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縣,隸屬安徽省滁州市,地處安徽省東部,介于合肥市和南京市之間,緊鄰國家級新區南京江北新區。全椒是國家級示范區皖江城市帶成員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大滁城副中心城市,合肥經濟圈成員城市。全縣總面積1568平方公里,人口48萬。全椒縣始建于西漢,有“江淮背腹”、 “吳楚沖衢”之稱。全椒歷史文化深厚,境內古跡眾多,民風淳樸。明代高僧之憨山大師和開諷刺小說之先河《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都出生在這片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地上。全椒先后被評為中國浙商最佳投資城市、安徽省科學發展先進縣、全國生態農業建設先進縣、全國十大綠色農業示范縣試點縣之一、全國十大環保城市之一。人口區劃編輯全椒縣共轄10個鎮(襄河鎮、古河鎮、大墅鎮、二郎口鎮、武崗鎮、馬廠鎮、石沛鎮、西王鎮、六鎮鎮、十字鎮),縣城駐地襄河鎮。地理環境編輯區域位置
全椒縣位于安徽省東部,滁州市南部,介于安徽省會合肥和江蘇省會南京之間。東依南京48公里,西接合肥98公里,北鄰滁州市區18公里,南距馬鞍山70公里,距上海360公里。境內滬陜、滬蓉高速公路和滬漢蓉、京滬高鐵均貫穿全境。四周分別與滁州市南譙區、南京市浦口區、馬鞍山市和縣、馬鞍山市含山縣、合肥市巢湖市、合肥市肥東縣相接壤。
地形地貌
地處江淮丘陵東南側,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龍王尖海拔393米,為全縣最高點。北部低山綿延,中部丘陵起伏,西南、東南部為河谷平原。滁河流經縣西南和東南邊緣。境內建有黃栗樹、馬廠、岱山和三灣等水庫。駟馬山引江工程在田家渡與滁河相連通。
氣候狀況
全椒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性氣候,春季溫和多變,夏季炎熱多雨,秋天天高氣爽,冬天寒冷干燥,常年風向多為東北風,年平均氣溫15.40°C,年平均降水量840~980mm,全年無霜期大于210天。
自然資源
全椒境內多為丘陵地區,有水稻土、黃棕壤、潮土、紫色土、石灰巖(土)等5個土類,其中水稻土占土壤總面積的一半以上。全縣水域28萬畝,養殖水面16.4萬畝。境內降水豐富,年平均降水量達900毫米以上。全縣耕地面積117萬畝,林地面積43萬畝,多為人工林,森林覆蓋率超過30%;礦產資源品味高,境內有20多種礦產資源,其中大理石、花崗巖、重晶石、海泡石、絹云母儲量多、品味高,已探明大理石儲量為6萬噸、銅礦儲量32萬多噸、石灰巖礦的儲量5000萬噸。
交通事業
公路交通全椒境內現有兩條高速公路;其中東西向滬蓉高速和滬陜高速的合寧段在全椒境內共用一條合寧高速;此外全椒縣城以東兩公里還有一條南北向的滁馬高速公路;境內有全椒、大墅、吳莊、全椒東四個高速公路出入口,大墅、吳莊兩個服務區以及吳莊高速公路樞紐。312國道、331省道、206省道等國省干線及縣鄉道路也連接了全椒和主要鄉鎮以及周邊縣市,全縣90%以上的行政村均通上了村村通道路。鐵路交通全椒境內現有兩條鐵路;其中滬漢蓉高速鐵路(設計時速250公里)和寧西鐵路的合寧段在全椒境內共線,京滬高速鐵路(設計時速350公里)從全椒北面過境;境內有全椒站、滁州站兩座火車客運站以及黃庵站一座越行站。
全椒火車站空運交通全椒縣城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和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僅1小時里程,即在一小時之內可以同時選擇兩個機場。水運交通全椒縣縣內6級航道2小時可直達長江,400噸位船舶可常年通航;距南京港60公里,龍潭港80公里,上海港4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