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區,明代中期即為閩中重鎮。位于三明市區西南部,東與梅列區相連,西與永安市毗連,南與大田縣交界,北與明溪縣接壤。介于北緯26°5′,東經117°5′之間。全區地勢自西北向東傾斜,位于武夷山脈與戴云山脈之間的匯水區,沙溪河谷梅列盆地為市區,海拔最高1500米以上。境內沙溪等5條河流匯于沙溪河。鷹廈鐵路,205國道,102、212省道,福銀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公路貫穿全境。三元區境內格氏栲自然保護區為原始森林公園。通行閩中方言永安話。自然地理
編輯
三元區位于三明市區西南部,東與梅列區相連,西與永安市毗連,南與大田縣交界,北與明溪縣接壤。地處北緯26°5′,東經117°5′。全區地勢自西北向東傾斜,位于武夷山脈與戴云山脈之間的匯水區,沙溪河谷梅列盆地為市區,海拔最高1500米以上。全區大部分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4℃-19℃,年平均降雨量1500-190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800小時。面積811平方公里。[交通
編輯
鷹廈鐵路橫貫三元區,205國道、212省道從境內穿過,20噸集裝箱可直通福州、廈門港和湄洲灣,福銀高速公路(三明段)2小時內可達福州;泉三高速公路3小時可經泉州抵達廈門。隨著三明機場、向莆高速鐵路、永寧高速公路的動工建設,三元將成為國家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
旅游
編輯
三元區有被國家旅
格氏栲自然保護區游局授予“國家4A級旅游區”稱號的格氏栲森林公園,有“福建省最美鄉村”之稱的十八寨,有被稱作南方“周口店”的巖前萬壽巖18萬年前舊時器時代文化遺址,有享譽省內外的橫坑溫泉度假村,以及普禪山佛光、蓮花峰日出、鑼鈸頂云海等生態旅游景光。
三元古跡
境內發現的萬壽巖18萬年前古人類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被稱為“南方周口店”,忠山古民居群被評為福建歷史文化名村,中村回瑤宋代古窯址受到國內外專家的關注,還有建于北宋元豐六年的蓬仙巖、明天啟元年的八鷺塔等歷史文化古跡。
格氏栲自然保護區
萬壽巖格氏栲自然保護區位于三明市西南30多公里的三元區莘口樓源小湖村,有格氏栲森林一萬畝,儲材量20余萬立方米。這樣集中成片的格氏栲林,為中國國內罕見,是世界上最大的格氏栲天然林區之一。1964年被林業部列為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還有樟、楠、木荷、建柏、黃杞、山肉桂等木本植物100多科600余種,麥冬、砂仁、金線蓮、七葉一枝花等中草藥材上面種;林中還棲息著小鹿、黑熊、果子貍、飛鼠、白鷴、長尾雉、足雞等珍禽異獸。自然保護區景觀奇特,不僅是一座天然風景區,還是科學研究基地。
萬壽巖
萬壽巖遺址位于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巖前鎮巖前村西北的石灰巖孤峰上,屬舊石器時代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