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河縣隸屬于黑龍江省雙鴨山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邊陲,烏蘇里江中下游,與俄羅斯隔江相望,邊境線長達128公里。地理坐標為北緯46°30′44″~47°34′26″,東經133°07′26″~134°20′16″。南部與完達山脈相環抱,北部與三江平原相依托。饒河縣域面積6765平方公里。 饒河縣有總人口1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1.54萬人,有漢、滿、回、壯、苗、朝鮮、蒙古、鄂倫春、赫哲等26個民族。饒河縣屬于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在黑龍江省內為第三積溫帶。四季分明,冬季漫長,降水偏少,氣候干燥而嚴寒;夏季短促,降水集中,氣候濕潤而溫熱;春季回暖快,晝夜溫差較大,多西南大風;秋季降溫急驟,山區常有過早霜凍出現。 2013年,饒河縣森林資源面積35.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51%,人均占有林地2.5公頃?;盍⒛究傂罘e量達3822萬立方米。 2013年,饒河縣金屬類的有銅、鎳、金、鐵、鋅、錫、鋁等。 2013年,野生動物:東北虎、馬鹿、黑熊、野豬、狍子、狐貍、獐子、獾子、灰鼠、麝鼠、貂、貉等16多種。 2013年,饒河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8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3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719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2012年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比2012年增長15%。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5%。建制沿革編輯
饒河縣 (20張)
周秦以前為肅慎地。漢為挹婁地。北朝時屬勿吉,隨為粟末靺鞨之號室部。唐為渤海國所屬之懷遠府及安遠府所轄。遼為東京道之頗阿里部。金為上京道之速頻路。元為遼陽行省之水達達路。明屬奴爾干都司。永樂十二年設失兒兀赤衛。清初隸寧古塔將軍。雍正五年改歸三姓副都統。咸豐九年設撓力河口卡倫。宣統元年始建饒河縣治于小佳氣河。中華民國六年遷撓力河口;中華民國十四年遷團山子。
行政區劃編輯2013年,饒河縣轄4個鎮、5個鄉:饒河鎮、小佳河鎮、西豐鎮、五林洞鎮、西林子鄉、四排赫哲族鄉、大佳河鄉、山里鄉、大通河鄉。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 2015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饒河縣隸屬于黑龍江省雙鴨山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邊陲,烏蘇里江中下游,與俄羅斯隔江相望,邊境線長達128公里。地理坐標為北緯46°30′44″~47°34′26″,東經133°07′26″~134°20′16″。南部與完達山脈相環抱,北部與三江平原相依托。饒河縣域面積6765平方公里。
氣候
饒河縣屬于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在黑龍江省內為第三積溫帶。四季分明,冬季漫長,降水偏少,氣候干燥而嚴寒;夏季短促,降水集中,氣候濕潤而溫熱;春季回暖快,晝夜溫差較大,多西南大風;秋季降溫急驟,山區常有過早霜凍出現。
水文
饒河縣境內有烏蘇里江和撓力河兩大水系,均屬于黑龍江水系。烏蘇里江為饒河縣境內最大的河流,發源于俄羅斯境內,由南向北于伯力附近注入黑龍江,河流全長719公里,總流域面積18.7萬平方公里,烏蘇里江南至外七里沁河流入饒河縣境內,流經境內長度128公里。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2013年,饒河縣耕地20萬公頃,農業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7公頃。土壤以黑土、草甸土、沼澤土為主,土壤中養分較高,有機質、氮、鉀含量極為豐富,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
森林資源
2013年,饒河縣森林資源面積35.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51%,人均占有林地2.5公頃?;盍⒛究傂罘e量達3822萬立方米。主要有紅松、水曲柳、楊、柞、椴、樺等樹木幾十種。既是黑龍江省天然林區之一,又是全省重要的木材集散地。
礦產資源
2013年,饒河縣非金屬類的有高嶺土、石灰石、花崗巖、超基性巖、伊里石等。 2013年,饒河縣金屬類的有銅、鎳、金、鐵、鋅、錫、鋁等。
生物資源
2013年,野生動物:東北虎、馬鹿、黑熊、野豬、狍子、狐貍、獐子、獾子、灰鼠、麝鼠、貂、貉等16多種。 2013年,野生藥用植物:人參、黃柏、冬青、平貝、五味子、刺五加、龍膽草等140余種。 2013年,野生食用真菌:猴頭、木耳、元蘑、榛蘑等20余種。 2013年,山野果:山葡萄、山丁子、獼猴桃、狗棗、松籽、榛子、核桃等20余種。 2013年,山野菜:薇菜、蕨菜、刺嫩芽、黃瓜香、黃花菜、四葉菜、猴腿菜等30余種。
水產資源
2013年,饒河境內有1江28河,自然捕撈水面0.8萬公頃,可利用養魚水面0.11萬公頃,盛產“三花五羅”等名貴魚種。
人口民族編輯2013年,饒河縣有總人口1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1.54萬人,有漢、滿、回、壯、苗、朝鮮、蒙古、鄂倫春、赫哲等26個民族。
經濟概況編輯第一產業
饒河縣農業 (20張)
2013年,饒河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8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3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719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2012年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比2012年增長15%。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5%。
第二產業
饒河縣工業 (17張)
2013年,饒河縣初步形成以能源、建材、釀造、浸油、機械、木材加工、蜂產品加工、山野菜加工等為主導的工業體系。其產品衛生筷,遠銷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各國和港澳臺地區。以椴樹蜜、王漿蜜為代表的蜂蜜系列產品被歐盟有機食品組織和國家環保局認證為有機食品,饒河縣曾在第33屆《國際蜂產品博覽會》上分別榮獲金獎和銅獎,產品遠銷世界各地。以薇菜干為代表的山野菜系列產品出口日本、韓國。山野菜除富含人體必需的17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營養外,還可增強人體免疫能力,堪稱為“食療同源”的佳品。
第三產業
饒河縣旅游業 (3張)
2013年,饒河縣萬畝高效有機水稻示范園區已投入使用,珍貴毛皮動物養殖基地、名特優魚養殖基地、撓力河沿岸20萬畝水稻高產示范區等建設項目進展順利。完成中低產田改造、節水增糧等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土地流轉面積達到55萬畝,農業綜合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投入5000多萬元啟動了口岸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饒河口岸順利通過了國家口岸核心能力考核驗收。邊境旅游異地辦證業務已正式開展,口岸落地簽證業務已獲國務院批準,開通了哈爾濱經饒河至俄哈巴羅夫斯克國際客運線路。成立了駐俄辦事處,與俄哈巴邊區比金、波扎爾、拉佐三個經濟區簽署合作協議,重點運作推進了9個合作項目,西林鋼鐵集團鐵精粉進口加工項目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對俄經貿合作不斷加強。饒河縣口岸過貨實現1.5萬噸,過客實現12萬人次。預計外貿進出口總值實現8億美元。加強旅游景點景區建設,大頂子山生態旅游景區項目已開工建設,烏蘇里江國家濕地公園項目快速推進,沿烏蘇里江島嶼開發項目正在進行規劃設計。成功開發了我省東極沿線原生態精品旅游線路,饒河縣被新華社等權威媒體評為“‘最美中國’旅游目的地城市”。2013年饒河縣預計全年旅游產業總收入實現3.2億元,同比增長18%。商貿和市場體系不斷完善,中俄商貿中心已投入使用,濱江國際商貿綜合體項目正在加快推進。全縣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31億元、2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4%。預計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7.4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5%。2013年,饒河縣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更具實效。饒河縣重點推進項目共40項,2013年計劃總投資52億元,同比增長20%。其中實施省、市重點產業項目11個,總投資34億元,已開復工9個,完成投資7億元,開復工率和投資完成率分別為82%和65%。同時,緊緊圍繞項目建設,加大招商工作力度,區域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實現37億元,同比增長12%。饒河縣被評為“全市招商引資工作先進縣”。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事業
2012年,饒河縣重點投入3204萬元,其中:化解農村義務教育債務1950萬元;發放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和助學金232萬元;撥付1022萬元,完成了6所學校塑膠田徑場、藍球場建設、購置了140套體育器材和10萬冊圖書,加固校舍5620平方米,對2所幼兒園進行了改擴建,全面改善了全縣辦學條件,有力支持了教育事業的發展。
醫療衛生
2012年,饒河縣重點投入2422萬元,其中:撥付縣人民醫院新建和中醫院改建資金1586萬元;撥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償資金836萬元。
社會保障
2012年,饒河縣重點投入2471萬元,其中:為全縣城鄉低保對象5100人發放低保金703萬元,有效保障了弱勢群體基本生活;及時發放再就業和婦女小額擔保貼息貸款1600萬元,五七工、家屬工本級財政補助16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