在憲兵隊一間陰暗的牢房里。敵人費盡心機達不到目的將他殺害。為了表彰其英雄業績,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命名他為“模范縣長”,并以邱縣香城固為中心設企之縣,1945年該縣建制撤銷后,一、二區劃歸邱縣。興祿鎮村,為紀念郭興祿烈士命名。1942年5月16日,企之縣三區區委書記郭興祿,在威縣王王目駐防,因敵特告密,臨明,村被包圍,突圍沖至村口時,他腿部中彈,伏地斃敵五六人后,中彈犧牲。敵出于仇恨,將其肢體挑爛,身首異處。冀南行署、企之縣抗日政府在香城固舉行公祭大會,與會萬人,授予其家雙烈屬牌匾,給予扶恤,并改仁義莊為興祿鎮。杜平鎮村,為紀念杜平烈士命名。1943年8月1日,邱縣縣大隊副政委、縣委常委杜平,帶領縣大隊駐防賈寨村,因漢奸告密,夜間被百名日偽軍包圍,與日偽進行激烈戰斗,敵人傷亡嚴重,但終因寡不敵眾,三次突圍未成,在與敵肉搏戰中壯烈犧牲。邱縣抗日政府決定將賈寨村更名為杜平鎮。泰和村,為紀念石泰和烈士命名。1944年4月28日,晉冀魯豫邊區參議員石泰和,由壞人出賣被合圍于大槐樹村,當即把身上帶的文件撕碎,用嘴嚼爛咽到肚里,被捕后未暴露黨的任何秘密。日軍放狼狗撕咬、刺刀挑腹,壯烈犧牲。邱縣抗日政府決定將西常屯村更名為泰和村。白六寨村,為紀念白清和烈士命名。1943年,邱縣西布寨第一任黨支部書記白清和,小名白六,大災荒中帶領群眾從財主家借出四五萬斤糧食,分給窮人。1944年春天,根據抗日政府指示,成立“贖地委員會”,白清和任主任。贖回土地300多畝,房屋幾十間。1944年冬天,冀南四分區派干部在西布寨抓開展民主斗爭試點,帶領群眾揭露了本村幾個充當偽軍、勾結漢奸無惡不作的壞人。對敵斗爭堅決,被壞人視為眼中釘、肉中刺。1944年11月29日夜,由本村壞人路觀印帶領臨清馬廠炮樓8名偽軍潛入西布寨,冒充“八路軍”把白六槍殺在一個井中。1945年初,企之縣(當時西布寨屬企之縣轄)抗日政府在西布寨召開了萬人大會,處決了殺害白六的兩個兇手,同時決定:將西布寨更名為白六寨,沿用至今。延握村,為紀念孫長安烈士命名。1945年1月16日,冀南三分區滏西基干團二營營長孫長安,又名延握,奉命率領全營攻打大名城,在大名東關一個小巷里追殺敵人,一人擊斃日偽軍9名后,身負重傷,被轉送永年縣劉灣養傷,因傷勢過重去世。營首長在雞澤縣為其召開追悼大會,尸體暫柩于蔡莊。1945年3月部隊又將其尸骨運至邱縣東關村北安葬,曾決定,改東關為延握村。新太鎮村,為紀念霍新太烈士命名。1945年5月26日,企之縣四區區長霍新太,化名王成志,在威縣阻截敵軍運糧戰斗中,只身與四十多名日本鬼子戰斗了一個多小時,終因寡不敵眾,壯烈犧牲。人們將他的犧牲地威縣陳莊村改名為成志莊,將他的出生地東孝固村改名為新太鎮村,沿用至今。蘭茂寨村,為紀念王蘭茂烈士命名??谷諔馉帟r期,南寨村王蘭茂,在一次日偽軍大掃蕩中被抓。遭嚴刑拷打,為掩護八路軍戰士和公糧,堅不吐實,被日軍槍殺。邱縣抗日政府通令改南寨為蘭茂寨。每一個人在歷史長河中,都是平凡而渺小的。但當這平凡而渺小的生命,義無返顧地將每滴鮮血交付給國家和民族的振興、交付給正義真理、交付給歷史的使命和責任時,這平凡而渺小的生命就會迸發出永不熄滅的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