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縣隸屬于四川省達州市,位于達州市西南部,與廣安、南充、巴中山水相連,地理坐標為:東經106°38′ —107°15′,北緯30°38′—31°16′,截至2004年,渠縣轄15個鎮,45個鄉,幅員面積2013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總人口為148萬。 早在新石器時期,這片土地便有了人類活動。殷商時期賨人在今土溪鎮城壩村建立了國都城,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設置宕渠縣,明洪武九年(1376年)定名渠縣,還曾建置郡、州治地,相當長的歷史時期是川東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渠縣人民創造的巴渝舞、竹枝歌、彩亭、耍鑼、花園歌、竹編等民族民間文化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秦國統一蜀、巴、賨后,于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推行郡縣制,置宕渠縣(隸巴郡),治地賨城(今土溪鄉城壩村)。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統一全國后,仍置巴郡宕渠縣。東漢和帝永元年間(89年~105年),析宕渠縣之東置宣漢縣(治今達州市),析宕渠縣之北置漢昌縣(治今巴中市)。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劉備鑒于巴西多事,又為拒曹要地,乃分巴西郡宕渠舊地置宕渠郡。南齊(479~502年),梁州南宕渠郡仍置,治地同前。宕渠從先秦建縣起,共歷835年。其中建郡300年左右,荒不成治和僑理他處各50余年。梁普通三年(522年),置流江縣。同時置北宕渠郡。領流江、始安(治今廣安)2縣。大同三年(537年)置渠州,為渠縣建置史上設州之始。今渠江鎮,時為州、郡、縣治地。北周武成元年(559年),改北宕渠郡置流江郡。渠州領流江、景陽二郡外,另撤鄰州所屬2郡歸渠州。隋開皇三年(583年),以原流江、鄰山和容山容川三郡(今墊江)合置渠州。大業三年(607年),渠州改名宕渠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宕渠郡為渠州。天寶元年(742年),改渠州為鄰山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渠州。南宋末,渠州徙治流江縣東北80里之禮義山逾20年之久。蒙古中統元年(1260年)即置渠州軍民總管府。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置渠州“安撫司”。至元二十年(1283年)還治舊城,罷安撫司,改置渠州。從梁到明初854年(522年~1375年)中,流江建郡為地方二級政區25年(559年~583年),在縣治設州839年(537年~1375年)。明洪武九年(1376年)撤渠州,改流江縣置渠縣。清宣統三年(1911年)十月二十二日(12月11日),渠縣宣布獨立,脫離清朝統治,接受四川軍政府領導。民國五年(1916年),渠縣成立護國軍,脫離袁世凱統治。1949年12月12日,渠縣解放,建立渠縣解放委員會。12月25日,渠縣人民政府成立。從定名渠縣到2007年,歷時632年。從先秦建縣起,歷時2331年。
行政區劃編輯截至2004年,渠縣轄15個鎮,45個鄉:渠江鎮、天星鎮、臨巴鎮、土溪鎮、三匯鎮、文崇鎮、涌興鎮、貴福鎮、巖峰鎮、靜邊鎮、清溪場鎮、寶城鎮、有慶鎮、鮮渡鎮、瑯琊鎮、渠南鄉、渠北鄉、青龍鄉、板橋鄉、錫溪鄉、龍潭鄉、河東鄉、李馥鄉、青神鄉、流溪鄉、東安鄉、匯東鄉、匯南鄉、匯北鄉、豐樂鄉、報恩鄉、安北鄉、任家鄉、平安鄉、千佛鄉、柏水鄉、大義鄉、義和鄉、水口鄉、三板鄉、巨光鄉、蔡和鄉、鶴林鄉、白兔鄉、青絲鄉、萬壽鄉、射洪鄉、望江鄉、和樂鄉、龍鳳鄉、新市鄉、宋家鄉、定遠鄉、嘉禾鄉、李渡鄉、望溪鄉、雙土鄉、拱市鄉、中灘鄉、屏西鄉、卷硐鄉、胡家鄉。
渠縣位于達州市西南部,與廣安、南充、巴中山水相連,地理坐標為:106°38′ —107°15′,北緯30°38′ —31°16′,幅員面積2013平方公里。
地貌
渠縣處于四川盆地川東平行嶺谷區和川中紅層丘陵區的過渡地帶,地勢總趨勢是東西部高、中部低、南高低,縣境內東西相距36公里,南北長55.6公里,東部與大竹縣交界的牛乃尖—云霧山一線之華鎣山脊為渠縣最高峰脊,海拔高程800—1000米,是渠縣最高一級古夷平面,最高峰萬里坪海拔1198.2米。
氣候
渠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6℃,1月份平均氣溫6.6℃,8月份平均氣溫28.1℃,年平均降雨量1068.5毫米。
自然資源編輯礦產資源
截至2012年,渠縣已探明礦產資源22種。鈉鹽分布750平方公里,儲量1050億噸,為四川最大的巖鹽礦體;鉀礦(雜鹵石)分布0.33平方公里,儲量925.7萬噸;石膏儲量116億噸;石灰石儲量12億噸;探明的鍶鹽礦(天青石),可供工業開采。
生物資源
截至2012年,渠縣擁有生物資源90余種。
人口民族編輯2014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1419517人。全年出生人口12969人,人口出生率8.94‰;死亡人口9010人,人口死亡率6.21‰;全年自然增長人口395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73‰;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0:107.17。2014年渠縣城鎮化率為32.8%,比上年提高2.27個百分點。,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滿族、侗族、瑤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經濟發展編輯綜述
2014年全縣生產總值(GDP)2089354萬元,比上年增長8.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51709萬元,增長3.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9.2%;第二產業增加值966006萬元,增長9.4%,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3%;第三產業增加值571639萬元,增長11.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2.5%。三次產業分別拉動全縣生產總值(GDP)增長0.8、5.1、2.8個百分點。全縣人均GDP18551元。產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同期的27.2:46.2:26.6調整為今年的26.4:46.2:27.4,第一產業比重下降0.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0.8個百分點。
農牧業
2014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72416萬元,比上年增長3.7%,其中,農業總產值484007萬元,增長4.0%,林業總產值24072萬元,增長4.0%,畜牧業總產值329580萬元,增長3.0%,漁業總產值23495萬元,增長4.5%,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11262萬元,增長4.5%。糧食產量持續增長。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09344公頃,總產量534011噸,比上年增產90噸,增長0.02%,其中,小春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3071公頃,產量102421噸,比上年增產2919噸,增長2.9%;大春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6273公頃,產量431590噸,下降0.6%。其中,稻谷產量246597噸,下降1.9%;小麥產量61200噸,增長0.9 %;玉米產量100168噸,增長4.0%;高粱產量17355噸,下降1.6%;洋芋產量56556噸,增長4.8%。畜牧生產穩定發展。生豬出欄1019477頭,比上年增長1.9 %;肉牛出欄55420頭,增長5.3%;肉羊出欄176256只,增長3.2%;家禽出欄11053669只,增長1.7%;肉類總產量98730噸,增長2.2%;禽蛋產量19048噸,增長1.6%;奶產量860噸,下降9.5%。經濟作物生產良好。全年油料產量56183噸,比上年增長4.1%,其中:油菜籽產量36230噸,增長4.7%;花生產量19239噸,增長3.2%。甘蔗產量11764噸,下降0.5%。茶葉產量250噸。林業穩步發展。全縣林業產值24072萬元,比上年增長4.0%。全年落實公益林面積23639.2公頃,其中:國有4018.1公頃,集體19621.1公頃。補植補造規劃和造林1.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5.2%。水產養殖較好發展。全年水產品產量18100噸;其中淡水捕撈4360噸,淡水養殖13740噸。全縣淡水養殖面積1438公頃,其中水庫545公頃,池塘828公頃。特色農業發展形勢較好。制定了《渠縣2014年黃花產業化發展實施方案》,強化政策扶持,多措并舉推進黃花產、加、銷一體化協調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起草了《渠縣2014年柑桔產業化發展實施方案》,在三匯、匯東、匯北、豐樂、文崇等5個柑桔主產鄉鎮改造低產柑桔果園1萬畝,在渠南大山柑桔核心示范區新安裝肥水一體化管灌設施1000畝、地布覆蓋1000畝,推行“三誘”綠色防控2500畝,在三板鄉大石村、大霧村、荊山村和巖峰鎮鷂山村新植柑桔2500畝。
工業和建筑業
2014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33700萬元,比上年增長10.6%;其中,縣屬工業1431141萬元,增長13.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66674萬元,比上年增長9.8%,其中,縣屬工業增加值442348萬元,增長10.5%。規上工業銷售產值1530813萬元,比上年增長11.0%,產銷率99.8%,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二是工業經濟效益繼續提升。規上工業營業收入1422852萬元,比上年增長9.0%,其中,主營業務收入1419077萬元,增長9.0%。營業利潤28397萬元,增長36.7%;其中,縣屬工業營業利潤38271萬元,增長0.3%;利潤總額32797萬元,增長35.1%,其中,縣屬工業利潤總額37476萬元,增長2.6%。企業總資產貢獻率17.93%,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2014年全縣建筑企業11個,建筑業總產值502218萬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積3105680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積2934726平方米,實現利潤總額33488萬元。
固定資產投資
201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65548萬元,比上年增長17.6%。其中,基本建設投資1346915萬元,增長19.0%;更新改造投資461600萬元,增長5.7%;房地產開發投資217033萬元,增長43.6%;農戶投資40000萬元,增長8.1%。從產業來看,一產業投資101316萬元,同比下降12.4%;二產業投資565615萬元,增長8.7%;三產業投資1398617萬元,增長24.8%。
貿易和招商經濟
201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64188萬元,比上年增長13.8%。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802066萬元,增長16.4%;鄉村消費品零售總額162122萬元,增長2.2%。按消費形態分,批發業100548萬元,增長23.4%;零售業778873萬元,增長13.0%;住宿業4416萬元,增長8.4%;餐飲業80351萬元,增長10.9%。年末,全縣登記注冊個體工商戶18432戶,比上年增加2617戶,增長16.5%,注冊資金數額102851萬元,其中,本年新登記注冊3342戶;年末,登記注冊企業2942戶,注冊資本(出資額)428614萬元,其中,本年新登記660戶。2014年招商引資簽約3000萬元以上項目50個, 5-10億元簽約項目7個, 10億元以上簽約項目5個,實際到位資金116.8億元。引進國內省外直接投資固定資產51.5億元,引進國內省外直接投資其他類26.3億元,引進省內市外直接投資固定資產20.6億元,引進省內市外直接投資其他類13.8億元。工業類項目直接投資79.3億元,標準廠房面積入住率為85%;2014年省級重大平臺簽約141億元,第十四屆“西博會”簽約項目25個,總投資92億元,履約率100%;華商大會簽約項目13個,總投資7.05億元。
旅游經濟
2014年全縣累計接待游客198.67萬人次,同比增長8.0%,實現旅游總收入133453.6萬元,同比增長19.0%。成功創建四川省旅游標準示范縣,制定出臺了《渠縣創建四川省鄉村旅游示范縣工作實施方案》,啟動渠縣創建省級鄉村旅游示范縣工作。完成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導向系統建設,城市交通、國省干道和高速路標識系統標識牌、標線、信號建設,城區旅游服務導向系統建設,游客集散中心建設。
財政和金融
2014年全縣公共財政收入131127萬元,比上年增長19.7%;其中,地方公共財政收入82979萬元,同比增長22.5%。地方公共財政支出435663萬元,比上年增長10.3%。2014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2531095萬元,比年初增加208088萬元,比上年增長9.0%;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211529萬元,比年初增加264657萬元,比上年增長13.6%;金融機構貸款余額985716萬元,比年初增加223345萬元,比上年增長29.3%。
居民收入
201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67元,比上年增加1958元,增長10.4%??偸杖胫校汗ば叫允杖?4242元,增長7.3%;經營性收入5613元,增長12.7%;財產和轉移性收入3596元,增長16.6%。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931元,比上年增長3.7%。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9409元,比上年增加990元,增長11.7%,其中:工資性收入3583元,增長7.7%;家庭經營純收入5190元,增長9.6%;財產和轉移收入635元,增長77.8%。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5776元,比上年增長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