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縣,隸屬于湖南省郴州市,位于湖南省東南部,與廣東、江西兩省接壤,有“毗連三省,水注三江(湘江、珠江、贛江)”之美稱。汝城森林覆蓋率73.69%,保有原始次生林13萬畝,是湖南省重點林區縣。境內的熱水溫泉是華南地區“流量最大、水溫最高、水質最好、面積最廣”的天然熱泉,建有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福泉山莊;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被譽為“南嶺植物王國” 。全縣轄9個鄉10個鎮,總面積為2401平方公里,總人口40萬(2013年)。汝城自東晉穆帝升平二年(公元358年)置縣,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汝城香火龍”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理學家周敦頤在此著就《愛蓮說》等名篇。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留下光輝足跡,汝城養育了朱良才、李濤兩位開國上將及宋裕和等革命家,被省政府認定為革命老游擊區和第一批井岡山老區縣。[3-5行政區劃編輯汝城縣轄永豐、集益、濠頭、井坡、田莊、南洞、延壽、嶺秀、盈洞9鄉,盧陽、泉水、大坪、三江口、熱水、土橋、暖水、小垣、馬橋、文明10鎮及汝城縣經濟開發區、汝城溫泉旅游度假區。轄308個行政村19個居委會。
自然地理編輯位置境域
汝城縣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東南部,地處湘、粵、贛三省交界處,東經113°16′~113°59′,北緯25°19′~25°52′之間。東鄰江西省崇義縣,南界廣東省仁化縣、樂昌市,西接宜章縣,北連資興市、桂東縣。東西長72公里,南北寬63公里,總面積為2424.96平方公里。自然資源編輯國土資源
汝城縣版圖面積360.13萬畝(折合2400.85平方公里)。其中實際面積359.69萬畝,外縣飛地0.44萬畝。約占湖南省總面積的1.1%。汝城縣人平土地資源11.47畝,人平林地9.16畝。有耕地29.92萬畝(其中水田26.35萬畝,旱土3.57萬畝),果園2.41萬畝,林地279.62萬畝。此外,在鄰近縣市的飛地有2600多處,面積約31.5萬畝。
水資源
汝城縣水資源總量22.8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37萬千瓦,可開發利用量為19.8萬千瓦,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4.08億立方米。汝城縣現有大小水電站91處,總裝機13.89萬千瓦。
礦產資源
汝城縣位于南嶺北麓多金屬成礦帶,礦藏資源分布較廣,礦種較多,特別是有色金屬礦十分豐富。已發現的礦種有鐵、鎢、鉬、鉍、鉛、銻、鋅、銅、鈹、鈾、錫、汞、硫鐵、重晶石、砷、花崗石、大理石、瑩石、稀土、煤、石灰石、磷、鉀長石等23種。其中鐵、鎢、銅、稀土、鉀長石、瑩石礦、大理石儲量較大,鐵礦1.23億噸、鎢礦10萬砘、鉀長石80萬噸、瑩石礦100萬噸、大理石10億立方米。有礦床、礦點、礦化點(指成礦條件差、礦化微弱,不具工業意義的礦化現象)共95處。其中大型黑色金屬礦床1處,大型有色金屬礦床1處(茶山腳鎢礦),中型礦床4處,小型礦床5處。
生物資源
汝城縣內發現的野生動物的品類較多。珍貴的野生動物品種獸類有水鹿(山牛)、鹿、刺猬、獐、水獺、野山羊、穿山甲等。2002年在與廣東交界的楊東山上發現了華南虎的蹤跡;禽類有野雞、野鴨、鷹、貓頭鷹、鵠、斑
鳩、鷺、雁等;魚類有白鰷、鱖魚、銀魚、黃尾鲴等。汝城縣野生植物種類有灌木83科、677種。境內的珍貴樹種有銀杏、水杉、福建柏、華南五針松、凹葉厚樸、白花泡桐、華南栲、金葉白蘭、鐵堅杉等。還有黃山松、梧桐、喜樹、椿樹、拐棗;供觀賞的樹種有木樨、南方紅豆杉、木蓮、大果馬蹄荷、百日青、香木蓮、木芙蓉等。野生的竹類有:苦竹、毛竹、水竹、方竹、剛竹、紫竹、黃竹、鳳尾竹、實竹、叢竹、斑竹等??h內野生藥用植物,有700多種。主要有汝升麻、枸杞、血水草、湘砂仁、絞股藍、虎耳草、百合、丹參、龍膽草、白芨、淫羊藿、虎杖、杏葉沙參、石菖蒲、十大功勞、敗醬草、腫節風、隔山香、珠砂根、莪術、天南星、異葉天雨星、華重樓、水龍骨、矮地茶、青箱子、秋海棠、尾花細辛、山木通、絡石藤、苦參、黃蓮、八角連、藁木、玉竹、落新婦、黃荊、燈臺蓮、卷柏、藜蘆、石斛、石仙桃、前胡、土獨活、山竹子、三尖杉等。
地熱資源
汝城縣內有汝城溫泉、羅泉、湯口、大湯、塘內、銅坑等地下熱水資源,其中位于熱水圩的汝城溫泉古稱“靈泉”,是中國中南六省最大的熱田,地熱異常面積達300公頃,水溫一般為91.5 ℃,最高達98℃,25.5-91.5℃的地下熱水開采量為5540噸/日,90℃以上的遠景開發量可達14740~15960噸/日,是湖南省流量最大、水溫最高、開發利用前景最好的天然熱泉,其水質與陜西的“華清池”相似,經常洗浴,對人體有獨特的醫療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