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東縣是邵陽市轄縣,別名昭陽,位于湖南省中部。2013年10月22日轄16個鎮,9個鄉,縣城戶籍人口23萬,流動人口5.87萬人。邵東縣地處湘中腹地,屬山丘地區。地勢南北崛起,中部抬升,分向東西傾斜。邵水、蒸水、測水均發源于境內。邵東縣主要礦藏有石膏、煤、鉛、鋅、錳、鐵。320國道、S315省道、潭邵高速、衡邵高速、婁邵鐵路、洛湛鐵路和懷邵衡鐵路(規劃)穿境而過。名勝古跡有昭陵侯城遺址、佘湖山云霖寺、九龍嶺翰墨池、明清建筑蔭家堂和山塘古屋、洪橋等。邵東為全國箱包生產基地、全國最大打火機生產出口基地自然資源編輯邵東縣境內資源豐富,礦產以煤、石膏為主,已探明煤儲量4000萬噸,石膏儲量3.2億噸左右,煤和石膏儲量均居全省前列。還有錳、鉛、鋅、鈾、鐵、硅砂、重晶石、塑性粘土,石灰石等。土鑲有水稻土、紅壤、黃壤等7大類,16個亞類,51個土屬,137個土種。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2013年末,邵東縣人口總數為129.96萬人,其中常住人口91.60萬人。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為40.7萬人,農村人口為50.9萬人,城鎮化率為44.43%;全年出生人口14771人,出生率為11.4‰,自然增長率為7.0%。
民族
邵東縣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畬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漢族占總人口的99.8%。
經濟概況編輯綜述
2013年,邵東縣實現生產總值254.27億元,比上年增長10.5%,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7.0:49.2:33.8調整為16.7:48.9:34.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45億元,增長2.8%;第二產業增加值124.26億元,增長11.7%;第三產業增加值87.56億元,增長11.8%。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27759元;完成財政收入15.4億元,增長24%。 2013年,邵東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4.4億元,增長35.0%,其中城鎮完成投資145.5億元,增長42.8%;農村完成16.4億元,下降7.7%;房地產完成2.5億元,增長20.1%。開工建設重點項目54個,完成投資45.54億元。社會事業編輯文化事業
2013年,邵東縣完成文化產業增加值1.46億元,增長28.0%,邵東縣藝術表演團體6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為86%和98%,有線電視用戶達9.5萬戶。邵東縣成功創建中國楹聯文化縣,蔭家堂被納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科技事業
2013年,邵東縣高新技術產品生產企業42個,省廳認定2個,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73億元,增加值18.98億元,實現利潤1.05億元,申報國家技術專利266件,邵東縣被評為“全國知識產權百強示范縣”,并再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稱號。
教育事業
2013年,邵東縣義務教育階段合格學校建設22所,各類民辦學校3所。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為100%。教育工作“兩項”督導評估獲省優秀等級,創建省級義務教育合格學校15所、省級合格鄉鎮中心幼兒園3所,改造維修校舍3.05萬平方米。
醫療衛生
2013年,邵東縣醫療衛生機構1199個,其中醫院、衛生院44個,擁有床位數3171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3289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390人,注冊護士1245人。新農合籌集資金34866萬元,補助金額達33189萬元,參合率達96.5%;及時有效應對H7N9禽流感和高溫旱災導致的腸道傳染病。食品藥品監管不斷加強,“全國藥品安全示范縣”通過評審驗收。
體育事業
2013年,邵東縣體育場3個,體育館7座,運動場180個,游泳池5個,各種訓練房60個;全面健身運動參加人數12.9萬人,開展全面健身項目30項,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98個;舉辦各類群眾性體育活動28次,成功承辦全省第四屆“強民杯”農民籃球、乒乓球比賽。
社會保障
2013年末,邵東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24元,比上年增長11.4%;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52元,增長13.0%;新增城鎮就業5410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825人,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960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647人,零就業家庭動態援助率達100%;保障城鄉低保對象61282人、農村五保戶8532人;改擴建鄉鎮敬老院5所;農村五保戶供養標準提高到2400元/人,城鎮低保對象255元/月,農村低保對象115元/月,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竣工廉租住房1712套,發放租賃補貼170萬元,27個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部提前完成任務,其中11個項目超額完成。2013年,邵東縣共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129起,下降27%;死亡人數12人,下降50%;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052人,下降50%;工礦商貿企業生產事故死亡人數10人,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10人;2013年全年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86起,下降23%;道路交通萬車死亡人數1人,下降35%。
交通事業
邵東縣城內洛湛鐵路橫貫東西,國道320線、S315、滬昆高速潭邵段(G60)和衡邵高速(S80)貫通全境,洛湛鐵路婁邵段正在擴能改造中、懷邵衡鐵路邵陽到邵東段四線并行正在建設中、邵東新火車站即將修建??h鄉公路交織成網,每100平方公里通車公路密度居邵陽各縣首位,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高速出口:廉橋、兩市鎮、 國道旁鄉鎮:界嶺、廉橋、黑田鋪、兩市鎮、牛馬司、范家山省道經過鄉鎮:兩市鎮、周官橋、火廠坪、佘田橋(老線)、楊橋、水東江。
歷史文化編輯民族文化
邵東花鼓戲的形成由初期一旦一丑的對子花鼓發展成“三小戲”,清末民初,逐漸進入“多行旦”階段“,步入劇種形成的成熟期。邵東花鼓戲的表演與音樂風格屬東路流派,其唱腔豐富,曲牌眾多,獨具藝術特色,形成了以川調類、牌子類和小調類三種聲腔融合一體的音樂體系,有些曲調已具板式形態。邵東花鼓戲藝人先后繼承、整理、移植和創作大小劇目300多個,聞名全國的邵東花鼓戲《磨豆腐》、《打鳥》、《摸泥鰍》、《爐火更旺》、《金釧會》。2012年創作演出的《陽雀》獲湖南省笫四屆藝術節金獎。邵東縣人民政府于2012年將邵東花鼓戲列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名優特產
邵東玉竹,又名尾參。為該縣原產地域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生產歷史悠久,為中國“玉竹之鄉”。特別是邵東縣產的豬屎尾參產量大、品質優,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玉竹以根入藥,性平味甘,具有養陰清熱、生津止咳等功效。主治口燥咽干、干咳少痰、風濕咳嗽、發熱血汗、心煩心悸、熱病煩渴,并可治療尿頻、遺精多汗、腰膝痛疼及糖尿病等癥。 寶慶豬血丸子,亦稱血粑,是邵陽的傳統食品,始于清康熙年間,民間歷代相傳,已有好幾百年的歷史。黃花菜,又名萱草、金針菜、安神菜、忘憂草,為單子葉植物綱百合科萱草屬縮根多年生草木本植物,其花蕾是我國的名特蔬菜,具有較高營養價值和藥用保健價值。邵東縣是黃花菜的原產地,栽培史悠久,據嘉慶25年編篡的邵陽縣志記載,邵東在明弘治年間開始種黃花菜。
風景名勝編輯綜述
境內旅游資源豐富,唐代名士申太芝所居之大云山、唐肅宗御筆欽題的佘湖山、宋濂溪周子洗墨(周敦頤)的九龍嶺,昭陽候城遺址,畔塘水庫煙竹巖、明代建筑群蔭家堂、朋山塘古屋、洪橋、水東江長道沖千年古楓群及佘湖山古寺佛地農興堂的希其坳等,構成了邵東獨特的旅游勝景。
景點
昭陽公園昭陽公園位于湖南省邵東縣城西部、滬昆高速公路邵東入口處以南。坐落于宋家塘街道辦事處軟塘村、麥子口村、新輔臺社區地段,東臨東方家居廣場,南為格林春天住宅小區。公園一共占地730畝,共分為五大景觀元素,主要景區包括入口引導區、文化游樂區、休閑娛樂區、植物觀賞區、運動康體區等五大功能區。 賀綠汀故居賀綠汀故居位于邵東縣九龍嶺鎮新庵堂村,南面與第四村民小組的民居相連,北距賀家老院子350米,故居內現住6戶村民共26人。故居圍墻邊有小池塘,池中水波滟瀲,水歡魚躍;故居前后各有一座小山坡,山上鳥語花香,山花爛漫,山上茂林修竹,四季常青。 古奇洞十景古奇洞位于邵東縣城東南約15公里外的雙鳳鄉。古奇洞有十大(過去說八景)自然景觀:第一景,雙龍搶寶。第二景,石船夜渡。第三景,仙石險墜。第四景,鞭石架橋。第五景,天馬橫江。第六景,雷祖晚照。第七景,犀牛踏石。第八景,雙鳳朝陽。第九景,白龍獻技。第十景,高山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