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是汝瓷之都、曲劇故鄉;河南省省直管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北靠巍巍嵩山,南依茫茫伏牛,西臨古都洛陽,東望黃淮平原,北汝河自西向東貫穿全境??偯娣e1573平方公里,總人口105.6萬(2011年末)。轄4個鄉、11個鎮、5個街道辦事處,453個行政村。汝州市地處鄭州、洛陽、平頂山、許昌四市交界地帶,焦柳鐵路、207國道縱貫南北,并與隴海線、京廣線連通,洛界公路、南洛(南京—洛陽)高速、二廣高速、焦(汝)桐高速橫穿東西,并與京珠、連霍高速直接毗連;縣鄉公路和“村村通”公路覆蓋城鄉,轄區內公路縱橫交織、形成了便捷的交通網絡,交通非常便利。汝州素有“百里煤海”之稱,是中部地區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是中國中部經濟實力20強縣(市)。2010年被省政府省發改委確立為河南10個省直管試點擴權縣市之一。2014年1月1日全面實行省直管體制。歷史沿革編輯先秦時期
汝州市歷史悠久,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在漫長的地質時代,經歷了海洋、陸地、淺海、冰川、海灣、內陸湖沼、陸地等滄海桑田的變化,形成了兩山(伏牛、嵩山)夾一川,汝水流中間的地理格局,為汝河兒女世代繁衍生息提供了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早在100萬年前,寄料的張灣村一帶就有先人居住,這是中國至今發現的僅次于云南元謀人的最早有人類活動的地方。5000年前,市區的煤山公園一帶,騎嶺的槐樹伊、大張一帶,紙坊的閻村、中山寨一帶,安溝水庫神德宮一帶出現較先進的原始文明村落。三皇五帝時,汝河流域是華夏文明的中心地帶。軒轅黃帝在新鄭稱帝,曾帶人兩次到汝州西部的崆峒山向廣成子求教治國和養生的道理。之后把當時最富饒的汝河流域封給他和正妃嫘祖的第二個兒子昌意,昌意的兒子高陽,在黃帝死后,繼承了帝位,就是五帝的第一帝顓頊。顓頊死后,讓位給大伯玄囂的孫子高辛,為帝嚳。嚳死后傳位于兒子堯,堯繼位后欲讓位給賢人許由,許由避讓逃至汝州北部的箕山下。堯之后讓位給顓頊的后人舜。三皇五帝時代,汝州是昌意部落的管轄范圍,昌意的后人出了兩個偉人顓頊帝和舜帝。夏后期,建都于在今楊樓樊古城一帶的霍國強大起來,成為夏西南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艉钪С稚虦y一了天下,霍西南部的高士伊尹為商的宰相,為商的統一立下汗馬功勞。汝州為世界霍姓的發源地。商朝,“霍”做為滅夏有功的侯國,地位得到鞏固,管轄南到伏牛山東到禹州西至嵩縣北至登封的廣大地區。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帶大軍打敗商紂后,揮師包圍霍都?;艉铋_城投降,周武王封霍侯的兒子為新的霍侯?;粼谡麄€西周相對平安,經濟得以長足發展。周平王遷都洛陽后,汝州的戰略地位顯得十分重要,就將霍地封給自己的兒子姬唐,改霍為梁,遷霍后人至楊樓一帶,建小霍城安置,為梁小邑。春秋時梁國西南曼氏國興起,一度將梁和霍納入自己的版圖。曼氏國后被楚國所滅,汝州成為楚的北部邊地。再后鄭國打敗楚國,把汝州地納入鄭國的版土。戰國時,梁城位于洛陽東南部的戰略地位被軍事家們所看重,梁地區成為諸侯爭奪的中心地帶,韓國滅鄭國后,梁地歸韓國管轄,改梁為南梁,以區別開封的大梁和山西的西梁。這時南梁附近出現了注人城(廟下東一帶)陽人城(梁古城)鄲狐聚(臨汝鎮一帶)赫人聚(楊樓石臺村一帶)等幾個大的城池。汝州為梁姓的起源地之一。
秦漢兩晉時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管理。在汝州西部置梁縣,歸三川郡管轄,東部置郟縣和陽城縣,歸潁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禹州)管轄。漢承秦制,汝州西部仍為梁縣,公元前206年將三川郡改為河南郡,梁縣歸屬河南郡。公元前113年在尚莊鄉榆廟村一帶置承休國,安置周的后人姬嘉。公元前112年在小屯一帶置成安國。東漢改河南郡為河南尹,梁縣屬河南尹。三國仍為梁縣,為魏國的司州河南尹管轄。東南部的小屯一帶歸豫州的潁川郡管轄。公元280年,司馬炎在洛陽稱帝,歷史進入西晉。將河南尹分為河南郡和滎陽郡,汝州仍為梁縣,歸河南郡管轄。東部小屯一帶歸襄城郡管轄。東晉十六國時隸屬頻繁。公元317年,屬東晉,后歸前趙;公元365年屬前燕,隸河南郡;公元369年屬前秦,隸豫州河南郡;公元395年屬后燕,隸豫州河南郡;公元409年屬后秦,隸豫州河南郡;公元417年屬東晉。公元420年,歷史進入南北時期,政府為擴大自己的虛名濫設州縣。汝州的建制隨北朝的變遷而變動。北魏時汝州屬司州歸中央直轄,公元494年在今汝州城設南汝原縣,公元527年在今楊樓梁故城置汝北郡,后在今廟下東注人城置治城縣,在霍城置石臺縣,在今小屯成安城置東汝原縣,汝北郡從西到東共領石臺、梁縣、治城、南汝原、東汝原五個縣。公元534年,北魏分裂為西魏和東魏,汝州屬東魏。同年改南汝原縣為汝原縣。公元539年,恢復汝北郡,在承休國舊地置承休縣,移郡治至承休縣;公元543年,改汝北郡為汝陰郡,廢治城縣入梁縣。公元577年改汝陰郡為和州。
隋唐時期
隋文帝開皇四年(公元584年)置伊州,隋煬帝大業初改伊州為汝州,治梁縣城。大業八年,移承休縣至汝原縣,廢汝原縣。改汝州為襄城郡,治承休縣城,領承休、梁、陽翟、東汝原、汝南、魯、 城八縣。唐汝州建制多變:公元621年,改襄城郡為伊州,領承休、梁、郟三縣;公元627年,移梁縣衙于承休縣,撤承休縣,把魯山劃為伊州;公元634年,改伊州為汝州,領梁、郟城、魯山三縣;公元695年,在今寶豐置武興(后改龍興)縣;公元712年在今臨汝鎮置臨汝縣;公元738年,劃許州襄城縣來屬,改汝州為臨汝郡,屬都(指東都洛陽)畿道,領葉、襄城、郟城、魯山、龍興、臨汝七縣。公元758年,改臨汝郡為汝州。唐時汝州為東都洛陽東南門戶,設東都畿都防御使,駐有重兵防守。五代時汝州先后歸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建制隨唐制,仍為軍事要地。周顯德三年(公元956年)改臨汝縣為臨汝鎮,入梁縣,汝州領六縣。
宋元時期
宋代汝州建制仍襲唐制,公元1105年劃郟縣歸潁昌府。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升汝州為陸海軍節度,屬京西北路,領梁縣、襄城、葉縣、龍興、魯山五縣。公元1127年,汝州被金占領。汝州屬南京路,金中央直轄,領梁(含今汝陽)、郟城、魯山、寶豐、葉縣、襄城六縣。公元1207年,劃襄縣屬許州;1208年,劃葉屬裕州。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形成了軍政合一的省一級地方建制。汝州屬河南江北行省南陽府管轄,領梁、郟縣、魯山三縣,寶豐廢縣為鎮,歸梁縣管轄。
明清時期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朝明,對元行省作了大的改革,改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只管民政,但人們習慣上仍叫行省,簡為省,省下設郡(州)、縣。汝州仍為南陽府管轄,將梁縣省入汝州,領郟縣、魯山兩縣。1475年4月,在汝州東南設寶豐縣,汝州領三縣。1476年9月,時任兵部左侍郎的汝州人滕昭,以汝州距南陽太遠給群眾生活帶來不便為由,同好友河南布政使原杰聯明奏請憲宗皇帝朱見深,將汝州從南陽分出由省直轄,汝州成為河南唯一一個由省直轄的直隸州,由縣級州升格為府級。同年12月,在汝州西部今汝陽縣城附近置伊陽縣,劃原嵩縣、魯山、汝州的部分地區為伊陽地,汝州領魯寶郟伊四縣。明中央掌管吏治的按察使司在地方設立四十一個按察分司,叫巡道,河南有二,分別叫河南道、河北道,河南道駐汝州。 清朝沿襲明制,汝州直隸州的地位沒有改變,領魯山、寶豐、郟縣、伊陽四縣。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汝州隸河洛道,仍領四縣。1913年,地主實行省、專區、縣三級管轄,改直隸汝州為臨汝縣,歸許昌專區管轄。1947年屬豫西五專區。
新中國時期
1949年仍歸許昌專區,1951年將大小張莊和磨冢營村劃歸寶豐縣管理轄。1954年10月改隸洛陽專區管轄。1986年,撤專區建制,實行市(地)管縣,改隸平項山市。1988年8月改臨汝縣為汝州市,屬省直轄,計劃單列,由平頂山市代管。 1993年被確定為河南省改革開放特別試點縣(市)、2001年被確定為河南省加快城鎮化進程重點縣(市)、2004年被確定為河南省經濟管理擴權縣(市)、2006年被確定為河南省畜牧業發展重點縣(市)。
行政區劃編輯2011年末轄小屯、臨汝、寄料、溫泉、蟒川、楊樓、廟下、陵頭、米廟9個鎮,紙坊、騎嶺、王寨、夏店、焦村、大峪6個鄉,風穴路、煤山、洗耳河、鐘樓、汝南5個街道,共20個鄉級政區;下設20個居民委員會、436個村民委員會,有4207個村民小組。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汝州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地理坐標為北緯33°56′--34°20′,東經112°31′--113°07′。在省會鄭州市西南124公里,平頂山市西北75公里處。汝州市東與禹州、郟縣接壤,南與寶豐、魯山毗鄰,西與汝陽、伊川交界,北與登封相連。
境域
汝州北靠巍巍嵩山,南依茫茫伏牛,南北山連綿起伏向中部延伸,形成了丘陵和河川相間的地貌。山地丘陵面積1235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78.1%,平原面積33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21.9%。北汝河自西向東南穿境而過,境內全長45公里,寬500--1500米,有大支流9條,向南北山呈魚翅狀分布。河灘總面積約10.1萬畝。汝州地面高程海拔最高的峴山為1165.8米,最低的小屯鎮路寨村東北為145米。
氣候
汝州市域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暖和氣溫回升快,干旱少雨;夏季炎熱,雨量集中,多東南風;秋季涼爽、天氣晴朗;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多西北風。1989--2000年間,年平均氣溫為15℃,最高溫度40.7℃(1992年6月9日),最低溫度-15.8℃(1990年2月10日)。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258.8小時,年平均無霜期為226天。年平均降水量為606.5毫米,最多年份935.2 毫米(2000年),最少年份417.0毫米(1991年)。
自然資源編輯礦產資源
汝州市已探明礦產資源共有42種。主要礦種有:煤、鋁土、銅、鉛、鋅、金、水泥灰巖、鐵、大理石、白云巖、高嶺土、葉蠟石、礦泉水、玄武巖、梅花玉、磷礦石等。其中煤炭尤其豐富,素有“百里煤海”之稱。地熱水資源豐富,汝州溫泉含有豐富的鋰、鍶、鋇、鈰、鍺、鈣、鎢及偏硼酸、偏硅酸等50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可廣泛應用于醫療、保健、洗浴、采暖、工農業生產,是理想的天然熱水資源,為國內醫療價值較高的高熱復合礦泉。鋁土、水泥灰巖、儲量在河南省占有重要位置。
水資源
汝州市境內地表水資源量多年平均為2.92億立方米,淺層地下水約1.31億立方米。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2013年底年末總人口為106.54萬人;常住人口為93.27 萬人;城鎮化率為37.68 %;出生率為12.07‰;死亡率為7.10 ‰;自然增長率為4.97‰。
民族
汝州市共有民族24個,分別為漢、回、維吾爾、蒙古、藏、維吾爾、苗、布依、土、侗、傈僳、佤、納西、景頗、達爾、仡佬、彝、壯、朝鮮、滿、瑤、白、土家、傣等。
經濟概況編輯2013年,汝州市實現生產總值3316636萬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 389530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771072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156034萬元。全市財政總收入225761萬元, 比上年增長13.7%。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68363萬元,其中地方稅收收入完成110122萬元。稅收收入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65.4%。2013年全市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325625萬元。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9207.98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061.7元。
第一產業
汝州市相繼被確定為全國小麥商品糧生產基地,全國肉類生產百強縣和商品豬生產基地,河南省瘦肉型豬、商品蛋、肉牛、活綿羊出口基地,河南省畜牧業發展重點市、生豬調出大市、奶牛養殖大市。
農業2013年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89530萬元。全年糧食播種面積達1438485畝,油料播種面積18.05萬畝,蔬菜種植面積10.48萬畝,棉花種植面積1.05萬畝。糧食總產量452141噸,其中夏糧產量219832噸,秋糧產量232309噸。經濟作物中,棉花產量650噸,油料產量38809噸,煙葉產量5567噸,蔬菜產量299259噸。豬牛羊禽肉總產量8.81萬噸,禽蛋產量6.15萬噸,奶類產量4.20噸。2013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143.5萬千瓦時,農用拖拉機3.71萬臺,農用運輸車2.97萬輛,農村用電量29767萬千瓦時,。
第二產業
汝州已經發展成為河南省最大的水泥、玉米淀粉、餅干生產基地,河南省重要的煤炭、電力生產基地,全國重要的高速鐵路無砟軌枕、軌道板生產基地,全國最大、世界第三的L-色氨酸生產基地,世界第二、亞洲第一的鐵路重載高速機車合金鋼配件和火車輪生產基地。
產業集聚區先后被命名為河南省鄉鎮企業示范區、河南省中小企業創業基地、河南省180家產業集聚區之一、河南省第三批循環經濟試點集聚區。 2013年全市工業增加值1650878萬元,比上年增長6.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9.2%;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5%;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0%;煉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5%;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9%;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5%。主要產品產量中,水泥產量396.01萬噸,淀粉產量34.93萬噸,餅干產量5.24萬噸,鑄鋼件產量9.32萬噸。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45.22億元,利潤總額8.57億元,虧損企業虧損額6.3億元。全年建筑業增加值120193萬元。
第三產業
汝州自古就被稱為“商賈云集之地”。隨著經濟發展,汝州市的商貿服務行業更加繁榮。這里有投資2.6億元建成的天瑞中州國際飯店,投資2億元建成的金鼎時代廣場,投資1.2億元建成的汝東建材市場,投資20多億元建成或正在建設的18個現代化小區;金博大、丹尼斯、德克士等國內外知名商業品牌也紛紛落戶汝州。汝州市還成功舉辦了中國(國際)汝瓷文化節、中國曲劇藝術節等重要文化活動。汝州市擁有汝瓷開發公司、汝瓷研究所50余家,年
醉美汝州產汝瓷200余萬件,產值2億元,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溫泉地熱文化資源也在有序開發中??偼顿Y26億元的溫泉國際度假勝地項目已經開工建設,總投資38.6億元的溫泉觀光醫療主體園區等一批溫泉文化開發項目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汝州市旅游文化特色園被省發改委批準為全省30個服務園區之一。溫泉鎮被確定為河南省旅游產業集聚區。2013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17268萬元。全市進出口總值2659萬美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1314萬美元。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700285萬元,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167471萬元。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事業
2013年全市有各級各類學校770所。普通高中6所,在校生11385人,教職工798人。普通初中58所,在校生31495人,教職工2894人。小學376所,在校生105543人,教職工5064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25人,教職工16人。幼兒園在園幼兒49933人。
科技發展
2011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45億元。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9%??萍紕撔聦洕鲩L的貢獻率為58%。連續六屆通過全國科技進步考核,連續三屆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市)”,2011年汝州市獲“河南省知識產權優勢區域”稱號。全市有58家企業組建了自已的研發機構,全市擁有省、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2家,其中省級5家,擁有科技人員10712人,中高級技術人員5977人,直接從事科研開發人員2140人,其中省市級科技特派員8人,共取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各類科技創新成果28項,創歷史新高。
文化事業
社會主義社會時期,特別是八十年代前后,全市文化事業得
風穴寺—七祖塔到了迅速發展,各類文化機構及文化設施也逐步健全,全市16個鄉鎮相繼成立了文化站,寄料鎮、廟下鄉、臨汝鎮、蟒川鄉、小屯鎮、大峪鄉等鄉鎮先后建起了影劇院。主要有:中心廠影劇院、梨園礦務局影劇院、朝川礦劇院,市區有汝州劇院、人民影院、南關劇院、東關劇院、八團劇院、六團劇院。使文化事業一度繁榮昌盛。進入九十年代后期,由于受市場經濟的沖擊,文化事業經費投入減少,甚至沒有投入,致使文化舉步維艱,文化設施陳舊,不適應新時期文化的發展要求。電影、戲劇嚴重滑坡,劇團推向市場,電影放映單位減少,出現惡性循環。影劇院的收入逐年減少,有時放一場電影只有三兩個觀眾。文化局機關搬到文廟后,在土木結構的房里辦公,因年久失修已成了危房,至到二十世紀的最后一個年頭,文化局機關還沒有擺脫出那種困境和尷尬局面。
醫療衛生
截至2013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535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9個,婦幼保健院1個,??萍膊》乐卧?/span>1個。病床床位4819張。衛生技術人員3460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089人,注冊護士1300人。鄉(鎮)衛生院共有19個,床位1103張,衛生技術人員609人。
交通運輸編輯
中原四大名剎--風穴寺 (14張)
汝州過境鐵路焦柳線(原名焦枝線),于1969年11月動工修建,1970年10月1日竣工通車,1990年7月1日建成復線并通車,境內全長56公里,設臨汝鎮、廟下、王堂、汝州城區、戎莊、小屯六個站臺,年貨物發運量和貨物周轉量可以達到200萬噸以上。汝州地處鄭州、洛陽、平頂山市三市交界地帶。截止2011年,境內現有高速公路2條66.35公里,國道1條45.2公里,省道4條144.3公里,縣道12條321.385公里,鄉道42條451.473公里,村道1549.901公里,通車總里程2578.609公里,公路密度達每百平方公里106,形成了高速公路橫穿東西,國省干線貫通南北,縣鄉公路聯通城鄉,通村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新格局。 截止2011年,汝州市有汽運公司、客運公司、二運公司三家中型以上運輸企業,主要經營道路旅客運輸和貨物運輸,年客運量近2000萬人,客運周轉量近4億人公里;年貨運量600余萬噸,貨物周轉量近2億噸公里。
汝州市內有13條路線的公交車。
旅游編輯汝州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市旅游景點單體達到852個
汝州怪坡 (9張)
,其中優良級252個,省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個。主要風景名勝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千年古剎風穴寺,既有北方寺院的獨特風格,又富有南方園林特點,其中唐塔、宋鐘、金殿被列為三大國寶,素有“八大景、七十二小景、三十六福地”之稱。“古湯溫泉”景觀綺麗,久負盛名。大紅寨地質公園,是以峽谷陡崖剝蝕地貌、典型地質剖面為主,水體為輔,人文景觀和生態景觀相互輝映為特色的綜合性地質公園,是“一山兩氣候,八里不同天”的奇異景區。
雨后紫云山 (19張)
汝州怪坡,上坡如下坡,下坡如上坡,堪稱中原一絕。怪坡文化苑與風穴寺、塔林、風穴寺國家森林公園、夷園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成為人們探秘、觀光、旅游、度假的綜合景區。紫云山景區內群山逶迤,古寺靜幽,水秀石奇,景象萬千。蔣姑山景區包括自然風景游覽區和地質遺跡游覽區,結合摩崖石、亭、榭、廊、臺等園林建筑,景觀豐富。峴山海拔1165.8米,為汝州眾山之冠,云纏霧繞,幽雅神秘,植被茂密,蓊郁蒼翠,“地河”時隱時現,美不勝收。
歷史文化編輯曲劇
曲劇是河南省本地的主要地方劇種之一,舊時也稱"高臺曲"或"曲子
中國曲劇藝術節開幕式 (4張)
戲",有些地區又稱"南陽曲子"。汝州是中國曲劇的發源地,1983年出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 "河南曲劇”條目的釋文載:河南曲劇是“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中雜牌小調與民間歌舞踩高蹺相結合,于一九二六年經臨汝縣農民同樂社搬上高臺,發展成為曲劇劇種的。”河南曲劇是由高蹺曲子發展而成的;而高蹺曲子則是清朝光緒初年,洛陽王鳳桐先生,把當地以舞蹈為主的高蹺,和以茶館、坐班清唱,配以伴奏樂器,以自唱自樂為主的小演唱融為一體而成的。2009年5月18日,首屆中國曲劇藝術節在曲劇發源地——河南省汝州市開幕。中央電視臺7套《鄉村大世界》也親臨汝州對這樣盛況進行報道。2011年9月6日,第二屆中國曲劇藝術節在汝州市隆重開幕,開幕式上,中國劇協授予汝州市“曲劇之鄉”稱號。
歷史文物
1978年出土于汝州,珍藏于中國歷史博物館的《鸛魚石斧
汝瓷、汝帖 (3張)
圖陶缸》被稱為“中國最早的國畫”,距今已有6000年歷史,以其宏偉的氣勢體現了中國新石器時代美術創作上的最高成就。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全國67件不可移動文物之首。汝瓷、汝石、汝帖并稱“汝州三寶”,久負盛名,汝瓷位列宋代“汝、官、鈞、哥、定”五大名窯之首。在中國陶瓷史上素有“汝窯為魁”之稱,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節日廟會
汝州節會活動較為豐富,分為廟會、春會、時令會、物交會等地方特色濃郁,深受群眾歡迎。汝州的廟會歷史悠久。廟會既是民間貿易交易的主要形式,又與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具有重要聯系,同時又是老百姓親朋聚會、文化娛樂的一種載體。廟會一般在廟宇附近,故又稱古剎會。舊時大小廟宇遍及汝州城鄉,僅城區就有20余處。全市有200多處,且各有特定的會期,讓當地群眾或遠方香
汝州風光客朝廟進香,誦經念佛,甚至邊念邊舞,煞是熱鬧。舊時較大的廟宇前都建有戲樓,每逢該廟會期,便請來劇團演出,有時竟請兩臺以上進行對戲(比賽),給廟會助興。民國以后,由于廟宇的毀廢與改建,大多已不存在,廟會會址多移至附近村莊,并以村名呼之。如騎嶺鄉四月十五原為金剛寺會,因該寺改建為原臨汝縣園藝廠,會址就移到附近的許寨村,改稱許寨會。只有一部分廟宇仍保持著廟會。赴會人員大多是探親會友、燒香拜佛,其次才是貨物貿易和娛樂活動。
地方特產編輯汝州粉皮是河南汝州市的傳統特產,始創于清道光二十年間的城關西街水坑沿田家有家,距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歷史了。汝州粉皮以優質綠豆為原料,純手工藝水磨綠豆淀粉精制而成,工藝考究,味道鮮美。以其色澤嫩白透明,質薄如紙,韌強味鮮,營養豐富,利口消膩,食用方便而頗負盛名,它性平且涼,食之具有清熱解毒、益氣明目之奇效。屬于豫菜的一種。
著名人物編輯古代時期廣成子:黃帝時期汝州人,住臨汝鎮崆峒山上。為道家創始人廣成子為道教“十二金仙”之一。嚴光:生于西漢平帝末年,河南汝州人,著名隱士。幼時曾和漢光武帝劉秀一同游學各地。姚崇:(650年-721年)生于陜州,后遷居汝州,三朝宰相,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宰相。孫何:(961年—1004年),字漢公。北宋汝州人,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壬辰科狀元。張政,元代詩人、進士及第。汝州人。曾給汝州峴山題詩。近現當代趙秉鈞:(1859年—1914年),民國第一任國務總理,兼內務總長。中國現代警察制度創始人。朱繩武:(1882年—1946年)汝州溫泉朱寨人。同盟會會員,曾領導汝州(分州衙門)辛亥起義。魯慕迅:(1928年—)河南汝州人,著名畫家,為中國當代繪畫代表性畫家之一。徐 慎:河南省電影電視家協會秘書長、副主席,專業作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林 藍:著名作家,1920年4月2日生于河南省汝州市,2002年12月25日病逝于北京。
城市榮譽編輯汝州市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優秀溫泉旅游城市,中國陶瓷文化名城、國家首批創新型城市、中國著名文化旅游城市、全國武術之鄉、全國科普示范市、全國科技先進市、全國體育先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