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素有“鐵城”之稱,地處武夷山南麓、富屯溪畔,史稱南武夷。1983年10月撤縣建市,現轄12鎮3鄉4個街道,全市總人口30萬,其中,城區人口18萬(2012年),全市土地面積2852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6.15平方公里。
邵武歷史悠久,建城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曾為福建八府之一,歷史上曾出了2個宰相、7個兵部尚書、 271位進士,邵武市和平古鎮還是世界黃氏宗親尋根謁祖之地,后唐工部侍郎黃峭后裔遍布沿海各省及臺灣、香港、澳門和東南亞各國。宋代名相李綱、文學評論家嚴羽均是邵武人,革命戰爭時期曾先后設立過閩贛省委、閩中特委、福建省委等黨的領導機關。
邵武是閩北“林海糧倉”。是中國、福建省商品糧基地縣(市)之一、邵武市森林覆蓋率達70%,森林面積319萬畝,林木蓄積量1402萬立方米,是福建重點林區和四大林產加工中心之一。同時,境內水利資源理論蘊藏總量30.4萬千瓦,地下礦藏20余種,瑩石儲量居福建省第一位。地理環境
編輯
位置境域
邵武市地處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南麓,閩江支流富屯溪中上游。地跨北緯26o551—27o351,東經117o21—117o521。東北鄰南平市建陽區,東南連順昌縣,南接三明市將樂、泰寧、建寧縣,西與江西省黎川縣毗鄰,西北與光澤縣交界。
邵武境內東西寬78公里,南北長71公里,總面積2836.73平方公里。最北端為水北鎮邱家際,最東端為拿口鎮華家山,東北與建陽區毗連;最南端為洪墩鎮東乾山,東南與順昌縣接壤,南與三明市將樂、泰寧、建寧縣交界;最西端為桂林鄉鹽隘,與江西省黎川縣聯接,西北臨光澤縣。[地形地貌
邵武地勢由北部、西南部向中部、
邵武市東區東南部富屯溪谷地傾斜。西北部系武夷山主脈杉嶺,最高峰為大埠崗的撒網山,標高1523.9米,最低點為東南部的水口寨富屯溪河床,海拔130米。中部廣大地區地勢低,呈北西——南東向,從大乾、龍斗至水口寨遞降。山脊走向與境內主要地質構造線相一致,多呈北北東南南西向。
氣候特征
邵武夜景邵武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據邵武氣象站資料計算,大陸度為56.2%。境內既受海洋氣團的影響,又受大陸氣團的影響,因而氣候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征。
1、季風氣候明顯。冬、春季受大陸干冷氣團的影響,多吹西北風,氣溫低,但無嚴寒;6~8月轉受海洋暖濕氣團控制。盛行偏南風,氣溫高,無酷暑,因地處武夷山區,故風力小且多為靜風。
2、立體氣候明顯。境內地形復雜,山巒疊嶂,連綿不斷。主山體多為北偏東——南偏西走向,最高點到最低點的海拔高差達1383米,氣溫相差6~7℃。東部地勢低緩,海拔高度多在200米以下,氣候條件最優;張厝、桂林、金坑等鄉,由于地勢高且多山,水冷,氣候條件較差。
3、雨量充沛,但分配不均。境內多年平均雨量在1500~2100毫米之間,降雨量的年際間變化較大,最多年與最少年相差近1倍;年內各季各月之間的雨量分配不均勻。春夏多雨,有洪澇災害;秋冬少雨,易出現旱情,年降雨量的81%左右集中在3~9月間,尤以5~6月為多,約占年總量的三分之一強。
4、四季分明,冬短夏長,全年多霧。夏比冬長41天,春比秋長26天。全年平均有霧日117.6天,最多的年份有144天,少的年份也有97天;最長連續有霧日數達12天;下半年每月平均有霧日均在10天以上。
5、災害性天氣較突出。春有春寒、倒春寒和冰雹、大風,偶有暴雨或大暴雨。夏有大雨、暴雨、洪澇、高溫、干旱、強雷暴、大風,偶有“五月寒”。秋有干旱、寒露風,偶有秋淋。冬有霜、冰凍、大雪,偶有寒潮。[交通
編輯
邵武市是入閩重要通道。兵家必爭之地,因地勢險固,易守難攻,故名“鐵城”。是閩西北重要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水陸空交通俱全,距武夷山機場76公里,對外交通以鐵路為主,公路為輔。鷹廈鐵路縱貫全境,邵武站是鐵路入閩第一大站;境內316國道全長83.7公里,南北穿越縣境,沿途經過10個鄉(鎮)、街道;京福高速公路入閩第一個互通口設在我市肖家坊鎮;省道301線和204線縱貫東北--西南向,三條交通干線在縣城交匯,與一些交通支線交織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對外旅游交通方便。
已建成通車:武邵高速公路(武夷山—邵武);
已開工建設:邵光高速公路(邵武—光澤);
即將開通建設:邵南高速公路(邵武—南平)和浦建龍梅快速鐵路(預計2014年動工)。[旅游
編輯
邵武是武夷旅游
邵武西區勝地。地處閩西北“綠三角之旅”的中心,北距離世界雙遺產地武夷山僅71公里,南毗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泰寧金湖僅74公里,與省級風景名勝區將樂玉華洞141公里。是溝通閩西北“綠三角”武夷山、金湖、玉華洞三個“角”的必經交通樞紐。境內有天成巖、4A級云靈山大峽谷漂流、4A級瀑布林溫泉旅游度假區、和平古鎮、千嶺度假區、千年銀杏樹、音樂噴泉、黃氏峭公祠、民俗館、李綱祠、嚴羽公園、熙春公園等眾多自然和人文景觀,吃住、娛、購等基礎設施齊全。
名勝古跡有唐建寶嚴寺、李忠定公祠、滄浪閣、宋窯遺址。將石自然保護區位于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