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池縣,忻州市轄縣。地處晉西北黃土高原,地跨東經111°—112°18′,北緯38°56′—39°24′之間。始建于春秋時期,歷史悠久,東北隔內長城與朔州為鄰,東南和南部分別與寧武縣為界,西與五寨縣毗連,北與偏關縣的大部分和平魯縣的部分接壤。 神池縣是典型的農業縣,收入主要來源于種植、養殖等。鄉鎮企業和工業基礎薄弱。主要產品有煤、水泥、鋁礬土等。行政區劃編輯截止到2013年,神池縣共有10個鄉鎮,其中3個鎮,7個鄉,共有254個行政村。3個鎮分別為龍泉鎮、義井鎮、八角鎮,7個鄉分別為東湖鄉、太平莊鄉、虎北鄉、賀職鄉、大嚴備鄉、烈堡鄉、長畛鄉。 龍泉鎮轄27個村,義井鎮轄20個村,八角鎮轄35個村,東湖鄉轄28個村,太平莊鄉轄24個村,虎北鄉轄12個村,賀職鄉轄31個村,大嚴備鄉轄25個村,烈堡鄉轄21個村,長畛鄉轄31個村。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
神池縣位于晉西北黃土高原,踞管涔山北麓。地跨東經111度—112度18分 ,北緯38度56分—39度24分之間。南北長約53公里,東西約50公里。東北隔內長城與朔州市為鄰,東南和南部分別以管涔山脈的摩天嶺、高卯山、草垛山與寧武縣為界,西與五寨縣毗連,北與偏關縣的大部分和平魯縣的部分接壤。
地貌
神池縣境內受洪濤山山脈和管涔山山脈走向控制,東高西低。其地貌具有山地、丘陵、盆地等多種類型。丘陵面積廣闊,約占神池縣總面積的88%以上,大部分地區
地貌
海拔在1300—1600米之間。平川地區約314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21.3%;丘陵區面積525.5%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35.7%;山地面積為623.5平方公里,約占全縣總面積的43% 。神池縣地表支離破碎、起伏懸殊,最高的草垛山海拔2545米,最低海拔1254米,高差達1291米??h城海拔1508米。
氣候
神池縣境域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長而寒冷,春季干旱且多風,夏季溫和無酷暑,秋季涼爽多連雨。年平均氣溫4.6℃,一月最冷,平均氣溫-13℃,七月最熱,平均19℃,年平均降水量為481.3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816.7小時,無霜期平均110天。境內常年多刮偏西風,年平均風速4.1米/秒。 神池縣大部分地區年日照時數在2798-2848小時??偟臍鉁刳厔菔怯蓶|向西升高,由盆地向山地降低。神池縣大部分地區降水量界于410-450毫米之間,地區降水分布總的特征是從東南向西北遞減。年內降水分布為冬季最少,春季次少,夏季高度集中,秋季又明顯減少。神池縣大部分地區平均無霜期界于90-130天之間,其分布趨勢為西北長、東南短,盆地長、山區短。當地有“十年九旱,風大沙多”和“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的說法。
水文
神池縣境內有朱家川河(主河道長60.6公里)、縣川河(主溝長35.5公里)、野豬口河(主溝長20公里)、澗口河(主溝長6.7公里)4條季節性河,皆由東向西注入黃河。
自然資源編輯植物資源
神池縣糧食作物主要有莜麥、山藥、豆類等,經濟作物主要以油料為主有胡麻、黃芥、葵花、西瓜、小瓜、南瓜、藥材等。是山西省油料生產基地。
土地資源
神池縣土地總面積218.63萬畝,人均22畝。其中可耕地93.3萬畝,人均11.5畝,播種面積66萬畝,人均8.1萬畝,林地39萬畝,草地7.7萬畝,宜林宜草地82萬畝。南部管涔山北天然林地5萬多畝。人造林數十萬畝,使林地面積達到62萬畝,零星植樹達到100多萬株。神池縣全境有宜農地75萬余畝,宜林地35.3萬余畝,宜牧地區性17.1萬余畝。
礦產資源
神池縣礦產資源以石灰石為主,遍布境內。南部太平莊、溫嶺鄉擁有氣煤儲量23733萬噸,可開采儲量為22000萬噸。鐵礦埋藏于縣境東部、北部和東南部,品種多為山西式,間有少量鞍山式,含鐵量在30—58%。鋁礬土主要頒于溫嶺、小寨、太平莊、東湖、大嚴備、義井、八角等鄉鎮,經初步勘察藏量約為3000余萬噸,以鄉、村集體和個體采礦為主。
人口數據編輯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止到2000年,神池縣總人口103990人。其中,男性人口55692,女性人口48298,總人口的性別比為115.31:100。戶籍人口98774人,少數民族人口比重為0.01%,非農業戶口人口比重12.95%??側丝谥?,城鎮人口17069人,鄉村人口為86921人。交通運輸編輯神池具有交通便利的區位優勢。3條鐵路寧岢線、神河線、神驊線橫穿全縣。通過神池縣境的兩條干線公路,是連接晉、陜、蒙的交通要道。神池縣實現了鄉鄉鎮鎮通油路,循環公路連通15個鄉鎮,公路縱橫交錯,初步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神池交通比較便利,寧岢鐵路、神河鐵路從境內通過,神朔鐵路,橫貫神池東西約49.85公里。10個鄉鎮全部通了公路,95.3%的村莊通了汽車,縣境內僅離大運公路10公里,與太原、大同聯系十分方便。是連結晉陜蒙的交通要道,旱碼頭的區位優勢明顯。
風景名勝編輯
毛主席路居紀念館毛主席路居館的建于民國二年(1913年),其建筑風格獨特,裝潢考究,室內裝有地板,至今仍然很堅固,是當時神池縣最好的建筑。 館內房屋整潔,具有獨特的建筑風格,制作了三個展廳,其中:毛主席豐功偉績展廳一個;神池民俗展廳一個;書畫展廳一個。展廳內容豐富、教育性強,有獨具一格的文化墻和停車場,也是我縣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和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平時經常組織開展教育活動 。
毛主席路居紀念館大磨溝舍利塔位于太平莊鄉大磨溝村西500米處的搖鈴山上,矗立著一座高4.6米的舍利塔。頂置蓮花合龕,內雕石佛,龕頂八角系鈴,覆以塔剎。 大磨溝 舍利塔是神池縣為數不多的重點文物之一,全縣僅此一座,據《神池縣志》記載,這座舍利塔建于北魏年間,它古老的外表和裝飾是中華民族文化與佛教文化的體現。
大磨溝舍利塔
轆轤窯溝懸空寺轆轤窯溝懸空寺位于神池縣烈堡鄉烈堡村西南2.5公里處,緊臨西長線。據碑文記載,懸空寺始建于明朝天順四年,當年寺院主持為道玄禪師,乾隆三十四年,寺廟創建有年,廟宇毀壞,戲樓傾頹,住窯倒斜,由寧武府出資,廟樓住窯改換維新?,F人工建筑物均已坍毀,洞窯塑像毀于“文革”。
轆轤窯溝懸空寺八角古城
八角鎮是一座明代軍事堡城,城墻四方合圍,基本完好,南門尚存。明弘治二年(1484)兵使王璇筑八角堡。嘉靖四年(1525)建八角倉,六年擴建。萬歷十五年(1587)砌磚堡圈周長4里,高3丈5尺,有東、西、南三門。 城堡建成后,取“拔橛”的諧音,起名八角堡。這個民間傳說說明八角堡真的是在城北土堡遺址遷修的,或者那處堡墻遺址是明朝以前修筑的軍事城堡。
八角古城名優特產
編輯燉羊肉神池羔羊肉味
將羊肉切成塊狀,放大蔥、大蒜、鮮姜、精鹽、花椒和整體紅辣椒等佐料,大火燒開文火燉熟。其特點是:色澤紅潤、氣味純正、香而不膩,鮮嫩適口,無絲毫羊膻氣,獨具神池地方風味。 山野風味產于南山原始森林腹地的有銀盤蘑菇、毛芥茶、榛子、野草莓、刺鈴子、蕨菜等,山川溝壑中還廣布著沙棘、地皮菜、苦菜等。胡油神池胡油色澤純黃而透明,味道清香,久放不沉淀,煎、炸食物上色快。據科學鑒定,胡油含有的油酸和亞油酸,是食物中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和生理上必需的脂肪酸。久食可防治高血壓、血管硬化等疾病。胡油碘價甚高,故干燥性甚強,廣泛用于制造油漆和高級油墨,用以印制鈔票和郵票;胡油亦含有亞麻膠,用于制革、醫藥和國防工業。 莜面莜面營養豐富,含蛋白質15%,高者達20%以上,比白面、大米、玉米面高1.6—2.2倍;含脂肪8.5%,比玉米面、白面、大米高2—6.1倍。蛋白質中賴氨酸占3.6—3.7%,高者達5%以上。 月餅神池月餅以白面、胡油、食糖為主要原料,拌以玫瑰、青紅絲、核桃仁、花生米、葡萄干、芝麻等輔料加工而成。具有甜而不膩、酥而不散,久放不餿之特點,每到中秋時節遠銷忻州市各縣及太原、大同、朔州、北京等地。神池也被譽為“月餅之鄉”。 麻花神池麻花以面粉、胡油、糖等為原料,用胡油炸成
麻花。其入口脆而甜,酥而香,黃里透紅,色味俱佳。其著稱甚久,南至太原,北達內蒙,遠近聞名。 蓮花豆神池蓮花豆主要原料為蠶豆和本地特產胡油。其做法:將精選蠶豆放入清水中浸泡至豆無硬核撈出,用小刀于蠶豆頂部割“十”字,然后置滾油中炸熟。 羊雜碎神池羊雜碎以熟雜碎與山藥粉條為主。制作時用羊湯(煮雜碎湯)1/4,清水3/4,加水稍煮,然后將雜碎切成條狀,加山藥粉條和茴子白絲,將雜碎撒于表面,再加油炸辣椒和香菜。一時間,紅、白、褐、綠諸色俱現,競相爭艷,引人食欲。
搟豆面在豌豆面內加適量蒿料面(研細過籮),搟成薄如麻紙、長達數尺之面條,配肉臊子而食,美味可口。