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猶縣位于江西省贛州市西部,贛江上游,東鄰贛州市南康區,南連崇義縣,西接湖南省桂東縣,北界吉安市遂川縣。
上猶縣以水豐、電足著稱,是中國最早的農村初級電氣化縣之一。是客家重鎮,全縣通行客家語(于桂片),擁有濃郁的客家文化和風情,孕育了“九獅拜象”、“客家門楣”、“上猶奇石”等客家文化精品。“九獅拜象”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客家門匾”成為研究客家文化的重要載體 。
上猶縣擁有國家一級景點4處,二級景點12處,三級景點31處,四級景點55處,五級景點60多處。
上猶縣有“國家綠色能源示范縣、中國低碳旅游示范縣、中國最具魅力生態旅游大縣、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游目的地、中國茶葉之鄉、中國觀賞石之鄉、國家油茶產業發展試點縣、國家油茶產業建設示范縣”等美譽之稱。[行政區劃
編輯
上猶縣全縣轄6個鎮、8個鄉:東山鎮、陡水鎮、社溪鎮、營前鎮、黃埠鎮、寺下鎮、梅水鄉、油石鄉、安和鄉、雙溪鄉、水巖鄉、平富鄉、五指峰鄉、紫陽鄉。共有8個居委會、131個行政村。(地理環境
編輯
地質
上猶縣境內巖石類型因地形地貌不同而不同。主要有酸性結晶巖類、泥質巖類、河流沖積物、第四紀紅色粘土;縣境地處羅霄山脈中段的丘陵山區,縣內地貌,東北、西北、西南為山地,東南部為丘陵、河谷盆地。
巖石類型:酸性結晶巖類以花崗巖、花崗斑巖為主。從西北部的羅霄山脈中段起,分兩支向東南、西南延伸,主要分布在中低山的五指峰、營前、水巖、紫陽、梅水、社溪、東山等鄉鎮。風化物顆粒粗糙,含石英砂粒和礫石較多,形成酸性結晶巖類紅壤、麻石泥土和麻沙泥田。
紫色砂頁巖類有紫色砂礫巖、紫色砂巖、紫色頁巖和紫色泥巖等。主要分布在低丘陵地帶,以油石、社溪較多,梅水也有少數分布。形成的土壤為紫色沙泥田、紫色土,含鈣、鉀、磷等礦質營養豐富,是縣內一種較好的成土母質。河流沖積物主要分布在上猶江、寺下河、紫陽河、營前河兩岸的河谷階地。形成的土壤為潮沙泥和潮沙泥田。第四紀紅色粘土分布在低丘和崗地。是冰水沉積物,經過漫長濕熱氣候的影響形成的。一般覆蓋于紫色砂礫巖、紫色砂頁巖和紫色砂巖之上,典型剖面構型下部為礫石層,依次向上為網紋層和均質紅土層。形成的土壤有第四紀紅色粘土紅壤和黃泥土、黃泥田。
地貌
山地中山,海拔1000米以上,相對高度大于500米的,主要
猶江一角分布在西、北部的五指峰、平富、雙溪、寺下、紫陽等鄉;低山海拔200~500米的主要分布在西南部陡水鎮、東山鎮的邊緣。西邊和北邊沿縣界線,海拔1000米以上的大山峰14座,與湖南、崇義交界的齊云山第三峰(鼎鍋寨)海拔1920米,為全縣最高點。巖石多為花崗巖、高質巖。植被多為松、杉、竹和白茅、蘆箕等。竹木資源豐富。丘陵高丘陵海拔300~500米,相對高度100~200米;中丘陵200~300米,相對高度50~100米;低丘陵海拔在200米以下,相對高度小于50米。主要分布在黃埠、東山、梅水、油石、社溪、安和等鄉鎮,地勢低平緩和,中間貫穿河流。巖石多為變質巖,部分為花崗巖、紫色砂頁巖、石英砂巖等。植被覆蓋稍差,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為糧油及經濟作物區。
山間盆地丘陵或山地間有大小不等的山間盆地,多為陜長帶狀,地勢低平。以營前、水巖、社溪、油石、東山、黃埠盆地為最大,其境內均有河流貫穿,坡緩谷寬,為第四紀新沉積物堆積而成,是縣內土地肥沃,農田集中,人煙稠密,耕作較為發達的地區。
氣候
南河庫區晚霞上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總的特點是春早、夏長、秋短、冬遲。年平均氣溫18.8℃,年平均日照1765.2小時,年無霜期289天,年平均降雨量1497毫米。[5-6]
自然資源
編輯
山地資源
山地資源豐富。全縣有林地164萬畝,有植物920余種。有山地面積185.0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1.5%,有林地面積149.96萬畝,毛竹林14.06萬畝。
植物資源
有林地164萬畝,有植物920余種??晒╅_發的植物資源主要有:毛竹、杉、松、苦櫧、紅楠等用材植物;深山含笑、木蓮、春蘭等芳香植物;山蒼子、山胡椒、大葉樟、小葉樟、肉桂等樟科植物;山楂、獼猴桃、黑木耳、香菇、長根菇等食用野果及菌類植物;桅子、枳殼、七葉一支花、厚樸、八角蓮、玉竹等藥材和觀賞植物及油茶等經濟植物。
動物資源
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華南虎、云豹、金錢豹、草鶚、白鷴、黃腹角雉;二級保護動物穿山甲、大鯢(娃娃魚)、金貓、紅腹錦雞、蟒蛇、獼猴、貓頭鷹;三級保護動物小靈貓(黃鰍貍)、豪豬、小麂、水獺等。
礦產資源
縣內蘊藏著豐富的高嶺土、花崗巖、鉛、鋅、白銀等礦產資源。據有關資料顯示,高嶺土儲量218.2萬噸;花崗巖儲量252萬立方米,鉛、鋅、白銀礦石儲量27.74萬噸。
主要有鎢、鉛、鋅、銅、鉬、銀、鎘、鉍、錫、鐵、金、稀土、瓷土、瑩石、石灰石、水晶石、鉀長石、煤等。
水資源
地表水
截止2013年,據該縣年平均徑流量35.2億立方米,豐年徑流量達43.2億立方米,特枯年份徑流總量也有16.5億立方米,每畝耕地可分攤年徑流量8620立方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對發展農業、漁業、生豬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由于徑流豐沛,河流多,落差大,所以水能資源豐富。全縣河流總落差達2255.1米,水能資源蘊藏量19.7萬千瓦。
上猶江水電站地下水
地下熱水較大的有3處:一處是平富鄉下寨村暖塘的溫泉,在海撥420米的山嶺下面,溫泉處海拔300米,水溫39.5℃,流量2.81升/秒。另一處是五指峰鄉熱水村的溫泉,在海拔500米的山嶺下下,溫泉處海拔415米,水溫44℃,流量1.627升/秒。兩處都是利用水熱給水浮蓮和非洲鯽魚越冬。熱水村建有非洲鯽魚種繁殖場。在此,五指峰鄉的雙宵村及其北面的轎子頂山,也有小股溫泉。
經濟
編輯
2012年全縣生產總值38.1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11年增長11.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47億元,增長4.8%;第二產業增加值15.85億元,增長14.9%;第三產業增加值13.87億元,增長12.4%。三次產業結構為22.2:41.5:36.3。人均生產總值13532元(約合2144美元),增長11.7%
第一產業
2012年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79億元,比2011年增長4.8%
猶江。其中,農業產值4.59億元,增長1.8%;林業產值1.83億元,增長6.3%;牧業產值3.75億元,增長4.6%;漁業產值2.38億元,增長10.0%。
主要農產品:2012年農作物播種面積36.5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4.01萬畝;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32萬畝,糧食總產量9.34萬噸。全年完成造林面積2.4萬畝。木材采伐6.7萬立方米;竹筍干168噸。全年肉類總產量1.66萬噸。其中:豬肉產量1.25萬噸;禽肉產量0.34萬噸。年末生豬存欄8.35萬頭;家禽存籠184.43萬只。全年水產品產量1.51萬噸,其中特種水產品產量0.49萬噸。
2012年新增茶園面積1.1萬畝,實現年末茶園面積7.28萬畝,比2011年增長15.7%;茶葉產量1354噸,增長33.3%;新增油茶面積1.1萬畝,實現年末油茶面積30萬畝,油茶籽產量6909噸,增長5.5%。
農業現代化方面。2012年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1.3萬畝。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5.41萬千瓦,比2011年增長2.4%,全年農村用電量3057萬千瓦時,增長0.6%;當年機耕面積12.5萬畝,占耕地的比重達91.4%。
第二產業
上猶工業園位于黃埠鎮境內, 2006年7月被省政府批準為省級工
贛州市規劃圖(12張)
業園區。2010年6月,上猶生態工業園區規劃獲得省級原則通過。處于“贛州市半小時都市經濟圈”的發展框架前沿,廈蓉高速穿園而過,有城西大道直通贛州中心城區、贛州火車站和黃金機場,緊臨大廣高速、濟廣高速,與廣東沿海大城市、港澳地區城市僅數小時車程。
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49.56億元,比2011年下降9.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2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5.7%;主營業務收入43.02億元,下降28.8%;利潤總額2.51億元,增長6.7%;稅金總額2.26億元,增長9.4%。
規模以上工業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總產值30.52億元,下降18.4%;有色金屬礦采選業總產值3.30億元,增長17.4%;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總產值10.41億元,增長19.8%;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總產值2.73億元,增長18.4%;通用設備制造業總產值0.21億元,增長0.6%;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總產值1.19億元,下降40.4%;非金屬礦物制品業0.93億元,下降13.1%;橡膠和塑料制品業總產值0.27億元,增長1.4%。
從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好于重工業。輕工業實現總產值9.11億元,比2011年增長19.9%,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8.4%,比上年提高4.5個百分點;重工業實現總產值40.45億元,下降14.2%。
有色冶金和電池制造兩大傳統優勢產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9.63億元,比2011年下降11.9%,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的80.0%;玻纖和模具產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0.83億元,下降21.7%,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的1.7%。
第三產業
2012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67億元,增長15.5%。市場物價總體平穩,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103.6%。
陡水湖京明度假村(2張)
生態旅游發展加快。高標準編制了《上猶縣旅游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五指峰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規劃》等一系列旅游規劃,啟動了陡水湖4A級景區創建、旅游文化城、五指峰漂流等一批項目建設,完成了游客服務中心選址及建設用地規劃前期工作,開展了南河湖整體開發項目招商。大力發展具有客家特色的農家樂、農業旅游觀光等旅游品牌,積極推進農博園、新建白水寨、社溪沙塅等一批鄉村旅游點開發建設。全年接待游客突破5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3.1億元,分別增長29.6%、34.8%。2012年銷售商品房面積14.43萬平方米,實現銷售收入5.4億元,分別增長10.19 %和18.8%;金融運行總體平穩。2012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55.12億元,各項貸款余額32.38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21.7%和31.9%,存貸比58.7%,比2011年提高2.1個百分點;城市建設投資公司、旅游投資有限公司有序運轉。此外,現代物流、信息網絡、休閑娛樂、廣告傳媒、科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健康發展。
社會事業
編輯
上猶縣著力打造贛州重要的休閑度假功能區和名副其實的長珠閩區域后花園。按照 “一軸三區”的空間布局,以迎賓大道為主軸,建設文峰新區、南河湖休閑度假區、黃埠生態工業區,全面推進與贛州中心城區同城化發展。有廈蓉高速、城西大道與贛州近距離連接,20分鐘內可達贛州中心城區。公共交通、醫療教育、文化體育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已建成四星級賓館、五星級度假村、示范學校、綜合醫院、大型超市、老年公寓以及體育健身等各種保健、休閑、娛樂設施。全縣居民95%以上為客家人,民風淳樸,客家文化底蘊深厚,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
教育
2012年末全縣教育普通中學17所,職業中學1所,小學30所,幼兒園71所。全縣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2997人,比上年增長2.5%。全縣在校學生:高中7726人,增長8.8%;初中10889人,增長4.9%;小學28516人,增長4.2%;幼兒園11314人,增長10.0%,全縣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升學率為100%,初中升學率65.8%。錄取高校人數1239人,下降27.9%。
科技創新取得新成就。年末全縣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940人,比上年增長1.8%。全年財政科技支出267萬元,增長23.0%。全年專利申請量10件,專利授權量3件。
文體
陡水湖游輪(5張)
2012年末全縣共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博物館各1個,公共圖書2個。劇團演出場數118場;圖書館藏書20萬冊。全縣擁有廣播電視臺1個,電視差轉臺2座,調頻廣播放射臺3個。全縣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6.8%;全縣有線電視末端用戶1.66萬戶,比上年增長5.4%,其中數字電視用戶1.24萬戶,增長14.9%。全年共組織開展了各種類型體育比賽51次,參加比賽人數達5萬人次。全縣設立了16個健身輔導站,全縣體育人口達12.61萬人,占總人口數的40.4%。完成了10個村級、2個鄉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項目建設。
衛生
2012年末全縣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5個,其中醫院17個。衛生機構床位數699張,比上年增長20.8%,其中醫院633張,增長22.2%。年末全縣共有衛生技術人員666人,下降2.1%;其中醫生287人,增長2.9%。
交通
編輯
上猶縣位于“贛州半小時經濟圈”和海西經濟區內,地處珠
上猶縣城三角和閩東南三角輻射區域,廈蓉高速上猶段有上猶東、西2個出入口,20分鐘內可達贛州中心城區。緊鄰大廣高速、濟廣高速、京九鐵路,距贛州火車站42公里、黃金機場25公里,距珠三角、閩東南三角主要城市只需4小時左右車程,廣東、福建、湖南、浙江、上海、港澳等地客商當天可到達上猶。正在規劃建設城西大道(贛州中心城區至上猶縣城)、贛井鐵路(贛州至井岡山)、贛郴鐵路(贛州至郴州),S230龍大線及S324贛豐線升級國道改造等工程,將進一步拉近與珠三角、廈漳泉等主要城市的時空距離,形成東接海西經濟區、南連珠三角、西通長株潭、北達長三角的立體高效交通網絡。
旅游資源
編輯
陡水湖風景區:位于江西省上猶縣陡水鎮。水域面積地跨上猶、崇義兩縣,是贛南最大的豐厚水資源區地。陡水湖被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確定為贛州市綠色生態旅游點,為江西、贛南的生態旅游業呈獻出一方神奇幽雅的秀水美山,2004年陡水湖又被列為國家森林公園。
五指峰國家森林公園:位于上猶五指峰鄉,陡水湖風景名勝區西部源頭,屬羅霄山脈的余脈山地。距上猶縣城70公里,五指峰最高指峰海拔1607米,境內多為原始森林,被人們譽為“贛南的神農架”、“江西的小黃山”,是五指峰景區自然的形象標志。
上猶大金山漂流(8張)
贛南森林小火車:贛州森林小鐵路目前是全國三十六條森林鐵路中保存最完整的鐵路之一,也是目前我國南方林區唯一一條線路保存完整、設施設備齊全的森林窄軌鐵路,小火車可全年全程運營,資源具有壟斷性,被中科院中國旅游資源評估小組專家譽為“世界級的旅游珍品”。1996年11月被前來考察的德國蒸汽機研究會專家評估為“世界范圍內保存最完整的窄軌鐵路”,“18世紀歐洲工業革命的活化石”。
贛南森林小火車圖片(6張)
陡水湖民俗風情苑:位于陡水湖中心區域,占地面積6.6萬平方米,三面環水,兩面與贛南樹木園接壤,苑內既有天然風光,又有人工美景,古木參天,雜花生樹,百鳥爭鳴,環境優雅,景色迷人。苑內有來自異國他鄉的民俗演藝“變性一族”,觀其表演,與其共舞,令你驚嘆。
陡水湖民俗風情苑(9張)
陡水湖風月島:建于2002年10月,占地30000平方米,位居中心湖區岸山,與樹木園景區隔湖相望,是陡水湖現存自然景色最好、配套設施最全、開發規模最大的景區,周邊群山疊翠,湖清秀美,自然生態環境一流,被譽為陡水湖的世外桃園。
上猶大金山漂流:位于上猶縣梅水鄉園村大金山風景區,是贛南最具特色的漂流之地。距上猶陡水湖風景區僅10分鐘車程。
燕子巖峽谷:峽谷總長約有12.5公里,有中國“冰臼之父”之稱的中國地質科學院韓同林教授證實,他初步認定這些石臼是距今大約二百萬至三百萬年前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
特產
編輯
九層皮(5張)
包米果:是江西贛南地區最有特色的地方美食之一,在上猶、南康、大余、信豐、龍南、贛縣、于都等客家人聚集地區更是久負盛名,包米果以四季時蔬為佐料,春之青菜,夏秋之瓜果,冬之蘿卜,配以韭蔥蒜肉泥,其味清爽可口。
九層皮:燦米浸泡后,加鹽、香料、韭菜。蔥、蒜,磨漿后用簸子像蒸燙皮一樣,蒸熟一層后再上一層漿,再蒸,如此反復多次,直到九層。蒸好后,切成菱形小塊,吃時一層層撕開,沾辣椒醬油。
酒釀蛋:先盛半碗開水,兌上點酒釀,敲落三個蛋,再添些糖,放進鍋里蒸幾分鐘的時間,就成了香噴噴的酒釀蛋。酒釀蛋的制作很有講究.蛋選家養母雞生的,質嫩且新鮮;酒用上等糯米釀制,提取初開壇時的 頭道“酒釀”。制作工序看似簡單,但講究時間、溫度等各方面因素。
汗頭菜:只有世居上猶的客家人才能品其中味。它似菜非菜,辛辣不辣,特別是有點患感冒鼻塞的人,吃了腌制的汗頭菜,出身膩汗,便會有一種輕松的感覺。
上猶客家全魚宴:上猶縣被譽為“水電之鄉”,全縣可開發水域達8萬多畝。依托豐富的水域資源,數萬庫區漁民靠網箱養魚發展鱖魚、石魚、銀魚、鳊魚、鱘魚、鯰魚、斑點叉尾魚、鱘魚等特種水產養殖。如今庫區“水上街市”的美麗夜景,吸引不少游客到漁莊吃魚、賞魚、釣魚。養殖的鱖魚遠銷韓國,石魚干、銀魚干成為當地的特色旅游商品,匯聚了縣內10多種特種魚的客家全魚宴更是深受游客喜愛。
石魚:又名千年石魚,是生長在上猶高山清水湖泊的一種虎科幼魚,因頭部有石粒狀物質而得名,陡水、龍潭、南河、仙人陂、羅邊等五大庫湖是上猶石魚的主要產區。乾隆年間,這里的石魚曾為貢品,被皇室所珍愛。
上猶綠茶(11張)
玉蘭片:上猶玉蘭片是用冬筍尖制成,它營養豐富,還含有天冬酰胺,是一種纖維素豐富,而脂肪和淀粉含量極低的天然食品。1985年,獲省優、國優產品稱號。產品除行銷京、津、滬等大城市外,還遠銷日本和港、澳等地。
上猶綠茶:經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核準,上猶縣申報的“上猶綠茶”成功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這是該縣獲批的首件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上猶也成為全國少數擁有地理商標的縣市之一。上猶縣是全省有名的“茶葉之鄉”,因其獨特的氣候和地理條件,所產茶葉具有“香高、味醇、色翠、湯綠、形美”的獨特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