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區,1991年12月成立,是廣東省揭陽市市轄區,位于廣東省東南部,東和潮州市潮安區接壤,西與揭東區、普寧市相連,南鄰普寧市、汕頭市潮陽區,北臨榕江,和揭東區隔江相望。榕城區是廣東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舊城區辟建于南宋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爾后一直為揭陽縣治駐地。榕城地處粵東潮汕平原中部,榕江流域中段,榕江南北二河由城區至雙溪嘴匯流后,經媽嶼流入南海。城區自西向東延伸,接壤漁湖塘埔、京崗等村界,自黃岐山頂向南俯視,城區被南北兩河勾勒成葫蘆狀,江河如葫蘆之系縹帶,素有“浮水葫蘆”“水上蓮花”之稱。 2013年榕城區戶籍人口94萬人。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1年,榕城區成立,下轄3個街道及漁湖、磐東、仙橋、梅云4鎮,區人民政府駐榕城區店馬路。 1992年8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在原漁湖鎮轄區設立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經濟管理區),隸屬榕城區管轄。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下轄漁湖鎮和溪南、鳳美、京岡3街道;1994年5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設東山行政管理區(非建制區),隸屬榕城區管轄。東山區轄東升、東陽、東興3街道和磐東鎮,成立東山管理委員會。1999年,榕城區轄5街道2鎮(榕華街道、新興街道、中山街道、西馬街道、榕東街道、仙橋鎮、梅云鎮);東山區管理委員會轄3街道1鎮(東升街道、東陽街道、東興街道、磐東鎮);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轄3街道1鎮(溪南街道、風美街道、京崗街道、漁湖鎮)。2002年,榕城區轄7個街道(榕華街道、新興街道、中山街道、西馬街道、東山街道、榕東街道、磐東街道)、3個鎮(漁湖鎮、仙橋鎮、梅云鎮)。2003年,榕城區撤銷仙橋、梅云兩鎮,設立仙橋、梅云兩個街道;仙橋街道轄原仙橋鎮的行政區域范圍,街道駐原仙橋鎮政府駐地;梅云街道轄原梅云鎮的行政區域范圍,街道駐原梅云鎮政府駐地。2009年末,榕城區面積183.25平方千米,轄新興、榕華、中山、西馬、東陽、東升、東興、榕東、磐東、仙橋、梅云11個街道以及漁湖1個鎮,35個社區、129個行政村。區政府駐新興街道望江北路。2012年12月,揭陽市榕城區的磐東街道劃歸新設立的揭東區管理,原揭東縣的地都鎮、炮臺鎮、登崗鎮劃歸榕城區管理。
區劃詳情
2013年,榕城區下轄10個街道(新興街道、榕華街道、中山街道、西馬街道、東興街道、榕東街道、仙橋街道、梅云街道、東升街道、東陽街道);4個鎮(漁湖鎮、炮臺鎮、地都鎮、登崗鎮)。
人口編輯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榕城區總人口633570人,其中(5個街道、4個鎮):新興街道50545人、榕華街道54654人、中山街道23086人、西馬街道39375人、榕東街道33304人、仙橋鎮103543人、梅云鎮59440人、漁湖鎮29884人、磐東鎮65806人、溪南虛擬街道24275人、鳳美虛擬街道22172人、京崗虛擬街道25779人、東興虛擬街道44505人、東升虛擬街道32017人、東陽虛擬街道25185人。2008年,榕城區戶籍人口68.9114萬人。2013年,榕城區戶籍人口94萬人。
交通編輯榕城區距揭陽潮汕機場20公里,國道G206線、省道S234、S236線和廣梅汕鐵路橫貫區境,揭陽火車站坐落榕城。榕華大橋、南河大橋、北河大橋、梅東大橋橫跨榕江,連接市區,形成縱橫交錯的陸上交通網絡。素有“黃金水道”之稱的榕江南河、北河兩河穿境而過,5000噸級貨輪可由市區直航國內各大港口和港澳地區。
經濟
綜述
2013年,榕城區全年實現生產總值258.9億元,增長14.2%,增速比2012年提高6.5個百分點,經濟總量居全市第2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9.4億元,增長19.5%;固定資產投資109.3億元,增長35%;批零住餐業商品銷售額386.5億元,增長19.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7.02億元,增長8%;外貿出口總額15.96億美元,增長19.93%;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7億元,其中稅收收入5.79億元,超額完成年度計劃4.82%,在全市建制縣(市、區)排第2位;工業用電量增長13.6%;各項存款、貸款余額分別增長5.48%、9.8%。全年共爭取上級各項補助資金4.6億元。
服務業
2013年,榕城區推進以寶德數碼廣場為依托的城市綜合體建設,景洲電器榕東店建成運營。組織企業參加莫斯科國際鞋展等各類展銷會共6場次。外貿出口總量突破15億美元,占全市比重36.4%,繼續居全市首位。
旅游業
2013年,榕城區全年接待過夜旅客142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5.76億元。
工商業
2013年,榕城區全年新辦各類市場主體3591家,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6家、限上商貿企業28家,年主營業務收入超1億元的企業144家、超10億元的企業15家。節能減排取得實效,每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89%。榕城區轉型升級產業園,依托鞋業協會,設立鞋業創意產業園籌建公司,紫峰山文化生態產業園完成項目土地規劃調整。成立區中小企業局,與省中小企業局合作建立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基地。出臺金融綜合、高端服務業集聚、電子商務、鞋業、科技創新和五金不銹鋼技術創新等“六大產業服務平臺”建設方案,全區111個重點項目完工54個,完成投資53.73億元,提前3個月超額完成省、市重點項目年度投資任務。
社會事業編輯科學技術
2013年,榕城區安排200萬元技術創新專項扶持資金,支持宏光等10家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技術改造。積極搭建平臺,與廣東工業大學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榕申、中遠、佳泊仕等企業與中科院合作,全區產學研合作項目12項。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家,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7項,通過省科技成果鑒定3項,創建省級、市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6家。民營科技企業方面,羅特制藥加盟國家創新藥物產學研戰略聯盟,科通電子成為央企“中星微”公司的微電子產品生產基地。全區專利申請853件,累計專利數2716件。
城市建設
2013年,榕城區三舊”改造扎實推進,舊城區控制性詳規獲市政府通過并上報省政府審批。瓜籽池片區回遷安置完成90%,吊橋東南片區等項目建設穩步推進。恒豐舊廠改造方案成為全市首個通過市政府審批的舊廠改造方案。西郊、仁港、人家頭、埔上(東興)等4個舊村改造用地手續獲省審批。新增確認舊城改造項目2個,舊廠改造項目16個,全區已確認“三舊”改造項目共56個、面積3804畝。逐步完善基礎設施,籌資2.8億元投入道路等市政建設,完成南環城路、榕湖路、西關路等破損道路維修及釣鰲橋維護,群光路改造竣工通車,望江南路及配套工程、榕華大橋大修工程等抓緊施工。仙橋河整治(一期)工程完成清障拆遷5.5萬平方米。做好潮惠高速公路(榕城段)征地拆遷工作。仙梅污水處理廠(一期)主體基本建成。全區實施水利工程建設38宗,投入資金4.6億元。
社會治安
2013年,榕城區開展“清三邊”、“治五亂”、“促三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城市環境衛生明顯改善。投入437萬元,增配垃圾壓縮車、果皮箱等環衛設施配套。創新社會管理方面,成立全市首家社區社工綜合服務中心。信訪維穩工作方面,妥善處置企業欠薪糾紛377宗,追回被拖欠民工工資3600多萬元。新增高清治安視頻450個,升級視頻監控器超過1萬個,基本實現治安視頻監控全覆蓋,再次獲得“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殊榮。
民生事業
2013年,榕城區全年投入民生資金9.12億元,占全區財政總支出74.76%。榕城區福利院兒童部啟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實現全覆蓋。
教育事業
2013年,榕城區新(擴)建校舍5所,榕華等5個街道開展“教育強街”創建工作,仙橋、新興街道獲省授予“教育強街”稱號。
文化事業
2013年,榕城區舉辦粵東首個、全國首次由縣級主辦的馬拉松比賽。建設街道綜合文化站1個、社區文化室29個,組織開展“鄉鄉樂起來”、“歡樂進萬家”群眾性文化活動150多場次。新增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文物保護單位2處,新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項。
人民生活
2013年,榕城區新增就業、再就業人數5700人,城鎮失業率控制在2.5%以內?;I資250.5萬元開展“獻愛心、送溫暖”活動,慰問各類對象15661戶次、31620人次。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45.1萬份,開展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3606人次。新興街道被評為“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依法行政示范街道”。
民主法制
2013年,榕城區辦理區人大議案、建議11件和區政協提案7件。區政務服務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完成10個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和111個村(居)便民服務室建設。簡化行政審批事項,取消行政審批事項57項,整理234個事項進駐區政務服務中心集中辦理。全面開展機關作風效能整治方面行政問責49人。開展“六五”普法,區政府定期組織集中學法成為制度。
旅游景點
榕城區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跡甚多,主要有:學宮(孔廟)、進賢門、禁城、雙峰寺、城隍廟、關帝廟等宋、元、明、清的文物古跡。境內紫峰山是揭陽四大名山之一。揭陽學宮、古榕武廟、丁氏光祿公祠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特產美食編輯風土特產榕城區的特產有成順菊花糕、菠蘿、黑葉荔枝、蕉柑、香蕉、普寧竹蔗、竹筍、抽紗、潮繡、登崗唐三彩等。特色美食榕城區的美食有鄒堂梨脯、東寮芋頭、五房綠茶、大溪元宵柚、地都青蟹、桃山格藍樣、鳳湖橄欖、石牌紅番薯、華清竹筍、靖海鮑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