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都縣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烏蘭察布市東北部,轄6鎮4鄉,總人口34.2萬,總面積435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00多米,年降雨量300毫米左右。境內資源富集、能源充足、交通便捷?,F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20多種,其中石英石、石灰石、螢石、硅藻土、白泥、高嶺土、長石、二氧化碳氣田等儲量較大,通過地質勘查發現金、銀鉛鋅等金屬礦產具有良好的開發前景。風、光資源豐富,發展風電、光伏發電產業優勢明顯;全縣具備了高中低所有等級送電網絡,電力供應充足;縣政府所在地七臺鎮是“張庫大道”(張家口—蒙古烏蘭巴托)的第七個驛站,距張家口市180公里,距北京市380公里,距呼和浩特市220公里,距二連浩特市280公里,是北接蒙古,東連京津冀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也是塞外高原通往東北三省的一個節點重鎮
行政區劃 編輯
商都縣轄6個鎮、9個鄉:
鎮:七臺鎮、十八頃鎮、大黑沙土鎮、西井子鎮、屯墾隊鎮、小海子鎮
鄉:西坊子鄉、三虎地鄉、大拉子鄉、大南坊子鄉、格化司臺鄉、大庫倫鄉、卯都鄉、玻璃忽鏡鄉、三面井鄉
下轄216村民委員會、717個村民小組。
商都鎮:轄 南門、南園、奧淳、都山、商海、金三角、公園、鹿王、牧機、隆盛、新北、振興、田家、菜場社、西苑、七臺、永泰、文化18個社區居委會。
十八頃鎮:轄 大洼、二洼、三洼、漢淖堡、侯家、渠家、十八頃、謝家、三十頃、八家、后海子、胡家、袁家、梁家、東營子、小廟子、大五號、小城子、前海子、泉腦子、二忽賽、三合、二號、新勝、板申圖、腦營26個村委會。
大黑沙土鎮:轄大營子、朝陽河、新民、大黑沙土、小黑沙土、察卜淖、八音、西十大股、磨石山、東風、東升、紅衛、二喇嘛、八角淖、南大勿鄧、楊柳灣、潭家營、枳芨灘、古廟灘、東十大股、四臺坊、頭號、十一號、十二號、毛忽慶、西水泉、大青溝房、郝報溝、哈北戈29個村委會。
西井子鎮:轄 新井子、灰菜溝、根市井、青石腦包、張家坊、黑沙圖、七鄧營、四號地、西井子、土城子、東井子、朝陽、大南坊、七股地、韓元溝、新寨16個村委會。
墾隊鎮:轄 屯墾隊、后前海子、大陸公司、阮家、東伙房、井臺、泉牛、郭梁、劉洛、六盆地、二盆地、二道洼、北井子、人頭山、大補龍灣、烏彥溝、黃家梁、大五號18個村委會。
小海子鎮:轄 豐韓、張家、田家、八號、任家、郭家、劉家、麻尼卜、宋家、梁紅、河柳、李家、二道洼、高勿素、南梁、水泉梁、獨貴營、董家、三太昌、單壩營、頭號、下井、六號地、八十五號、三十四號、西大井、小海子、向陽28個村委會。
西坊子鄉:轄 駱駝盤南大、永順堡土城子、大白石-喇嘛板、三大股-河西、西坊子、二號、三個井、楊家、馬安橋、東坊子、方家、北大、五喇嘛、枳芨卜子、不凍河、北大井16個村委會。
三虎地鄉:轄 三虎地、陳家、田家卜、十大頃、董家、解家坊子6個村委會。
大拉子鄉:轄 大拉子、北渠子、蘇集、營圖、賽烏素、土城子、三股地、蘇木、新海子、四頃灣10個村委會。
大南坊子鄉:轄 順成公司、仝家、立本公司、壕欠、池家、泉卜子、二號、卯都圖、米家9個村委會。
格化司臺鄉:轄 格化司臺、元寶山、七號地、新建、蘆草溝、牌樓、大西溝、章毛勿素、太平堡、一卜樹、三喇嘛、賽素計、南溝子、郭朋14個村委會。
大庫倫鄉:轄 大庫倫、十二頃、三勝地、大井子、平地泉、永進、二股地、滑家、古城、八股地、新圍子、新立、庫倫圖13個村委會。
卯都鄉:轄 卯都、二道渠、十二頃、泉子溝、西水泉、新勝、清水溝、清水泉、團結、房白音光郎、三面井民主、新井子12個村委會。
玻璃忽鏡鄉:轄 玻璃忽鏡、賁紅溝、元山、喇嘛勿啦、二吉淖、曹格、頭號7個村委會。
三面井鄉:轄 陽高、小窩圖、烏尼、瓜坊子、單壩溝、押地房、三號。十九間房8個村委會。
地理環境 編輯
地形
地處內蒙古高原,境內海拔平均為1 400米。全境地形起伏不平,西高東低,向東南方向傾斜。土壤絕大部分屬栗鈣土,其余為鹽堿土、草甸土、沼澤土、灰褐土。由于地處陰山東西復雜構造帶和大興安嶺新華夏隆起帶的交匯處,所以形成了多樣型的地貌,大體分為緩坡丘陵、淺山丘陵、山間盆地、河谷洼地等。整個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逐漸低下,西北多淺山丘陵,地勢較高;中部多丘陵,地勢次之;東南部多灘川、平原,地勢較低。全境淺山丘陵占總面積的64%,灘川平原占總面積的34%。主要山脈有麻黃山、青石腦包山、元寶山、銅頂山、馬鬃山、黃龍洞山、公雞山、大腦包山等
氣候
商都縣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具有風光資源異常豐富、晝夜溫差大、降水分布不均等特點。年均氣溫3.1℃,大于等于10度的積溫為2075℃,無霜期115—120天,年均降水量350毫米。主要集中在7、8、9三個月,約占全年降水量的70%。
人口 編輯
至2005年底總人口338332人,其中男175263人、女163069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1.8%和48.2%;城鎮人口55980人;蒙古族3868人、回族398人、滿族380人、其他少數民族66人;人口密度為77.72人/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 編輯
農業資源
商都縣土地貧脊、風蝕沙化嚴重,屬于農牧交接區。
瓜果蔬菜:商都是烏蘭察布市最大的蔬菜生產縣,保護地面積3000畝,露地面積8萬畝,其中有認證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5萬畝。年產各類蔬菜10億斤。西芹種植面積2.5萬畝,被譽為“內蒙古西芹第一村”。年產量達5億斤,洋蔥種植面積2.5萬畝,年產量達2億斤;胡蘿卜種植面積15萬畝,年產量達1億斤;其它特色瓜果蔬菜品種有香瓜、西瓜、八松瓜、櫻桃西紅柿、以色列甜椒、微型西葫蘆、荷蘭豆、大白菜、123金紅蘋果等20多種,產量達2億斤。在瓜果蔬菜開、精加工和深加工方面有著巨大的資源優勢;但是由于規范的市場環境沒還沒有形成,也沒有相關部門的引導發展,雖然菜價一年比一年貴,但小規模種菜的菜農風險大,收入微少又得不到扶持,很多菜棚被荒棄。
馬鈴薯: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商都的馬鈴薯保持了優良的品質,表現特征為:牙眼淺、薯性好、表皮光滑、還原糖低、干物質高、無污染無公害。全縣年產量為70噸,鮮薯銷往全國各地,發展馬鈴薯相關產業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和資源保障。
牛羊肉:全縣牛羊飼養量達100萬頭(只),年生產肉類2.5萬噸。由于商都處于溫寒地帶,牛羊肉味道鮮美,脂 肪率低、蛋白質含量多、營養豐富。
鮮牛奶:全縣奶牛飼養量2萬頭,其中澳大利亞引進荷斯坦奶牛8000頭,都已進入產奶高峰,年產鮮奶在15萬噸以上,為鮮奶加工提供可靠的原料。
全縣有林面積92.4萬畝,森林覆蓋率為14.6%。主要樹種有楊、柳、榆及各類果樹,木材蓄積量達76萬立方米,年半鮮果4000萬斤。野生藥村有甘草、柴胡、麻黃草、黃芪等,年產量達240萬斤。
礦產資源
全縣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發現和探明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硅藻土、石英石、石灰石、長石、白泥、螢石、高嶺土、耐火粘土、煤、花崗石、鎢礦、褐鐵礦、鍺、礦泉水、二氧化碳氣田等20多種。主要礦藏儲量和分豐情況如下:
硅藻土:普查C+D級儲量1780萬噸,二氧化硅含量61.29%~70%,礦床覆蓋層薄,適易露天開采,目前尚未開發。硅藻土產品主要用于化工催化劑載體及保溫建材以及啤酒飲料、醫藥等系列產品生產方面。
石英石:全縣80%的區域有不同程度的裸體外露,二氧化硅品位一般在96%以上,儲量13萬噸,易開采。主要適宜于硅鐵冶煉,部分可作為工業硅、陶瓷、玻璃及其它工業所用。商都長期以來為山西等硅鐵冶煉企業的原料基地。
石灰石:儲量13億噸,氧化鈣含量達52%以上,是生產水泥、石灰、輕鈣、重鈣、電石等產品的優質原料,進一步開發可生產PVC、二氟乙烷、雙氰胺、石灰氮等電石下游產品。
白云石:儲量400萬噸,氧化鎂含量在21%以上,層位穩定,易用開采??勺髯髂突鸩牧?、熔劑、提取金屬鎂,或制含鎂水泥等,利用價值極高。
長石:儲量在10萬噸以上。氧化鉀、氧化鈣含量在10%~13%之間,伴生有石英石、云母等,可以綜合開發利用。主要用作陶瓷、電瓷、搪瓷、化肥原料等。
螢石:儲量10萬噸,氟公鈣含量一般在70%~90%之間,分布區域較大,五十至七十年代部分開采。
高嶺土:儲量100萬噸,三氧化二鋁含量在17%~21%之間,質量穩定。
長石
白泥:儲量60萬噸,三氧化二鋁17.36%,二氧化硅53.2%,是上乘的陶瓷輔助原料,。
二氧化碳:境內可工作范圍500平方公里,局部地段地勘工作及鉆孔驗證,含氣層穩定。取樣分析,二氧化碳含量在97.54%左右,儲量達50億立方米。
礦泉水:水質測試結果表明:鍶含量達到0.662毫克/升,已達到飲用天然礦泉水國家標準(GB8537——1995)的界限指標,其它指標均符合飲用天然礦泉水國家標準的要求,屬重碳酸鈉、鈣、鎂型含鍶礦泉水。
鐵礦:儲量約1000萬噸,主要為磁鐵礦、褐鐵礦、磁鐵礦四氧化三鐵含量在20%左右。褐鐵礦三氧化二鐵含量在20%左右。
風能資源
商都縣風能資源極為豐富,境內規劃有大腦包和常勝梁兩大風場。大腦包風場位于商都縣北部,海拔高度在1346m~1508m之間,風場規劃面積480平方公里,規劃最高裝機容量為240萬千瓦,風場70m高年平均風速在8.2~8.4m/s。常勝梁風場位于商都縣南部,海拔高度在1332m~1497m之間,風場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規劃最高裝機容量為10萬千瓦,風場70m高年平均風速在6.4m/s左右。大腦包和常勝梁兩大風場,風資源豐富,地勢平坦,林木及建筑物少且不易產生風的紊流現象,破壞性風速幾乎沒有。商都縣具有汗海參500kv變電站一座,旗臺220kv變電站一座,110kv變電站一座,35kv變電站五座,風場接入系統靠近蒙西電網,入網條件優越。商都縣現安裝70m高測風塔7座。
水資源
商都縣地下水資源較為豐富,地下水總儲量5.8億立方米,主要分布在盆地及丘間寬谷地帶。大氣入滲補給量2.62億立方米/年,可開采量1.22億立方米,水質較好,適于農田灌溉和人畜飲用。
經濟 編輯
綜述
2013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8.9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2.6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2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8.1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09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700元。全縣引進并開工建設項目42個,協議總投資106.5億元,爭取國家、自治區各類項目241個,到位資金6.76億元。
工業
硅鐵電石的生產規模達到100萬噸。礦產主要有花崗石、石灰石、石英石、螢石、長石、煤、瓷土、水晶、云母、鐵、鎢等。已建起農機修造、水泥、磚瓦、皮毛、針織、地毯、釀造、服裝等工業企業。
農業
全縣去年底存欄奶牛2.52萬頭, 日產鮮奶200噸;肉羊飼養量達到130萬只,出欄100多萬只;馬鈴薯和蔬菜種植面積分別達到50萬畝和8.5萬畝,產量分別達到7.5億斤和6.2億斤。兩大主栽品種以其明顯的抗旱優勢和商品優勢,在大旱之年顯示出重要的減災增收作用;設施農業取得新進展,新增馬鈴薯指針式噴灌圈8套、面積3000畝。新增蔬菜大棚和日光溫室677座、面積227畝;糧飼兼用玉米和優質牧草種植面積分別達到了11萬畝和10萬畝,為畜牧業發展提供了飼草保幛。全縣具有一定規模的農畜產品加工、流通企業達到32家。2006年,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6.7億元,同比增長7.9%。
社會 編輯
交通通訊
商都縣地處集二線邊緣,集張鐵路、呼海大通道平行橫貫全境。省道集
商都縣
——多、商——張公路成丁字相交,東南經張北180㎞至張家口市,距北京市380㎞。西南75㎞至烏蘭察布市與京包鐵路相連,西北經縣道商——烏線、商——土線與集二線相連,與208國道相接到二連浩特市約300㎞。所有這些構成了完整的交通網,從而使商都成為連接東北三省、河北、山西、內蒙古西部、錫盟、二連以及蒙古國的主要交通要道。2005年,商都縣完成呼滿省際通道商都段、208國道支線、商張二級油路、玻璃忽鏡~卯都三級油路、屯墾隊~大庫倫和格化司臺~土牧爾臺小油路、940㎞的“村村通”工程。全縣15個鄉鎮全部實現了光纜傳輸,中國聯通、中國移動覆蓋全縣90%的區域;互聯網遍布城鄉。小靈通覆蓋商都市區。
電力
全縣的調頻廣播和電視轉播覆蓋率均達到了100%;電力供應充足,擁有500千伏變電站,220千伏變電站、110千伏變電站各一座,35千伏高壓變電所5座,具備了高中低所有等級的送電網絡,全縣15個鄉鎮全部實現村村能電,為發展地方經濟提供了可靠的電力保障。
城鎮建設
城區面積已擴張到25平方公里。且水、電、通訊配套齊全,排污供暖服務完善。新建工業園區規模大、起步高。全縣政治安定、社會穩定,是自治區社會治安“長安優勝杯”獲得者。
科技教育
2005年,商都縣發放科技資料8000多份、藥品價值3000多元,咨詢種養技術的農牧民450多人(次)。
2005年,商都縣農村中小學撤點并校,建成農村寄宿制小學20所,“兩基”達標及“普九”成果得到鞏固,2005年建成一所完全高中。
文化衛生
2005年,商都縣專業文體、群眾文體及校園文體活動十分活躍,為城鄉居民提供健康文明的精神食糧。演出文藝節目3場。
2005年,商都縣縣級醫院和鄉鎮中心衛生院建設得到加強,醫療條件不斷改善,突發性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機制初步建立,人口自然增長率5‰。接受義診患者1300多人(次)。
社會保障
2005年,商都縣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失業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
地方特產 編輯
奶豆腐
蒙古語稱“胡乳達”,是蒙古族牧民家中常見的奶食品。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濃郁,牧民很愛吃,常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出遠門當干糧,既解渴又充饑。還可以做成拔絲奶豆腐,其軟韌牽絲為斷,是宴席上的一道風味名菜。
手扒肉
內蒙古大草原各族人民千百年來最喜歡、最常用的傳統食品,也成為內蒙古地方風味之一。制作和吃法別具一格:將羊按各關節帶骨分割成數塊,放入不加鹽和其它佐料的白水鍋內,用大火保持原汁原味,適當控制火候。只要肉已變色,即可食用。肉鮮而不膻,肥而不膩,易于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